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连山易》惊现於世
贵州商报讯(曾广超)昨日,独山县78岁老人谢朝海来到省城贵阳,向贵州省民族图书馆捐赠了一本家族中留传7代的水族奇书《连山易》。据说,曾有广州客商愿意出20万元高价收购这本古书,但老人却不为所动,而是毅然选择把它捐赠给了国家。
接受捐赠之后,贵州省民族文化宫技术部主任吴苏民激动地说:“今后,这本书就是我们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因为它的价值完全可以与《易经》相提并论。” 古书在家族中留传七代
说起《连山易》的来历,谢朝海老人滔滔不绝:“这本书是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距今究竟有多少年,我也不清楚。”谢朝海老人告诉记者,在他很小的时候爷爷就教他读《连山易》,只要他读好此书、写好书中的字,爷爷就会给他糖吃以作奖励。到了他这一代,《连山易》已经在他家族中留传了七代。但无论传到哪一代人手中,只要书破烂了,书的传人便要对其进行一次抄写,然后将上一套书烧掉祭祖。这次捐献的《连山易》是他60多年前抄写的。
按照祖上规定,这本书只传给家族中有德之人。谢朝海告诉记者:“鸟呜春、雷呜夏、虫呜秋、风呜冬,《连山易》中对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都有着详细介绍”。在过去,这些介绍气候的知识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天气预报已经可以替代书中一些记载。加上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就接受汉字教育,40岁以下的人根本没有几个能认识《连山易》中的文字。与其将这本书传给子孙后代,倒不如捐赠给国家收藏,这对于古书的保管以及研究水族古老的文化,都具有更大意义。
据谢朝海老人介绍,随着社会各界对水族文化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本《连山易》的价值。今年农业3月,一位广州商人来到他家,表示只要他愿意把《连山易》翻译成汉语,对方便愿意出20万元收购这本古书。
20万元啊!谢朝海老人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毅然拒绝了这笔“交易”,谢朝海对广州客商说:“无论你出多少钱,我都不会卖掉祖辈留传下来的东西,更不会做出对不起国家和民族的事情”。
可与《易经》相提并论
“《连山易》可以与《易经》相提并论。”谢朝海老人称,该书共有5本,全部是用水族文字书写而成,内容有80%与《易经》相同。其中,《连山易》中的打卦图与八卦易经图完全一致,该书中所记载的卦象及运算方式也与史书中记载的《连山易》运算方法完全一致。
据谢朝海老人介绍,《连山易》博大精深,对人生观、世界观、处事观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解答了人为什么会有穷有富、有丑有美、有聪明有痴呆,这就是《连山易》的宝贵之处。
“水族古书《连山易》是贵州省唯一的一套,在全国尚未发现同类书籍。”贵州省民族文化宫技术部主任吴苏民告诉记者,《连山易》在水语中被称为“连木桑”。我们熟悉的《易经》其实原有3部,即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和周代的《周易》。其中,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艮卦代表山,像山之出云,所以叫《连山易》。由于《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已失传,所以现在所说的《易经》,一般指的都是周代的《周易》。而这本水族古书《连山易》与已经失传的夏代《连山易》非常相同。谢朝海先生将此书无私捐赠给国家,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专家发现“水书”可能与《周易》有密切联系
贵州水书专家研究发现,我国水族至今还在使用的“水书”可能与《周易》有着密切的联系。专家们在破译一只北宋早期河南临汝窑八莲瓣陶瓷注碗上的10个符号时发现,水书先生按照水族的《连山易》打卦,破解出了这只碗是北宋兴衰的一段史志碗。从水书先生的打卦图来看,与八卦易经图完全一致。破解出来的北宋史实,经与史书对照,也完全吻合。专家认为水族的《连山易》有可能是世人认为早已失传的《易经》中的一本即夏代《连山》。
“《连山易》能与世人见面,要归功于一次争吵。”水家学会荔波分会会长蒙熙林这样评论《连山易》的出现过程。一部失传已久的奇书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实在令记者出乎意料。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一部重要文献的出现,大都要经过各路专家艰苦地寻找,不断地跋涉,一波三折后,才能羞答答地出现在世人面前。然而《连山易》却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出现了。
2004年12月,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记者到贵州省荔波县采访,当地的水家学会组织了很多水书先生参加节目的拍摄,当时有一位水书先生拿出了1本水书,书中有一些类似八卦的卦象,当央视的记者问他这些是什么的时候,他说:“这是连木桑。”连木桑在水语中的意思就是《连山易》,在没有经过任何考证的情况下,央视的记者说什么也不相信眼前的书是《连山易》。面对记者的质疑,这位水书先生无法进行解释。 “这些就是《连山易》里的卦相!你不用怀疑,我家就有全套的!”看到同行被问住了,谢朝海坐不住了。蒙熙林回忆说,“当时老谢说他家有全套的《连山易》,而且在河南师偃县二里头村出土的24个夏陶文字中,他家的书里就有22个。但是,央视的记者要看到证据才相信。”“这部书是老谢的镇家之宝,从来不肯给人看,自己也很少翻动。”水家学会荔波分会副会长潘宠宪说,“谢朝海的这部《连山易》一直藏在老家,都不肯带到自己在独山县的家里,更别说带出来了。”没有证据就无法说服央视的记者,但是谢朝海的老家在偏远的山区,也无法很快取来,于是双方就争吵起来。“当时,他们吵得非常凶,老谢还冲那位记者拍了桌子。”蒙熙林说,“我看老谢这么激动,怕他影响了对我们水书的采访,我就把他叫到了楼下劝他,叫他克制自己的脾气。”虽然谢朝海冲央视的记者发了脾气,但他还是说服了他们。“采访结束后,央视的记者对我说,他是懂易经的,这位谢先生要不是真懂,也没有拍桌子的底气。虽然央视记者没见到他全套的《连山易》,但是他们相信它的存在。”蒙熙林回忆说。 其实,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水书研究人员中间,已经有人知道谢朝海有《连山易》了,曾经有很多人上门找他,请求收藏《连山易》都被他拒绝了。“知道的人,基本都上门求过,他大舅子也是研究水书的,找过他好多次,叫他捐出来,他都没有捐。后来老谢烦了,就搬到独山县去住了。”水家学会荔波分会副会长潘宠宪和谢朝海有着极深的交情。在文革期间,谢朝海因为是水书先生(当时被叫做“鬼师”)受到批斗。谢朝海忍受不了批斗,就跑进了深山。当时,潘宠宪一家收留了他,在文革结束后,潘宠宪又把他送回了家,还给他背去粮食和种子。因为这层交情,不是荔波人的谢朝海才答应来到荔波分会担任水书研究员,帮助翻译水书。“翻译水书是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因为水书里的记述只相当于提纲,下面还有水经,就是口传的部分。这些只有水书先生知道。”潘宠宪说,“谢朝海的书很全,在翻译中他帮了我们很多忙,但是他却从来都不提捐《连山易》的事。” 在中央电视台采访之后,谢朝海对捐出《连山易》的态度有了转变。“他当时对我说,我就把《连山易》放在你们这儿吧,要不别人总不信咱们水族有这部书。”蒙熙林说,“谢朝海对荔波县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从小出生在这儿,一直到高中毕业才离开,文革受批斗时,又是躲在荔波。”跟蒙熙林说了捐书后,谢朝海并没有马上把书捐出来。据说,之后他回了一次老家,用这本《连山易》算了一卦,在求得了内心的平衡后,他才把这部奇书捐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