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率:95.56%
差评率:0.00%
质量:4.96分
交流:4.82分
附件:4.96分
浏览他的专栏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以下這段內容是網絡上某位大師在2022年春節期間發表的論點:
而至于天象这些东西,清朝是没有的,而当时满人是不信任汉人的,满人又没有这方面人才,恰好有洋人传教士汤若望知晓天文,百工等知识,顺治称这个传教士为“玛法”。至于后来的传教士李振辰、毕学源都是西方传教士,至于为什么没有汉人,只能是因为有关天象,关乎国家的命运,满人不信汉人……
汤若望以后,中国古天文彻底消失。
本人非常不以為然,故於此提出論點加以反駁:
我覺得此大師的論點太過偏激,不知從何而來?
中國文化5000年源遠流長,中國的天文理論框架已經深入到各個層面,在許多領域扮演的重要的支撐及傳承的角色。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在風水領域的羅盤,就是揆天之器。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北斗7星的體系就是重要的天文應用。
此外,中國的天文天象吉凶預測尚在重要術數如:太乙、六壬奇門遁甲、擇日、七政四餘八字等預測領域,隨處可見。
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帶來的是有關於太陽系行星运行規律的新模型,亦就是在天象預測(如日月食、五星連珠,熒惑守心等等)精准度更加精細。但是基於西方數學模型所算出來的七政四餘,雖然數據相對精確(天文觀測數據+基於球面三角函數),但是應用仍然採用中國文化老祖宗傳下來的天象吉凶預測的理論體系。
舉例:中國文字的發音,因幅員廣大,南腔北調,自古並非有標準的拼音(漢唐以後各朝,皆有官方韻譜,如明朝《洪武正韻》、清朝《詞林正韻》等等) ,但仍然不易於一般老百姓入手。為了降低文盲比例,民國初年使用注音符號(ㄅㄆㄇㄈㄉㄊㄋㄌ.....) ,而新中國為有效普及,則創新優化改成羅馬拼音,就是大陸目前使用的拼音法。因此,羅馬拼音法,相較與唐宋元明清各朝官方韻譜,更加簡潔高效、容易普及。
請問:中國文字的拼音改成羅馬拼音之後,中國文化會消失嗎?中國文字會喪失其原來面貌?
如果不會,為何基於西方數學模型所算出來較為精確之七政四餘行星數據,中國古天文就會徹底消失?
各位仔細一想,就知此乃恨國黨之謬論。
風水傳承中的天星派,就是基於中國古天文非常重要的實踐,其實三元/四大局/等等,只要涉及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之變,皆與中國古天文密不可分。對中國古天文理解不透徹,導玫紛紛擾擾數千年的挨星。
建議抱有此謬論者,好好去看一下清朝中葉以後所修訂的《疇人傳》,梅文鼎就是漢人傑出的天文學家及數學家。
什麼叫中國古天文?現在人對於28星宿粗浅的理解、會使用西方天文軟件找到星象,就好像自己懂得中國古天文?
如果理解渾天開寶鏡,羅盤揆天、瞭解中國古天文的北斗七星體系的揆天之術、結合中國古天文12次分野,判斷國运吉凶、理解古天文的核心关键,就不會如此妄言。
妄言"汤若望以后,中国古天文彻底消失"。就跟現在的西醫醫生,糟蹋老祖宗傳下來的中醫,一樣的令人厭惡、遺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