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總是游於山山水水間.既來到或路過.有古村鎮或古跡也該給自己留點時間逛逛... 來到蘇州路過榜元府.走一走不出榜元也探花...
馮桂芬 馮桂芬(1809~1874) 近代散文家。字林一,號景亭。江蘇吳縣人。林則徐的得意門生。道光二十年(1840)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充廣西鄉試正考官。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定都南京,馮桂芬在蘇州興辦團練,為清王朝收復松江府諸城,升右中允。但赴京一年即告歸。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佔領蘇州,他逃到上海,參與組織由江浙官紳和英、法、美等國領事組成的會防局,又為蘇南官紳寫信向曾國藩求援,促使曾國藩派李鴻章率淮軍至上海攻打太平軍,並參加了李鴻章幕府。清軍奪取蘇、常後,他請李鴻章奏減蘇南田賦。使蘇南封建地主階級獲益,章太炎在《訄書·定版藉》中曾予以抨擊。
馮桂芬還先後主講南京惜陰、上海敬業、蘇州紫陽、正誼諸書院,約20年。所學甚博,經史掌故之外,於天文、輿地、算學、小學、水利、農田,皆有講求。對當時的河漕、兵刑、鹽鐵等問題尤有研究。論學不為門戶之爭,能接受資本主義影響,主張"采西學","制洋器","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他的主張對洋務派有很大影響,被改良派奉為先導。俞樾曾經讚揚他"於學無所不通,而其意則在務為當世有用之學"(《顯志堂集序》)。
馮桂芬的文學主張,要求突破桐城派的樊籬。他在《復莊衛生書》中聲言"不信義法之說",並針對桐城派所標榜的孔、孟、程、朱的"道統",指出文雖載道,"道非必'天命'、'率性'之謂,舉凡典章制度、名物象數,無一非道之所寄,即無不可著之於文"。又針對桐城派標榜的韓、柳、歐、蘇的"文統",指出"長於經濟者,論事之文必佳,宣公奏議,未必不勝韓、柳;長於考據者,論古之文必佳,貴與《考》序,未必不勝歐、蘇"。明確要求"稱心而言",擴大散文的思想內容,解放散文的語言形式。他認為桐城義法是束縛散文創作之"例",反對"周規折矩,尺步繩趨",體現了鴉片戰爭前後要求打破桐城枷鎖的進步潮流。
馮桂芬文,長於持論,不為浮詞,以政論文成就最高,往往心細慮周,指陳剴切,氣理暢達。有《校邠廬抗議》40篇,最為突出,曾被俞樾比作仲長統的《昌言》。如《制洋器議》開頭說:"有天地開闢以來未有之奇憤,凡有心知血氣,莫不冠發上指者,則今日之以廣運萬里地球中第一大國而受制於小夷也。"但其子所編的《顯志堂集》,則將《采西學議》、《制洋器議》等最有代表性的18篇略去,僅收22篇。除《校邠廬抗議》、《顯志堂集》外,還有學術著作《說文解字段注考證》、《弧失算術細草圖解》、《西算新法直解》等。
木瀆榜元府游1_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