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11-16 16: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上面版本不同的原因后来找到了。就是书不同。
一本是张公的书
另一本是张公增注的 “地理琢玉斧”拨砂经段。在这本里 只有天盘格龙。
其实仔细看张公的书有脉络的,张公和他注解的一套系列基本就是源自“入地眼”。
而他们都用“脉认来龙”的思路。重在导来脉之气入棺。
入地眼,宋 辜托长老
铅弹子不过照搬入地眼而已,
而峦头扛鼎之作“山洋指迷”大段思路也是入地眼。
而目讲僧的地理索隐,又照搬山洋指迷。
而目讲僧 张九仪 蒋大鸿 这都是同时期顶尖的人。所以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可以理出来脉络了。用心去读入地眼和山洋指迷,足矣。张公的书直接就是入地眼的精注而已。
再看入地眼辜托长老的忌来龙阴阳驳杂带煞的思路,入地眼一书中,辜托长老为了解决自己住处离龙驳杂的问题 还挖去来龙驳杂的半边修个水池。
而入地眼 “阴阳差错皆天盘”主张地盘立正向,忌阴阳驳杂。
所以入地眼辜托长老家阳基的来龙阴阳驳杂,显然是指地盘驳杂了...........那就是直接地盘格龙就行。
苦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