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记者王国俊通讯员高晓平赵肖放
【金陵晚报报道】杨姓是中国的一个大姓。今年6月17日,本报《杨家将后裔聚居高淳》报道了在高淳县淳溪镇、阳江镇居住着一部分杨家将的后人。8月24日,本报《溧水骆山村惊现西周杨氏家谱》一文称,溧水县骆山村杨姓家族的家谱整整有14本,全部是线装,其祖先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昨天,高淳县桠溪镇一位居民给本报打来电话称,桠溪一个村民家藏有42本家谱,完整记录了他们这个杨姓分支从西周来的延续,他们和本报报道过的两处杨氏后裔应该是同一个祖先的不同后代分支,而且在该镇中村还有杨家祖先建于800年前的古井。
村民家留有42本家谱
杨青是桠溪镇中村一位普通村民,今年58岁,记者去时他已在家里等候。“仔细算来,杨氏从西周杨伯侨开始,到我这一代已经是103代。”杨师傅搬出了一本本颜色发绿的家谱,大开本的家谱都是线装本,这些家谱看起来成色很新,仔细数数一共29本。“这些家谱都是我复印来的,当时我们29个分支都有家谱,每个分支都是42本,可惜因为战乱等各种原因,毁了不少,最后只完整保留有一套42本的。”
杨师傅介绍,当时这户人家为了保留下整套家谱,用塑料袋将家谱装起来,藏在山洞里。这唯一的一套也在桠溪,42本家谱是在1946年最后一次修的谱。他去复印订装了其中的29本,其他的13本也要陆续复印装订过来。
“42本家谱,完整记载了中村这个分支从西周到现在的情况,中间跨越近3000年的历史。”杨师傅说,家谱不但记录了杨氏的历史、谱序、姓名,还收录了各朝各代对杨氏人的封官通知、各代名人的故事,甚至还记录了家训、家规、死后埋葬的地点,可谓研究“杨”姓的百科全书。
高淳、溧水杨姓是一家
从杨氏家谱上看,杨家的始祖是西周武王的二儿子杨伯侨,杨伯侨本姓姬,因被分封于杨,称杨侯,后人也就跟着姓杨。自杨伯侨后,杨姓逐渐延展。在历史长河中,杨氏出现了许多名人。
杨氏第19代杨敞,据称是司马迁的女婿,很有才华。第24世杨震是杨氏族谱上比较重要的名人,官至宰相,而且他的父亲等也是高官。杨震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教育出的几个儿子也都很有出息,成为朝廷大官。在家谱中,第27代汉太尉杨彪也是杨氏家谱重要人物,其儿子杨修更是才华横溢,是个天才,可惜杨修最后被曹操所杀。
到了71代,因为战乱等原因,杨氏一支开始迁移。72代杨金铎南渡到昆阳(今天的福建一带) ,其后代、杨氏第74代杨祖信举家迁到京口(今天的镇江一带),后来他的儿子又迁到高淳东坝和安徽郎溪。
这一支还没有安定下来,第77代杨震龙有5个儿子,分别在马鞍山、高淳等地,其中一个儿子杨时荣和家人一路逃难来到高淳长芦,也就是今天的高淳淳溪镇一带,家谱中称,“迁溧邑崇教乡长芦东庄,遂家焉,聚陈氏,俱以天年终。”而另一个儿子杨时盛则迁到东陵中村,也就是今天的高淳桠溪镇中村附近,并延续下去。而杨震龙的后代有一支还迁移到了溧水骆山村。因此,从已经知道的几处杨氏家谱来看,高淳、溧水的这几处原是一家。
桠溪镇中村的这一支杨氏后人就此安定下来,世代居住,此后还发生了一些迁移,但大部分都住在了桠溪镇。
村里有800年前的古井
桠溪镇的这一支逐渐人丁兴旺起来,在1165年前后,杨家祖先在桠溪中村挖了一口古井,这口古井口小里面大,是杨家人为解决吃水问题,辛苦挖土建成的。古井呈八角形状,在种形状在水井中比较少见。
昨天记者来到了村头古井所在位置,可惜古井所在的地方上面已经被水泥板覆盖,八角井栏已经移到了10米远的地方,井栏上刻有掘井人的名字。这里的居民介绍,这口井井水一直都很清澈。但在几年前,这里要修路,只好将这口井暂时用水泥板覆盖,将井栏移开。“好在井并没有被填,还可以恢复。”除了井,在杨青师傅家的后院里,还有一个石狮子。杨师傅称,这只石狮子也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是宋朝的,在以前的战火中被损毁了部分。
杨青介绍,当年这里很兴旺,每年都要晒家谱,每到30年都要修谱,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一次修谱时间已经是1946年的事。不过他觉得,他们这一支的家谱保存的还是比较完整的,对研究“杨”姓、对研究高淳的文化都有比较好的作用。
(编辑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