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壬教学
基础篇
一、天干和地支
天干是十个符号,分别用十个汉字表示;地支是十二个符号,分别用十二个汉字表示。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注:读音戊—wu、庚—geng、壬—ren、
癸—gui)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注:读音寅—yin、卯— mao、
巳—si、未— wei、酉—you、戌— xu、亥— hai)
时间的四个时段(年、月、日、时)都用天干的一个符号和地支的一个符号组合表示,
如2006 年1 月22 日13:22 可表示为:乙酉年己丑月辛亥日乙未时。在用天干和地支的
组合来表示时间时,首先要将十个天干符号按两个一组的方式分为五组: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再将地支符号也按两个一组的方式分为六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天干和地支的每一组中的两个符号的位置不可颠倒。然后将天干的某一组中某个位置
的符号与地支的任一组中同样位置的符号进行组合,即得出可表示时间的符号组,如甲子、
乙丑、甲寅、乙卯等。注意,一定是两组中同一位置的两个符号组合,不能用不同位置的符
号进行组合,如:不存在甲丑、辛戌、丙酉等组合来表示时间。一个天干符号与一个地支符
号的组合称之为一个干支。
5 组天干符号与6 组地支符号可构成5×6=30 个组合方式,每种组合方式又可产生2 个
天干地支组合,所以共有60 种天干和地支的符号组合。用天干地支符号组合来表示年份,
共可以表示六十年。这样干支表示的年份就会六十年一循环、六十年一重复,六十个干支按
顺序排成的表我们称之为六十花甲。
六十个干支表示时间,所以干支的排列是有顺序的,那么干支是如何排列的呢?相邻两
个干支中的天干符号和地支符号是如何变化的呢?原来,一个干支中的天干符号和地支符号
都向后移动变化为下一个相应的天干符号和地支符号,这个新的干支就是原来干支的下一
个;同理,一个干支中的天干符号和地支符号都向前移动变化为上一个相应的天干符号和地
支符号,这个新的干支就是原来干支的上一个,如:甲子的下一个就是乙丑,戊辰的下一个
就是己巳,同样,丁卯的上一个就是丙寅,壬申的上一个就是辛未。当天干符号是最后一个
时,它的下一个符号就是第一个天干符号,不断循环,地支也如此,如:乙亥的下一个就是
丙子,癸丑的下一个就是甲寅,同样,甲申的上一个就是癸未,壬子的上一个就是辛亥,还
有,癸亥的下一个就是甲子等等。
下面给出时间干支的推导方法:
首先,用数字来对应天干和地支的符号,其对应关系如下:
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
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
假设A 为已知干支的时间,B 为未知干支的时间,C 为两时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总为非负
数),
如果B>A(即将来时间),则B 的天干数=(A 的天干数+C)mod 10;B 的地支数=(A 的
地支数+C)mod 12。
如果B<A(即过去的时间),则B 的天干数=((A 的天干数-C)mod 10)|10;B 的地支数=
((A 的地支数-C)mod 12)|12。
大六壬教学
(注:mod 10 表示除以10 的余数,mod 12 表示除以12 的余数,|10 表示10 的补数,即
如果数小于0,就加上10,|12 表示12 的补数,即如果数小于0,就加上12。另外,如果
mod 10=0,则用10 表示,mod 12=0,则用12 表示)
例如:2006 年为乙酉年,那么100 年后即2106 年是什么年呢?
因为2106>2006,它们的差值为100,所以2106 年的天干数=(2+100)mod 10=2;2106 年
的地支数=(10+100)mod 12=2。所以2106 年的干支是乙丑,即为乙丑年。
例如:2006 年为乙酉年,那么100 年前即1906 年是什么年呢?
因为1906<2006,它们的差值为100,所以1906 年的天干数=((2-100)mod 10)| 10=(-98
mod 10)|10= -8 | 10=2;1906 年的地支数=((10-100)mod 12)| 12=(-90 mod 12)| 12= -6 |
12=6,所以1906 年的干支是乙巳,即为乙巳年。
例如:2006 年1 月26 日是乙卯日,那么2006 年2 月1 日是什么日呢?
因为2006 年2 月1 日>2006 年1 月26 日,它们的差值为6,所以天干数=(2+6)mod 10=8;
地支数=(4+6)mod 12=10,所以2006 年2 月1 日的干支是辛酉,即为辛酉日。
例如:2006 年1 月26 日是乙卯日,那么2006 年1 月1 日是什么日呢?
因为2006 年1 月1 日<2006 年1 月26 日,它们的差值为25,所以天干数=((2-25)mod 10)
| 10=(-23 mod 10)| 10= -3 | 10=7;地支数=((4-25)mod 12)| 12=(-21 mod 12)| 12= -9 |
12=3,所以2006 年1 月1 日的干支是庚寅,即为庚寅日。
用干支表示月份的方法是有规定的,我们知道,一年有12 个月,而地支也有12 个,所
以每个月对应一个地支符号较为方便,农历(也叫夏历)规定每年的正月(一月)为寅月,
即正月的地支是寅,二月为卯月,三月为辰月,以此递推,冬月(十一月)为子月,腊月(十
二月)为丑月。这样月份的地支就知道了,那么月份的天干是怎样的呢?其实月份的天干与
该年的年份的天干有关,即根据这一年的年份的天干可推导出某一月的天干,这也称之为“年
上起月法”。为便于记忆,推导方法被编成了一段口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丙辛之岁寻庚土,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说,年份的天干如果是甲或己,那么正月的天干就是丙,正月的干支
就是丙寅,二月的天干就是丁,二月的干支就是丁卯,余下月份类推。
如果年份的天干是乙或庚,正月的干支就是戊寅,二月的干支就是己卯。
以此类推,所以年份的天干是戊或癸的,其正月的干支是甲寅。
需要注意的是,每月的干支并不是从该月的一日起变化,而是从该月中的对应节气之日
起开始变化,如2006 年(丙戌年)1 月29 日是正月初一,但这一天的月份干支并没有变为
庚寅月,而还是己丑月,到了2006 年2 月4 日这一天(正月初七),才变为庚寅月,因为这
一天是立春。
每一月中变更月份干支的节气如下:
正月立春(公历的2 月4 日或5 日),二月惊蛰(公历的3 月6 日或7 日),
三月清明(公历的4 月5 日或6 日),四月立夏(公历的5 月6 日或7 日),
五月芒种(公历的6 月6 日或7 日),六月小暑(公历的7 月7 日或8 日),
七月立秋(公历的8 月8 日或9 日),八月白露(公历的9 月8 日或9 日),
九月寒露(公历的10 月8 日或9 日),十月立冬(公历的11 月7 日或8 日),
大六壬教学
十一月大雪(公历的12 月7 日或8 日),十二月小寒(公历的1 月5 日或6 日)。
每日的干支是从古至今,逐日排算下来的,每六十日一循环,所以要知道某一日的干支
需要查万年历。另外,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 年)二月己巳日至今, 我国干支记日从未间
断. 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记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