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2-11-24 09:40 编辑
从网上找到了如下解释:虽然无法验证,其天文依据应该不出其右。
什么是岁差? 通俗解释一下,在经过一个太阳回归年的运动后,地球公转一周已经回到天空中的起点位置,但太阳的照射点却没有回到起点位置,就是说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小于南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纬度变化一周需要的时间。 传统的天文观测是通过立表观察正午日影的长短,确定太阳回归年的。在经过一个回归年后,古人发现太阳影子比原来长,在经过四个回归年后,太阳的影子才和原来一样长,这就是岁差造成的。简单点说就是“四分历”,一年约等于365.25天,0.25天为一天的四分之一。 由于在同一个时间周期里,空间位置不同步,同一颗恒星和其它恒星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造成地球引力场(阴阳)状态差异,影响气候,给农业生产带来直接影响。 岁差形成的原因。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旋转,形成春夏秋冬,同时地球围绕南北极指向北极星形成的轴在自转,形成白昼黑夜,也就是说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轴并不是并行。 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共同影响下,地球自转轴长期进动,方向为自东向西,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反,引起春分点沿黄道西退,导致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不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变化一周的时间,岁差因此得名。春分点和秋分点每年沿黄道西退50″.29,大概25800年在黄道上移动一周。 《黄帝内经》这样描述:“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在干支纪年中,每周期从子年开始,到亥年结束,地支有12个,所12年一个周期。日行“一周”是指一年,按照古人一天分为一百刻时间单位的设定,根据上面岐伯的回答,我们得到12年中天气起始漏刻数: 子辰申年份,时间起始刻度都是1,故申子辰合;丑巳酉年份,时间起始刻度都是26,故巳酉丑合;寅午戌年份,时间起始刻度都是51,故寅午戌合;卯未亥年份,时间起始刻度都是76,故亥卯未合。 在《黄帝内经》中,把天气起始时的漏刻刻度相同的年份,叫做“岁气会同”年。在三合局同一组内的三个地支年份,月亮、地球、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相似,阴阳能量相似,对地球的影响也相似。 为什么申子辰合水呢?申,壬水;子本身属于水,地支藏有癸水;辰,癸水。水是它们的共有特性,三者如果相合,自然合成水。 为什么亥卯未合木呢?看地支藏干:亥,甲木;卯木+乙木;未,乙木。 为什么寅午戌合火呢?再看地支藏干:寅,丙火;午火+丁火;戌,丁火; 为什么巳酉丑合金呢?看地支藏干:巳,庚金;酉金+辛金;丑,辛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