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正式宣布:中国山东淄博市的临淄区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数以亿计的球迷喜爱这项运动。虽说中国足球(尤其是男子足球)在世界足坛的地位不敢让人恭维,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在这一运动项目上的起源问题上创造世界纪录。
将中国确定为世界足球运动发源地的提议,最早并非由中国人提出,而是几年前国际足联在对世界足球运动历史的考证过程中,在历史文献中发现,中国在公元前就已经出现足球运动的雏形——蹴鞠,因此,国际足联委托中国足协,与有关体育史研究学者、考古学家共同对这个发现进行论证、考察。专家最终确定临淄是足球发源地。
最早出现蹴鞠这项运动确切记载的是《史记•苏秦列传》、《战国策•齐策》。《史记》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这是目前关于古老足球运动的最早记载,从时间上看,距今2400年左右。
但是,关于蹴鞠的起源,也还存有另外一说。也更早。西汉学者刘向在其《别录》中写道:“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同时在考古发现中,也曾经发现早期“蹴鞠”的痕迹。1954年到1955年间,我国考古工作者曾经两次在西安一个叫西坡村的地方,挖出了一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大小不等的“石球”。这种“石球”磨得光滑浑圆,最大的直径有6厘米,最小的有1.5厘米。当时经过考古学家考证和研究,“石球”是儿童的一种玩具———踢球用的游戏品,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约为公元前3000多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期)。公元前1500年我国的殷代,石球游戏发展成为“足球舞”,或叫“鞠舞”,所用的已是用革制或毛制的球了。
据一些专家推断,足球舞是当时人们在祈祷降雨的巫术仪式上表演的,并且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
古代足球,过去中国称之为蹴鞠。蹴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蹴鞠又叫蹋鞠, “鞠”即熟皮革缝成球。《汉书.枚乘传》引颜师古注云:“鞠,以韦(皮)为之。”说白了,鞠是一种皮子裹着毛的实心球。
于春秋齐桓公时期,蹴鞠就是齐国训练军队的一个运动项目,后来逐渐传入民间,并且因为其娱乐性和对抗性逐渐被市民接受,开始流行开来。但最终得到普及并逐步规范则是在几百年之后的西汉时期。
西汉初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喜好和提倡,蹴鞠活动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又重新开始兴盛起来,蔚成风气。
据《盐铁论•国疾》记载,当时这种活动遍及全国城乡,甚至蔓延至穷乡僻巷。汉初,蹴鞠活动由刘邦的父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从乡下民间带入了宫廷,而且一直是宫廷中传统体育活动之一。《西京杂记》载:“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刘歆在《七略》中说:“蹴鞠,其法律多微意,皆因嬉戏以讲练士,至今军士羽林无事,使得蹋鞠。”这些记载说明,西汉后期和东汉时期,蹴鞠已由社会娱乐活动变为常规性的军事训练活动。
西汉以后,由于军制演变,步兵大量增加,为了锻炼士兵的体质和意志,蹴鞠作为一种体育锻炼手段被引入军队并受到重视。刘向《别录》中说:“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
《汉书•艺文志》有《蹴鞠》二十五篇之名,列兵技巧十三家中。蹴鞠之所以练武士,主要是经能够培养人的力量、速度、耐力等,同时又寓训练于竞技娱乐之中,有“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作用。它能寓军事训练于况技娱乐之中,在和平时期,军队中蹴鞠活动十分活跃。羽林军还经常举行蹴鞠比赛而且定期校阅,因而不仅宫苑中有“鞠城”,“三辅离宫”中的蹴鞠场也主要是供军队蹴鞠用,甚至战争时期,在塞外行军宿营,统帅亲自带队蹴鞠,以鼓舞士气。《汉书•霍去病传》记载: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之时,“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东汉服虔注曰:“穿地作鞠室也。”即在地上挖去泥土成坑以作球门(场)之用。
汉武帝、汉成帝等帝王对此特别钟爱。在达官贵人家中,蹴鞠也十分普遍,有些显贵家中还专门收养蹴鞠的能手和剑客,以供取乐和消遣,还有些自己修建蹴鞠场,经常举办蹴鞠会。
汉代的蹴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音乐伴奏为主的蹴鞠舞,踢时不受场地限制,表演者以自己的技巧在音乐伴奏下踢出各种花样。这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上可见其形象:一个高挽高髻,身穿长袖衣的女子单人蹴弄双鞠,边蹴边舞。
另一图中,建鼓左侧一男子,头和身子后倾,右膝抬起,象用膝颠鞠,鞠在其膝上方,姿态也呈舞蹈状,优美潇洒;建鼓右侧一男子呈跨步用左脚蹴鞠状。又有河南登封县少室西阙南、开母庙阙等画像石上的踏蹴舞。尤其是那块开母庙阙画像石上的踏蹴舞更为生动。画的右方有一人长袖飘举,正跃足抵球而舞;左方有坐者二人,似在一旁作观赏。又山东曲阜汉画像石上,有女子三人,均扬长袖舞踏蹴而舞。其下方中央的长袖舞女则侧身俯视,一足向后踢起;其下部左右各有两名长袖女子相对而舞,舞态均十分轻逸、优美。
在中岳嵩山少室阙和启母阙上也都刻有一幅蹴鞠图,启母阙上雕的是一个细腰、头挽高髻的女子,穿长袖舞衣,舞袖轻倩向上飘动,她双足跳起正在蹴鞠,另一女在其侧,似在观看。少室阙上的画像是:左边一个人跽坐看舞,右边一人坐在凳上举着一竿;舞者用高跃的背踢姿态蹴鞠,似要把鞠蹴过竿去,两条长袖配合着两足的方向形成后背的优美舞姿。
画像石上的蹴鞠舞的特点:
其一,表演者有男有女,往往是边蹴鞠,边舞蹈,寓蹴鞠于舞蹈艺术之中。
其二,无论单人还是双人表演,均为一人蹴一鞠或两鞠,可以判定,它是表演活动,而不是竞赛活动。
其三,蹴者有用脚背、脚跟,脚底以及用膝触鞠的情况,可见表演者可用身体各部位来蹴鞠,以表现高超的技巧,增加娱乐性。其四,蹴鞠者旁设有乐器,有音乐伴奏或鼓声相随,可见这种活动往往是在一定的场合下进行表演或娱乐的形式。此外,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上,常常有以表现女子蹴鞠为主的画面,说明女子蹴鞠在当时已首开先河。
总之,蹴鞠舞是蹴鞠与舞蹈艺术的结合,是当时一种娱乐形式,它反映了当时蹴鞠活动的广泛开展及形式的多样化。
文献《踏鞠舞》,法国汉学家沙畹《中国北部考石记》一书著录的图版87、图版163的舞戏队中,也有男女二人对舞、男子的右足踏球而舞的形象。
另一种形式则是在球场上进行的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这种比赛多是在专门的球场“蹴城”中进行,球场的两端各有6个球门,叫做“蹴室”。比赛时双方各出6名守门员,并有正副裁判执法,还有一套竞赛的法则,多盛行于军队的训练中。由三国延至隋唐,蹴鞠的军事意义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游戏娱乐作用则更为突出。
与此同时,还发明了充气的鞠,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球门,一是在场地两端各竖两根数丈高的竹竿,竿上结网而成球门,适宜两队直接进行对抗比赛。一是场地中间立单球门,球门的网上有一个进球洞,比赛时队员分立球门两侧,用各种有难度的姿势将球踢进洞里。
关于汉代蹴鞠场地设备及竞赛规则的记载很少,东汉文学家李尤所作《鞠城铭》是留存下来的考察这方面情况的珍贵资料。李尤,字伯仁,今四川广汉北人,曾于汉和帝、安帝、顺帝时以其文才任朝中官员,他的《鞠城铭》是根据所见所闻写成的。
虽然文字不多,但基本上反映了汉代蹴鞠场地的设置及竞赛活动的概况。从文献中可以看出,蹴鞠场分两个半场,各有六个球门,设有守门员,每队有队长,比赛有严格的规则,双方都必须遵守,场上设有刚正不阿的评判人员,在执行竞赛规则时必须公正准确,不徇私情,同时要求运动员端正球风,心平气和,输球时也不得抱怨和指责队友和评判员。
其文如下:
圆鞠方墙,仿象阴阳。
法月衡对,二六相当。
建长立平,其例有常。
不以亲疏,不可阿私。
端心平意,莫怨其非。
鞠政犹然,况乎执机。
铭文的前两句,说的是当时球场和球的情况。古人认为:天是圆的象车盖,地是方的象棋盘;同时又认为天属阳,地属阴。而“鞠”也是圆的,象征天,属阳;鞠场及其四周的围墙是方(长方形)的,故象地,属阴,所以称“圆鞠方墙,仿象阴阳。”
从《汉书•霍去病传》颜师古的解释得知,当时“鞠”尚不是充气的球,而是用皮子裹着毛的实心球。“法月衡对,二六相当”,是说明球门的设置。鞠场两端的鞠域(球门)是仿照弯月的形状建造的。那么鞠域有多大呢?根据《汉书•外戚传》中皇后吕雉摧残戚夫人“使居鞠域中”的记载,可知其高度约有半人高,只能容纳一个蹲着的人。
《文选》卷十一《景福殿赋》注云:“二六盖鞠室之数,而室有一人也。”即鞠域一半各有六个,两面相对共有十二个。每个鞠域设有一个守门员,也就是说各方各有六个守门员,一共有十二个守门员(一说“二六相当”指两队参赛者各六人,一人守室,其余五人在场上驰骋争枪,供参考)。“建长立平,其例有常”是说明对组织这项竞赛活动的要求。“长”是各队的首位者,即队长。也就是说参加比赛的双方必须设有“队长”。“平”古语中通“评”,即比赛的双方必须推选出评判人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裁判员。“例”是指比赛的准则,规程条例,也就是规则。“其例有常”意思是说比赛始终有一个稳定的竞争规则,双方都必须按照规则来进行。“不以亲疏,不有阿私”,是对裁判员提出的要求,即裁判员执行竞赛规则要公正准确,合理不徇私,不能因为与其中的一队或某些队员关系融洽,就偏袒一方。“端心平意,莫怨其非”,是对参加竞赛的运动员提出的要求。即运动员要端正球风,心平气和,即使输了球,也不能随便怨同伴或指责裁判员。
“鞠政犹然,况乎执机”是讲球场上尚且有严格的规定,政府工作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些内容说明,我国的足球运动发展到汉代已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竞技化,有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竞赛体制。这在世界体育史上都是罕见的。《鞠城铭》中有对裁判员和运动员道德作风要求的记载,说明我国古代早就重视树立良好的体育风尚,这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汉代蹴鞠活动的兴盛,并逐渐规范化和竞技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竞赛体制,而且重视良好体育风尚的建设,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体育运动史上都是深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