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4529|回复: 15

【轉貼】玄空64卦是否自楊公所傳?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8-7-23 15: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轉貼自
destiny-命理網


lh1041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01/10/05
文章數: 215


方圓圖據傳邵雍得之於李之才,李得於穆修,穆得至陳希夷。
後朱熹將邵氏與京房等各派易學,作周易本義和易學啟蒙,
將術家和道家先天之學引入經學領域。
楊筠松為唐末之人,當時先天之學包括64卦是否存在?是有可疑性的!
各易友看法如何.......
轉自緣生術數


耿鉦洲 板主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12/22/99
文章數: 1987
來自: 台灣


呵呵呵,此事已不可考

除非大陸宋代古墓開挖,找出証據

還是對實務經驗多研究比較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耿曰:『風水是以天地為實驗室,人為白老鼠之學問』,不可不慎啊!

lh1041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01/10/05
文章數: 215

耿斑竹大大說的是,研究實務比較重要。在大陸的歷史和文化學者研究認為,六十四卦圓圖可能在漢代已經存在,因為京房易可以排成圓圖,順序與邵雍圓圖相同, 只是二者所根據的學理不同而已。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截止至目前為止,沒有在現有的文獻和考古實物中發現在邵雍以前的六十四卦圓圖。
因此,我認為比較折中的看法應該是:邵雍以前可能有人發現了京房易中六十四卦可以排成圓圖的理論和其規律,但將其繪製成圓圖並用於堪輿實踐則還沒有過硬的歷史資料可以證明。因此,玄空六十四卦應該是後人的創見,然而假託楊筠松之名以使之可以順利行之於世。
至於玄空六十四卦在堪輿中的效用如何,正如耿大大所言,應該放在實務中考驗。我想,一種堪輿學理的價值不是因為它是否楊筠松所創而決定的,而是由它在實踐中顯示出來的效用決定的。玄空六十四卦或者其他的堪輿學理,不論它是三元、三合還是其他派別,也應作如是觀。



【天機】
離線
潛龍勿用


註冊: 02/11/05
文章數: 10

邵子之六十四卦圓圖,乃有天文曆法之源。京房易可把64卦以圓圖呈現,並非在於京房易之順序,乃在於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簡言之,先天八卦(或六十四卦)乃與天文曆法有關,此始自春秋戰代。

《京氏易傳》卷三有【卦氣】之說,卦氣乃漢易重要學說之一(尚有納甲、積候之說)。京氏易據說傳承自孟喜,兩位易學大師最大的發明在於將伏羲八卦 配上二十四節氣。京房將24節氣配在六個主卦中(坎、巽、震、兌、艮、離),每卦配4個節氣。節氣乃配在此六卦的初爻及第四爻,每爻二個節氣。此乃以漢代 太初曆法,以正月建寅為始。而乾坤二卦沒有配上卦氣。(嗯!與乾父、坤母退居幕後概念雷同哦!)

邵子之六十四卦圓圖,二分/二至、四立為24節氣中最重要的8個日躔點。冬至一陽生起【復】卦、夏至一陰為【姤】卦。
易經在宋代以前古藉,多以橫圖表示;自邵子得之李之才(挺之)後,世始出圓圖。

元運乃因天體運轉不息,邵子乃將天地卦氣運行之無形,隱藏於先天六十四卦之圓圖。楊公所在之唐朝,或以不同語言、名詞來解釋(或稱呼卦氣/元運),但均離不開天文與曆法。玄空各派之元運計算或有不同,但皆符合易理及天地運轉之機,只是描述的方程式所用的代號不同耳。
邵子所揭秘之圓圖,有闢闔觀念。若該圓圖代表一年的時間,則六十四卦之各爻,皆與日躔有關。若該圓圖代表更大的週期,如每一宮代表540年,8宮共計4320年,恰與奇門4320局完全符合。故圓圖經闔闢,可以推大元運及小元運,此乃古人智慧之結晶。

堪為天道、輿為地道,24節氣、日躔自古為元運之元素,邵子六十四卦圓圖乃有系統之呈現,豈可以某派宗此圓圖之元運、卦氣,就妄斷其傳承真偽!

【橫圖見卦畫之立、圓圖見卦氣之行】何來真偽之疑呢?


lh1041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01/10/05
文章數: 215

感謝天機先生的發言。
天機先生所指出的“京房易可把64卦以圓圖呈現,並非在於京房易之順序,乃在於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對此:
1.我個人認爲:“六十四卦圓圖順序”與“二十四節氣”二者在本文這一特定場合裏並無實質上的不同,二十四節氣本身就是一個有嚴格順序的陰陽消長周期,因 此,既然“京房易可以用圓圖表示”,那麽根據“易可彌綸天地”、“其大無外,其小無内”的原理,其自然的、合理的、因而也是正確的順序就必然與二十四節氣 所揭示的陰陽消長周期的順序吻合,這樣,也就順理成章的與邵雍六十四卦圓圖順序吻合了。所以,我認爲天機先生這句話與我的觀點好像是一句話的兩种説法,但 天機先生的表達比我嚴謹得多,指出了六十四卦圓圖是一個有嚴格順序的陰陽消長周期系統。
2.我在上面所說的“京房易可以用圓圖表示”和京房易若用圓圖表示,其“順序與邵雍六十四卦圓圖順序相同”,並不是說京房與邵雍的兩人所運用的學理相同, 這一點,相信天機先生由“漢易”、“宋易”二者學理閒的差別就很容易看出來;更不表示京房在他所處的時代已經明確意識到六十四卦可以用圓圖表示,因爲六十 四卦圓圖所依據的是先天八卦圖卦序的學理,而目前沒有過硬的文獻和考古證據表明在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如果依天機先生提出的,京房可以用 “卦氣淺深”的學理推導六十四卦圓圖,那麽在京房的著作中沒有見到他從事了這一工作,正如微積分的泰勒展開式雖然可以推出麥克勞林公式,但是泰勒展開式的 發現者並沒有去做這一工作一樣。因此,“根據漢代京房易的學理也可以推導出六十四卦圓圖”是後代人糅合漢易、宋易後,經研究得出的觀點,並不表示京房已經 根據漢易的學理推導並編排出六十四卦圓圖,不但如此,在宋以前的所有易學著作以及其他書籍所引用的古籍佚文中都見不到六十四卦圓圖以及有關它的描述。
由上所述:
3.我個人不能同意天機先生所述的“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的觀點,因爲我沒有見到過硬的文獻和考古證據表明在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 卦序,漢代易學用的是“帝出乎震”的卦序,也就是我們後來稱爲“文王後天八卦”的卦序,而目前我們所見的先天八卦圖卦序,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非常晚。而京 房的“卦氣說”並不足以支持天機先生“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這句話。
總的來說,我的觀點用類比的方式表達就是:正如相對論可以用微積分的方法證明,也可以用綫性代數的方法證明,但我們並不能說微積分和綫性代數二者屬於同一 种方法一樣,六十四卦圓圖雖然可以用漢易和宋易的學理分別推導得出,並且結果大體相同,我們也不能說漢易和宋易的學理是沒有區別的。也正如近來被人津津樂 道的“《易經》的八卦符號説明古人早在數千年前就發現了二進制”的學術神話一樣,我們只能說是非常荒謬的。陰陽爻僅能表明古人已經意識到用一分爲二的方式 來刻畫世界,但扯到二進制頭上就顯得讓人無奈了;而把卦爻用二進制的方法推演,我們只能説是現代人的思想,實在不便安到古人頭上去。同樣,對於在中國學術 史上出現的“漢學”、“宋學”兩大的體系,後代人用自己比古人更爲先進的知識和廣博的視角來打通漢學、宋學的壁壘,糅合漢宋,我們也只能説是後代人的先進 思想、後代人的卓越創見,實在不必安到古人頭上去,說“古已有之”。
具體到“玄空六十四卦”,我們知道,易學在唐代、五代處於一個非常衰落的時期,漢易式微,宋易未興,即使是作爲堪輿術開宗立派宗師的楊救貧先師,也不能超 越時代的束縛,用六十四卦圓圖的學理來處理堪輿問題。再者,玄空六十四卦在理氣上的運用,必須建立在六十四卦圓圖的基礎上,可是當時邵雍六十四卦圓圖未 出,而漢代京房易術的學理雖然可以推導出圓圖,但在邵雍以前的易學書籍以及當時其他書籍所引用的古籍佚文中,並沒有看見有人那樣推演過,也沒有看見有這樣 的觀點。所謂“漢代京房易可以推導出六十四卦圓圖”是後代人糅合漢易、宋易後,經研究得出的觀點,並不是京房的學術成果,正如微積分的泰勒展開式和麥克勞 林公式,前者雖然可以推導出後者,但二者的發現者卻是各有其人。那麽,在楊筠松的時代,怎麽能產生玄空六十四大卦堪輿術呢?
其實,玄空六十四大卦堪輿術的學理和應用實例,非但唐代及唐代以前不見記載,五代不見記載,連宋、元、明代蔚爲大觀的堪輿術書籍中也不見記載,這種堪輿術 只是非常晚近才出現的。但正因爲如此,我個人認爲,這種堪輿術可能具有很大的價值,因爲任何學術都是越發展到後來才越豐富和精準的。玄空六十四大卦堪輿術 因爲其晚出,所以可能會嘗試去總結前人所未見的經驗、失敗和教訓,可能會嘗試去在前人種種創造、發現、實踐以及相關學科的發展之基礎上以更爲廣闊的視角觀 察世界,從而提出更爲完善的理論體系;當然,這種嘗試也可能是一個失敗的嘗試,但無論如何,終究為後來的人們提供了向上攀登的階梯。
另外,既然天機先生提到“元運”的問題,那麽我想將一個迷惑我很久的問題提出來向您求教。元運,無論是“三元九運”還是“二元八運”都是一個時間周期問 題,既然是時間周期,就必然要涉及天體運行,那麽,以三元九運為例,每一運二十年是如何確定的?是根據什麽天體運行確定的?爲什麽不多不少是二十年?我在 鍾義明先生的《玄空星相地理學》中看到鐘先生指出:二十年周期是木星、土星交會的周期。也就是說,二十年周期是由木星、土星運行決定的。但是,我又發現, 木星土星交會周期並非二十年,而是19.852023年,那麽何以確定是二十年呢?用天文學上的“公度法”來確定嗎?但是,若使用公度法的話,只會確定十 九年為一運,餘數再採用“置閏法”處理,例如:我們知道地球繞行太陽一年是365.24218968天,那麽首先採用公度法將一年確定為365日,再採用 置閏法將餘數0.24218968天累積,按照“每滿四年置一閏日,每滿千年缺置一閏日”的方法處理。同理,若三元九運每一運是由木星、土星運行決定的, 那麽應該是每一運十九年,然後在一個合理的周期後置閏。這樣,就不會是每一運二十年而是十九年,並且還要存在一個“閏元運”。
由我以上的敍述,可見我本人認爲鐘義明先生提出的理論還不能完滿解釋“二十年一運”的由來。而且,在天文學上,凡是涉及作爲時間測量尺度單位的概念,都要 找出決定其周期的天體並且精確測量這些天體的運行數據,比如“年”這一時間測量尺度單位是由太陽和地球這兩個天體運行決定的,並且我們測出地球繞行太陽的 精確周期是365.24218968天,在此基礎上我們用公度法和置閏法設置“平年”和“閏年”;“月”這一時間測量尺度單位是由地球和月球這兩個天體運 行決定的,並且我們測出月球繞行地球的精確周期是29.53058885天,在此基礎上我們用公度法和置閏法設置“大月”、“小月”、“平月”和“閏 月”……諸如此類。而且,我們都知道,在天文學上,所有上一位階的時間測量尺度單位在由下位階的時間測量尺度單位表示時,總是不能表示為有理數形式,例 如:1年=365.24218968……天,1朔望月=29.53058885……天,諸如此類,因此,該時間測量尺度單位必然存在“置閏”問題。那麽, 決定“元運”這一時間測量尺度單位的天體是什麽呢?其精確周期是多少呢?“閏元運”的設置周期又是多長呢?爲什麽現在所有的玄空門派都沒有提到“置閏”問 題?若是置閏的話,將如何設置?我乃邊鄙之人,孤陋寡聞,望天機先生不吝賜教,因爲“元運”是玄空堪輿學的基礎概念,是這個體系的根基,其周期問題涉及到 玄空堪輿學的所有重要方面,元運周期不准則談不上“改天命,奪神功”的種種效用。
最後,我想重申我的觀點:任何學術都是越發展到後來才越豐富和精准的,堪輿術亦不能外乎是。楊救貧先生所傳的堪輿術原貌如何,已不可考究,然而只要它是人 類通過認真觀察世界所創建的學術體系,則必有其局限性和不完備之處,那麽後人在千百年來的實踐中必然會逐步發現和嘗試去改正這些局限和不完備,這些嘗試未 必都是正確的,但它卻是後來者向上攀登的一個階梯。
同時,向古代那些有所發明、有所創見的人們表示一下敬意,他們爲了使自己的學術能順利推行於世,往往僞託古代名人所傳,放棄了使自己揚名立万的機會。時間 無情地湮沒了他們的姓名,只剩下這些無名英雄的學術與這些學術所依附的古代名人。這些古代名人的名下挂着名目繁多但往往又互相衝突的學術,如同一個邋遢的 乞丐穿着光鮮入時的 GUCCI上衣卻光着屁股一樣,其不協調程度,令人啼笑皆非,中國的學術史也因而變成了一筆爛帳。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5: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機】 離線
潛龍勿用


註冊: 02/11/05
文章數: 10

感謝lh1041兄的回帖,小弟對lh1041兄的博學甚感推崇。小弟初到貴地,能遇lh1041兄有如此深厚易學基礎之能者,望能多多啟悟后學。至於lh1041兄不同意小弟之鄙見,我也完全認同,畢竟此聚訟千年的議題,恐無立竿見影之解答。

lh1041
兄提出了兩個很好的質疑:

1、因爲我沒有見到過硬的文獻和考古證據表明在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漢代易學用的是帝出乎震的卦序,也就是我們後來稱爲文王後天八卦的卦序,而目前我們所見的先天八卦圖卦序,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非常晚。

2、漢代京房易可以推導出六十四卦圓圖是後代人糅合漢易、宋易後,經研究得出的觀點,並不是京房的學術成果,正如微積分的泰勒展開式和麥克勞林公式,前者雖然可以推導出後者,但二者的發現者卻是各有其人。那麽,在楊筠松的時代,怎麽能產生玄空六十四大卦堪輿術呢?

簡言之,lh1041兄認為【六十四卦圓圖所依據的是先天八卦圖卦序的學理,而目前沒有文獻和考古證據表明在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若漢代無先天八卦圖卦序,在楊筠松的時代,怎麽能產生玄空六十四大卦堪輿術呢!】

有關先天八卦圖卦序的問世時間,自古即為各易學派系的爭論焦點。小弟才疏學淺,尚無法為此聚訟千年的議題,能夠提供不同見地。是否有考古證據能支持先天八卦出現的朝代,則需有賴考古專家的發掘,特別是沒有人可以預測還有多少古跡尚未被發現;因此,若就目前所有考古資料之有無,來斷定此聚訟千年議題,可能更容易受到新發掘古跡及時間嚴厲的考驗

至於文獻記載,則解讀仍屬見仁見智。不過,目前已受到學術界認可的漢易文獻,則是《京氏易傳》及《焦氏易林》。費直曰:『六十四卦變占者,王莽時建信天水焦延壽之所撰也』。按《焦氏易林》之筮儀記載:『分卦值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卦為三百六十日,餘四卦震離坎兌,為方內監司之。所以用震離坎兌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時各專主之氣,各卦主一日,其占法各以其日觀善惡』,鄙意認為,此是漢代易學有採用64卦配二十四卦節氣之明證。

【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
有關漢代易學是否有先天八卦之方位,尚秉和之《焦氏易詁》一書中,言之甚詳。漢代之《焦氏易林》共4096卦,每卦立占辭,然其占辭各為韻語。其占辭皆取象而來。以下摘錄【乾南、坤北】之文:

【乾南之象】
1、屯之否:登几上輿,駕駟南遊,合從散橫,燕齊以強:否卦之中爻有艮卦,艮為几。否之下卦為坤,坤為地、為輿。否之上卦乾為馬,故曰駕駟。乾為行、為南,故曰南遊。
2、復之大壯:三羝上山,俱至陰安;遂到南陽,完其芝香。大壯為雷上天下,乾為陽,故曰:南陽。震為草,故曰芝。
3、升之遯:南行無遇。遯卦為上天下山。乾為南、為行;又乾在上卦,故曰:南行無遇。
4、大有之乾:南山大行。乾為南、為行、為山,故曰:南山大行。
以上為漢代《焦氏易林》以乾為南之取象明證。

【乾之數為一】
1、恆之泰:一身兩頭。泰為坤上天上,坤為身、乾為一,故曰:一身。
2、同人之乾:一臂六手。乾先天為一、後天為六,故曰一臂六手。
3、巽之訟:一簧兩舌。訟之上卦為乾、為一。下卦為坎,坎之上下為兩兌,兌為口,故曰:一簧兩舌。
4、剝之咸:一人輦車。咸之中爻為乾,乾為人、為一,故曰:一人。

【坤為北】
1、師之泰:三人北行。泰中爻為震、為人、為行,震之數為三。坤為北,故曰:三人北行。
2、渙之臨:追亡逐北。坤為北;震為追逐、為往。故曰:追亡逐北。
3、坤之觀:北辰紫宮。觀(巽上坤下)中爻為艮。艮為星辰、觀之下卦為坤、為北,故曰:北辰。
4、晉之否:北風寒涼。否之中爻為巽。巽為風、坤為北,故曰:北風。
以上為漢代《焦氏易林》以坤為北之取象明證。

尚秉和之《焦氏易詁》一書,對《焦氏易林》之解譯見解獨到,特別是先天八卦卦序及方位的考證,個人頗為推崇。但若有見仁見智之意見向左,我也不會感到意外,畢竟,此聚訟千年之爭,皆屬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也。

小弟臆測,玄空大卦(六十四卦)、玄空挨星、六法或許出於同源。但自古聚訟之關鍵點倒不是先天八卦是否在漢代就已存在。


有關【元運】的問題,既然lh1041兄云:『由我以上的敍述,可見我本人認爲鐘義明先生提出的理論還不能完滿解釋二十年一運的由來』。也請您賜教您對元運的推演及高見。

 

 

lh1041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01/10/05
文章數: 215

我出去逛了幾天回來,看見天機先生的回帖,真是大喜過望!很好的資料!天機先生在帖中對後學的贊許,實在過獎了。說實 話,本貼的話題玄空64卦是否自楊公所傳正是天機先生在緣生術數研究社網站發起的,在下卻將其轉貼到本站來了,不成想先生也到此指點,後學真是非常感 激!天機先生在緣生術數研究社發了不少帖子,使後學深受教益,有幾篇後學也轉貼到本站來了,比如北斗七星打劫的綫索這一篇就很有價值,在此向先生表示 敬意!

爲了回應天機先生的發言,於是又花了一些時間重溫先生在文中提到的尚秉和《焦氏易詁》,現在將一些鄙陋的見解張貼於下,請天機先生指正:

天機先生在文中申明了自己的觀點是: 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 。爲了證明這個論點,天機先生引用了尚秉和先生(生於公元1870年,卒於公元1950年)《焦氏易詁》中的一些文章作爲論據。爲了使讀者更熟悉尚秉和先生的《焦氏易詁》及其相關著作,我將搜集到的一些資料略列於下:

1.
楊伯峻在中華書局版文史知識叢書《經書淺談》第18頁中說:尚秉和,研究《易經》多年,近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他的《周易尚氏學》,用《易林》來詮釋《周 易》。可惜作者雖死在解放後(18701950),頭腦仍缺乏科學性。……這本書既不是一般人所能讀懂,就是費大力讀懂它,也未必可信,置之可也。楊伯峻在書中大旨以為,《易林》作者並非西漢焦延壽,而是東漢人。

2.
陳良運著《焦氏易林詩學闡釋》(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5月版),卻考定《焦氏易林》的作者是西漢的焦延壽而並非劉秀時代的崔篆。

3.
《易林》一書,歷來多有人疑其非焦延壽所作,其中最著名的和最受諸家重視的就是余嘉錫的《四庫提要辯證》,其中有長篇總結性考證,頗有鐵案如山的味道。

4.
尚秉和的弟子黃壽祺作《易學群書平議》(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著書時間為1947年),凡例稱本書論象凡引及焦氏《易林》者,皆依本師行唐尚節之先生秉和之說。可見此說在學術界仍有一定影響。

所見及尚秉和關涉焦氏的書,考有兩本,一是中國書店1990年版的《焦氏易林注》,一是中華書局1991年版的《焦氏易詁》,其餘有關焦氏的論點,散見在 尚先生的其他著作中。其實,尚氏論定《易林》為西漢梁人焦延壽所著之論在易學界並無絕對的權威,久來諸議皆偏向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的論證,此大勢 所趨,凡涉易者,當有所聞。

至於陳良運的《焦氏易林詩學闡釋》,主要是論述《易林》中卦辭與四言詩體的辯證關係,其實依我看來,也算不上 新知首見,之前就有聞一多先生的《易林瓊枝》和錢鐘書先生的《管錐編》談及此課題。陳良運此書中駁辯余嘉錫否焦之論亦略嫌偏頗,究竟乃一家之言。竊以為, 駁倒《易林》非焦氏所著之說,並非出一二新書便可做得到的,究竟後論如何,尚須拭目以待。於《易林》非焦延壽著的共識,易學界權威蒙培元、王德 有、冒懷辛、鄭萬耕、朱伯崑等各有文論言及,此不一一贅述。

關於《易林》用焦氏名之疑,以我所識,大致有二:

1.
書於文獻中最初見著是在《隋書經籍志》,其中記載了署名為焦贛的《易林》一十六卷;焦贛即焦延壽。《漢書京房傳》中曰:焦延壽,西漢梁人,字 。同書《儒林傳》顏師古注曰:延壽其字,名贛,未知孰正。這個雖是題外話,無關大旨,但《易林》之說自古紛紜未統也可見一斑。但在《漢書藝文 志》早有易說之錄,中列易學十三家、蓍龜十五家,皆無焦氏之書。焦贛確為西漢易學大家,若《易林》為其親著,《漢書》無不錄之理,斷《易林》為焦贛著諸本 於此多不作解釋,或言辭閃爍,一帶而過。這可能是我讀書不夠仔細,錯過了也未可知。但從王德有、鄭萬耕的等文著中可見此疑至今未釋,此其一。

2.
據《隋書》中有“……(劉)歆遂總括群篇,撮其指要,著為《七略》……大凡三萬三千九十卷。王莽之末,又被焚燒,光武中興,……四方鴻生巨儒,負袠自遠而 至者,不可勝算。石室、蘭台,彌以充積……”(隋書志第二十七經籍一)。可見,在光武時代之前的蘭台藏書,經過王莽之亂而大多散失,諸本皆在此後修 著。又《易林》有卦坤之大畜典冊法書,藏在蘭台,雖遭亂潰,獨不遇災,中述明顯是光武後之事,這似乎可以推斷,《易林》起碼不是西漢人所撰,此 其二。

北京師範大學鄭萬耕更有文提及《周易卦林》中爻辭與今存《易林》中爻辭相類,疑後者為前者的簡稱。《周易卦林》我未曾看過,未便置評,待週末上圖書館再參個究竟。但其實正如鄭所云,《易林》中有許多是西漢後的記事。

時研《易》者,各有說法,或謂之卜筮,或謂之義理,或謂之史學哲學等等,彼此百般挑剔或甚至一口婉拒。前文提及提黃壽祺先生《易學群書平議》書中本書論 象凡引及焦氏《易林》者,皆依本師行唐尚節之先生秉和之說的一段話,黃壽祺此言倒不為過,當世凡涉本象論之大者,確皆以尚秉和先生為師,如于省吾先 生。論及本象派裏的輩份聲望,于省吾先生卻是要比黃壽祺高得多。關乎易學各派的門戶之見,自古便有,以宋猶甚,今世也不遑多讓,如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王德 有對尚秉和之學就有繁瑣牽強,無非是古時占筮的一種延伸,早被前人否定。尚氏又重提,頗有復古之嫌的評論,這比起楊伯峻的批評,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其 實,尚氏學說對《周易》研考的貢獻,怕能與並肩者寥寥無幾,但是由上文所述顯然可以看出,他的本象研究的方法在很多人看來也實在不見得高明。

天機先生提出:目前已受到學術界認可的漢易文獻,則是《京氏易傳》及《焦氏易林》。由在下上文所述,起碼《易林》的著作時代和作者,還有很大的爭議。

另外,天機先生在引用尚秉和先生《焦氏易詁》文句時,可能因爲匆忙,在句讀方面未標清原文和註解之間的區別,現不揣冒昧,替先生標點如下:

1、《易林》原文:屯之否:登几上輿,駕駟南遊,合從散橫,燕齊以強。
尚秉和註解:否卦之中爻有艮卦,艮為几。否之下卦為坤,坤為地、為輿。否之上卦乾為馬,故曰駕駟。乾為行、為南,故曰南遊。
2、《易林》原文:復之大壯:三羝上山,俱至陰安;遂到南陽,完其芝香。
尚秉和註解:大壯為雷上天下,乾為陽,故曰:南陽。震為草,故曰芝。
3、《易林》原文:升之遯:南行無遇。遯卦為上天下山。
尚秉和註解:乾為南、為行;又乾在上卦,故曰:南行無遇。
4、《易林》原文:大有之乾:南山大行。
尚秉和註解:乾為南、為行、為山,故曰:南山大行。

1、《易林》原文:恆之泰:一身兩頭。
尚秉和註解:泰為坤上天上,坤為身、乾為一,故曰:一身。
2、《易林》原文:同人之乾:一臂六手。
尚秉和註解:乾先天為一、後天為六,故曰一臂六手。
3、《易林》原文:巽之訟:一簧兩舌。
尚秉和註解:訟之上卦為乾、為一。下卦為坎,坎之上下為兩兌,兌為口,故曰:一簧兩舌。
4、《易林》原文:剝之咸:一人輦車。
尚秉和註解:咸之中爻為乾,乾為人、為一,故曰:一人。

1、《易林》原文:師之泰:三人北行。
尚秉和註解:泰中爻為震、為人、為行,震之數為三。坤為北,故曰:三人北行。
2、《易林》原文:渙之臨:追亡逐北。
尚秉和註解:坤為北;震為追逐、為往。故曰:追亡逐北。
3、《易林》原文:坤之觀:北辰紫宮。
尚秉和註解:觀(巽上坤下)中爻為艮。艮為星辰、觀之下卦為坤、為北,故曰:北辰。
4、《易林》原文:晉之否:北風寒涼。
尚秉和註解:否之中爻為巽。巽為風、坤為北,故曰:北風。

什麽要費這番功夫寫了那麽一大堆呢?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在前文中說過:對於在中國學術史上出現的漢學宋學兩大的體系,後代人用自己比古人更 爲先進的知識和廣博的視角來打通漢學、宋學的壁壘,糅合漢宋,我們也只能説是後代人的先進思想、後代人的卓越創見,實在不必安到古人頭上去,說古已有之

尚秉和先生乃清末民國時代人,生於公元1870年,卒於公元1950年,其時代已在漢宋之後遠矣,尚先生在著書時,無疑有條件遍閱 前代易學書籍,而且尚先生在著書時,明顯懷著打通漢學、宋學的壁壘的想法,以糅合漢宋的方法來為《易林》作注解,所以,用尚秉和先生在《焦氏易 詁》中的觀點和論述來證明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這個論點,無疑是不適宜的,反而更能證明在下於前文闡述的觀點:對於在中國學術史上出現 漢學宋學兩大的體系,後代人用自己比古人更爲先進的知識和廣博的視角來打通漢學、宋學的壁壘,糅合漢宋,我們也只能説是後代人的先進思想、後 代人的卓越創見,實在不必安到古人頭上去,說古已有之

尚秉和先生在其《焦氏易詁》一書中,提出由《易林》的文句可以推導出先天八 卦的取象、方位、卦序,是尚先生的一種見解,並非《易林》原作者的見解(《易林》原作者是誰,由我上文所述,又是一宗公案!所以我說:中國學術史是一筆 爛帳。),而天機先生又由尚先生《焦氏易詁》一書推導出漢代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的觀點,則又是天機先生的見解,既不是尚秉和先生的觀點,更 談不上是《易林》的觀點了。而對於漢代是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的考證,天機先生使用漢代以後一二千年的近代人的著作作爲證據,——恕我直言,其方法論無疑 是不正確的。

但是,天機先生提出的漢代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的觀點,無疑是先生的卓越創見,至少是一種非常值得認真對待的大膽假設,我這幾天正在圖書館努力尋找文獻、考古資料和出土器物的圖片,看看能不能為先生的觀點提出過硬的證據。

機先生又提出:費直曰:『六十四卦變占者,王莽時建信天水焦延壽之所撰也』。按《焦氏易林》之筮儀記載:『分卦值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卦為三百六十 日,餘四卦震離坎兌,為方內監司之。所以用震離坎兌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時各專主之氣,各卦主一日,其占法各以其日觀善惡』,鄙意認為,此是漢 代易學有採用64卦配二十四卦節氣之明證。

我注意到先生在第一個帖子中曾經提出過:邵子之六十四卦圓圖,乃有天文曆法之源。京房易可把 64卦以圓圖呈現,並非在於京房易之順序,乃在於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簡言之,先天八卦(或六十四卦)乃與天文曆法有關,此始自春秋戰 代。可見,先生原來的觀點是: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而不是此是漢代易學有採用64卦配二十四卦節氣之明證。如果是漢代易學有採 用64卦配二十四節氣,我是可以同意的;但若是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我就不能同意了。

天機先生又云:是否有考古證據能支持先天八卦出現的朝代,則需有賴考古專家的發掘,特別是沒有人可以預測還有多少古跡尚未被發現;因此,若就目前所有考古資料之有無,來斷定此聚訟千年議題,可能更容易受到新發掘古跡及時間嚴厲的考驗。

先,我非常贊同先生這個觀點。其次,在下並沒有斷定漢代一定不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我只是說我沒有見到過硬的文獻和考古證據表明在漢代時已經確實存 在先天八卦圖卦序。而先生的觀點卻是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像我這樣的顛覆者容易作,像先生這樣的建設者卻難呀!在此謹向先生 表示敬意!

天機先生又提到:尚秉和之《焦氏易詁》一書,對《焦氏易林》之解譯見解獨到,特別是先天八卦卦序及方位的考證,個人頗為推崇。但若有見仁見智之意見向左,我也不會感到意外,畢竟,此聚訟千年之爭,皆屬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也。

要聲明的是:我不是那種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人,從認識論上說,我是相信有一個真相存在的,而我正在不斷地努力去尋找事實真相,當然最後找不找得 到,只有天知道了!各位朋友在各種場合提點在下一些心得體會、祕法秘籍,往往使我有所增益,並且修正了不少以往錯誤的看法,我對此恩德銘記於心,不敢或 忘。

天機先生最後提到:有關【元運】的問題,既然lh1041兄云:『由我以上的敍述,可見我本人認爲鐘義明先生提出的理論還不能完滿解釋二十年一運的由來』。也請您賜教您對元運的推演及高見。

在前面已經提到,我可能只是一個不成功的顛覆者,但還遠遠不夠資格做一個建設者,對於鍾義明先生的理論,我只是提出一些質疑而已。若由天文學觀點來看,鍾 先生的理論是很難成立的,而我又不知道如何解釋元運的天體物理學背景或者數學背景,但沒有天體物理學背景或者數學背景的東西,或許可以作爲紀年的標 尺,但愚以爲很難作爲預測的標尺,關於這方面的學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大陸中國科學院院士翁文波先生的著作和民間天文學研究者欒巨慶先生的著作。

因爲見到先生提及元運問題,我便將縈繞心頭多年的疑問拿出來請教,希望先生原諒我的唐突。若先生有師門嚴訓,不便透露,後學謹此收回我的問題,並向先生表示歉意。

再次向天機先生表示敬意。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5: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機】 離線
潛龍勿用


註冊: 02/11/05
文章數: 10

感謝lh1041兄的回帖,小弟對lh1041兄的博學甚感推崇。小弟初到貴地,能遇lh1041兄有如此深厚易學基礎之能者,望能多多啟悟后學。至於lh1041兄不同意小弟之鄙見,我也完全認同,畢竟此聚訟千年的議題,恐無立竿見影之解答。

lh1041
兄提出了兩個很好的質疑:

1、因爲我沒有見到過硬的文獻和考古證據表明在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漢代易學用的是帝出乎震的卦序,也就是我們後來稱爲文王後天八卦的卦序,而目前我們所見的先天八卦圖卦序,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非常晚。

2、漢代京房易可以推導出六十四卦圓圖是後代人糅合漢易、宋易後,經研究得出的觀點,並不是京房的學術成果,正如微積分的泰勒展開式和麥克勞林公式,前者雖然可以推導出後者,但二者的發現者卻是各有其人。那麽,在楊筠松的時代,怎麽能產生玄空六十四大卦堪輿術呢?

簡言之,lh1041兄認為【六十四卦圓圖所依據的是先天八卦圖卦序的學理,而目前沒有文獻和考古證據表明在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若漢代無先天八卦圖卦序,在楊筠松的時代,怎麽能產生玄空六十四大卦堪輿術呢!】

有關先天八卦圖卦序的問世時間,自古即為各易學派系的爭論焦點。小弟才疏學淺,尚無法為此聚訟千年的議題,能夠提供不同見地。是否有考古證據能支持先天八卦出現的朝代,則需有賴考古專家的發掘,特別是沒有人可以預測還有多少古跡尚未被發現;因此,若就目前所有考古資料之有無,來斷定此聚訟千年議題,可能更容易受到新發掘古跡及時間嚴厲的考驗

至於文獻記載,則解讀仍屬見仁見智。不過,目前已受到學術界認可的漢易文獻,則是《京氏易傳》及《焦氏易林》。費直曰:『六十四卦變占者,王莽時建信天水焦延壽之所撰也』。按《焦氏易林》之筮儀記載:『分卦值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卦為三百六十日,餘四卦震離坎兌,為方內監司之。所以用震離坎兌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時各專主之氣,各卦主一日,其占法各以其日觀善惡』,鄙意認為,此是漢代易學有採用64卦配二十四卦節氣之明證。

【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
有關漢代易學是否有先天八卦之方位,尚秉和之《焦氏易詁》一書中,言之甚詳。漢代之《焦氏易林》共4096卦,每卦立占辭,然其占辭各為韻語。其占辭皆取象而來。以下摘錄【乾南、坤北】之文:

【乾南之象】
1、屯之否:登几上輿,駕駟南遊,合從散橫,燕齊以強:否卦之中爻有艮卦,艮為几。否之下卦為坤,坤為地、為輿。否之上卦乾為馬,故曰駕駟。乾為行、為南,故曰南遊。
2、復之大壯:三羝上山,俱至陰安;遂到南陽,完其芝香。大壯為雷上天下,乾為陽,故曰:南陽。震為草,故曰芝。
3、升之遯:南行無遇。遯卦為上天下山。乾為南、為行;又乾在上卦,故曰:南行無遇。
4、大有之乾:南山大行。乾為南、為行、為山,故曰:南山大行。
以上為漢代《焦氏易林》以乾為南之取象明證。

【乾之數為一】
1、恆之泰:一身兩頭。泰為坤上天上,坤為身、乾為一,故曰:一身。
2、同人之乾:一臂六手。乾先天為一、後天為六,故曰一臂六手。
3、巽之訟:一簧兩舌。訟之上卦為乾、為一。下卦為坎,坎之上下為兩兌,兌為口,故曰:一簧兩舌。
4、剝之咸:一人輦車。咸之中爻為乾,乾為人、為一,故曰:一人。

【坤為北】
1、師之泰:三人北行。泰中爻為震、為人、為行,震之數為三。坤為北,故曰:三人北行。
2、渙之臨:追亡逐北。坤為北;震為追逐、為往。故曰:追亡逐北。
3、坤之觀:北辰紫宮。觀(巽上坤下)中爻為艮。艮為星辰、觀之下卦為坤、為北,故曰:北辰。
4、晉之否:北風寒涼。否之中爻為巽。巽為風、坤為北,故曰:北風。
以上為漢代《焦氏易林》以坤為北之取象明證。

尚秉和之《焦氏易詁》一書,對《焦氏易林》之解譯見解獨到,特別是先天八卦卦序及方位的考證,個人頗為推崇。但若有見仁見智之意見向左,我也不會感到意外,畢竟,此聚訟千年之爭,皆屬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也。

小弟臆測,玄空大卦(六十四卦)、玄空挨星、六法或許出於同源。但自古聚訟之關鍵點倒不是先天八卦是否在漢代就已存在。


有關【元運】的問題,既然lh1041兄云:『由我以上的敍述,可見我本人認爲鐘義明先生提出的理論還不能完滿解釋二十年一運的由來』。也請您賜教您對元運的推演及高見。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5: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lh1041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01/10/05
文章數: 215


我出去逛了幾天回來,看見天機先生的回帖,真是大喜過望!很好的資料!天機先生在帖中對後學的贊許,實在過獎了。說實 話,本貼的話題玄空64卦是否自楊公所傳正是天機先生在緣生術數研究社網站發起的,在下卻將其轉貼到本站來了,不成想先生也到此指點,後學真是非常感 激!天機先生在緣生術數研究社發了不少帖子,使後學深受教益,有幾篇後學也轉貼到本站來了,比如北斗七星打劫的綫索這一篇就很有價值,在此向先生表示 敬意!

爲了回應天機先生的發言,於是又花了一些時間重溫先生在文中提到的尚秉和《焦氏易詁》,現在將一些鄙陋的見解張貼於下,請天機先生指正:

天機先生在文中申明了自己的觀點是: 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 。爲了證明這個論點,天機先生引用了尚秉和先生(生於公元1870年,卒於公元1950年)《焦氏易詁》中的一些文章作爲論據。爲了使讀者更熟悉尚秉和先生的《焦氏易詁》及其相關著作,我將搜集到的一些資料略列於下:

1.
楊伯峻在中華書局版文史知識叢書《經書淺談》第18頁中說:尚秉和,研究《易經》多年,近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他的《周易尚氏學》,用《易林》來詮釋《周 易》。可惜作者雖死在解放後(18701950),頭腦仍缺乏科學性。……這本書既不是一般人所能讀懂,就是費大力讀懂它,也未必可信,置之可也。楊伯峻在書中大旨以為,《易林》作者並非西漢焦延壽,而是東漢人。

2.
陳良運著《焦氏易林詩學闡釋》(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5月版),卻考定《焦氏易林》的作者是西漢的焦延壽而並非劉秀時代的崔篆。

3.
《易林》一書,歷來多有人疑其非焦延壽所作,其中最著名的和最受諸家重視的就是余嘉錫的《四庫提要辯證》,其中有長篇總結性考證,頗有鐵案如山的味道。

4.
尚秉和的弟子黃壽祺作《易學群書平議》(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著書時間為1947年),凡例稱本書論象凡引及焦氏《易林》者,皆依本師行唐尚節之先生秉和之說。可見此說在學術界仍有一定影響。

所見及尚秉和關涉焦氏的書,考有兩本,一是中國書店1990年版的《焦氏易林注》,一是中華書局1991年版的《焦氏易詁》,其餘有關焦氏的論點,散見在 尚先生的其他著作中。其實,尚氏論定《易林》為西漢梁人焦延壽所著之論在易學界並無絕對的權威,久來諸議皆偏向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的論證,此大勢 所趨,凡涉易者,當有所聞。

至於陳良運的《焦氏易林詩學闡釋》,主要是論述《易林》中卦辭與四言詩體的辯證關係,其實依我看來,也算不上 新知首見,之前就有聞一多先生的《易林瓊枝》和錢鐘書先生的《管錐編》談及此課題。陳良運此書中駁辯余嘉錫否焦之論亦略嫌偏頗,究竟乃一家之言。竊以為, 駁倒《易林》非焦氏所著之說,並非出一二新書便可做得到的,究竟後論如何,尚須拭目以待。於《易林》非焦延壽著的共識,易學界權威蒙培元、王德 有、冒懷辛、鄭萬耕、朱伯崑等各有文論言及,此不一一贅述。

關於《易林》用焦氏名之疑,以我所識,大致有二:

1.
書於文獻中最初見著是在《隋書經籍志》,其中記載了署名為焦贛的《易林》一十六卷;焦贛即焦延壽。《漢書京房傳》中曰:焦延壽,西漢梁人,字 。同書《儒林傳》顏師古注曰:延壽其字,名贛,未知孰正。這個雖是題外話,無關大旨,但《易林》之說自古紛紜未統也可見一斑。但在《漢書藝文 志》早有易說之錄,中列易學十三家、蓍龜十五家,皆無焦氏之書。焦贛確為西漢易學大家,若《易林》為其親著,《漢書》無不錄之理,斷《易林》為焦贛著諸本 於此多不作解釋,或言辭閃爍,一帶而過。這可能是我讀書不夠仔細,錯過了也未可知。但從王德有、鄭萬耕的等文著中可見此疑至今未釋,此其一。

2.
據《隋書》中有“……(劉)歆遂總括群篇,撮其指要,著為《七略》……大凡三萬三千九十卷。王莽之末,又被焚燒,光武中興,……四方鴻生巨儒,負袠自遠而 至者,不可勝算。石室、蘭台,彌以充積……”(隋書志第二十七經籍一)。可見,在光武時代之前的蘭台藏書,經過王莽之亂而大多散失,諸本皆在此後修 著。又《易林》有卦坤之大畜典冊法書,藏在蘭台,雖遭亂潰,獨不遇災,中述明顯是光武後之事,這似乎可以推斷,《易林》起碼不是西漢人所撰,此 其二。

北京師範大學鄭萬耕更有文提及《周易卦林》中爻辭與今存《易林》中爻辭相類,疑後者為前者的簡稱。《周易卦林》我未曾看過,未便置評,待週末上圖書館再參個究竟。但其實正如鄭所云,《易林》中有許多是西漢後的記事。

時研《易》者,各有說法,或謂之卜筮,或謂之義理,或謂之史學哲學等等,彼此百般挑剔或甚至一口婉拒。前文提及提黃壽祺先生《易學群書平議》書中本書論 象凡引及焦氏《易林》者,皆依本師行唐尚節之先生秉和之說的一段話,黃壽祺此言倒不為過,當世凡涉本象論之大者,確皆以尚秉和先生為師,如于省吾先 生。論及本象派裏的輩份聲望,于省吾先生卻是要比黃壽祺高得多。關乎易學各派的門戶之見,自古便有,以宋猶甚,今世也不遑多讓,如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王德 有對尚秉和之學就有繁瑣牽強,無非是古時占筮的一種延伸,早被前人否定。尚氏又重提,頗有復古之嫌的評論,這比起楊伯峻的批評,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其 實,尚氏學說對《周易》研考的貢獻,怕能與並肩者寥寥無幾,但是由上文所述顯然可以看出,他的本象研究的方法在很多人看來也實在不見得高明。

天機先生提出:目前已受到學術界認可的漢易文獻,則是《京氏易傳》及《焦氏易林》。由在下上文所述,起碼《易林》的著作時代和作者,還有很大的爭議。

另外,天機先生在引用尚秉和先生《焦氏易詁》文句時,可能因爲匆忙,在句讀方面未標清原文和註解之間的區別,現不揣冒昧,替先生標點如下:

1、《易林》原文:屯之否:登几上輿,駕駟南遊,合從散橫,燕齊以強。
尚秉和註解:否卦之中爻有艮卦,艮為几。否之下卦為坤,坤為地、為輿。否之上卦乾為馬,故曰駕駟。乾為行、為南,故曰南遊。
2、《易林》原文:復之大壯:三羝上山,俱至陰安;遂到南陽,完其芝香。
尚秉和註解:大壯為雷上天下,乾為陽,故曰:南陽。震為草,故曰芝。
3、《易林》原文:升之遯:南行無遇。遯卦為上天下山。
尚秉和註解:乾為南、為行;又乾在上卦,故曰:南行無遇。
4、《易林》原文:大有之乾:南山大行。
尚秉和註解:乾為南、為行、為山,故曰:南山大行。

1、《易林》原文:恆之泰:一身兩頭。
尚秉和註解:泰為坤上天上,坤為身、乾為一,故曰:一身。
2、《易林》原文:同人之乾:一臂六手。
尚秉和註解:乾先天為一、後天為六,故曰一臂六手。
3、《易林》原文:巽之訟:一簧兩舌。
尚秉和註解:訟之上卦為乾、為一。下卦為坎,坎之上下為兩兌,兌為口,故曰:一簧兩舌。
4、《易林》原文:剝之咸:一人輦車。
尚秉和註解:咸之中爻為乾,乾為人、為一,故曰:一人。

1、《易林》原文:師之泰:三人北行。
尚秉和註解:泰中爻為震、為人、為行,震之數為三。坤為北,故曰:三人北行。
2、《易林》原文:渙之臨:追亡逐北。
尚秉和註解:坤為北;震為追逐、為往。故曰:追亡逐北。
3、《易林》原文:坤之觀:北辰紫宮。
尚秉和註解:觀(巽上坤下)中爻為艮。艮為星辰、觀之下卦為坤、為北,故曰:北辰。
4、《易林》原文:晉之否:北風寒涼。
尚秉和註解:否之中爻為巽。巽為風、坤為北,故曰:北風。

什麽要費這番功夫寫了那麽一大堆呢?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在前文中說過:對於在中國學術史上出現的漢學宋學兩大的體系,後代人用自己比古人更 爲先進的知識和廣博的視角來打通漢學、宋學的壁壘,糅合漢宋,我們也只能説是後代人的先進思想、後代人的卓越創見,實在不必安到古人頭上去,說古已有之

尚秉和先生乃清末民國時代人,生於公元1870年,卒於公元1950年,其時代已在漢宋之後遠矣,尚先生在著書時,無疑有條件遍閱 前代易學書籍,而且尚先生在著書時,明顯懷著打通漢學、宋學的壁壘的想法,以糅合漢宋的方法來為《易林》作注解,所以,用尚秉和先生在《焦氏易 詁》中的觀點和論述來證明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這個論點,無疑是不適宜的,反而更能證明在下於前文闡述的觀點:對於在中國學術史上出現 漢學宋學兩大的體系,後代人用自己比古人更爲先進的知識和廣博的視角來打通漢學、宋學的壁壘,糅合漢宋,我們也只能説是後代人的先進思想、後 代人的卓越創見,實在不必安到古人頭上去,說古已有之

尚秉和先生在其《焦氏易詁》一書中,提出由《易林》的文句可以推導出先天八 卦的取象、方位、卦序,是尚先生的一種見解,並非《易林》原作者的見解(《易林》原作者是誰,由我上文所述,又是一宗公案!所以我說:中國學術史是一筆 爛帳。),而天機先生又由尚先生《焦氏易詁》一書推導出漢代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的觀點,則又是天機先生的見解,既不是尚秉和先生的觀點,更 談不上是《易林》的觀點了。而對於漢代是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的考證,天機先生使用漢代以後一二千年的近代人的著作作爲證據,——恕我直言,其方法論無疑 是不正確的。

但是,天機先生提出的漢代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的觀點,無疑是先生的卓越創見,至少是一種非常值得認真對待的大膽假設,我這幾天正在圖書館努力尋找文獻、考古資料和出土器物的圖片,看看能不能為先生的觀點提出過硬的證據。

機先生又提出:費直曰:『六十四卦變占者,王莽時建信天水焦延壽之所撰也』。按《焦氏易林》之筮儀記載:『分卦值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卦為三百六十 日,餘四卦震離坎兌,為方內監司之。所以用震離坎兌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時各專主之氣,各卦主一日,其占法各以其日觀善惡』,鄙意認為,此是漢 代易學有採用64卦配二十四卦節氣之明證。

我注意到先生在第一個帖子中曾經提出過:邵子之六十四卦圓圖,乃有天文曆法之源。京房易可把 64卦以圓圖呈現,並非在於京房易之順序,乃在於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簡言之,先天八卦(或六十四卦)乃與天文曆法有關,此始自春秋戰 代。可見,先生原來的觀點是: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而不是此是漢代易學有採用64卦配二十四卦節氣之明證。如果是漢代易學有採 用64卦配二十四節氣,我是可以同意的;但若是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我就不能同意了。

天機先生又云:是否有考古證據能支持先天八卦出現的朝代,則需有賴考古專家的發掘,特別是沒有人可以預測還有多少古跡尚未被發現;因此,若就目前所有考古資料之有無,來斷定此聚訟千年議題,可能更容易受到新發掘古跡及時間嚴厲的考驗。

先,我非常贊同先生這個觀點。其次,在下並沒有斷定漢代一定不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我只是說我沒有見到過硬的文獻和考古證據表明在漢代時已經確實存 在先天八卦圖卦序。而先生的觀點卻是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像我這樣的顛覆者容易作,像先生這樣的建設者卻難呀!在此謹向先生 表示敬意!

天機先生又提到:尚秉和之《焦氏易詁》一書,對《焦氏易林》之解譯見解獨到,特別是先天八卦卦序及方位的考證,個人頗為推崇。但若有見仁見智之意見向左,我也不會感到意外,畢竟,此聚訟千年之爭,皆屬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也。

要聲明的是:我不是那種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人,從認識論上說,我是相信有一個真相存在的,而我正在不斷地努力去尋找事實真相,當然最後找不找得 到,只有天知道了!各位朋友在各種場合提點在下一些心得體會、祕法秘籍,往往使我有所增益,並且修正了不少以往錯誤的看法,我對此恩德銘記於心,不敢或 忘。

天機先生最後提到:有關【元運】的問題,既然lh1041兄云:『由我以上的敍述,可見我本人認爲鐘義明先生提出的理論還不能完滿解釋二十年一運的由來』。也請您賜教您對元運的推演及高見。

在前面已經提到,我可能只是一個不成功的顛覆者,但還遠遠不夠資格做一個建設者,對於鍾義明先生的理論,我只是提出一些質疑而已。若由天文學觀點來看,鍾 先生的理論是很難成立的,而我又不知道如何解釋元運的天體物理學背景或者數學背景,但沒有天體物理學背景或者數學背景的東西,或許可以作爲紀年的標 尺,但愚以爲很難作爲預測的標尺,關於這方面的學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大陸中國科學院院士翁文波先生的著作和民間天文學研究者欒巨慶先生的著作。

因爲見到先生提及元運問題,我便將縈繞心頭多年的疑問拿出來請教,希望先生原諒我的唐突。若先生有師門嚴訓,不便透露,後學謹此收回我的問題,並向先生表示歉意。

再次向天機先生表示敬意。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5: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機】 離線
潛龍勿用


註冊: 02/11/05
文章數: 10

請允許我澄清一件重要的事:小弟並非緣生網之天機前輩,lh1041前輩所轉載之帖,非我所發。

我在上週才註冊貴網,但註冊時已發現 "天機"這個代號,已經名花有主。故小弟以加上括號之【天機】。想不到,還是引起誤會,再此向您致歉。


【酒逢知己千杯少、文獲知音怎嫌多】,小弟最尊敬願意用心看書、治學態度嚴謹的五術前輩。對lh1041前輩的博學及治學態度,深表推崇。

我在前帖中已明白表示:
至於lh1041前輩不同意小弟之鄙見,我也完全認同,畢竟此聚訟千年的議題,恐無立竿見影之解答

lh1041
前輩,如認為鄙意使用漢代以後一二千年的近代人著作作爲證據,是不對的方法論。那lh1041前輩,也應該無法使用近人之著作來反證。若是我們持續下去,或能從圖書館中找到持相反意見的論述或歷史文獻,但恐將只是過去聚訟千年文獻的縮影

故鄙於前帖中云:有關先天八卦圖卦序的問世時間,自古即為各易學派系的爭論焦點。小弟才疏學淺,尚無法為此聚訟千年的議題,能夠提供不同見地。 我只是選擇支持某一項文獻中的看法,拾古人牙慧而已,談不上【建設者】啊!既無【建設者】,何來【顛覆者】呢! 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joyful.gif

小弟所言之【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指的是一個【過程】,而並指某人。若有讓lh1041前輩誤會之處,尚祈見諒。 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stretchTongue.gif

為何說是一個過程呢?

就如同lh1041前輩所云:...從認識論上說,我是相信有一個真相存在的,而我正在不斷地努力去尋找事實真相,當然最後找不找得到,只有天知道了!各位朋友在各種場合提點在下一些心得體會、祕法秘籍,往往使我有所增益,並且修正了不少以往錯誤的看法...

當有不同文獻或考古資料出現,可能改變人們對此問題的看法、或是加強其原來意見。故在歷代文獻或有資料尚未被解讀。就像原本尚未思考此問題的讀者,看到您我的發帖,每一項新的訊息會強化其【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抉擇過程。

小弟推崇尚秉和之《焦氏易詁》的考證,與前輩所提出之反證,皆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選擇過程,無所謂對錯。因為,目前尚無有完美的證據。不過,若您能在圖書館找到文獻、考古資料和出土器物的圖片,則對解開此謎,有很大幫助。或許,也可改變世人的結論。

感謝lh1041前輩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及批判,這是小弟在此帖中最大的收獲。

再次表達敬意:【酒逢知己千杯少、文獲知音怎嫌多】,小弟最尊敬願意用心看書、治學態度嚴謹的五術前輩。對lh1041前輩的博學及治學態度,深表推崇。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applaud.gif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6: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lh1041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01/10/05
文章數: 215

謝謝【天機】先生使我弄清楚【天機】與天機的區別,這使我對您的敬意加深了一分!其實,以先生的學養見識,大可以用一個別的名字,以免發生版權問題,哈哈,玩笑玩笑。

先生說:“lh1041前輩,如認為鄙意使用漢代以後一二千年的近代人著作作爲證據,是不對的方法論。那lh1041前輩,也應該無法使用近人之著作來反證。若是我們持續下去,或能從圖書館中找到持相反意見的論述或歷史文獻,但恐將只是過去聚訟千年文獻的縮影。

的回答是:在邏輯上說,我只是質疑而已,並非證僞,先生學識廣博,應當清楚這二者在邏輯上的區別。而且,我已經在上帖中說過:天機先生提出的漢代已經 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的觀點,無疑是先生的卓越創見,至少是一種非常值得認真對待的大膽假設,我這幾天正在圖書館努力尋找文獻、考古資料和出土器 物的圖片,看看能不能為先生的觀點提出過硬的證據。先生應該可以看出我的態度,這也可以補充説明我對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一語的看法。

謝謝先生!

同時我也發現,我已經偏離主題了,請各位朋友原諒,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繼續針對主題發表言論!

[ 本帖最后由 shipotian 于 2008-7-23 16:0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6: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lh1041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01/10/05
文章數: 215

補充一點,【天機】先生說:“lh1041前輩,如認為鄙意使用漢代以後一二千年的近代人著作作爲證據,是不對的方法 論。那lh1041前輩,也應該無法使用近人之著作來反證。若是我們持續下去,或能從圖書館中找到持相反意見的論述或歷史文獻,但恐將只是過去聚訟千年文 獻的縮影。

我的回答已見上貼,但是我也並不是僅僅使用近人之著作來質疑,例如我在前貼提出:

關於《易林》用焦氏名之疑,以我所識,大致有二:

1.
此書於文獻中最初見著是在《隋書經籍志》,其中記載了署名為焦贛的《易林》一十六卷;焦贛即焦延壽。《漢書京房傳》中曰:焦延壽,西漢梁人,字 。同書《儒林傳》顏師古注曰:延壽其字,名贛,未知孰正。這個雖是題外話,無關大旨,但《易林》之說自古紛紜未統也可見一斑。但在《漢書藝文 志》早有易說之錄,中列易學十三家、蓍龜十五家,皆無焦氏之書。焦贛確為西漢易學大家,若《易林》為其親著,《漢書》無不錄之理,斷《易林》為焦贛著諸本 於此多不作解釋,或言辭閃爍,一帶而過。這可能是我讀書不夠仔細,錯過了也未可知。但從王德有、鄭萬耕的等文著中可見此疑至今未釋,此其一。

2.
據《隋書》中有“……(劉)歆遂總括群篇,撮其指要,著為《七略》……大凡三萬三千九十卷。王莽之末,又被焚燒,光武中興,……四方鴻生巨儒,負袠自遠而 至者,不可勝算。石室、蘭台,彌以充積……”(隋書志第二十七經籍一)。可見,在光武時代之前的蘭台藏書,經過王莽之亂而大多散失,諸本皆在此後修 著。又《易林》有卦坤之大畜典冊法書,藏在蘭台,雖遭亂潰,獨不遇災,中述明顯是光武後之事,這似乎可以推斷,《易林》起碼不是西漢人所撰,此 其二。

而且,西漢末蘭臺焚書一事,不但《隋書》,《漢書》和《後漢書》也有詳載,應該不算是先生所指的使用近人之著作了。

 

lh1041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01/10/05
文章數: 215

各位朋友若還有什麽見解,請盡情發表。比如元運問題。以解後學之惑。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6: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爬旧帖,看到两位前辈的讨论, 觉得很有价值。
雖然雙方立場不同,但是在學識與論道的方式都值得後學學習。

不知道文中的文中的“天機”是不是168的天機站主? [ 本帖最后由 shipotian 于 2008-7-23 16:23 编辑 ]
发表于 2008-7-23 17: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文中的文中的“天機”是不是168的天機站主?
正是!
发表于 2008-7-23 18: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全帖,我想的是;两位易界达人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

两位达人观点有所不同.但交流是有大家儒者风度.心胸广博,非一般人的见地.也谢谢楼主帖上这么好的贴子.
发表于 2008-7-23 23: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企图用考古的方法证实口传心授的风水........
发表于 2008-7-24 15: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帖子不要让他沉下去

这么好的帖子不要让他沉下去.
发表于 2008-7-24 16: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不知道文中的文中的“天機”是不是168的天機站主?]------lh1041 ---听说是中科院的老前辈的多人组合-----大家共同正本清源--共同努力----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发表于 2008-7-24 21: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這個「議題」當初是小弟發起的!後來被轉到d網!

但d網回文的不是小弟!

[天機]兄應是123和168的「天機」兄

早期剛上網術網和緣網上注冊時用過!

後來知道123也有位天機兄

且在術界也有一片天!

為避免混淆

或有礙「天機兄」聲譽

所以現己不用!

在此澄清同好疑惑!

[ 本帖最后由 小樓 于 2008-7-24 21:2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1: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樓 于 2008-7-24 21:17 发表 哈哈....   這個「議題」當初是小弟發起的!後來被轉到d網! 但d網回文的不是小弟! [天機]兄應是123和168的「天機」兄 早期剛上網術網和緣網上注冊時用過! 後來知道123也有位天機兄 且在術界也有一片天! ...

地球是圆的,绕一圈又回来了
发表于 2008-7-26 10: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观点觉得许多新的理论或者方法都是后人发现或发明的,托古人之名而已。中国古代发明了火药,难道现代的炮弹如果没有记载说是谁发明的,或者托古人之名,就变成了古人的发明?玄空64卦现在能看到的哪个年代的,杨公及之前时代没有吧?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6 10: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