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喜欢收藏龙银,明清時期,外國銀元的流通引起了中國人自鑄銀元的興趣。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民間首先出現了仿鑄外國銀元的廣板、福板、杭板等。道光中(1821-1850年),福建地方政府發行了兩種銀元,一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台灣仿本洋鑄造的「台灣壽星銀幣」,重七錢二分;一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漳州鑄造的「漳州軍餉銀幣」,重七錢四分。
機器造幣 始於廣東 中國正式採用機器鑄造新式銀幣,始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的廣東。所鑄銀元含銀90%,正面有「光緒元寶」的漢滿文字,背面上端有「廣東省造」,下端有「庫平七錢三分」,中間鑄有龍紋,俗稱「龍洋」。
宣統二年(1910年)四月頒布幣制條例,確定銀元為國幣,以元為單位,重七錢二分。宣統三年(1911年)五月,朝廷在南京、湖北兩造幣廠開始鑄造新式「大清銀幣」,樣式與「龍洋」基本一致。從光緒十五年到清末,大約鑄造銀幣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