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26
- 回帖
- 0
- 精华
|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18 20: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气运行法
真气运行法具体可分为五个步骤,它们是循序渐进的,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又是前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二、三步主要是调整呼吸,推动真气,使其集中于丹田。这是初级阶段,古称为“炼精化气”。第四步是把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这是中级阶段,古又叫“炼气化神”。第五步,功夫更加纯熟精练,由于经络畅通无阻,功中产生的各种触动现象也都逐渐平静,越来越提高了真气运行的效率。这是高级阶段,古又叫“炼神还虚”。
(一)呼气注意心窝部
1.准备练功,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使其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时,意念随着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此法亦可排除杂念,如仍有杂念纷扰,可用“数息法“,即呼气时默数1,再呼气时默数2,一直数到10,反复数息,直到杂念不再兴起。思想不集中是初学者会遇到的,杂念一起即行打断,屡起屡断,坚持1--2周,自然就克服了。
2.若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形成习惯,不能定时若能抓紧亦可,要求每日早、中、晚3次,每次20分钟。如能认真练习, 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3. 练功3--5天,即感心窝部沉重。 5--10天,呼气时即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二)意息相随丹田趋
1.当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以意念引导内气,慢慢地自然地向小腹(丹田)推进。
2.每日3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 10天左右就可气沉丹田。
3.每次呼气都感到有一股热流送入丹田。这时,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现象增多,这是真气达到小腹驱逐邪气的一种表现。
(三)调息凝神守丹田
1.当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2.每日3次,每次增至半小时以上。 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3.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
10余日后小腹内形成气丘,随着功夫的增长,气丘也越来越大。待有足够的力量,即向下游动,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和腰部有时活动发热。
(四)通督勿忘复勿助
1.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
在上行的时候,意识也随着上行。上行的快慢决定于丹田的力量。若实力不足,它就会停下来不动,待丹田力量再充实后,自然继续上行。要任其自然,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和丹田力量脱节,这叫“揠苗助长”,有害无益。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时,内视头顶部即可通过。
2.每天可酌情增加练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可延长达40分钟或1小时左右。有的人一刹那间就通过了,通过的力量很猛,震动也很大。有的需经数小时或数天才能通过。大多数是在一周左右。极个别的通不过,另有原因。
3.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在督脉未通之前,脊部常向上拔。如向后倾,可以及时将身体调整一下。头部周围拘紧,有时沉闷不适,这都是通督之前必有的现象。有些人遇此常产主惧怕心理,不敢再练,前功尽弃,殊为可惜!在这一阶段中,必须坚持加功,不可疑虑放松,一但督脉通过,自然轻松愉快。在练真气运行法的整个过程中,通督脉是一个飞跃,也是一个关键性的进步。过去把这一段叫“积气冲关”(即尾闾、夹脊、玉枕)。
(五)元神蓄力育生机
1.原则上还是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通督以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也可意守头顶百会穴处。
2.每日3次,每次1小时左右。需1个月左右时间,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
3.在通督脉的前后数十天内浑身常有似电流窜动,皮肤发麻、发痒似有虫蚁爬行;眉心鼻骨紧张,环唇麻紧,身体有时温热有时凉爽,皮肤随呼吸而动,吸时向里收合,向上浮起;呼时向内扩放,向下沉降;有时轻浮飘渺,有时重如泰山,有时无限高大,有时极度缩小,有时身躯自发运动等等。这都是经络通畅,内呼吸旺盛,真气活动的表现。遇到这些触动情况,既不要追求,也不要惊恐,安心练下去自然平复。坐到极静时,以上各种现象都消失了。鼻息微微,若有若无,而内行的真气愈加集中旺盛,灵动活泼,明朗愉悦,非常爽快。在丹田如水涵珠,在百会如月涌现,这种境界为真气充足的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