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先生在上貼提出了三幅圖片,這三幅圖片實際上講了兩件器物。延陵先生認為這兩件器物中,前者是“兩千年前的羅盤”,後者是“一千年前的旱羅盤”。對此,作為直接或間接參與其事的老人,為了對歷史負責,我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下。
一、關於第一幅圖片的簡單說明:
1. 第一幅圖片中的器物現在習慣稱為“司南”,這可不是“兩千年前的羅盤”,而是根據文獻和出土器物復原的模型,是典型的現代產品。要鄭重聲明的是:我們從來沒有發掘過一具真實、完整的司南!我們只是發掘了所謂的“司南”的底盤,這是一隻漢代青銅盤以及一隻漢代塗漆木盤,此外還有還有東漢時候的一幅石刻,刻著一個小勺子放在一個小方臺上,有人認為這就是司南。對這隻漢代青銅盤以及漢代塗漆木盤,到底是否就是所謂的“司南”的底盤,也還有很大的爭議,有人就認為這只不過是兩隻式盤,絕不是什麼“司南”的底盤。而那只勺子,則是根據文獻記載和上述的東漢石刻製作的,完全沒有出土實物作參考,所根據的文獻也僅僅十二個字,東漢王充《論衡.是應篇》:“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在這句話裏,有人認為“地”字指的就是延陵先生第一幅圖中司南的底盤,古稱“地盤”。那麼這個復原的模型到底是不是兩千年前東漢時期司南的原貌呢?我不敢說是,不但我,還有很多人,只要他是行業內的人,就不敢一口咬定這就是司南的原貌。相反倒是行業外的人,由於沒有專業負擔,只求一個答案,就把這只假古董炒作成了真古董。
2.延陵先生這幅圖片中司南的底盤上並不是二十四山,而是外層二十八宿、中間一層十二地支、最內一層八幹四維,是典型的十二方位系統,不是二十四方位系統。從考古發掘出發,學術界都基本認同以下觀點:二十四山方位系統在唐代以前還沒有建立起來,要至少到唐代才把內層的八幹四維與中間一層的十二地支合併成為二十四山。聯繫到風水學的資料:“先天羅經十二支,後天再加幹與維。”完全可以互證。
二、關於第二、第三幅圖片的簡單說明:
1.第二、第三幅圖片中的器物現在習慣稱為“懸針式羅盤”,同樣這也不是“一千年前的羅盤”,而是根據文獻復原的模型,也是典型的現代產品。這個複製模型所對應的時代是北宋中晚期。從圖片中羅盤底座的木質也可以看出,這根本就不可能是一千年前的東西,要是一千年的的木質產品還有這種色澤、質地,那可就成神物了。所以說,這也是假古董炒作成了真古董。
2.有人過要問這兩幅圖片中的羅盤復原模型是不是北宋中晚期“懸針式羅盤”的原貌,這我可以回答:“正是。”因為所依據的史料比較豐富詳盡。可是,各位請注意!請嚴肅地注意!這兩幅圖片中的羅盤絕對不是什麼“旱羅盤”,而是“懸針式羅盤”。在羅盤演進過程歷史中,“旱羅盤”這個詞具有嚴格的定義,絕不可隨便亂用,它僅僅指現在風水先生所使用的那種頂針制式的羅盤,這種制式的羅盤要到北宋中晚期以後才產生,但最晚不會晚于南宋寧宗慶元四年(西元1198年)。而羅盤發展到旱羅盤的形態,是一個質變,從此羅盤的演變就基本結束,羅盤的形態也就基本固定下來了。
3.懸針式羅盤是向旱羅盤演進過程中的一種過渡形態。在羅盤的演進過程中,曾經為了如何安置磁針而產生過形形色色的設計方案,這一點從《夢溪筆談》可以看出:
1)水浮法。把磁針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於具體方法,沈括沒有說明。到北宋晚期,藥物學家寇宗奭的《本草衍義.磁石條》才有介紹,原來是把磁針縱穿進燈心草,燈心草包裹住磁針主體,僅微露出磁針頭尾,這樣就可以把針浮起。水浮法的缺點是磁針會隨水搖盪不定。這是旱羅盤產生之前最為主流的磁針安置形式,即使在旱羅盤產生之後也一直沿用到明末清初。有人問了:“為什麼水浮針羅盤在旱羅盤產生之後還一直沿用到明末清初?”對此學術界的觀點是:A.旱羅盤的發明者是方伎之士,對此秘而不宣,僅僅用於堪與之類的方術活動,長期以來無法推廣。B.南宋以後,蒙元繼起,對中華文明打擊甚巨,很多文化精華因而滅絕,尤其是方伎之術,所受影響尤甚。中國文明的方伎之術,歷史上有幾個大斷層,其一是秦漢之際,其二是唐宋之際,其三是宋元之際。第一個斷層後漢易產生,第二個斷層後宋易產生,第三個斷層後嘛,哈哈!斷了就斷了,沒見到什麼東西產生。 2)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指甲上,可以靈活運轉,但缺點是容易滑落。 3)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碗口邊綠上,也可以旋轉自如,但同樣易掉落。 4)懸絲法。取一根新棉絲,用一點蠟黏在磁針中央,懸掛在沒有風的地方磁針即可指示方向,缺點是怕風,所以這種羅盤必須在密閉空間比如房間裏才能使用。因此,在這兩幅圖片中的懸針式羅盤其實是擺設意義遠遠大於實用意義的。
經過種種演變,到了最後,也就是最晚到南宋寧宗慶元四年(西元1198年),旱羅盤產生。
總之,羅盤問題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想當年學術界踴躍參與,討論了幾十年,記錄的文字汗牛充棟,到目前才有了一個結論,總的來說:磁性定位工具在中國文明早期(上古至先秦)是基本沒有發揮作用的,在中國文明中期的前半段(秦漢至唐)發揮的作用也極其有限。具體說來,在北宋以前,主要是使用天文定位,磁性定位工具根本就不是主要的方位指示工具。在北宋、尤其是北宋中後期以後,磁性定位工具才逐漸發展起來,而且在技術上作了很大的改進,成為人們主要依賴的方位指示工具。無獨有偶,正在此時,中國的從上古時期一路流傳下來的觀天文以察軍國大事的占星術也走過了它的最高潮,轉向了沒落。在上古時期,這門知者甚眾的 “仰觀天象,以察時變”的技藝,到了唐代以後,尤其是宋代以來,突然由滾滾洪流變成涓涓細流,傳到今天,幾乎成為絕學,絕命的“絕”!
01指南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2汉代司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3唐代天文铜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4北宋缕悬法指南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5北宋水浮法指南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6元代指南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7明代航海水罗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8明代铜风水罗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9清代风水旱罗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0清代航海旱罗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1清代象牙风水水罗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2台湾日星堂三合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3台湾日星堂三元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4通胜堂七层三元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5《易经》活解多用转盘(正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