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
浏览他的专栏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作者: 杨曙凤 [b]时间: [/b]2005-4-10 12:51 [b]标题: [/b]关于杨筠松,大家先看一下几篇短文
一、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江西通志》载:“筠松,窦州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他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八三四年)三月初八戌时。《赣州府志》:“窦州杨筠松,唐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人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徒,卒于虔州于都药口坝。”
唐朝晚期,统治阶级奢侈日甚,朝政腐败、赋税苛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揭竿而起,四方响应。从者如云,义旗指处,所向披靡。唐广明元年(公元八八○年)十二月初五,起义大军占领潼关、攻克长安。唐僖宗李俨在“百官皆莫知之”(《资治通鉴》卷二五四)的紧急情况下,携带三个妃嫔、四个亲王,仅有五百名神策“军”护驾,仓皇逃出长安,“奔驰不分昼夜”(同前)地逃往西川。
这时,出身清贫,为官廉洁的杨筠松,目睹李唐王朝的腐败,早已心存芥蒂。他淡泊名利、不恋权位,趁机弃官为民,远离长安,回归民间,以他平素悉心钻研的勘舆术,浪迹各地,为世人勘察,择定吉穴佳壤,营造祖先坟墓。在古代实属难能可贵。[p][/p]
[p] 对杨救贫趁着兵荒马乱、逃离长安一事,历来流传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他在混乱中,利用曾在皇宫的琼林御库供职之便,监守自盗,将库中珍藏有关风水地理方面的经典秘籍,窃为己有,带到民间。另一种是他在朝中任职期间,与琼林御库的司库总管相处甚善,便给他提供了进库阅读甚至借出库内藏书的方便,从而使他获得潜心披阅中国勘舆学鼻祖青乌子的《[b]葬经[/b]》、郭璞的《[b]锦囊经[/b]》、陶侃的《[b]捉脉赋[/b]》、一行和尚的《[b]界水说[/b]》、司马头陀的《[b] 水法[/b]》和丘延翰的《[b]八字》、《天机[/b]》等一大批珍贵古籍的机会,使他的勘舆理论大有长进。但在他决定弃官而去的前夕,他根本没有萌生私自吞没这些借回家的典籍书的念头,而是当着司库总管的面,一一清点、如数归还。[/p]
[p] 窃以为前一种说法,与杨筠松的为人处世之道格格不入,不无以讹传讹之嫌。在这一点上,就连《四库全书》子部七中,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和总校官隆费墀等四人于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奏呈给乾隆的 “提要”中,也为杨筠松辨诬,“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至函秘术以逃,后往来于处世。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而后一种说法,则符合他为人素来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性格,因此,他才能平心静气,心安理得地回到民间,去做他愿意做的事。 [/p]
[p]杨筠松平素自奉节俭,布衣芒鞋,深入民间。他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不遗余力,以他的风水地理之术,帮助贫苦百姓,在民间有口皆碑,称之为“救贫先生”。从此,“救贫”二字的名声大振,不胫而走,而他的本名在广大百姓中,反倒知之者不多了。 [/p]
[p]二[/p]
[p] 三僚曾、廖二姓在村子内各住一边,他们建的杨公祠也是也是各居一边。廖姓杨公祠也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距今约650年左右。廖氏杨公祠堂位于三僚村盆地的西北部御屏峰下,左右两边均为民房。祠的座向是子午兼癸丁,分上下两殿,(现仅存一殿)杨公金身雕像居中,左边为廖金精,右边为老官,另外左下座为药师华佗、右下座祀当坊福主。[/p]
[p] 廖氏杨公祠由于历史原因,也遭到人为的破坏,近年还未进行大规模重建,故规模比较些 因为距圩集(三僚村有圩场,二天一圩)比较远,道路难行,还太引人注意。进廖氏杨公祠的人,对祠内的二副对联比较关注。第一联曰:[/p]
[p][font color="#ff0000"]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
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font][/p]
[p] 这联中隐含了三僚廖氏开基祖廖金精向拜师学艺的故事。
第二联是:[/p]
[p][font color="#ff0000"]抽爻换象堪移一天星斗
避凶趋吉真乃万国神仙[/font][/p]
[p] 这副对联为南宋状元宰相文天祥所题。[/p]
[p]廖氏杨公祠内悬挂着二块巨匾,一块是“历代国师匾”,文曰:[/p]
[p][font color="#ff0000"]奉旨
钦天监国师 廖金精 廖兴 廖均卿 廖旺隆 廖文政
钦天监博士 廖景庵 廖必旺 廖用成 廖歧山 廖绍定 廖觉先 廖炳 廖绍宠[/font][/p]
[p]另一块是“历代明师匾”。三僚所谓的“国师”,是指受过朝庭封赏的堪舆术士,未受朝庭封赏,但在民间享有很高声誉的堪舆术士,称为明师
据兴国明代的古县志《窦志》载:三僚村曾姓的杨公祠始建于元朝末年的至正年间(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距今约650年左右),祠堂位于三僚村盆地的中央,(今三僚诚真希望小学前面、三僚村委会东侧),座向是壬丙兼子午,殿堂上杨筠松居左,曾文辿居右,均为和真人大小的樟木雕像,镀以金漆,民间俗称“杨公金身”。 [/p]
[p]元朝杨筠松雕像完成时,大学士欧阳圭有诗赞曰:[/p]
[p]“[font color="#f70909"]大道无形,公独有像,神仙不死,公独有葬[/font]。”[/p]
[p]杨公祠内还二幅对联曰:[/p]
[p][font color="#ff0000"]名扬百千万年仙踪永驻
文钳三十八代德泽长存
灵应九州
图书有象悟通消息达天机
造化无形参透盈虚成大道
万国朝元
自古天下重名此仙有几
能使山川生色惟公独尊[/font][/p]
[p]由是观之,[/p]
[p]一、杨筠松实有其人,这是不争的事实。[/p]
[p] 二,杨公其术之高令人难望项背,也是无可非议的。一是出那么多的钦天监的,曾氏和廖氏专为他竖祠可见一斑,再则有宰相题祠和太守题碑可以看出,还有,“杨救贫”三个字在我们湖南民间亦无人不晓,更不用说江西一带了,杨公真名在民间倒已无多人知道,从侧亦可见其术之深,其德之高。[/p]
[p] 三、从廖氏专为杨公竖的祠来看题词中的“青囊元妙、一天星斗、抽爻换象、图书有象”等语,虽只只言片语,其中如果不是讲河洛之理你很难另外说是讲其它什么吧。虽说不是廖氏所题,但其族既出了那么多的钦天监,其术定是一些民间高师所能比吧,怎能让一些与自己的祖师爷杨公毫不相干的语言出现在上面呢?[/p]
[p]四、正如不能因为你没有见到过古人就否定古人的存在一样,我们[b]不能因为《唐书》未载而否定杨公及其神术的存在[/b],就是在当今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一个挟技民间的人,胡锦涛们还不一定知道呢。再说他也是得秘本后才神其术的,在朝时可就不一定了。
[ Last edited by 杨曙凤 on 2005-4-10 at 14:11 ][/p]
[p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5/26/2005 1:27:55 AM编辑过。][/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