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9-14 11: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發信人: anchorite (淬鍊中沈思的隱士) 看板:destiny 日期: Fri Dec 8 13:46:42 1995 標題: 再談早子與夜子時
justme: (83, 8, 19)
古人對一天的開始似乎也沒特別說明,是以一天之始為子時, 亥為一日之終,所以似乎沒有所謂的"早""夜" 子時,在古代皆為早子時,而日柱之干支都應以次日論之
***** index: (83, 8, 25)
在"明朝"時, 就有"夜子時"這個觀念:
王逵蠡海集(見: "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 或 "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典漏刻部總論")
曆數
百刻之說, 眾說紛紛, 莫有定論, 惟一說類優. 以為每刻得 六十分, 百刻共得六千分, 散於十二時該五百分, 如此則一時占 八刻零二十分. 將八刻截作初正各四刻, 卻將二十分零數分作初 初正初微刻各一十分也.
又趙緣督一說, 將十二時各分八刻, 計刻九十六刻為大刻, 卻將餘四刻每刻分作六十分, 四刻作二百四十分, 每一時中又得 二十分為小刻, 如此則一時之中得八大刻, 復有二十分小刻, 截 作初初正初, 各得一十分為微刻也.
其他或以子午二時各得十刻者, 或以子午卯酉各得九刻者, 或以 夜子時 得四刻者, 皆非也. ^^^^^^ 然 夜子時 之說, 只是在夜半之前, 故稱夜子正. 如冬至為 ^^^^^^ 起曆之端而居中氣, 其前亦係十一月也. 是以夜子正在亥時之後, 故只有初刻而無正刻; (早)子時卻只有正刻而無初刻, 其意可見 也. -------------------------------------------------------- 這幾段文字記載古代如何用"漏刻"計時的方法. "漏刻"是一 種計時的工具, 以銅壺儲水, 漏水滴看刻度來測量時辰. "漏刻" 的構造可以參見"古今圖書集成".
第一段與第二段文字只是定義一個時辰等於八刻零二十分. 第三段講其他時辰定義的方法有誤. 第四段是講子時的定法, 由 第四段的文字可知, 亥時過後的一小時(有初刻, 無正刻)為 "夜子時", 即 23:00 - 24:00 這一小時. 您所說的古人無"夜子 時"的觀念, 似乎不太正確.
既然有夜子時的觀念, 便隱含一日始於"夜半"的意思, 即始 於 0:00. 否則何必將子時分割為兩部份? 是以古人換日應該不 是以 23:00 為分界.
這裡的古人究竟是多古? 據"四庫總目提要"中的記載, 前人 認為王逵是宋朝人, 但是據紀昀他們推測, 王逵應該是明朝人, 其思想受邵雍影響很大. 總之, 在明朝以前, "夜子時"這個術語 就已經存在.
到底"夜子時"更早出現於何朝代? 目前尚未找到直接證據, 有待考證.
***** index: (83, 9, 8)
我在四庫全書子部天文算法類裡, 找到上篇文章中提到的"趙緣督"先生寫的 書: "革象新書". 在這本書的卷二的"時分百刻"裡面講到:
"... 子時之上一半在夜半前屬昨日; 下一半在夜半後屬今日 ..."
趙緣督據記載是元朝人, 他上述的這段話已經有子時以夜半 分前後的觀念. 雖然沒有提到"夜子時"的字眼, 其實已經有夜子 時的觀念. 所以又發現比明朝更早的記載夜子時的文獻.
後來去翻明朝"萬育吾"著的"三命通會", 發現"三命通會五" 的"論時刻"這篇文章第一段是從"革象新書"的這部份抄出來的. 萬育吾也是主張夜子時的觀念.
再看"三命通會二十一"至"二十七"(即"古今圖書集成"藝術典 第 613 卷至第 619 卷), 上面記載"甲日"只有甲子時, 乙丑時,... , 乙亥時的斷命法, 沒有丙子時的記載. 這很明顯, 萬育吾是不 承認甲日的夜子時的干支為丙子, 否則就會記載甲日丙子時要怎 麼論斷了.
在三命通會之前的八字書籍, 如李虛中命書, 玉照定真經, 徐 氏珞琭子賦注,... 我找不到夜子時的定義. 夜子時更早的記載尚 待研究.
我的老師曾經由"氣"的陰陽升降的觀點來看早子與夜子時: 將 一日視為一個圓, 夜半陽氣初生, 為一日之始. 早子與夜子同屬一 日之氣, 且在圓上是連接在一起的, 所以視為同一個子時. 雖然一 般認為一日之早子與夜子相隔 22 小時, 但是用"圓"來看, 早子與 夜子是連接在一起的. 老師講的蠻玄的, 對氣而言, 時間不是直線, 而是一個圓, 論八字是要以氣來論的... 我對這種解釋半信半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