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257|回复: 4

[转帖]暗合易道的都江堰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5-9-2 06: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暗合易道的都江堰
作者:刘汶德 阅读:2198 次 时间:2004-1-30 来源:刘汶德易学研究网刘汶德易学研究网
成都西北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泽及川西平原四十余县一千万亩良田,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华文明智慧的一个硕果。

中国古代的许多建筑与工程,往往体现了上古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凡事以天地自然为师。其中又以周易的学术思想为集中代表,所以古代建筑、工程多以合自然山水之情合“宇宙之道”为和谐之道,我们在都江堰也发现了古人的这些设计思路。

春秋战国时期,岷江水常常暴发洪水,祸民无穷,到了秦昭王时期,(约距今2250年前),秦国李冰父子担起治水大任,他们深谙易理“生生不息”之道,不以“克”的办法来筑坝堵水,而是着眼“疏”字,疏导即“生”,提出“深淘滩,低筑堰”的利疏之道。使岷江水“生生不息”,顺其性,就其势而化解之。

为此,他们首先在江心筑起“鱼嘴”,使岷江水一分为二,一为内江,一为外江,外江用以排洪,内江即分流岷江且用以灌溉,“一阴一阳为之道”,此为疏岷之第一法。

更奇的是在飞沙堰,为了使它很好地起到泄洪、排沙与调节水量的作用,在飞沙堰与离堆之间修了200米长的溢洪道使洪水流入外江,溢洪道前面修有弯道,运用回旋流的理论,使江水形成环流,由于上游来水能量集中于此,所以环流形成的力非常之大,当洪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所夹带的泥沙便流入外江,不至淤塞内江。

这个飞沙堰通过涡流旋转又将水“一分为二”了,一为浊(即阴),一为清(即阳),浊水流于外江,清水入内江引以灌溉,而这又暗合了周易的太极旋转而生两仪(阴阳)的最基本模式。

为使岷江水“生生不息”,充分化解上游水势和利用水资源变水害为水利,使岷江水的能量耗散与再生结构更趋合理,李冰父子又将内江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最后以八条主要河渠分流于川西平原,与周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模式如出一辙。因为周易的学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很大,所以我想这不是一般的巧合,而是我们的先人充分运用周易学术治山治水的一个成功楷模。

都江堰既成,川西丰衣足食,秦国国力大振,为终于统一中国奠下良好物质基础,绵流至今,都江堰理水功能依旧,川人仍然受惠,“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是对李冰父子所建伟业的最好写照。

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高级官员席班达林近日考察都江堰后这样评价:“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即遵循自然之道,而此正是周易的精髓。中国古代的建筑业以及很多工程中多合易理,恐怕也就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效果吧!而这样的建筑物或工程无论从美学的意义、实用的效果、环境的和谐等等都将是最好的。

http://www.liuwende.com/dispArticle.Asp?ID=22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0/23/2005 12:25:25 AM编辑过。]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05-10-22 22: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与桂林灵渠同为巧夺天公的古代排灌工程,原理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4: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暗合易道的都江堰

[转帖]暗合易道的都江堰
发表于 2007-11-19 18: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夺天功
发表于 2007-11-19 20: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道世界上那样东西不合易道? ----世界上有易道不能解释的东西码??????????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6 2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