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6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465
- 回帖
- 0
- 精华
|

楼主 |
发表于 2021-3-16 15: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丘祖科仪
丘祖即长春真人,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道教北七真之一,创立全真龙门正宗,正月十九日华诞,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嵛山,与丹阳马公、长真谭公、长生刘公、玉阳王公、广宁郝公、清静散人孙仙姑同师重阳王真人。
丘祖曰:
十年兵火万民愁, 千万中无一二留。
去岁幸逢慈诏下, 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 仍念山东二百州。
穷极漏诸残喘在, 早教生命得消忧。
丘祖曰:
自古中秋月最明, 凉风届候夜弥清。
一天气象沉银汉, 四海鱼龙耀水精。
吴越楼台歌吹满, 燕秦部曲酒肴盈。
我之帝所临河上, 欲罢干戈致大平。
金兴定四年(1220),丘祖以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和大慈无我的精神,以自己七十三岁高龄,万里赴诏,雪山论道,前去教化一位领兵征战、威震欧亚、习于杀戮的军事统帅——元太祖成吉思汗。这两首诗其一是祖师在离蒸京(今北京)时复寄燕京道友的诗,其二是祖师在西行途中,与三太子之医官郑公途中相见时所赠与他的诗,不难看出,两首诗都表明了丘祖应诏之意图,即“万里赴诏,一言止杀”。公兀 1216—1219 年,金、宋俱遣使来召,均遭丘祖拒绝,但却答应了成吉思汗诏请并说:“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率赵道坚、宋道安、尹志平、孙志坚、夏志诚、宋德方、王志明、于志可、张志素、鞠志圆、李志常、郑志修、张志远、孟志稳、綦志清、何志清、杨志静、潘德冲,全真教十八大宗师,跋涉万里,历尽艰辛,于1222 年,到达西域大雪山,阿母渡河南岸(今阿富汗北境)蒙古军营,与成吉思汗相会。随行弟子李志常编撰《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载:馆舍定,(丘祖)即人见,上(成吉思汗)劳之曰:“它国征聘皆不应,今远逾万里而来,朕甚嘉焉。”对曰:“山野诏而赴者,天也。”上悦,赐坐。食次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师曰(丘祖):“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上嘉其诚实。丘祖此次之西行传道,改变了成吉思汗的军事战略方针,向蒙古最高军事统帅进言,上天有好生之德, 以敬天爱民为本,并得到了成吉思汗的高度重视,上行下效,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又据《甘水仙源录》记载:“凡将帅来谒,必方便劝以不杀,人有急必周之,士有俘于人者必援而出之,士马所至以师与之名,脱欲兵之祸者甚众。”同时丘祖仍然不断劝告蒙元将帅,减少对百姓的杀害,并对民族团结、元朝统一全中国,功不可没,这是值得大书而特书的一件事。后人有“救生灵于鼎镬之中,夺性命于刀锯之下”的评价。清代乾隆皇帝赞丘祖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元太祖廿二年(1227),长春真人丘祖飞升,仙寿春秋八十。《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了这段不平凡的行程。由于丘祖的足迹遍及今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该书也成为后世学者研究 13 世纪中亚历史与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并相继有俄文、法文、英文译本问世。今人南怀瑾先生,曾感慨地写到:
至于唐代玄奘法师,为了求法,在交通阻塞的当时,单人渡戈壁沙漠等地的险阻,远到印度去留学十八年,声名洋溢中外,功业长留人世,这也是一件永为世人崇拜的事实。可是人们却遗忘了当成吉思汗武功鼎盛的时期,他远自印度边境,也为了一位学者道士,派兵来中国,迎接丘长春。而且更忽略了丘长春的先见之明:他不辞艰苦地到了雪山以南,是为了预先布置——保持民族国家文化的传统。 这是多么可歌可泣,而且含有无限悲愤的历史往事! 因为他是一位道教的道士,便被自命儒家的历史学者们轻轻的一笔抹杀,无奈不可乎!
由于小说《西游记》文学作品的大力宣传,明清以来,唐代高僧玄奘法师,赴印度留学、取经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位“舍身求法的人”,理因得到人们的敬仰。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次伟大的西行,这就是长春真人西行“传道度人”, 其意义绝不亚于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元太祖赐号丘祖为“神仙”爵“大宗师” 相当于封侯拜相,命他掌管天下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道士的一切赋税。丘祖回京后, 全真之教大兴于世。
丘祖科仪:
功白: 紫诏金榜标天仙, 全真秘学第一班。 龙门后学仗护佑, 仙子法孙永绵
绵。
提科起: 一片苦婆心, 垂训忏悔文。 圣号常讽诵, 不久上蓬莱。
举: 广援普度天尊。
接起吊挂: 金凤衔珠降九天, 法传秦地重阳仙。 东游海上招英贤, 道衍全真数百年。 一言止杀承道脉, 空中飞盖惊尘凡。 制戒定律书玉篇, 拨职授牒仙风传。 香供养, 玄风广播天尊。
功白: 伏以, 齐城诞圣, 乃九霄降谪之仙; 秦郡栖真, 实五岳遨游之士。 西
迁陇右, 北化单于。 受重阳之奥理, 香分七朵金莲; 体吕祖之玄宗, 荫覆万枝玉叶。 兴大教于元朝, 授丹书而相传后裔; 立洪规于明世, 流秘诀而待及将来。 黄芽遍地, 奈何迷者追寻; 白雪漫天, 任尔英才锻炼。 丹抱一丸大药, 筹增万劫长春。 兹当朝奏, 必假香传。 此香也, 少负明达之才, 不求闻望; 长嗜神仙之术,永矢修真。 师事重阳, 号泣而祈秘诀; 友联谭马, 切磋而交有功。 肋不近席者四十年, 魔能力战者二十载; 功成道备, 所仗枯槐复生; 呵无漱津, 能使瓶花结实。进金世宗, 以延生保命之法; 献元太祖, 而清心寡欲之箴。 转石上山, 喻积功何其切也; 太虚止水, 拟炼心岂不然乎。 职授虎符, 玄风丕振, 派启龙门, 道传真印。 鸣道集之, 阐教功深; 心法书之, 玉成匪浅。 性无矫揉, 天爵担于行满; 宿有根底, 道骨结自 婴孩。 垂绅委佩之尊容, 没同荒草; 鹤步鸾翔之雅度, 望重丘山。 固赖得夫真傅, 亦正在于积行; 惟投宗于宁海, 斯树望于潘溪。 羽众同诚,圣号宣扬。
表白举: 广援普度天尊。
提纲: 磨性山岩万丈深, 丘祖当年勤修心。 潘溪六年阴功满, 龙门七载演先
天。 皈命礼道宝, 郁罗萧台上, 云云。 香供养, 道经师宝天尊。
功接说文: 臣闻, 金莲七朵, 昔赏占于首芳; 玉叶千枝, 今亦兴于最茂。 西
栖秦郡, 东诞齐城。 悬钵演教, 诚为模范之宗源; 执笏朝元, 恒作班联之领袖。振佩锵锵, 令天人之肃静; 遗丹劫劫, 俾门弟之修持。 嗣续洪规, 榆扬伟道。 兹当朝奏, 必假香传。 此香者, 根盘净土, 质毓灵台。 禀乾坤之正无, 五芭含芽;合子午之元英, 三华萃秀。 炷向炉中, 端伸供养。 举: 香云达信天尊。
提纲: 混元顶上迎春开, 龙门仙风传喜音。 丘祖当年宏誓深, 西行教化畅道
心。 功发炉: 道由心学云云, 鹤性闲心, 清静道德。 吐故纳新, 采补日 月。 入清吐浊, 搬汞运液。 抱元守一, 知黑守白。 匹配阴阳, 聚集水火。 交媾龙虎, 烧炼丹药。 金液还丹, 开通任督。 证圣成真, 与世长存云云。 功具职人意, 虔诚百拜上启。玉清道祖, 元始至尊。 上清道祖, 灵宝至尊。 太清道祖, 道德至尊。 昊天金阙, 玉皇至尊。 勾陈上宫, 天皇帝尊。 紫微星宫, 北极帝尊。 九华玉阙, 后土至尊。 神霄真王, 长生帝尊。 东宫慈父, 青玄上尊。 三元三品, 九气至尊。 十方太上, 灵宝至尊。 紫府洞天, 青阳起派, 全真教主, 辅元立极天尊。 终南洞天, 正阳继派, 飞行救劫天尊 (钟离)。 荆山洞天, 纯阳主派, 兴行妙道天尊(吕祖)。 西华洞天帝主, 超登莲花天尊(凝阳)。 中条洞天帝主, 通玄应变天尊(张果)。 黄华洞天帝主, 超凡人圣天尊(国舅)。 瑶华洞天帝主, 圆通早觉天尊(韩湘)。 万华洞天帝主, 流光耀彩天尊(篮祖)。 青霞洞天帝主, 洪慈妙化天尊(何祖)。 九天扶正帝君, 启南兴教天尊(海蟾)。 兴玄育德帝君, 飞雨妙化天尊(重阳)。 悟真紫阳真君, 广慈立极天尊(紫阳)。 慕义怀仁真君, 卓容豁达天尊(杏林)。 珈璃开悟真君,还丹复命天尊(紫贤)。 随光普度真君, 无为无碍天尊(泥丸)。 神霄辅元真君, 五
雷演法天尊(海琼)。 大罗天仙状元, 通明上相, 宣德行化, 和惠大帝, 全真演教天尊(丘祖)。 体道上仙, 崇修蕴德天尊(长生)。 凝神上仙, 玄德崇教天尊(长真)。抱一上仙, 无为普化天尊(丹阳)。 恬然上仙, 太古澄悟天尊(太古)。 卓荣上仙,扶玄度物天尊(玉阳)。 慧悟上仙, 女师领派元君(清净)。 开阐法门, 通玄莫测,玉枢右宰, 赞化宏教真君(柳仙)。 道融三教, 理会百家, 玉宸少宰, 隆恩宏济真君(程仙)。 清和妙用广化崇教大真人(尹公)。 真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李公)。 玄都至道崇文明化大真人(宋公)。 中贞翊教主应真人(律祖)。 元明普照崇德真人(宋公)。 无为抱道素德真人(夏公)。 熙神资道葆光真人(王公)。 明诚体妙虚寂真人(孙公)。 诚纯复朴冲寂真人(于公)。 应缘扶教崇道真人(张公)。 通微复静冲应真人(郑公)。 保真素朴静应真人(鞠公)。 重玄广德冲用真人(孟公)。 悟真凝化纯素真人(张公)。 体元抱德冲悟真人(綦公)。 虚明渊静守一真人(何公)。 洞虚得一玄通真人(杨公)。 通玄妙道冲和真人(潘公)。 传演丹诀, 十极真人。 天下名山洞府, 古今得道仙真。 云空过往, 一切圣众。 悉仗真香, 普同供养。
伏以, 流光散彩, 上冲斗牛之墟; 谒帝呈函, 径达虚无之界。 表一心而吁恳,感万圣以矜怜。 具有 O 疏文, 谨当敷宣。 宣疏毕,
功白: 向伸疏文, 云云。
志心皈命礼。 隐显莫测, 云云。
刹板, 功起韵退下, 监院上前打躬、 拈香、化疏、 顶礼等毕退下。
赞: 焚香顶礼, 敬迓仙真, 流芳太极祝芳辰, 鹤氅仰圣恩,无为教主, 万世颂长春。 香花送, 使者早登程云云。
功白: 伏以, 金炉腾瑞霭, 玉篆散香烟。 莫到天宫远, 诚心福自 来。 是乃臣等登临宝殿, 拜进 O 疏文一函云云。
志心称念: 飞云捧送天尊, 不可思议功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