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据天機斑竹介绍:易經證釋》一書,由【天津救世新教會】, 民國27年(1938)年發行鉛字版本。至聖先天老祖為救世界、救人類、化泯教爭,於一九二二(民國十一年)年指示設立「道院」。救世新教是由悟善社發展、改組而成的,成立於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除了《大學證釋》之外,救世新教另又以扶鸞儀式注解《中庸證釋》、《易經證釋》。 据huotiandayou网友介绍:易经证释这本书后来在台湾出版过,价格是1200一套共八本二十四册分上下经。是孔子当初讲周易时的教材,是目前国内唯一讲易卦辞最透彻的一本书。 遗憾的是由于后人不达圣人心思已将圣人点校句读成了憋舌子,时值传统文化复兴之际,個人不才但决定点校句读此书以还圣人原本流利的口齿。
易經證釋
上經總目錄
第一冊 序例、全易大旨、河圖、洛書講義 第二冊 圖象、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先後天各易大旨 第三冊 乾卦 第四冊 坤卦、乾坤大旨 第五冊 屯卦、蒙卦、需卦、訟卦、師卦 第六冊 比卦、小畜、履卦 第七冊 泰卦、否卦、同人、大有 第八冊 謙卦、豫卦、隨卦 第九冊 蠱卦、臨卦、觀卦、噬嗑 第十冊 賁卦、剝卦、復卦、無妄 第十一冊 大畜、頤卦、大過 第十二冊 坎卦、離卦
列聖名稱
宗主 孚聖 宣聖 孔子 復聖 顏子 宗聖 曾子 述聖 子思 亞聖 孟子 宏教 柳真人 靈逸真人 王弼
例言
易自伏羲画卦亦文亦画本合图画文字为一,虽太极等图系后世传出源流自远,讲易时应并及各图以资参证。 易为圣人明天道以立极立人道以制教,本为明道而作有关内修性命之功甚多,故讲易应注意道功。 易既本天地之道为教内中多阐神鬼之德阴阳之情,习易者必有敬信之诚,而讲易时应注重人神因果之理。 易明神道为明性命之源,吉凶祸福均属易中固有之义。凡人生穷达寿夭皆有定数不可妄干,则习易者必明行藏之所宜得失之有定,故讲易时应注重吉凶悔吝之说而求其毋悖于数也。 易者包乎道德性情数象各类而言者也,言文必顾义言数必征象,因名思义因类辨物因词审情不可偏执,故讲易时务求其贯通一切而洞明圣人立教之旨。 易之言吉凶重在数言数重在象,数见其气象别其类以征人事之所合,即以测天道之所宜而见象必因蓍龟、明数必候气运,天干地支五运六气皆易所重,故讲易时应并及占筮之术测验之方。 易之为教原以授民全生之道,推之成人成物以至治国平天下莫不贯通而原始要终为第一义,人之习易亦当求其先后不可好为素隐行怪之谈,故讲易虽不能如王弼之扫象亦不可如费氏之徒以灾异言也。 易道博大精深无不包被,内则修己以一天人、外则成人以一道德而本末一以贯之即时中也,习易者既谙斯义必期实行务求行动咸宜,言思不悖而能有德以为世则、有道以为人师庶可使易教重明圣道弥广。 易之为教始于古圣,阐于道宗成于儒者,言既精微旨尤玄妙,固赅各教之义集诸派之大成,习者当以圣人天下为公之心一本有教无类之旨,不可自存门户有入主出奴之见以自狭而狭圣人之教也。 易传至今注说不一,汉宋各异派,儒道不同宗,遂致议论纷歧争持龃龉、徒乱人意何裨圣经,今兹讲易务求阐明微言表章至道、不执于宗派之习不徒为同异之求,即令汉宋诸儒有所卓见能探经旨不睽经义仍可互相引证期其贯通,无问其人祇征于是,则于圣人讲示之后有可多得研究之助云尔。 以上各条系为讲易之前必知之事,以易经至不易明。必先知其研习之道方不为歧途所误。略指大概以告读者,或亦极深研几之一助焉。 【说明】易经在未讲之先有应行准备诸事,因此经不比他书但释文义即可明白,必将图象数理占验诸学均为说明。凡讲述时所应注意者当先指出,使读者随文参证。更无疑义并可求其实用不蹈虚谈玄理之弊。故于讲经之前须略加说明订为例言,使既讲之后均可按图索骥不致惝怳迷离有偏于汉宋门户之见而能会通究竟。有以探天人道德之源,庶不负夫子临坛教诲之苦心也。
序 宗主序 易道玄微至于无名无形, 易道广博包乎万物万事。 盖有天地以后无物不在易中, 未有天地以前一气即为易体。 故先后天之名首著于易,天地鬼神之情尽备于易, 性命道德之言皆详于易,生死变化之数均述于易。 以言天地则尽其神,以言人物则概其道。 以言往则溯诸无始而立其极,以言来则推至无尽而明其化。 以修则道立而德成,以行则事理而物顺。 以其功言则成王道之治而无所为,以其体言则符仙佛之真而大有得。 以用于寻常而不悖于情性,以致其远大而能底于中和,是为道德之宗命数之本。 天人之所由一,事物之所由平。 政治以成,制作以著。 君子小人各尽其德,圣愚贤否各适所成。 虽取舍万殊而底于一道,虽变化尽态而归于至中。 盖本诸天道之常仿于大道之则,宜于人物之情性辨于幽明之感通。 故在天地间生成者莫能外,从事物间行止者莫能违。 允宜为万古之师万类所倚。 以为教化则包诸宗,以为文章则造至极。 茍非至圣孰能为之。 故夫子备言其精诸儒各赞其要,合五经以证其终始励众善以征其初成。 不可视为古书同诸旧史,不可作为文艺比之诗词。 精益求精必实行而后得,博而反约必贯通而有成。 是以讲演不厌其详研求尤须尽力,珍闻而宝藏于心等诸拳拳之颜子集思而实行于事。 毋负循循之尼山,庶易道获见重明。 后生不迷古训则世运亦将成大治——万国尽化于斯文矣。 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