專研地震的中央大學地科系教授王乾盈說,四川強震跟台灣九二一大地震都是「薄皮逆衝」現象造成,「兩個地震實在很像,九二一相較下是小巫見大巫」。
他說,兩處地震成因相同,四川強震規模比九二一大了四、五倍,原因是四川地震板塊移動的面積,比台灣島的面積還要大好幾倍;主要震區範圍長達二四○公里,九二一的斷層只有七十公里長。
王乾盈說,四川地震區近廿年來地震發生頻率高,是大陸密切注意的區域。中央大學地科系副教授顏宏元說,中國地震局兩年前在四川山區偵測到規模六點二地震,距這次震央不遠,但之後三個月都沒地震發生。
王乾盈說,大陸地震帶集中在東經一○○度至一○五度間,四川此次地震就在這條地震帶上。因「松潘酖甘孜造山帶(位在西藏高原、崑崙山、華南地塊圍城的三角形區域)」,由於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推擠,逆衝到揚子地塊(成都平原)上方,引發地震。
王乾盈指出,四川地震是西南向東北的逆衝,兩地塊間是龍門山斷層帶;九二一也是西向東逆衝,都是斷層上盤搖晃得很厲害,下盤相對震動太大。通常斷層上盤地塊災情會比下盤嚴重,四川地震的上盤是山區、康定一帶,下盤是成都、都江堰等人口集中的城市,「山裡災情應該更嚴重」。
王乾盈說,「四川地震的餘震可預期至少好幾個月,震度規模頂多到六,畢竟這樣大的斷層面不可能斷得乾乾淨淨,一定還有摩擦」。
地殼還在動…防山崩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桃園縣報導】 2008.05.16 09:53 am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潘國樑昨天表示,地震後的四川,因地殼運動還沒穩定,恐會發生大規模山崩的二次重大災害。
他說,這次地震發生地區,「正好是全地球地殼最厚的地方」,印度及歐亞板塊強大擠壓的力量使得山區土石鬆動,「何時能穩定,無法推估」;岩石受不了擠壓,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崩落。目前民眾擔心餘震會再次震垮房屋,其實要擔心的不是餘震,是山崩。
他解釋說,西藏高原是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擠來擠去」後抬升起來的,造山運動的地殼厚度達七十公里,「因為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勢均力敵,誰都不願降下來」,所以地殼會抬升,「是地球地殼最厚的地方」,較平均地殼厚度卅五公里厚上一倍。
發生強震的四川,在青康藏高原邊緣,正好在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接觸的地方,由於地殼過厚,調整至穩定需要相當時間,無法推估。
他表示,「能量釋放到應力(單位面積承受的力量)平衡才會停止,現在地殼還在動。」當岩石受不了擠壓,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崩落,「現在不是餘震問題,而是山崩問題,災害會比餘震更嚴重。」
潘國樑提出二次災害警訊,他說:「山崩是一定的,會不會有土石流不確定。」在災區居住仍有風險。他認為叫人民遷村不可能,「遷村阻力大,不僅涉及百姓意願,要遷到哪裡都是問題。」
他解釋,暫時無需擔心同一地點再次發生大地震,因為規模越大的地震,週期越長,「可能數百年到數千年才再發生」。
【2008/05/16 聯合報】@ http://ud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