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水书:解译夏商文化的活化石
会员 qclhj 发帖于 中国历史 2006-02-27
首先我需要讲几句话: 这篇文章曾经在天涯网上帖过,但是被斑竹删掉了,我很纳闷!难道这篇文章会导致汉民族的分解或者消亡?难道会导致民族不团结?我只是感到水书确实和二里头文化中的部分文字符号相仿,所以产生的好奇,但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也不是语言学家,但我的好奇就不能问这个问题吗? 其实,中国人到现在还在为5000年的历史寻找证据(可悲,好笑),我觉得水书应当和这个历史断代有些联系,难道大家不能都关心关心这个问题,说不定真的能够找到些证据,来论证夏王朝的存在。 我帖这个帖子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专家能给大家一些新的见解,总不能让我们一直把神话当作历史来对待吧。 ———————————————————————————————————————
奇异之处一:据《周礼》记载,中国古时候有3部《易经》,即《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其中《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已失传,但在贵州省荔波县的馆藏水书中却发现了《连山易》,水族人则称之为“连山卦”。 奇异之处二: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是研究中国夏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两年来,荔波组织几十位精通水书的水书先生对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24个符号进行辨认、识读,已破译出一半以上符号的含义;更令人惊奇的是,在现存的水书文献中,找到与夏陶符号完全相同的文字符号就有13个。水族古文字与夏陶符号的相同,有助于认定夏陶符号就是一种原始文字,而且说明古老的水族文字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一脉,说明水族先民至少在夏商时期与汉民族的发展是并行的,水族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关于水书:
2002年3月,有象形文字“活化石”之称的“水书”,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而且被认定为40件(组)文献档案中的4件精品之一。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其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谁创造了水书?
传说水族文字是水族的一位名叫陆铎公的先祖创造的。他花了6年时间创制文字,起初,水族文字多得成箱成垛,堆满一屋子,后来天帝派天将烧了装着文字的房子。陆铎公生怕再遭天帝算计,此后全凭记忆把文字装在肚子里。
水族人自称“睢(音sui)”,把自己祖先创造的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统称为“泐(音le)虽”。“泐”在水语里含有“书”和“字”两种含义。所以人们一直把这种文字和用这种文字记录成册的书籍统称为“水书”。
很多专家认为,水书相当于汉族的《易经》,它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是水族的百科全书。
传说“水文字”是一个叫陆铎公的人创造的。在贵州省独山县水岩乡水东村,当地的水族和布依族人都用布依语和水语吟唱一首古老的民谣,好在笔者是地道的布依族,听后翻译成汉语是这样的:“有个老人叫陆铎,四季居住山洞中。青石板上造文字,造得文字测吉凶。所有良辰全送人,等到自己造房时。书上已无好日子,无奈只好住洞中。若问深洞在哪里,就在水岩和水东。”
由此看出,陆铎公造字不仅仅是民间传说,像是有根源和依据的,而且造字的地点就在今天的独山县水岩乡水东村一组(地名:纳表)或二组(地名:龚陇)寨子的山洞内。
在民国三年编印的《独山县志》卷十三“风俗篇”中,笔者也发现有对水族水书的描述:“南疆苗蛮各种,皆无文字,惟水家独创反书,略似小篆也。”其时,人们对水族人称“水家”,水家的“水”字还加反犬边旁,这种带有歧视色彩的语言说明了社会对水族人民的偏见。但是,人们不得不承认,水族人民是南疆各民族中惟一能独创自己文字的伟大民族。
水书为何神秘?
水族古文字沿用至今,具有深厚的文化精神依托和底蕴支撑。现在,水族古文字在水族社会中,仍然具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对写有水族古文字的水书,哪怕是一张纸屑,人们都不能跨之、坐之、踩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几千年来,水书因其神秘的文字结构和特殊的用途,依靠手抄,口传而艰难地生长、成活于这一偏僻的地方。
水书的神秘,就在于它的“古”和“反”。
打开水书和古汉字甲骨文的文献加以对照,你会感觉到它们有一定的“姻缘关系”,仿佛一脉相生。甲骨文是100多年前才被人发现的,但水族地区的墓碑,有水书记载的目前已发现是明代的有两块。同时,荔波县还发现明代弘治年间水书的木刻本。我国由于出现两次民族大迁徙活动,其文字、语言就会自然地出现同源分化、融合的现象。去年五月,贵州省荔波县的水书先生对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24个符号进行辩读,并与征集到的水书资料比较后,找到了十多个与夏陶符号完全相同的文字记载,从而破解了困扰考古界40多年的二里头遗址“夏都”的千古之谜。这至少说明水族先民在夏商时期就已存在。
水书的“反”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一些水文字的结构与地支类的汉字相反,如“子、丑、午、九、五”等字,其构字法可以反写、侧写、倒写,甚至很多图案以反为正。 其次,水书观念相反,神本意识浓重。因为创制水书的初衷是通鬼神、探玄机,与鬼神打交道,与鬼神对话等。所以水书典籍中神仪符号夹杂其间。
再次,水书的月份与汉族的日历顺序推算错位。如,水历的年终12月、新年正月对应夏历的8、9月。
水书独特的反写文字,来自于水族人民在各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下,长期受到歧视而形成的强烈的逆反心理。
为什么水书的传承极为艰难呢?
大多数水族人只能依靠上一代口传学习水语,会说,却看不懂文字,更无法了解其中的神秘内容。那些能看懂水书的人,则被称为与鬼神对话的巫师或牛鬼蛇神。所以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水书的传播和运用被人为地局限在宗教活动中,排斥了普通人学习与运用的主动性。加上这些文字都是通过手抄传承下来,越抄异体越多,致使同为水书先生却有不识彼此之字的现象不时出现。
成为水书先生,就要依靠水书为族人占卜凶吉、还愿祭祀等,这必然要求水书先生除精通水族天文历法外,更要通晓易卦、星象、五行之理,能推演凶吉、预测祸福、消灾避难。所以,能够运用水书进行占卜的人非常少。据《光明日报》报道:“三都县水族人口约占全国40万水族人口的一半,初步普查后,结果发现水族人口中懂水书者仅1000人左右,其中三都县约500人,其他地区估计也仅有500人。”随着时代的变迁,读懂水书、运用水书的人更是越来越少。因而,日渐稀少的民间“水书先生”同样是“水书”文化抢救与保护的重要内容。
水书的抢救和破译
随着散落于民间的水书得到收集和破译,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到三都、荔波,长期住在当地,出资请水族人教他们水语。
在三都,随时都可感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对自己水书的热爱,县委、政府的牌子都用汉、水两种文字书写,有的商场店铺也将水书印在招牌上。接待和陪同我们的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梁卫民介绍了目前水书研究取得的成果,“目前已征集到水书手稿5618卷,完成了《泐睢DangerCode;金堂卷》、《泐睢DangerCode;日历卷》、《泐睢DangerCode;时辰卷》、《泐睢DangerCode;寿寅卷》4部的破译、注音工作,待定稿后便可以出版了。” 荔波县对“水书”的抢救工作也成绩斐然。除已征集到6000多册(卷)后,经过研究和破译又有了新的发现:
原认为“水书”最早发现于清末及民国时期,但从征集到的“水书”上,发现了明代手抄本及木刻版本的“水书”,这是目前国内保存的最古老的惟一孤本;
原认为“水书”只有400多个单字,但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再加上异体字,“水书”的单字约有1400个左右; 荔波县档案馆馆藏水书中发现有“梅花鹿”的记载。部分专家由此推断水族先民有可能来自北方,因为南方不是“梅花鹿”的繁衍和活动地区;
2004年12月,在荔波县玉屏镇水甫村的石棺墓群中的3个墓碑上发现了水族文字,由此对水书形成的时间又可向前推进几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