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1-5 19: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我们对某个时间可以精确的记为公元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某时某某分某某秒,比如公元2014年3月8日21时27分30秒,那么,古人是怎么给时间命名以便于记录呢?这时候干支历就粉墨登场了,于是就有了年历、月历、日历、辰历,于是年、月、日、时就有了相对应的表示名称,于是公元2014年3月8日21时这个时间就可以称呼为甲午年丁卯月戊寅日壬戌时。干支历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辰,这个结论应该没有异议,干支历的初心是用来给时间命名的,走得再远,都不要忘了初心,都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学术数,并不意味着可以信口开河,一些仅停留在假设或设想或想当然层面的想法,就不要当作结论来确定。中国术数最基本的基石有三样,一是阴阳,二是五行,三是时间,表达阳阳的工具是八卦,表达五行的工具是天地数(天干),表达时间的工具是十二辰支(地支),其中辰支既是表达时间的工具,也是天道循环中太阳、月球、北斗等天体所对应位置的指示工具,用不着非得在干支历中寻找答案。
我是专攻风水术的,并不象兄台一样精通太乙、奇门、六壬、七政、风水、命理等多种术数,因此,对于如何把天体方位转化成六十甲子入用的算法“散见于太乙、奇门、六壬、七政、风水、命理等数术应用中”这个结论,不敢贸然苟同,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也可能是把天体方位转化成六十甲子入用的算法仅停留在假设状态,并没有落地为可操作的应用技术。
大胆假设,严谨求证,同样也是学术数者应有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