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戏亦称六博或陆博,是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的棋类游戏。在汉代人日常生活中,六博游戏乃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汉代不少皇帝如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是六博爱好者。长安六博术高手许博昌编写出六博棋术口诀,成为当时六博棋术的通俗教本,“三辅儿童皆诵之”。在喜好博弈的社会风气浸润下,就连女性也对这种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武帝年间汉家公主细君为和亲睦邻远嫁乌孙昆莫,宣帝时朝廷派使者专程送去博具,供其解闷消遣。西汉末年的女子迟昭平则是六博棋的理论家,以“能说博经”闻名于当时。
秦汉时期的六博棋具主要由局、棋子、箸或茕组成。局即六博棋盘,常见的局系方形或长方形木板制成,其上髹漆,局上有12曲道,中央有1方框,四角有圆圈或飞鸟图案。六博棋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12粒棋子,分为6白6黑两组。有的六博棋子用形状加以区别,方形棋子和长方形棋子各6个,也分为2组。另一种是12粒棋子分为两组,每组包括1大5小的6粒棋子,云梦睡虎地13号秦墓出土有这种类型的博子。大棋子称作“枭棋”,小棋子称作“散棋”。博箸长约23.5厘米,下博棋一般要用六根箸,六博由此而得名。
六博棋的下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投箸或茕的博。投六箸的博称为“六博”或“大博”,它通过投箸来行棋;投茕的博称为“小博”。第二类,不投箸的博。六博术在魏晋之后逐渐失传,现存的有关史料零云散星,语焉不祥,如何投掷箸、茕,如何行棋,已不能详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六博戏属于竞争性极强的棋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许多人因迷上博戏,“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六博戏的激烈性不仅与棋术自身所具有的竞争性密切相关,也与另外两种因素有一定关系。其一,是博弈时的动作。弈棋要通过博即投掷箸或茕来进行,汉代六博画像石显示,投箸者双手飞舞,较大幅度的动作意味着弈棋的游戏性较强。其二,六博往往伴随着饮酒,一般是输棋一方饮酒,“薄昭与文帝博,不胜,当饮酒”。输棋者本来心中即不平。饮酒后自控力降低,自然更容易冲动。六博对弈时人们“盛色”相向,争执、骂詈乃至演成武斗事件。战国末,荆轲在邯郸与鲁人勾践博棋,在对弈中发生争执,勾践破口大骂,后来在秦王宫中表现极为英勇的荆轲这时竟仓惶离去。
吴王刘濞是刘邦兄长刘仲之子。刘邦征淮南时,封为吴王。刘濞镇守东南江山十几年,势力渐渐强盛,开山冶铜铸钱,引海水煮盐,垄断盐铁,越来越富强,早有不臣之心。汉文帝刘恒即位十几年,刘濞从未进京参拜,只派其子刘贤进京朝见一次。刘贤是吴王刘濞的太子,进京后,文帝特命太子刘启陪他游玩。二人本是再从堂兄弟,自然和气相迎,格外欢洽。二人相处日久,渐渐不拘礼节,任意谈笑。每天除了酣饮以外,便是弈棋消遣。
有一次,两人边饮酒边弈棋,一边东宫侍从,一边吴太子的师傅,都在支着策划,各有胜负。彼此已赌赛了好几局,酒已喝得微醉,皇太子刘启输了棋,又受到讥嘲,心中已觉懊恼。吴太子尚有童心,争强好胜,总不肯见好就收,还一个劲地要与皇太子再决雌雄。皇太子也不肯示弱,一再下棋与他斗胜。到了胜负关头,皇太子刘启酒后模糊,误下一着,已明显出现败局,刘启不甘心输棋,定要回棋另走,吴太子如何肯让?两人便争论起来。吴太子的师傅也帮助吴太子力争,你一言,我一语,都指责皇太子刘启无理。皇太子刘启究竟是储君,从未经受过如此委屈,再加以醉酒,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顺手拿起棋盘,向吴太子刘贤猛力摔去。吴太子未曾防备,一时来不及躲闪,被棋盘打中头颅,立刻倒地,霎时间脑浆迸流,死于非命。
吴太子师傅等人顿时吵闹起来。幸亏东宫侍臣,保护着皇太子刘启出去,奏明汉文帝。汉文帝大吃一惊,但又不好重治太子,只得训戒一顿。又召入吴太子师傅,好言劝慰。下令厚殓吴太子,让其师傅等送灵柩回吴。吴王刘濞悲恨交加,大怒道:“死在长安,便葬在长安,何必送来!”当下派人将棺木仍然送回长安。汉文帝听说吴太子的灵柩又拉回来了,也只好把他礼葬了事。从此,吴王刘濞心存怨恨,不守忠节。每逢朝廷使节到来,刘濞则骄横无礼。使节原谅他三分。刘濞则加紧扩军聚财,准备谋反。汉文帝驾崩后,皇太子刘启受命即位,是为汉景帝。汉景帝即位数年,吴王刘濞便联合其他六国诸侯举兵反抗朝廷。结果造成两汉初中期一场最大的社会动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在六博盛行的时代氛围中,秦汉社会还出现了一批痴迷于博戏或以博戏为业的人,他们就是在时人眼中属于纨绔子弟的“博徒”。这些浪荡公子或游手好闲者在一般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不佳。西汉时安陵富人曾十分惊讶地问袁盎:“吾闻剧孟博徒,将军何自通之?”博徒许升“不理操行”,岳父大怒之下,令女儿改嫁他人。王充也尖锐地批评“以游博”为生之人。他引《传》说:“男子不读经,则有博戏之心。”
西汉宣帝刘询是一个敢把赌博“前科”写进诏书的皇帝。此人流落民间时,常与一个叫陈遂的博徒掷彩作赌,欠了对方不少赌帐。等他做皇帝后,把陈遂也带进宫里,亲笔写了个任命状给陈说:“派你去做太原市长(太原太守),这是个官尊禄厚的差使,可以把当年欠你的赌债都还清了。”
樗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兴盛抵消了六博的影响,人们的兴趣发生了明显转移,从而在客观上加速了六博的没落。不过,六博戏似乎不是简单的消亡。从古代象棋的子粒和棋盘上,可以发现六博棋的某些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