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密宗闭关法
密宗闭关法与显教、禅宗闭关都有不同,已如上述。按环境来区分,或依宁玛派(红教)修大圆满心髓的彻却(立断)和脱噶(顿超)的特殊方便来区分,密宗闭关有如下种类:
一、白关:即关房可开门窗,见天日,一般密宗闭关,皆为此类。
二、红关:即关房通气,但不见天日,房内只点一盏灯。行者已得普贤王如来灌顶,能于白关中得见刚链,则可进修此关,务使在白关中能见之金刚链,在此红关灯光中亦可见到。
三、黑关:即关房能通气,但丝毫不见光,目的是使在红关中能见金刚链的行者,在全黑中亦能见到,并能见佛像、坛城等。行者在黑关中须能将空色引入自身内,如果不能引入自身,则不必闭黑关。可参阅拙撰《藏密大圆满法选集》、《藏密大圆满心髓探奥》二书所载黑关七日成佛之法。
密宗闭关关房内需建立坛城,并有其一定的建构法则,但方便闭关可以从简。此外,还须要结果,结界的范围较广,包括关房外的空地。结界即保护关坛之法。行者须一弹指顷观想自己成为根本本尊,观想四大天王及天龙八部法一齐降临保护法坛。
密宗闭关应先具备的重要条件是四根本。本来密宗有三根本,即指上师、本尊及护法。陈健民上师根据其闭关经验,有加入空行母成为四根本的必要。行者在闻思上了解了四根本的意义,则在闭关时修持四加行效果更好。所谓四根本是:
一、上师为加持根本。
二、本尊为成就根本。
三、空行为空乐根本。
四、护法为事业根本。
行者要得上师加持的根本,须要求得有成就的明师。一位好的真正的上师,不一定是地位高、名声广、闭关久、著作多,重要的是他修持有成就,例如起码已得见明体,即能明心见性,他不只是学者,而且是位行者;他有功德,不图供养,但爱弟子精进;他的平日行迹如理如法;更重要的是上师要有大菩提心、慈悲心、能与你建立真正的师徒关系,彼此心心相印,没有这一点便不能取得上师加持根本。当然,自己要得到上师加持根本,也要真实的菩提心,要效劳佛法,绍隆佛法。对上师要尊敬。以上详见本书《求师须知》一讲。
要做到本尊为成就根本,行者自己首先要选择和决定适合和投缘的本尊。决定本尊的方法通常有依师择定和自选二法:依师择定是请有神通的上师代为观察决定;自选是由自己仔细观察修持各尊的前后因缘、结果、觉受、征兆、家庭环境的变化等,哪一尊最好就决定作为本尊。依师择定和自选之间,以自选较为可靠,如果自选能与师选相合则为最佳。选择本尊应不论本尊地位的高下,因为本尊地位的高下并不能决定行者的成就和福报的高下,成就根本在于修持空性,没有空性,就没有成就。闭关修本尊若不能空性无我,生起次第就修不成。因为观想本尊前,先要观空,本尊是从空性法界显出来的,若有私我,本尊就生不起。在闭关中,行者必须修成“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我。”行者修本尊,不但要空,而且要乐,空乐双运,所以选本尊往往选赫鲁噶(双身像)。
密宗的本尊、空行、护法有一定的基本关系,随本尊而来的有一定的空行及护法。例如,以胜乐金刚为本尊,则其空行为金刚亥母,护法为四臂大黑天。绿度母则以吉祥天母为护法等。行者要得到空行为空乐根本,则要空乐真正如法修到。要得到护法为事业的根本,必须为法、为众生的誓愿心是真实的。
闭关应按所修密法次第修持,大抵分为四个层次:修出离世俗;修九次第定,止观调心;修生起次第及相当于第二灌的气功等;修相当于第四灌的大手印或大圆满,即修法身光明。
第五讲 如何引气进入中脉
第一节 引气入中脉的重要性
藏密无上瑜伽以脉、气、明点的观修为最大特色。引气进入中脉,是这种观修的重要方面,这就是行者在禅修中专注于中脉的入口,应用特殊的技巧,使气穿透入口的中心点而进入中脉。为什么要引气进入中脉?它有何重要性呢?
只有引气进入中脉,才能净化身心,便于专注和入定。普通人除了在死亡和睡眠之外,气都不会进入中定脉,而在大部分脉特别是左右脉内流通,这样就产生种种思维,产生嗔性、傲慢性、贪性、疑嫉性、痴性等五毒,妨碍专注和入定;当人们经过禅修,使气进入中脉时,这灯概念思维就会平息,专注和入定不再受到妄念和执着的干扰,有助于对空性的直接体悟。
引气进入脉的另一个好处,是生起俱生大乐,便于修空。因为只有借着禅修之力使气入、住、融于中脉,拙火(红明点)上升,使得白明点融化下滴,才会生起四喜四空,生起俱生大乐。而利用俱生大乐修空,达到空乐不二,是最方便的成佛法门。
引气入中脉是使周身业劫气转成智慧气的有效方法。因为气入中脉,渐渐融化,充满五轮,就会引起五轮的禅变,使五毒解脱,智气充满全身,中脉完全开放,全身毛孔皆有智气光明流布。
由上述可知,修习拙火定乃至大手印或大圆满,均须经过引气进入中脉的步骤。引气进入中脉是脉、气、明点观修和修持无上瑜伽的基础。
引气进入中脉必须穿透中脉的入口。据格桑嘉措格西著《大乐光明》一书指出,沿着中脉分布共有十个入口,它们是:
一、中脉上端:两眉之间。
二、中脉下端:生殖器尖端。
三、顶轮中央:位于关盖骨顶尖的地方,即发际八横指处。
四、喉轮中央:近喉咙后面。
五、心轮中央:位于前后北之间。
六、脐轮中央。
七、密轮中央:位于脐于四横指处。
八、位于发接近生殖器尖端的中央。
九、气轮:额轮中心,有脉六瓣。
十、火轮:位于喉心二轮之间的脉轮中央,有脉三瓣。
气可由上述十个入口之一进入中脉,像从各门可以进入房屋一样。
引气进入中脉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意到气到,心想何处,气就会自动集中在何处,心和气是不可分的,这叫做“心气无二”。专心于中脉入口,便可使心所御乘的气,穿透此入口进入中脉。
第二节 观出三脉五轮
观想出三脉五轮,是修持气入中脉的必要条件。藏密认为,人体有72,000脉道,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左、右三条脉,又以中脉为最重要;人体有七个或更多的脉轮,由中脉旁开横脉构成,凡修二灌气功,只观顶、喉、心、脐四轮便足够;但若修四喜四空,则须运用第五之密轮;若修颇瓦开顶法及拳法等,则会运用七轮或更多的轮。
行者修持引气进入中脉,必须对中脉的观修有所了解,拙撰《藏宗大手印探奥》、《藏密脉、气、明点观修》二书中,对中脉观修有详细的论述,可以参阅,这里再择要而言之。
无上瑜伽修法自始至终不离中脉,一切重要密法如大圆满心髓、大手印法等,即是中脉之法;一切中观正见之法,不偏于有,不落于空,中道不立,亦均属中脉之法。观修中脉,有如下特点:
一、中脉位于人体前后左右四方的中央。虽然它是从头顶一直线到生殖器尖端,但观想时只观想中脉的末端到密轮为止,而不观到宝珠头。中脉在密轮在左右脉会合,成?形。这样,中脉的位置不在前,便区别于道家的任脉;不在后,区别于道家的督脉;不在左,区别于左脉;不在右,区别于右脉;不在左右之中央,区别于生理学家的脊柱;不在前后之中央,区别于道家的黄道;不在脊柱内,区别于印度教的婆罗门瑜伽。
二、中脉的色相,为淡蓝色。左脉为白色,右脉为红色。三脉直立且紧贴。中脉有四相:(一)直,像芭蕉的树干;(二)内部红润如鲜血一样;(三)纯净,像烛焰一样透明;(四)像莲花瓣一样非常柔软而有弹性。中脉从七轮的中心贯穿而过,下起杵轮,上止肉髻轮,中间普通五轮,皆以中脉为中心。
三、中脉属无为法。陈健民上师著《中黄督脊辨》一书指出:“中者,中脉,无为法,表法身。依菩提心、中观见,修二无我空性及密宗果位方便所开发。由此脉开发,显现法身空性;与大乐相合,则证报身;与大悲相合,则证化身。惟佛家密宗所独有。”因此,行者心住正见及安于空性时,中脉自现,非由造作而得,非尺度可量;观想时可大可小,或细如马尾或吸管,或粗如麦秆或手臂,或等如身体大小,或如虚空,或遍法界,乃至完成法身。
至于顶、喉、心、脐、密五轮的观修,虽然这些轮都是由左右二脉交缠中脉形成的脉结,但在观想时,可观想脉结之支脉缠而形成的脉结,但在观想时,可观想脉结之支脉均由中脉发出,形如轮辐、伞骨,左右二脉则是直线而下,不作左右交缠五轮之状,如此可减轻五轮的系缠,对于开发五轮不致增加障碍。
观想由中脉发出的支脉形成五轮的脉瓣,就像伞骨由伞杆发出一样。顶轮有32片脉瓣,每片都是白色,就像张开的雨伞的伞骨一样向下弯曲,脉轮中心呈三角形;喉轮有16片脉瓣,每片红色,像张开的雨伞的伞骨一样向上弯,脉轮中心的呈环形;心轮有8片脉瓣,每片白色,脐轮有64片脉瓣,每片红色,像张开的雨伞的伞骨向上弯,脉轮中心呈三角形;密轮有32片脉瓣,红色,中心为三角形,像伞骨向上弯。行者还须观想在每个轮的中心,在中脉里面,都有一个小液泡,就像一个小气泡。这个小气泡就是引气进入中脉所要穿透的入口。
行者必须把中脉及左右二脉如何和中脉在密轮相接,把五轮的脉瓣及其中心的小液泡都观想清楚,并通过观想将各脉轮、脉瓣所有可能产生的毛病如萎缩、结团、阴塞等,加以调柔、疏通和矫正,为引气进入中脉做好准备。
第三节 引气入中脉法
无上瑜伽有许多修法起着引气入中脉的作用,本尊修法如赫鲁噶(双身像)、金刚亥母、密集金刚等等各有不同穿透中脉入口中心点的方法,有的是专注心轮中心点,有的是专注脐轮中心点,更有的是专注中脉上下两端的开口使气进入中脉。
修习拙火是引气进入脉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行者修拙火时,必须专注脐轮中心的小液泡,并清楚地观想该处有一短阿字(即|),如真的火焰,这就是拙火,是指位于脐轮,作为热能本性的红明点(红菩提,血的净分)。行者专心一意地观想短阿字,心与短阿无二无别,反复观修,就会成功地引气穿脐轮中心点,把气引入中脉。
修持宝瓶气也可引气进入中脉。修宝瓶气的目的就是引导上气和下气合在一起,穿透脐轮进入中脉,经由中脉再进入心轮。行者先专注脐轮中心点,或者专注脐轮中心点的短阿字(即|)或罕字,然后关闭下二门(即控制排尿、排便的肌肉),非常轻柔地将下气引提到脐轮,又从两鼻孔吸气,非常轻柔、缓慢地执持上半身的气向下压到脐轮,就好像两个碗合在一起,然后行者将这些气集中在脐轮的周围,持气(忍住气)的时间愈久愈好,但切勿勉强,不要引起身体不适。初练习时不应持气过久,修宝瓶气的时间也不要太长,等到能力增强了,就能使身体中不同的气进入中脉。修宝瓶气之前,也可以先修九节佛风,作为宝瓶气的预备法,更能促进气入中脉的效果。
修拙火配合宝瓶气可以相得益彰,因为使上下半身的气在短阿字内混合,就能拙火很快生起和炽盛。宝瓶气有柔和、猛烈两种,上述的是柔和宝瓶气;猛烈宝瓶气是手脚肌肉都收缩,使下半身气更迅速上提。修柔和宝瓶气较为稳妥。当然,如果行者修柔和宝瓶气感到力量不够时,也可以改修猛烈宝瓶气一会,然后再改修柔和宝瓶气。
金刚诵的修法对引气从各个入口进入中脉有很大作用。金刚诵总的修法是,行者念诵及观想嗡、阿、吽三字,配合吸、持、呼气。这三字咒的重要性是没有一种咒语不包含这三个咒字,它是一切咒语之王。在正修时,行者观气和咒音是无二无别的。当行者吸气时,要观想气息或能量进入,其本质是嗡;吸气后接着保持气息,具有吽字的作用;出气时带着吽字。有各种金刚诵修法,最著名的有五种根本气的金刚诵修法及五种支分气的金刚诵修法,可以把人体十种气都引入中脉,而且是穿透不同的入口包括五轮中央及生殖器尖端等进入中脉。十种金刚诵的详细修法,请参阅拙撰《密宗入门知识》、《藏密脉、气、明点观修》二书。
引气进入中脉、意味着气入、住、融于中脉,亦即是打通和开发中脉,随而产生了气融于中脉的海市蜃楼,如烟、萤火、灯焰、白光、红光、黑暗、光明等八种征兆,生起四喜四空,趋入了空乐大手印或六成就法等高级层次。
引气穿透脉轮中心进入中脉,每个轮各有不同的功能。格桑嘉措格西上师著《大乐光明》一书说:“如果你引气穿过顶轮中心点,白明点会增加,如果穿透其他各轮中心点的话,结果如下:穿透喉轮中心点可以使梦观极为清晰,心轮可以使你的光明观境持续,脐轮增加拙火,密轮可得大乐,最后,穿透生殖器尖端的脉轮中心点,可增长大乐及带来迅速入梦,梦深沉而长。”
总之,除修拙火外,修习九节佛风、金刚诵、柔和或猛烈的宝瓶气、中住气等五种气功,对引气进入中脉都有莫大的利益。对初学者来说,入门除修习四加行或六加行外,宜于认真修持上述五层次气功,对打好学密基础、开发中脉,廷年益寿实有莫大的好处。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9/3/2005 11:50:20 PM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