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光音天」的天神,開始流竄到這一個「人間」來的時候,祂們原先所擁有的天神特性,還是依然存在的,例如:祂們「皆悉化生,歡喜為食,身光自照,神足飛空,安樂無礙,久住此間。爾時,無有男女、尊卑、上下,亦無異名」。換言之:這一批剛從「光音天」降下來的天神,都具備有原來「色界」二禪的「天色身」,也就是所謂的「歡喜為食,身中有光,神足飛空」的超能力。因此,一切有關天神的神通或者是超能力,祂們當初都是全部具足的。同時,由於「色界」和「無色界」的天神,本來就是沒有男女相的分別,所以,剛流竄到「人間」來徘徊的「光音天」天神,由於是擁有二禪「天色身」的特性,那當然是沒有男女相的分別了。
然而,由於整個世界又開始回到當初的「成劫」,也就是所謂「新天、新地、新世記」的來臨,而當時中印度的「閻浮提洲」(人間),也開始重新形成。因此,地上開始湧出第一批的「地味」的泉水,如同「生酥」,或者是「醍醐」一般,味甜如蜜。
[10]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5a)
[11]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5a) p228
當時,有很多「光音天」的天神,看到了這一種景像,也開始以雙手淘水,嘗試一下到底是何等的滋味,於是便產生了「味著」、「貪著」等等,慢慢地,也養成了「摶食」的習慣。同時,其他的「光音天」天神,也開始效法這一種做法。由於祂們都競相「摶食」,因此,祂們原來所具備的「歡喜為食,身中有光,神足飛空」的超能力,便蕩然無存了。所以,原來的「歡喜為食」,或者是「思食得食」的自由境界,便被粗濁化成為一般人類的「摶食」行為;而原來的「身中有光,神足飛空」的神通境界,於是被轉化為「身體麤澀,光明轉滅,無復神足,不能飛行」的凡夫境界。打從這個時候開始,這一幕「天使的墮落」畫面,才正式宣佈展開了。誠如《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所說[12]的:
是時,此地有自然「地味」出。凝停於地,猶如醍醐。地味出時,亦復如是,猶如生酥,味甜如蜜。其後,眾生以手試嘗,知為何味,初嘗覺好,遂生味著,如是展轉,嘗之不已,遂生貪著。便以手掬,漸成摶食,摶食不已。餘眾生見,復效食之,食之不已。時此眾生,身體麤澀,光明轉滅,無復神足,不能飛行。爾時,未有日月,眾生光滅。是時,天地大闇,如前無異。………………
因此,基督教認為:人類是上帝所創造的。而人類的墮落,是從亞當偷吃了上帝的禁果開始,人類便開始擁有了所謂的「原罪」。
然而,站在佛教的看法:人類的來源,根本就不是上帝,或者是梵天的創造,而應該是「光音天」天神墮落到人間後粗濁化的結果。而人類之所以失去了原先的本能,或者是「超能力」,並不是因為「原罪」所導致,而是「光音天」天神在「摶食」這些「地味」的泉水以後,身體開始粗濁化的必然結果。
同時,由於身體的粗濁化,是跟「摶食」程度的多寡有關。因此,「其食多者,顏色麤悴;其食少者,顏色光潤」,慢慢地,便開始有「我比較漂亮!你比較醜陋!」等「形貌優劣論」的思想產生。所以,形貌的優劣,主要是跟身體的粗濁化程度有關。假如身體粗濁化的程度較為嚴重的話,則其容貌便會顯得較為醜陋;相反地,假如身體粗濁化的程度較淺的話,則其容貌便會顯得較為漂亮。誠如《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所說[13]的:
佛告比丘:劫初眾生,食「地味」已,久住於世。其食多者,顏色麤悴;其食少者,顏色
[12]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5a-b)
[13]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8a) p229
光潤。然後乃知眾生顏色、形貌優劣,互相是非,言:「我勝汝!汝不如我!」
事實上,人類天生本來就會有美醜和聰明愚笨的差異,在基督教看來:這些都是造物主的安排,人類——作為一個被造之物,是沒有權力去要求造物主為何要把你設計成這樣。因此,有關人類的美醜和聰明愚笨等差異性問題,在基督教的教義中,根本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然而,站在佛教的立場:人類的美醜和聰明愚笨等差異,主要是跟身體的濁化程度有關。所謂「其食多者,顏色麤悴;其食少者,顏色光潤。然後乃知眾生顏色、形貌優劣,互相是非,言:『我勝汝!汝不如我!』」。因此,喝「地味」多的「光音天」天神,身體就會顯得更為粗濁憔悴;而喝「地味」少的「光音天」天神,身體就會顯得略有光澤。
同時,由於祂們經常懷著是非競爭的心態,因此,「地味」就慢慢地消失了。接下來,地面上便開始出現了一層薄薄的「地皮」,形狀跟一般薄餅差不多,色香味俱全。於是,祂們便開始食用這些「地皮」了。誠如《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所說[14]的:
以其心存彼我,懷諍競故,「地味」消竭。又「地皮」生,狀如薄餅,色味香潔。爾時,眾生聚集一處,懊惱悲泣,椎胸而言:「咄哉!為禍」,今者地味,初不復現,猶如今人,得盛美味,稱言美善,後復失之,以為憂惱。彼亦如是憂惱悔恨。後食地皮,漸得其味。其食多者,顏色麤悴;其食少者,顏色潤澤。然後乃知眾生顏色、形貌優劣,互相是非,言「我勝汝!汝不如我!」
因此,從「地味」的消失,到「地皮」的出現,正充份說明了:這些「光音天」的天神,祂們所享用的食物,都是越來越粗糙的。所以,祂們身體的粗濁化程度,也就越來越嚴重了。由於身體的粗濁化程度,越來越顯得嚴重,所以,每一位天神的美醜差別,也就越來越大,而彼此之間的競爭計較之心,則更為嚴重了。
同時,又由於這種競爭計較的心態越來越嚴重,慢慢地,「地皮」也開始消失了,而開始出現了比「地皮」更為粗糙和厚重的「地膚」來。然而,這些所謂的「地膚」,的確是「色如天華,軟若天衣,其味如蜜」。換言之:從當初「地味」的「猶如醍醐」、「猶如生酥,味甜如蜜」;「地皮」的「狀如薄餅,色味香潔」;到「地膚」的「色
[14]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8a) p230
如天華,軟若天衣,其味如蜜」看來,則食物本身粗濁化的程度,更形嚴重。誠如《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所說[15]的:
以其心存彼我,懷諍競故,「地皮」消竭。其後復有「地膚」出,轉更麤厚,色如天華,軟若天衣,其味如蜜。時諸眾生,復取共食,久住於世。食之多者,顏色轉損;食甚少者,顏色光澤。然後乃知眾生顏色、形貌優劣,互相是非,言:「我勝汝!汝不如我!」
由此看來:從「地味」→「地皮」→到「地膚」的出現,證明了「光音天」天神粗濁化的程度,更加明顯。最後,當「地膚」也都一併消失的同時,這些天神便只好改食更為粗糙的「粳米」了。誠如《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所說[16]的:
以其心存彼我,懷諍競故,「地膚」消竭。其後復有自然「粳米」,無有糠燴,不加調和,備眾美味。爾時,眾生聚集而言:「咄哉!為禍!」今者「地膚」忽不復現,猶如今人,遭禍逢難稱言:「苦哉!」爾時眾生,亦復如是懊惱悲歎。
因此,從食用「地味」→「地皮」→「地膚」→到「粳米」為止,正說明了印度佛教對於世間粗濁化漸進程度的理解,也代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所以,有關人類的起源問題,印度佛教認為:人類是不是神或梵天所創造,而應該是「光音天」天神粗濁化之後的必然結果。因此,人類修行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回歸到這一種本具的神性。誠如崔仲連在《從佛陀到阿育王》[17]一書中所說的:
早期佛教認為:人類不是神創造的,而是從光音天(屬色界二禪天)的天子發展來的。天子有些超人的本領(例如:以念為食,神足飛空等)……。後來,當宇宙出現大地時,他們奇地到地面上來玩耍。由於貪食地上甘泉之水(地味)而失去妙性,遂履地而行,就這樣一步一步地變成了生活在大地上的人類。
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人類是「光音天」天神的後代,因此,人類先天上就本具有神性和特異功能。而「天使的墮落」,實在是由於這些「光音天」的天神,好奇地來到這個人間大地玩耍,貪食人間大地的美味,從飲用甘泉般的「地味」→吃用如薄餅的「地皮」→其味如蜜的「地膚」→到「粳米」為止,都代表了這一連串「天使墮落」的過程。最後,更由於身體的粗濁化,而開始失去了原先的飛行本領,就這樣一步一步地,開始變成了生活在大地上的人類祖先。
[15]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8a)
[16]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8a)
[17] 請參閱崔連仲《從佛陀到阿育王》(遼寧大學出版1991年12月1版)p.170-180。 p231
2. 家庭制度的起源——男女兩性的確立
雖然,這些「光音天」的天神,由於身體的粗濁化,而開始失去了飛行的本領,慢慢地成為了人類的祖先。然而,當時的「光音天」天神,還是依然過著「公有財產制」,以及無男女相的生活方式。可是,當祂們開始食用更為粗糙的「粳米」時,身體則更為粗醜,而開始有男女兩性的形體出現。因此,兩性問題的出現,實在是「光音天」天神身體粗濁化的最後結果。由於身體的不斷粗濁化,性愛的貪著,於是更趨向白熱化的方向發展,性行為的出現,更使得人類對於婚姻生活的嚮往,「私有財性制」的要求,更為迫切。誠如《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所說[18]的:
其後,眾生便共取「粳米」食之,其身麤醜,有男、女形,互相瞻視,遂生欲想,共在屏處,為不淨行。餘眾生見言:「咄此為非!云何眾生,共生有如此事?」彼行不淨男子者,見他呵責,即自悔過言:「我所為非。」即身投地。其彼女人,見其男子,以身投地,悔過不起,女人即便送食。餘眾生見問女人言:「汝持此食,欲以與誰?」答曰:「彼悔過眾生,墮不善行者,我送食與之」。
因此言故,世間便有「不善夫主」之名。以送飯與夫,因名之為「妻」。
在這裡,從第一對的人類異性開始相愛,遭受到其他人類的訶責開始,人類之間的婚姻生活,已經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了。由於婚姻生活,是屬於兩性之間的隱私生活,因此,房舍的建造,是勢所必行的事情。然而,當有了男女,有了房舍,有了婚姻制度之後,則整個天界移民的條例,也開始起著根本的變化。事實上,第一批「光音天」的移民,是純粹屬於「化生移民」,也就是以原來天神的身份,直接粗濁化的結果。然而,第二批「光音天」的移民,則必須處胎十月,才能出生,因此是屬於「胎生移民」。誠如《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所說[19]的:
其後眾生,遂為婬逸不善法增,為自障蔽,遂造屋舍。以此因緣故,始有舍名。其後眾生,婬逸轉增,遂成夫妻。有餘眾生,壽、行、福盡,從光音天命終,來生此間,在母胎中,因此世間有「處胎」名。
由此看來:家庭制度的起源,的確是跟男女兩性的確立有關。由於兩性之間,可
[18]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8a)
[19]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8b) p232
以結為夫妻,一起共組家庭,因此,原來的共產公有制思想,便全部遭受破壞了。代之而起的,便是屬於家庭私有制的婚姻生活。
3. 城市的興起
由於家庭婚姻制度的蓬勃發展,城市鄉鎮的興起,更是勢所必然的事。因此,在恆河一帶,便開始出現有瞻婆城(Camp?)、伽尸城(K?§i)、婆羅捺城(V?r?öas´)、王舍城(R?jag¨ha)的大城市。誠如《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所說[20]的:
爾時,先造瞻婆城,次造伽尸、婆羅捺城。其次造王舍城。日出時造,即日出時成。以此因緣,世間便有城郭、郡邑王所治名。
因此,從兩性的關係、婚姻制度的建立,到城邦國家的興起,這充份說明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的確是跟兩性的婚姻生活有關的。然而,當人類開始過著家庭生活之後,那麼,伴隨著家庭婚姻制度而來的「私有財產制」,於是便正式展開了。
4. 私有財產制的建立
正當人類開始營造兩性關係、婚姻制度、城邦國家的同時,人類便開始屯積糧食,財產,慢慢地,人類對於「私有財產制」的要求,更顯得異常迫切。然而,當「私有財產制」建立以後,伴隨而來的便是偷盜行為的頻繁出現,這對於「私有財產制」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破壞力量。為了要確保「私有財產制」得以正常運作和發展,王權的介入,更成為了保障「私有財產制」的堅強後盾。事實上,「私有財產制」的萌芽,最初只不過是從屯積數日糧食開始。誠如《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所說[21]的:
爾時,眾生初食自然「粳米」時,朝收暮熟,暮收朝熟,收後復生,無有莖稈。
時有眾生,默自念言:「日日收穫,疲勞我為。今當併取以供數日」。即時併穫,積數日糧。
[20]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8b)
[21]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8b) p233
餘人於後語此人言:「今可相與,共取粳米」。
此人答曰:「我已先積,不須更取。汝欲取者,自隨意去」。
後人復自念言:「前者能取二日餘糧,我豈不能取三日糧耶?」此人即積三日餘糧。
復有餘人語言:「共取糧去來」。
此人答曰:「我已取三日餘糧,汝欲取者,自隨汝意?」
此人念言:「彼人能取三日糧,我豈不能取五日糧耶?」取五日糧已。
時,眾生競積餘糧故,是時粳米,便生糠燴,收已不生,有枯稈現
事實上,在初期人類社會的自然狀態下,由於人口的稀少,大自然資源的豐沛,人類只需採食野生的「粳米」,便可足夠維持生活了。因此,這一種無憂無慮的生活方式,的確是相當樂天知命的。然而,正當人口不斷增長,人類的貪婪欲望不斷上昇之際,人類對於採食野生「粳米」,無憂無慮的生活方式,已經漸漸感到厭煩,而開始有屯積數日糧食的打算,這便是「私有財產制」的正式萌芽。因此,正當人類開始發展成「私有財產制」的同時,也就是「有我,有我所」的真正開始。所以,一切伴隨著「私有財產制」而來的問題,亦不斷地在發生。誠如《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所說[22]的:
爾時,眾生集在一處,懊惱悲泣,拍胸而言:「咄此為禍」!
自悼責言:「我等本皆化生,以念為食,身光自照,神足飛空,安樂無礙。其後地味始生,色味具足。時我等食此地味,久住於世。其食多者,顏色轉麤;其食少者,色猶光澤。於是眾生,心懷彼我,生憍慢心言:『我色勝!汝色不如!』諍色憍慢故,地味消滅,更生地皮,色香味具。我等時復共取食之,久住於世。其食多者,色轉麤悴;其食少者,色猶光澤。於是眾生心懷彼我,生憍慢心言:『我色勝!汝色不如!』諍色憍慢故,地皮消滅,更生地膚,轉更麤厚,色香味具。我等時復共取食之,久住於世。其食多者,色轉麤悴;其食少者,色猶光澤。於是眾生心懷彼我,生憍慢心言:『我色勝!汝色不如!』諍色憍慢故,地膚滅,更生自然粳米,色香味具,我等時復共取食之。朝穫暮熟,暮穫朝熟,收以隨生,無有載收。由我爾時,競共積聚故,便生糠燴,收已不生,現有根稈。我等今者,寧可共封田宅,以分彊畔」。
每當這些「光音天」的天神,回想起當初墮落到人間的場面,都會異常感傷。從
[22]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8b-c) p234
祂們食用「地味」→「地皮」→「地膚」→到「粳米」為止,身體越來越變得粗糙,最後,終於演變成有男有女的兩性差別。有了兩性差別,於是乎就有婚姻制度、家庭觀念、城邦國家的發展,而「私有財產制」的興起,更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腳步。所謂「我等今者,寧可共封田宅,以分彊畔」,這正是當時印度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誠如《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所說[23]的:
時,即共分田,以異彊畔,計有彼我。其後,遂自藏己米,盜他田穀。餘眾生見已,語言:「汝所為非!汝所為非!云何自藏己物,盜他財物」?
即呵責言:「汝後勿復為盜」!如是不已,猶復為盜」。
餘人復呵言:「汝所為非!何故不休」?
即便以手杖打,將詣眾中,告眾人言:「此人自藏粳米,盜他田穀」。
盜者復言:「彼人打我」。
眾人聞已,懊惱涕泣,拊胸而言:「世間轉惡,乃是惡法生耶?遂生憂結熱惱苦報,此是生、老、病、死之原,墜墮惡趣」。
正當「私有財產制」與「土地私有制」如火如荼地展開的同時,人類的貪婪欲望,也就紛紛水漲船高,一發不可收拾了。於是,就有一些人「自藏己米,盜他田穀」,故意去侵奪他人的財產,這一種行為,便是所謂「偷盜」了。當人類最初面對這些破壞「私有財產制」的行為時,都是以「警告」→「阻嚇」→「暴力」的方式,加以處理。慢慢地,人類也開始意識到:假如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或者是王權的介入,這些紛爭將會是層出不窮的。因此,王權的建立,又成為了保障「私有財產制」和「土地私有制」的強力後盾。
5. 王權的建立
事實上,王權的建立,主要是在平息因土地所有權,以及財產的紛爭而引起的訴訟。因此,王權的建立,正是「私有財產制」得以確保的最終基礎。所以,王權是負有保障人民「私有財產制」的責任;而人民對於王權,則相對地有納稅的義務了。所謂「我等今欲立汝為主,善護人民,賞善罰惡。當共減割,以相供給」,正是指出這
[23] 《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大正一.p.148c) p235
一種互利互惠的關係。誠如《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所說[24]的:
有田宅彊畔別異,故生諍訟,以致怨讎,無能決者。我等今者,寧可立一平等主,善護人民,賞善罰惡。我等眾人,各共減割,以供給之。時彼眾中,有一人形質長大,容貌端正,甚有威德,眾人語言:「我等今欲立汝為主,善護人民,賞善罰惡。當共減割,以相供給」。
其人聞之,即受為主,應賞者賞,應罰者罰,於是始有「民主」之名。
[ 本帖最后由 珊亞 于 2009-1-9 20:2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