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第一章 古代时空基本知识
第一节 阴阳学说概要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分为阴与阳两大类。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阴阳学说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里,成为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而阴阳学说就是用阴阳这个机动代名词代表事物对立双方来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与规律的一种理论。阴阳划分以阳光为依据,凡符合向日的属阳,背日一边的属阴。一般地说凡是活动的、在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等都属于阳;在内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机能衰退的等都属于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可概括为阴阳两类,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以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又可再分阴阳,以至无穷无尽。正如《素问·阴阳离合论》指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一要也”。
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有:阴阳的相互制约、阴阳的相互依存、阴阳的彼此消长和阴阳的相互转化。
1.阴阳相争
阴阳相争就是指阴阳的相互斗争,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无不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与地、上与下、寒与热、水与火、动与静、成与败等,阴阳之间相互斗争,相互制约,才能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运动就是阴(营养物质)阳(功能活动)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取得统一的结果。如阴和阳任何一方过于亢盛或衰弱,相争的结果就会有胜负,阴阳就会失调,从而发生偏胜偏衰的种种病症。
2.阴阳互根
阴和阳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阴阳的互根就是指阴阳的统一性,也就是说阴阳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助进,相互协同的作用。一般而言,阴和阳每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存在,都以另一方为存在的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无所谓上;就人体而言没有机体的功能活动就没有物质的生命;没有物质能量的释放也就没有功能活动的动力。
3.阴阳消长
阴阳双方的对立统一,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彼此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就人体生理而言,各种属于阳的机能活动的产生(即阳长过程),必然要消耗一定的属于阴的营养物质(即阴耗过程);而各种物质的新陈代谢,又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这又是阴长阳消的过程。阴阳的消长变化总是在阴阳双方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方的太过,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及;一方的不及也必然导致另一方的太过;事物的阴阳双方总是在此长彼消的永恒运动变化中的。
4.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它是事物运动变化中的突变与质变的过程。阴阳相互转化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古人所谓“物极必反”,这个极就是向反面转化的条件,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
第二节 五行学说概要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对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其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找出了宇宙间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和原因,所以五行学说同样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一.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自然界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古代的哲学思想,以五行为代名词进行归纳和推演,并用来说明物质世界联系及运动变化的学说。
五行的特性,以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五行学说采取比类取象的方法,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为五类,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五行规律解释和说明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及变化。兹将事物五行属性归类列表如下:
自 然 界 |
五行 |
人 体 |
五臭 |
五味 |
五色 |
五化 |
五气 |
五方 |
五季 |
五脏 |
五腑 |
五体 |
五官 |
五华 |
五志 |
五神 |
五声 |
五液 |
臊 |
酸 |
青 |
生 |
风 |
东 |
春 |
木 |
肝 |
胆 |
筋 |
目 |
爪 |
怒 |
|
|
|
焦 |
苦 |
赤 |
长 |
暑 |
南 |
夏 |
火 |
心 |
小肠 |
脉 |
舌 |
面 |
喜 |
|
|
|
香 |
甘 |
黄 |
化 |
湿 |
中 |
长夏 |
土 |
脾 |
胃 |
肌 |
口 |
唇 |
思 |
|
|
|
腥 |
辛 |
白 |
收 |
燥 |
西 |
秋 |
金 |
肺 |
大肠 |
皮 |
鼻 |
毛 |
忧 |
|
|
|
腐 |
咸 |
黑 |
藏 |
寒 |
北 |
冬 |
水 |
肾 |
膀胱 |
骨 |
耳 |
发 |
怒 |
|
|
|
自 然 界 |
五行 |
人 体 |
五臭 |
五味 |
五色 |
五化 |
五气 |
五方 |
五季 |
五脏 |
五腑 |
五体 |
五官 |
五华 |
五志 |
五神 |
五声 |
五液 |
臊 |
酸 |
青 |
生 |
风 |
东 |
春 |
木 |
肝 |
胆 |
筋 |
目 |
爪 |
怒 |
魂 |
呼 |
泪 |
焦 |
苦 |
赤 |
长 |
暑 |
南 |
夏 |
火 |
心 |
小肠 |
脉 |
舌 |
面 |
喜 |
神 |
笑 |
汗 |
香 |
干 |
黄 |
化 |
湿 |
中 |
长夏 |
土 |
脾 |
胃 |
肌 |
口 |
唇 |
思 |
意 |
歌 |
涎 |
腥 |
辛 |
白 |
收 |
燥 |
西 |
秋 |
金 |
肺 |
大肠 |
皮 |
鼻 |
毛 |
忧 |
魄 |
哭 |
涕 |
腐 |
咸 |
黑 |
藏 |
寒 |
北 |
冬 |
水 |
肾 |
膀胱 |
骨 |
耳 |
发 |
怒 |
志 |
声 |
唾 |
二.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1.五行生克
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促进着事物发展变化。相生,含有相互滋生、促进促长的意思;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含有相互克制、制约和抑制的意思,五行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相生的关系中都有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在相克关系中则有克我、我克两个方面的关系,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而属于五行同类者,如木与木,金与金等,即为比肩,或称兄弟。
相生相克,象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
2.五行相乘
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程度,其相乘次第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易虚弱,是相克关系失常后的一种表现。其一五行一方本身不足(虚弱)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乘虚侵袭,而使之更加虚弱,即乘其虚而袭之;其二五行中任何一方本身过度亢盛,而原来受它克制的那一行仍处正常水平,而出现过度相克的现象,即强而欺弱,亢极则乘。
3.五行相侮
侮,即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太过或过度亢盛,而原来受它克制的那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的一种逆克现象。如土旺木衰,则土侮木;木旺金衰,则木侮金;水衰火旺,则火侮水;土衰水旺则水侮土;金旺火衰,则金侮火。
三. 五行旺相休囚死
五行在一年四季和方位的定向中,各自有着它的季节和所主的方位,如木旺于春,主东方;火旺于夏,主南方;金旺于秋,主西方;水旺于冬,主北方;土旺于四季,主中;而土旺于四季指的是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末18天。比如春天三个月,可依次称作孟春、仲春、季春;夏季三个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秋季三个月依次称曰孟秋、仲秋、季秋;冬季三个月分别称之为孟冬、仲冬、季冬。古人认为一年之中则春木72天,夏火72天,四季土72天,秋金72天,冬水72天,合计360天(据《素问·太阴阳明论》)。然而五行的旺相休囚死是和四季密切相关的,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每个季节都有五行所处的旺相休囚死的状态。旺,指处于旺盛状态;相,处于生发渐旺状态;休,休然无事,为渐衰的状态;囚,衰落而被囚;死,被克制而气全无。五行在四季中的旺相休囚死为:
〖春〗 木旺 火相 水休 金囚 土死
〖夏〗 火旺 土相 木休 水囚 金死
〖秋〗 金旺 水相 土休 火囚 木死
〖冬〗 水旺 木相 金休 土囚 火死
〖四季〗 土旺 金相 火休 木囚 水死
以上概括,可以看出五行的旺相休囚死的规律是:当令者旺,我生者相,生我者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4/3/2006 12:12:31 PM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