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内容提要
姓名中暗藏奇门格局与龙虎丹道,祸福成败只在一线之间,你有兴趣来探密吗?这是一部兼用奇门遁甲和佛道秘笈的取名奇书,对汉字气场有精确的描述,把古今易学和霸王之术驱用到了极限,运转之法极其刚劲威猛,细读此书,你一定会拍案叫绝。
本书简便易学,破译了很多奇门遁甲之谜,如果你还不懂奇门遁甲之术,正好借此机会入门,既学会了奇门,又懂得了姓名学,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更意想不到的是,本书矛头直指日本五格剖象法,对其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攻击,用严密的论证,洞彻的见解迫使五格剖象无立足之地。本书实为中国命名学的开山之作,中华易学奇人大败日本易学界,填补了我国命名学的空白,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为此而骄傲!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准备
第一章 驳现行五格剖象法之伪
第二章 五格剖象给我们留下的正反教训
第三章 正确的取格方法
第四章 正确的姓名取卦方法
第五章 我的易学行藏及理念派姓名学创立前后
第六章 论姓名学的发展之路
第二部分 控数理
第一章 霹雳一声开天门
第一节 推算八神
第二节 断八神
第三节 八神组合
第四节 姓名相对八神与婚恋
第二章 天地奇仪锁真龙
第一节 推算奇仪
第二节 奇仪组合四局
第三节 四局外组合吉凶
第四节 优异姓名格局赏析
第三章 数理布局答疑论
第三部分 控形
第一章 论形与数的分野
第二章 汉字金德论
第三章 论执著相与虚空相
第四章 太极连环锁秘法
第一节 立体图式布排
第二节 初环、积弱环、决胜环、最高环
第三节 水箭格、铸剑格、金箭格、斫剑格、火箭格
第四节 天人合一格
第五章 形神关系论
第六章 论先天一气与后天一气
第四部分 姓名夺位法
第一章 姓名与八字配合的大宗之法
第二章 论发力
第三章 论进攻曲线与联合曲线
第四章 论点阵与剑阵
第五部分 评点各家文献
1. 评点《姓名判断术批判》
2. 评点《四柱预测学》
3. 评点《玩命系列》.
4. 评点十二生肖命名习俗
5. 评点《姓名新编校释》
6. 评点《姓名学宝典》
7. 评点电影《英雄》为什么不能获奥斯卡奖
8. 评点体育明星陈中、邹市明等的名字
9. 评点“高考状元”们的名字
10. 评点《袖里乾坤》
后记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第一章 驳现行五格剖象法之伪
不管是据我的实践验证,还是严格的理论论证,五格剖象法都是站不住脚的。五格剖象法在日本被尊称为“圣学”,那是因为日本人对易道无知,守一隅以敌天下。在有学术思想的人看来,五格剖象只能是一种低智商的游戏,为了消除其影响,恢复中华易学道统,还我民族自尊,下面将分八个部分来具体批驳五格剖象法的错误。
一.
五格剖象姓名学要素不齐,体系残缺,不具备自立门派的资格。
五格剖象法的要素究竟有多少呢?分析一个名字看看就知道了。比如说,用五格剖象法分析“周神松”这个名字:
外
格
9
|
+1
周8
神10
松8
|
天格9
人格18
地格18
|
总格26
我不禁要质问:这算什么?难道分析姓名只能用五行吗?中国本土最深刻最玄妙的易道如何体现?从宏体到微观无所不通的易理何从体现?五行就能说明一切吗?凡学过《中国哲学史》的人都知道,五行范畴低于阴阳范畴,阴阳学说的思维水平高于五行学说的思维水平,五行的运转俱要受阴阳之气的节制,五格剖象法只讲五行生克(连制化的思想都没有),丧失了最高原则,这无疑是对易学的曲解和亵渎!
任何一门学术,只要是正规的学术,都不是轻易能掌握的。学过奇门遁甲或者六壬、斗数的人都有体会,在学起局之前要花很多时间熟悉要素,背诵要素,正因为要素繁难、奇特,所以后面的推演才有价值。而五格剖象法简直就没有几个要素,怎么来对应自然、宇宙进行推演?
五格剖象法一天就能学会,根本没有难度,它自己就证明了它自己是伪的。
二.
五格剖象法不解阴阳,阴阳错乱,完全颠倒了阴阳之间的关系。
五格剖象法缺少真正有力的要素,这还不是最致命的,下面真要轮到日本玄学家瞠目结舌了,致命的地方在于五格剖象的创始人根本不懂阴阳辨证之理,把阴当作阳,把阳当作阴,倒绷孩儿也!
何为阴?何为阳?在一个姓名小系统中,何处为阴?何处为阳?无疑日本姓名学者把姓氏当做阳的方面,来创制自己的狂妄体系。这从“天格”的设置上可以看出来。五格剖象法规定,一个人的姓氏笔划(确切的说应该是姓氏中所藏的信息数)加一为天格。若姓氏后名为两字者,两字相加之信息数为地格;若名为一字者,取这一字的信息数加一为地格。天者阳之属,地者阴之属,可见在日本姓名学者的心目中,姓与名的阴阳分界就是这样的。
阳————阴
这种图式只是大众心理的盲流,一点也没有学术价值。人人都很看重自己的姓氏,认为自己的姓氏是祖宗给的,要像敬天一样的敬着,所以在姓氏上再加上一个虚无的“一”做天格,乍看有理,好象把祖宗的位置摆正了,其实这正是错误的开始,乖谬的发轫,虚伪的滥觞。
首先,天没有意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易学家眼中的天没有人格意志,没有道德属性,天道无为而无不为,天不会赐给你一个姓。你之所以有一个固定的姓氏,那是由人类社会里的物质基础决定的,这种物质基础就是父母的生殖细胞,最后发展成了孩子的生命。承认了这点生理常识之后,再想:男女交配和繁衍后代还用神话吗?一个人的姓氏和天又有什么关系?相反,姓氏不是上天施与某人的高贵因素,而是人类用来自我限制的。某人只能姓这一个姓而不能用另外的姓,在人类社会中,姓氏一般不可更换,让人不能、不敢替换,这正说明姓氏代表一种消极、限制、因循、保守的属性,姓氏主静极,这种属性为阴。两相比较,认为姓氏属阳的是一种封建宗法制的心理遗留,是外因决定论;认为姓氏属阴的是观物取象,追溯本原,是内因决定论。内因决定外因,姓氏属什么,不言自明。写到这里,不禁为姓名学悲叹,所谓姓名学,既称姓名学,就应当立足姓名本位,把姓名本身当作核心来研究问题,而不是充当说教和训诫的工具,去搞神学限制人心的那一套。但实质上独立节操的姓名学是亘古没有的,一起步就先做了封建宗法制的奴隶,思想的光芒全部泯灭,悲哉!如此之难也!至本书出版以前,中国没有姓名学,世界也没有姓名学,所谓的姓名学者,只是窃姓名学之名倒卖封建遗唾,搞了一些小语录、训鉴守则之类,十分可怜。这些小语录,打着顺天孝亲的幌子说事,十分恶劣,会给一个正常人带来很大的压力,让你不敢去反对它,你反对他就是不孝、逆天。只是不幸它遇见了我,笔者因历经生死玄关而智慧大开,从此不畏神,夺造化,盗天机。为写此书,我是下了决心的。借一句禅宗语录说话,见鬼杀鬼,见神杀神,见佛杀佛,何况小小的封建宗法制,小小的姓氏崇拜,封建宗法制当灭,姓氏崇拜当诛,姓名功利当兴!
现在我已有充足的理由将姓与名之间的关系纠正如下:
阴———阳
以上我论述的只是一点简单的阴阳之道。如果这就是阴阳关系,那岂不是不用学就会了。其实阴阳之道深奥无极,难于五行生克制化之道,非一般人所能知之。笔者有兴趣再论述一点较深刻的阴阳之道,以资姓名学建设之用:
阴阳之道,决非止于一静一动,一弱一强,一次一主,一卑一亢的简单比附关系,而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宇宙生成论基础。有人浅化阴阳知识,急于应用,一定要出错的。
《道德经》讲阴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四十二章》)
笔者手头正好有一部文白对照的《道德经》,译文如下:
“道”产生了太极,使万物得到统一。统一的事物会分裂为对立的阴阳二气,阴阳的交合又产生了第三者,新的第三者又会发生变化,于是就有了天下的万物。
天地万物无不包含着阴和阳这两个方面,是看不见的精气把它们调和。
译文有许多疏漏之处。既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在时间继起关系上,是“道”“一”“二”“三”诸概念皆在万物之先,作者将“道生一”译为“道生太极,使万物得到统一”,等于承认了万物在太极(一)之先,这不是老子的原意。况且“太极”概念产生得较晚,老子所说的“一”是否可用“太极”直接替换,值得考虑。
“负阴”,“报阳”,也没有完整的翻译出来。今试论之。为什么非要用“负”字和“抱”字?“负”有背离之意,“抱”有趋向、归附之意。“万物负阴而报阳”是指在道生万物的衍化过程中,属阳的一面不断在增强,在亢进;而在同一过程中,不断被剥削被吸食被利用掉的,正是“阴”的这一极。阴极虽然不断被吸食削弱,但是由于无限渊深,直通宇宙的中心,所以不会被割裂,也不会与阳极断绝关系,而是继续为阳极献出能量,促进阳极的发育与扩张,这才是《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所要表示的原意。
宇宙大爆炸理论不正是以上思想的再现吗?宇宙爆炸的原点即是阴极,静极生动,于是炸裂,由于万物有负阴抱阳的特性,所以宇宙间的物质才越来越背离宇宙原点而去,在宇宙原点之外形成一个一个的阳极,但是宇宙中心与这些阳极之间的联系并未中断,宇宙还是在阳极的主导下无限膨胀无限扩张。
万物同源,人类社会也是物质世界的演进,所以人的社会生活也符合这种阴阳之道。具体说来家庭主阴,工作单位主阳。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人亦然,许多人都从家庭里走出来,更有人必须抛弃老家,奔赴自己的工作单位。为了生活,千千万万的人都被汇集起来,进入了同一个单位,家庭无论如何不如单位更强盛,更有主导力,在大单位周围分布的小家属院就是“负阴报阳”的最好图解。阳为主导,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人类社会要求家庭成为工作单位的后盾,若有人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家庭生活第一,拿着工资长期在家里休假是不会被容许的。
以上论证还可以说明,阴与阳不是同时产生的,阴在阳先。一个人要先有家庭,后有单位。宇宙爆炸先有原点,后有星系。所以《道德经》讲“负阴抱阳”先提到阴,后提到阳,就认识到了阴阳的先后顺序问题,用语极严密,今天的人急功近利,远远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希望做学问者戒浮躁,真正领会道祖的深意。
再用阴阳序列说姓名。一个人先有姓,后立名,阴在阳先,姓属阴,名属阳,毫无疑义。再从动态的角度来对照,姓为多人共有,是这一大批同姓人取名的原始出发点,也非常耦合于宇宙生成论中的“阴极”的特征。名字与姓名相对立,可以牵动姓氏所在汉字的气场前冲,摄取阴极的能量,正是一个小阳极。阴阳之际,阳极是主导,所以,一个人的姓名有多大能量,关键是看阳极(姓后之名)如何拉动、冲合,而不由姓氏决定。因此姓后之名是主导方面,一定属阳。
在我的严密论证之下,五格剖象法的热爱者和信奉者们还有什么可说呢?其实他们也是伪理论造成的受害者,现实跟他们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他们万万想不到,他们多少年口口声声宣称的“地格”,其实正是“天格”!他们宣称的“天格”,正是一种纯阴!但愿他们能够走出那个阴阳颠倒的世界。
三.
五格剖象法宣扬了原始愚昧
五格剖象所规定的天格数:天格数=姓氏笔划+1。比如说,“王”字四划,那么姓王的人天格之数都是5。
人们当然要追问:为什么要加“1”?这个“1”代表什么?原来,五格的创始人认为,姓氏是天给的,跟天的整体相通,所以用个“1”代表天,加在姓氏笔划上面,合成一个天格。原来这个“1”比什么都大。
但是,五格的创始人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忽略了两者相加的基础。天下事物,需要同质或同构,才能相互感应,才能在此基础上构创合成新的有机体。如果人与动物交配,则不会诞生生命。汉高祖刘邦为了神话自己,称其母与黑龙交媾,产下的“龙种”即是自己,遭到了后人无情的耻笑与批驳。王充《奇怪》:
尧、高祖(刘邦)审龙之子,子性类父……物生自类本种,夫二帝宜似龙也。且夫含血之类,相与为牝牡之会,皆见同类之物,精感欲动,乃能授施。若夫牡马见雌牛,雄雀见牝鸡,不相与和者,异类故也。今龙与人异类,何能感与人而施气?
笔者很不幸生于沛县,不得不与一大无赖同乡,是在小地方本位思想与汉政权神话狂轰滥炸之下勉强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深知幼儿摆脱毒性母体之艰难,所以在此振衣弹冠,洁身自好,郑重推广王充之说。
王充说异质无法交配,人与龙无法生殖,那么,天与姓氏就能互相交感吗?天,又称太虚,可以抽象地看成一个“1”,是抽象无形之数,姓氏笔划是具体数,这个抽象的“1”根本无法加到具体的姓氏笔划里面去,就象把全中国人民看成“1”个整体,这时候你家的人口就缩小到看不见了,不能再把你家的人口再往整体“1”上加。如果姓氏笔划可以与天相加,那么姓氏又是什么?它与天同构?与天同质?那不是太吹嘘自己的姓氏了吗?那不是欺天射天了吗?
诚然,姓名可以摄取天地间的高能量,但要在动态中求同构摄取。庄子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地精神在很大部分上是指天地间能量流动转化的规律及特性。按照易理,探明这种规律,然后这按照姓名学的规律复制出那么一种流动结构,就可与天地精神同构而相接,服食宇宙能量。又岂能简单相加?五格剖象法太浅薄了。
四.
五格剖象法始终没有完成汉字与姓名的结合
使用五格剖象法的起名师们关心的是名字中的汉字笔划而不是汉字本身,姓名汉字以一万三千计,笔划以数十计,有人也真会避重就轻。于是姓名学的核心被扔掉了,至少是扔到附录里面去了,侧面被当作重点,姓名学变成了一种数字拼凑游戏,一看就懂。
许多命名师都向我抱怨:现在人们的文化水平高了,都会取名,几乎用不着起名先生了,要不是我懂八字,会配合八字起名,早挨饿了。
他们说的无疑是实话,这也是姓名学易懂难精的现状。试想,脱离汉字谈姓名,又怎么能精呢?
我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位大学教师,钻研五格剖象,原籍在本乡,偶尔回家时,他的亲戚去为儿子求名。这位大学教师说,我要急着回去了,数理是最重要的,我把笔划给你设计好,自己回去翻书挑字吧。最后给他的亲戚写了3个数字11--12—10,亲戚拿着三个数字来找我,要我按照这种规格起名。在这位大学教师看来,他已经把要害部分处理完了,剩下的是小事,让别人费心跟让自己费心是一样。我认为这件事很有代表性,它正好暴露了五格剖象法的弱点─不懂汉字,不理解汉字,没有一点中国味,一看就知道不是中国人发明的。
数理重要,字形更重要。五格剖象法的修正者企图占领字形这个领域,但力不从心,不得要领,只会从平面上看某个汉字是肥还是瘦,是平还是险,把字的平面形体跟人的精神胡乱联系,论断全部错误,费劲心机,论字型的部分写不满千字,更加暴露了对汉字的无知。
笔者用“汉字金德论”、“太极连环锁”、“形神关系论”等章从根本上揭示了汉字的特异功能的由来和运行,每一章节都出入经史,边破边立,请读者仔细阅读这三节,打好基础,也请大家验证理念派姓名学的创立起点在什么水平上,理念派姓名学系统的统摄力较之五格剖象又如何。
五.
日本姓名学只论人道,不懂天道地道,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有人为五格剖象法辩护,说它虽然阴阳倒置,但是注意三才相生,不管谁生谁,只是变换了一下位置,只要相生,就是有情,只要有情,就是顺利可喜,所以,以上论述只是推翻了五格剖象法规定的五格的名称,却不能推翻三才数理相生带来的种种益处。
这种说法,其实也是大错特错的。
第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第一步有失,第二步怎保无失?一切姓名学皆从易理中来,深谙易理之人,步步生莲,化险为夷;妄用易理之人,如盲人骑瞎马,坠入深渊,误己误人。纵使全部相生又如何?格局全部相生,能量不能激射,想发射冲击波却找不到支点,成了一团酥面,功效一定很低。没有冲哪来合?没有克何需生?在该需要冲克的关节,还非得要一点冲克力不可。但是一个不懂深层易理的人敢用克法吗?
第二,在姓名学系统中,能量与信息的流转方式异常丰富,天道、地道、人道、卦位皆有能量束,而且同时流动,互相影响。五格剖象法重视10的循环,让天地人三格在10的循环之内五行相生,如图: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阳木
|
阴木
|
阳火
|
阴火
|
阳土
|
阴土
|
阳金
|
阴金
|
阳水
|
阴水
|
按照上表的规定进行相生只是搞通了人道,远不能满足摄取宇宙高能量的需要。因为宇宙能量自天道而来,想要接通、服食、筛取这种能量需要依天道,开天门,依地道,入地户,最后冲入人道。或者干脆弃人道不用,将人道闭塞住,让能量从天道引入或冲出,拉动地盘,获得洛书九宫能量;也可以将天道封住,不让天道能量外耗,将洛书九宫能量射入人道,种种方法,不一而足,但要诀就是要至少占有能量束畅通的两道,互资互用,不能让人道单独支撑作用。因为在天地人三道中,人道是最单薄的,也是效率最低的。
站在这个高度来看五格剖象法的相生之术,不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五格剖象学者把一个纯阴之物当做天格供奉,继而错上加错,把心中的伪天格当作天门,又不依天道循环之规律开天门,而是用人道的一把小钥匙去开天道的大锁,还自以为打通了三界,天地人依次相生,一气贯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岂不可笑?
当然,日本学者熊崎也有替人成功改名的例子,被五格剖象学派在著作中大肆宣扬,如“白惠文”。那是因为天道碰巧通了,天门开了,地户碰巧也开了,而五格剖象的人道总是畅通的,所以白惠文的事业就好起来了。对照后文,你会发现,“白惠文”天道落入六合宫,地道也占奇门吉格,而且“惠”字不受“白、文”二字制约,得后天一气,又得全相,所以成功发达。白惠文的成功,是天道地道之功,是后天一气之功,并非五格之功,并不是每个去找熊崎改名字的人都有白惠文一样的运气。
为什么我断定在10的循环之内的相生属于人道呢?理论依据依然在于《道德经》。《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数为8,天道表现为8的循环,在循环中又有上升,8是由于宇宙本题的自我分裂形成的,即古书中常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地法天,所以地气运行比天道慢了一拍,要用9的循环即洛书九宫来推演;人法地,所以人道比地道地道又慢了一步,,那便是9加1数,为10。人生来便有十指和十趾,人世间以十计数最为方便,足以证明人道为10。人道又为常道,是寻常日用之道,平淡无奇,人们便于理解、接受和学习;天道为隐秘之道,地道为错综之道,在人道的背后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但是天道诡奇,与人道的运行方式相逆,与常人的思维方式正好相背,而地道又是天道的“副本”,也很诡异难测,所以人们看不到,猜不透,推不准。最好的办法是放弃俗理,别看二流的“经典”,直接以老子、伯阳为师,潜悟《道德经》、《周易参同契》等绝顶之作对天地气机、阴阳动静消息的描述,与之冥合为一,才能超越常理,把握奇异的天道。
写到这里,我不能不引入一点奇门遁甲思想。我一直把《奇门遁甲》看作是与《道德经》并驾齐驱的一部伟大作品,是大道之根而不是一种道术。奇门遁甲所要演示的正是天道对人事的决定性影响。天道本身就具有奇谲难测的特点,所以气门遁甲尚奇,以天心为心,适当降低了六仪的地位,对日用人伦之事不予重视,这同我上文的思想是一致的。再说透彻点,我最欣赏的就是《奇门遁甲》的这一点──大气,根本,直通天道,统御八荒,不象一些小类的占卜术,着眼点只在一点小小的人际利害上。人道既曰“常”,与“奇”相对,那就代表它不能出奇制胜,象芸芸众生劳苦大众一样不能摆脱平凡。为何不能摆脱平凡?因人道本身就平凡,速度缓慢,束缚沉重,功效低下,能量较小。古代的理学家们,如朱熹小人,矫改天道,阴险说教,让人高高兴兴的愿意做小民,主动接受小民的定位,那是在愚民,听他的,你就完了。试想:我既明天道,做天道之子,又岂能为一普通人?《奇门遁甲》是救世奇书,一旦读透《奇门遁甲》,方知天道可夺可抢可吞可咽,凡中华国民、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皆可受到天道能量的浸润!
五格剖象法一头钻进人道上的五行阵之中,丢掉了天道和地道,也就丢掉了“用奇”的思想,这违背了中国古代的天道精神,却苟合于束缚人性的理学守则和理学谎言,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失足和思想蜕变。
以上攻击言语,都是站在奇门遁甲思想的高度来说的。同时也顺便让一些攻击过奇门遁甲是迷信的“权威”们了解一下真正的奇门遁甲。奇门遁甲术包孕日月,吞吐宇宙,总揽天地人三道,是不折不扣的帝王之术;五格剖象法只通人道,满是忌讳,画地为牢,是小民之术。一旦帝王之术走进了姓名学领域,谁还愿意去学小民之术呢?我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本书确实做到了奇门遁甲与姓名学的完整统一,为传统的奇门遁甲术另增添了一支法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