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用慧眼寻龙点穴,辨真伪了了分明
堪舆家言地理,无非是言阴阳两宅的吉凶祸福。因为好的墓宅可以荫庇子孙,使子孙后代人才兴旺,事业发达。甚至还能做官坐府,大富大贵。不好的墓宅则会给子孙后代带来灾难,甚至还会断绝香火。这里要说明的特别是阴宅极为重要,因为祖先的尸骨葬到了好的龙穴,就可以接受一种金黄色的温润气,这种气跟尸骨的遗传因子交合之后,就会发出一种信息,根据密码传给有遗传因子的子孙后代。坟墓好,信息就好,子孙后代就会得到荫庇;坟墓不好,信息也不好,子孙后代就会有灾难,不管你在天涯海角都会受影响。阳宅则不同,再好的阳宅,只要你不在那里住,就得不到荫庇,反之也没有灾难。
有史以来,上到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想荣华富贵。为了要达到目的,就千方百计地谋求风水宝地,要找风水宝地,就必须请地理先生。可是,现在的人又有几个真正懂得地理呢?连明朝的蒋大鸿先生在注解《青囊奥语》“先看金龙动不动、次察血脉认来龙”一段时却说:“金龙者,气之无形者也。龙本非金,而慈云金者,乃乾阳金气之所生,故曰金龙”。经中明明指出要先看金龙动不动,而蒋先生却说:“金龙者,气之无形者也”。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他是凡夫俗眼,不知道金龙为何物,所以只有用猜测的办法,如果按照蒋先生的说法,二十四山唯有乾龙才是金龙,才能用。其余二十三山都不可能是金龙,都不能用。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堪舆大师李定信先生的一段话,他说:“给我有印象的还算是张惠民先生撰的《中国风水应用学》其中对风水的主题,即郭璞《葬书》乘生气的“气”论述得即具体又科学,揭示了风水术的真谛,填补了大多数风水书失去的风水术的主旨。这将给今后探讨研究风水开辟了可通之路。
张慧民先生在《吉宅风水应用大全》里有一段看金龙的纪录。“山西五台山金阁寺座落在典型的山环中,相传唐代一位高僧行至此地,忽见金光耀眼,气势不凡,立即画下地形呈报唐王,于是兴建了此庙,并命名金阁寺。如果从环山聚气角度看,高僧慧目可以望气,可以看到金光闪闪,倒也未必是神话传说”。从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二十四山无论哪一山,只要是龙真穴确,山交水会之地都会冒金黄色的光,这就是会动的金龙。如果不会冒气的地方就不是龙,而是孤山寡岭。由此可见,蒋大鸿先生对龙的认识是错误的,在他以讹传讹的误导下,他的后裔姜垚汝先生在注解“认金龙,一经一纬义不穷,动不动,值得高人施妙用”时,就解说得唉声叹气。他说:"易云,乾为龙,乾属金,乃指先天真阳之气无形可见者也,地里取义于龙,正谓此耳。一经一纬即阴阳交媾之妙,金龙之经纬随处而有而动与不动去取分焉,必其龙之动而妙用出焉,若不动者,不可用也。金龙即属无形,从何可认,认得动处即知用法,所以有待高人也叹”。请看:蒋大鸿先生说:“金龙者气之无形者也”,姜垚汝先生说:“金龙即属无形从何可认”,由此看来,蒋姜二先生都不认识金龙,又怎么谈得上寻龙点穴,与人做风水呢?可是他们却还要著书立说,纂改青囊,瞎谄罗经,执挂例而谈吉凶。这与胶柱鼓瑟,刻舟求剑有何差别。如此臆造简直是祸亲殃民,误人子弟,错引后人。
还是静道禅师说得好:“寻龙实不易,点穴亦无难,此何以故?盖穴由龙定,苟能识龙,则真龙自有真穴,衲眼观七尺之龙土,每见有龙处必有真穴,穴土与(比)龙土更佳,细嫩油腻,土必五色坚实,各个不同。”笔者经过多次验证,结果发现破土去泥后还能看见明显的太极圈。如正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痕迹。而这些形状往往与外观的生气息息相关,客土、龙土、穴土了了分明。可笑的是现在有些地理师;到山上走几个小时就说点了一穴,小心一看,根本无龙,何能言穴?否则就在老坟的上下左右随处乱挖,静心一看,所点之处没有一点生气,岂不害人?如果问他:先生,这个地方怎么样?他就说:"这里是上好的佳穴,午山午向午来堂,主出大将镇边疆,正好立巳山亥向正中分金”。岂知坐下若无真气脉,面前空对万层山,这就是凡夫俗眼不认识金龙的结局。
更可笑的是口口声声说唐朝一行禅师作五行颠倒以扰外国而反祸中华。在这里有必要澄清历史事实,以便后学者能辩明是非。据查:一行禅师俗姓张,名遂,生于公元六七零年,十三岁出家,同时又参入唐朝宫廷研究天文和历法。与梁令瓒一起造浑天铜仪和黄道游仪。重新测定了一百五十余颗恒星的位置,还同南宫说一起测量子午线一度的长度。唐开元四年(即公元716年)印度高僧善无畏来华传教瑜伽密宗,一行禅师接受灌顶,并亲承讲传,笔受口诀,攥成《大日经疏》二十卷,为中国密教正式传授之始。开元八年(即公元720年)又跟南印度高僧金刚智学习金刚界密法。开元十一年至十八年(即公元723——730)先后在长安资圣寺,大荐福寺译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以及《经轨》四部七卷,以后还写出了《大衍历》和《一掌经》等巨作。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在洛阳广福寺圆寂,享年七十有一,葬于龙门伊川右,并建塔。众所周知,公元670年——741年间,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一行禅师是一代超凡入圣的高僧大德,凭什么要买外国人的帐,编造假经哄人?
又根据宋史记载,高丽谴使到中国,求购阴阳术数等书,苏东坡上书劝阻皇帝,不可将天机技术之类的书籍卖给国外,所宜卖者不过文学而已。可是后来的伪君子们确硬要把几百年后的丑事强加到一行禅师头上,把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得道智士视为眼中钉。更可耻的是:任意篡改经典的内容,以达到损人利己之目的。我亲眼看见《地理正宗》《地理四库全书》和台湾《李樑卿通书》等版本的《 青囊奥旨》其内容都大不相同。《地理正宗》的《青囊奥旨》是明朝的开国军师刘伯温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注解的,其经典和注解不可能会错,因为他是超凡的得道智者。读者如果看刘伯温的注解和《青囊奥旨》的原文,就会清楚地发现:《地理四库全书》中的《青囊序》和《李樑卿通书》以及其它版本的《青囊经》其注解则是一改再改,面目全非。
因为这些人想要当宗师,于是就装神弄鬼,故弄玄虚,乱改经典,以达到偷天换日之目的。请看蒋氏在注解《青囊序》“杨公养老看雌雄,天下之书对不同”,一段时说:“……杨公得青囊之秘洞澈阴阳之理,晚年其术益精,以此济世、即以此养生,然其秘密惟有看雌雄之一法耳,此外更无他法,夫地理之书汗牛充栋,独此一法不肯笔之于书,先贤口口相传……”看雌雄之法,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也没有办法用口传,而是用法眼观察,所以说天下之书对不同。因为法眼是一种功能,必须由得道智士以心传心,教你修练的方法,等你自己的功能练上去了,法眼开了,到那时你看“金龙”看“生气”看“雌雄”都能一目了然。可是蒋大鸿不懂这些,却还要在《青囊经》《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等书的注解里以大宗师的口气多处提到必须口传秘授等等。
我不知道蒋大鸿之流有什么东西可传,像他们这样的东西要传人也只能是以盲引盲的纸上谈兵法,其结果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照此下去,地理师会成为惑世巫民的罪人。为了挽救当今地理界的混乱局面,我建议:凡习地理者必须首先自己修道,只有通过修道才能改变人生观,树立起特异的灵感智力,培养开发先天功能--法眼,以达到情死性活的境界。到了那时,你就再也不会臆说种种假设的空洞理论了,因为那时你已是得道智者,可以法於阴阳和於术数,视山川阴阳能一一在目。看女人怀孕可了了於心。山龙显穴有真穴假穴之分别,女人停经有怀孕生病之不同,山龙结地有阴穴阳穴,女人受孕有男胎女胎,山龙结地跟女人怀孕是同工异曲。故孕妇怀男胎,胎气则从左边上右边下,怀女胎,胎气则从右边上左边下。山龙结地,凡生气从上往下降者,则是雄龙 结穴必略生窝,也只能立阴向,收阴水来去;生气从下往上升者,则是雌龙,结穴必略生乳突,也只能立阳向收阳水来去。而且坐朝都是自然生成,就象女人生孩子一样,是男胎则长男象,是女胎则长女象,这种现象,可能就是净阴净阳的来源吧。
阳龙是指生气往上升,阴龙是指生气从上往地下降,也就是阴根於阳,阳根於阴。事实证明,这是不能更改的天然**。可是 《青囊奥旨》 却批评说:“阳山阳向水流阳,执定此说甚荒唐,阴山阴向水流阴,笑杀拘泥都一般”。从这些话的内容来看,《 青囊奥旨 》肯定不是出於杨益之手,而是愚夫之臆说。因为作者是凡夫俗眼,看不到生气的升降变化,才会信口开河地毀谤,象类似的地理书在社会上实在太多了。正如尹一勺先生说的“一讹於儒士未具神识妄自立说,二讹於俗术偶中其言自凭意见,三讹於未得真传实见与义之师其著书也,说一半藏一半,词多隐约”,《 青囊经》《天玉经》 就是类似书的典型。
请看《 天玉经 》该书开头就说,“江东一卦从来吉,八神四个一,江西一卦排龙位,八神四个二,南北八神共一卦,端的应无差”,就这么一句话则引起了多种猜测,尹一勺先生作甲庚丙壬辰戌丑未为江东地卦,作乙辛丁葵寅申已亥为江西人卦,作乾坤艮巽子卯酉午为南北天卦,《中国古代风水术》一书说:“所谓江东一卦者既天卦 、江西一卦者既地卦;所谓南北八神共一卦既父母卦,大抵以甲庚丙壬四阳干左旋起长生者为东卦,阳数奇,故曰天卦,曰八神四一。以乙辛丁葵四阴干右旋起长生者为西卦,阴数偶,故曰地卦,曰八神四二.又以山家之人,才同为南北一卦,由天地及人.故曰父母卦”。罗经解定则以(寅甲卯乙辰巽已丙)为江东卦,以(申庚酉辛戌乾亥壬)为江西卦,以(午丁未坤)和(子癸丑艮)八神为南北父母卦。李定信先生则以(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八神为江东卦,以(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为江西卦,以(已丙午丁)和(亥壬子葵)八神为南北卦。
我们不需要去评论诸位的注解谁是谁非,要搞清楚的是《天玉经》为什么要专门用这样的隐语,它对中国风水的寻龙点穴消峰纳水立向能起什么作用?按推测应该说《天玉经》是北宋元符年间特为高丽国遣使交差而编造的假书,本来是为哄高丽国而设,没有想到如今却祸我中华、把济世安人的地理之道变成惑世骗人的江湖之术了。
中国的地理历史悠久,从大禹治水到现在已有四千多年,从古到今,有关地理的经典著作,是我们掌握地理知识的无价之宝,我奉劝行此道者要多读《青鸟经》、郭璞的《葬经》,卜应天的《雪心赋》、杨益的《疑龙经》、《撼龙经》、《倒仗法》、《画夹图》、《立锥赋》、《拨砂图》、《胎腹经》、《望龙经》、司马头陀的《难解二十四篇》、缪希雍的《葬经翼》、谢和卿的《神宝经》、浩天其的《辩论三十篇》、静道长老的《入地眼》以及尹一勺的《地理精语》,如果诸位多读上述经典,在学地理术的过程中,就一定不会走弯路。
今年年初,我与几个朋友春游杨仙岭,朝拜杨公庙,环视四周景观,浮想当年杨公收徒授艺,有感而发,于是作对联一副: 观仙迹察格局外貌不足内相有余谁能辩 认金龙识行止大象应取小节可略悟者知
吾今特以此联与同行们共勉。
[文章来源:中华易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