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777|回复: 26

一代人杰,陈独秀墓!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9-3-19 1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见证历史,求真历史,延续历史!

     1942-5-27日,一代人杰陈独秀(1879~1942)穷愁潦倒,走完他那功过是非皆有的坎坷人生旅途,凄凉地病逝于四川省江津县(今于重庆市)鹤山坪前清二甲士杨鲁丞故居石墙院破屋,6月1日暂借于依山临江的江津大西门外鼎山之麓的康庄园地。 墓地及安葬等事皆由江津名士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全力赞助。碑文:“独秀陈先生之墓(1879~1942)”,为陈独秀时在江津的挚友台静农所书。自此,60多年间,陈独秀墓先后多次变迁,且伴随着历史的风云,下面一组图片就是生动的写照。

 

20081116_08881d6a9f134a0e9cfd3auFB9GXsc9O.jpg

 

(扩建前的陈独秀墓)

 

       1947年,陈独秀三儿子迁其灵枢回故里安庆。1989年,陈独秀诞辰110周年之际,由江津县政协主持议,修复了陈独秀原墓址(见上图),并列为江津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原墓址立有碑石,镌刻仿台静农教授隶书:“独秀陈先生之墓(1879~1942)”。

      原墓前立有文物保护标志碑石,上书“陈独秀原墓址”。其后面刻有“简介”:“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五四运动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一九三八年八月流寓江津,一九四二年五月病逝,安葬于此。

       一九四七年六月,其子松年,迁墓返乡,葬于安庆市北郊,现原墓址,系按原墓样修复的。”此前,原碑已碎,仅存“犭”边。

  1947年6月,陈独秀三儿子松年,将其灵柩从江津运回安庆,与原配夫人高晓岚合葬于安庆市郊十里铺叶家冲。立碑一块,碑文用了“先考陈乾生”(为陈独秀科考名)之名。除家人外,很少有人知道“乾生”为何人。每年清明,松年带儿女去扫墓、祭祀。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未敢去过。“文化大革命”后,再去扫墓,只见松杉丛林,却不见墓,碑石成了猪圈、铺路石。幸有一位当年曾亲自参加抬棺枢入葬的农民指认,才找到荒草丛中的一堆坟土。

      1979年在陈独秀诞辰100周年时,由安庆市文化部门资助200元,并以其三子陈松年作为后代,作了简单修整,墓冢直径一米,并以后裔之名重立一米高新碑(见图二,已失)。碑文:“公元一九七九年十月九日,陈公仲甫字独秀、文太夫人之墓。子延年、乔年、松年、鹤年泣立。” 延年、乔年分别于1927年和1928年牺牲于上海龙华塔下,故在名字上加了黑框。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0: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王星 于 2009-3-19 10:22 编辑

20081116_289f9d08e16e47a06f25IJPaXHbERa1f.jpg

 

20081116_fdec41b6bda6f7dd5d3aRuWmMXj2oBX5.jpg

 

 

      198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在批转陈独秀外孙张军的人民来信中,指示:“此外,遵照邓小平同志另一信件上的批示精神,我们意见,位于安庆十里铺公社的陈独秀墓,可作为历史文物,立一石碑,加以保护。”据此,安庆市政府拨款2万元,由文化局承办再次重修陈独秀墓。

     1983年墓修成,墓台占地120m2,分上下两层,四周有护栏,墓冢高1.5米,直径3米,墓冢没有封顶,立墓碑(见上图)。碑文:“陈独秀之墓”,由安徽书画院张建中先生书。碑石后面刻有:“陈独秀一八七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系农历)生于安庆,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卒于江津,一九四七年迁安庆与文夫人合冢于此。”

      墓台前有30米长墓道,用青石铺成。墓冢后石栏上立有:“安庆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标牌。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0: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1116_182ff6096b4904831872WAX4exokNAo6.jpg

 

 

      1998年,陈独秀墓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督查室派刘国能、羿福珍两同志来安庆,传达曾庆红、李铁映同志对修陈独秀墓的批示。刘国能同志说:“曾庆红、李铁映同志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们的批件,不是一般的批件,而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

      1999年5月28日,中共安庆市委书记陈履祥,主持召开陈独秀墓规划设计专家论证会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同志率罗哲文、苏东海、罗伯健等专家参加会议。

      1997年7月,安庆市规划设计院制定出规划设计方案。提出要做13项工程:入口广场、牌楼、纪念广场、塑像、陈列馆、墓台、墓冢、墓道、六字轩、独秀亭、咏诗亭、陈延年、陈乔年纪念亭、碑廊。

      2001年1月17日,陈独秀墓园一期工程,墓冢修成(见图)。墓占地1058m2,冢高4米,直径7米,碑高2.4米,碑文:“陈独秀先生之墓”,选自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迹,用电脑放大制作,碑上无其他文字。墓基分上下两层,用花岗岩石铺成,墓冢用汉白玉石贴片,已封顶。护栏高1.5米,用泾川白玉石雕花。工程用款120万元人民币。
   这次规划建设中的陈独秀墓园,是陈独秀墓历次变迁中,变化最大、最显著、最重要的
一次,且定位并封顶。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0: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1116_37de8faca0da859765b7j3QNyh80IlgX.jpg

 

2004年4月2日,安庆市政协文史委、陈独秀学术研究会,

两单位领导成员到陈独秀墓园扫墓。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0: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1116_07c518c0365543f6bcbepLbPhLrzZAnr.jpg

 

2007年4月5日清明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0: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1116_fc0e63d1ad6a9e58f984NGO6ITy1Lts6.jpg

 

       2008-5-4日上午,安庆监狱团委组织30余名青年民警,开展“弘扬先辈传统,争做有为青年”的主题活动。在独秀园,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仔细参观了陈独秀生平陈列室,并列队来到陈独秀墓前,向陈独秀墓鞠躬并敬献了花篮,深切地缅怀这位“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0: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宗南、戴笠江津乡下密访陈独秀:


       陈独秀在江津县一个静偏的山村,走完了他人生最后四年的时光。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在这里好似夹在两坐大山之间,苟延残喘,永远也找不到当年叱咤风云时,留下的蛛丝马迹。

       这四年,是他最为苦闷、孤独、痛苦、绝望的四年。他看破红尘,但仍被特务监视,而且国民党还派出要员,时时想拉拢他,欲使他成为反共工具或为反共服务。
  陈独秀是在“七·七事变”后,被国民政府作为政治犯,提前从南京监狱释放的。当时
蒋介石就想拉拢他,欲委他为劳动部长,不想陈却大骂老蒋:“蒋介石的双手沾满了我们同志的鲜血,我的两个儿子也死在他手里,我和他不共戴天。”当时,当时陈独秀本想回到党内,但在延安的康生、王明污骂他是“汉奸”等,个性倔犟的陈独秀感到很失望。

      1938年,南京、武汉、长沙相继被日军占领。陈独秀和妻子潘兰珍,与大批难民一道流亡到“陪都”重庆的近郊江津县。这时,他的身体是每况愈下,基本长年不离药物了。

  投入国民党阵营的张国焘,到重庆后,曾三次来江津见陈独秀。每次见面张都只言其它,而不敢言及政治,但张仍在语言上,时时被陈独秀诘问得自讨没趣。当然,在这位过去的同志面前,陈独秀不免也发表了一些对延安的看法。

      第二年7月,张向蒋介石献媚,建议派国民党中的知名人士,公开到江津访问陈独秀,然后将陈独秀的有关言论,公开编印成册发行,这既有利于抗日救国,更是对延安宣传最有力的武器。张还说,这比起我们的政治理论家,叶青等人所写的反共文章,还要顶用得多。蒋介石对此未置可否,叫亲信戴笠、胡宗南考虑此事。

      戴、胡二人认为:张国焘黔驴技穷,是他打脱身的伎俩。他在委员长面前没有讨好的花样了,只好建议将共产党的开山鼻祖搬出,这既可自重,又可搪塞一段时间。

      于是胡、戴二人就向委员长建议将计就计。蒋同意此事后指示:慎重保密,不得扩播,胡戴以私人身份前往。多疑的蒋介石最后还专门交待:“若他问起是否奉我令而来,可说报告过……”
  胡宗南和戴笠进行了策划。早前康生在中共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轻率地发表了陈独秀
是托匪汉奸的文章后,国民党《大公报》就刊登了王星拱、傅汝霖、段锡朋、梁寒操、高一涵、张西曼、林庚白等九人为陈独秀辩护人的一封信。这九人中,除一人是大学校长外,其余都是国民党中央常委,或中央立法委员、国防参议员等等。

      胡宗南和戴笠决定将《大公报》上,为陈独秀辩护的文章剪贴成册,作为特殊见面礼带去,这正可为陈独秀,大骂延安提供最好的材料。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0: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王星 于 2009-3-19 10:50 编辑

   临行前还有一个小插曲,胡宗南和戴笠想忽悠一下张国焘,请张国焘一同前往去,完成这项政治任务。张国焘满脸通红,连连推脱。他知道,若自己去,陈老头肯定会明白此事是自己所为,按陈的性格,他不被骂得狗血喷头才怪。
  第二天早上,胡宗南、戴笠二人穿着青布长衫,雇了一条普通小火轮,就在重庆望
龙门码头启程,溯江而上前往江津,两随员也是老百姓打扮。陈独秀这段时间没住在江津县城,是在白沙镇城郊骝马岗,石猪槽邓氏朋友家小住。

       胡、戴二人猜测:陈独秀的忠实追随者、政治代言人,高语罕可能也在他身边。高语罕是胡、戴二人在黄埔军校时的政治教官,抗战后他在各种场合都为陈独秀代言。这人有点麻烦,此行一不小心,就会被他嗅出点什么来,最后怕是弄巧成拙。于是胡、戴二人又在舱内商议,决定会见前,通报还是用真名,考虑到胡宗南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是抗日将军,因而会见时多由胡说话,戴的身份可能会引起陈的反感,则少说……
  中午时分,小火轮到了白沙天嘴码头。他们带着两瓶茅台酒、二条华福牌香烟、二
包茶叶下船后,到市场转悠了一圈,买了几斤新鲜的水果,找了一个静偏的饭馆,吃了中午饭,同时向老板打探清楚了石猪槽的方位。考虑到天太热,陈可能午休,于是他们待到下午三点,才出发步行到离此并不远的蹓马岗上的石猪槽。
       石猪槽是个小地名,开名望族邓家在这里,修建了一栋很有川东民居特色的住宅。
陈独秀一家,就寄住在楼下的3间房屋里,住宅附近还有一所学校。胡宗南敲响了门,出来开门的,果然是当年黄埔军校有名的政治教官高语罕。胡、戴二人立即上前向老师鞠躬。高语罕虽已高度近视,但很快就认出二人正是当年自己的学生、现在是蒋介石的大红人胡宗南和戴笠。他先是一惊,但很快就镇静下来,并且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他将二人让进客厅后,进里屋请出了陈独秀。

发表于 2009-3-19 1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继续啊,很精彩的嘛!
发表于 2009-3-19 11: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葬了此地,不知其后人如何
发表于 2009-3-19 11: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墓好像脱脉了
发表于 2009-3-19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功过是非,过眼云烟
发表于 2009-3-19 16: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彩的贴啊楼主继续发撒
KyrgZY0T.gif
发表于 2009-3-19 19: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 持 请 继 续
发表于 2009-3-19 20: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把此衣冠冢的.葬后结果予以论述
发表于 2009-3-19 22: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很精彩
发表于 2009-3-19 22: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独秀其后人怎样有谁知道么?
发表于 2009-3-20 00: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故事很引人,请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08: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王星 于 2009-3-20 08:51 编辑

陈独秀墓五次立碑的曲折经历

第一次立碑:六字情深 
    一般来说,人死后只立碑一次,但50多年来,陈独秀的墓碑竟换了5次。这是为什么?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逝世于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终年63岁。陈独秀的特殊经历,引起人们对他是非功过的争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当时难以对他盖棺定论。 
    陈独秀生前轰轰烈烈,死后竟无钱安葬,幸亏江津名绅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及同乡、同学、朋友的捐助,才置了四川香楠木棺材,临时厝于西门外鼎山邓燮康园地(此地后修复为衣冠冢)。当时,墓碑上刻有陈独秀生前好友欧阳竟吾写的"独秀先生之墓"6个字。这是第一块碑,碑上6个字,不含姓氏,直呼先生,体现了朋友间的一往深情。


第二次立碑:子遂父愿 
    陈独秀生前钟爱家乡安徽的独秀山,死后仍想和独秀山在一起。临终前,他嘱咐三子陈松年说:"以后回家,把我的棺木和祖母的棺木都带回去。"陈松年哭着答应了。 
   1947年2月,陈松年根据父亲遗言,雇了一只浙江帮船,载了祖母、父亲两具灵柩回到了家乡安徽安庆,并将父亲葬于安庆北门叶家冲(现属十里铺),与元配夫人高晓岚合于一冢。这既遂了父亲的遗愿———因为此处与独秀山不远,同时也遂了母亲生不能与丈夫同寝,死能合冢的遗愿,可谓两全之策。 
   千里移坟,笨重的墓碑不便运输,只好重新立了一块。墓碑很小,正中刻着"先考陈公乾生之墓"8个字。为什么不把"陈独秀"3个字刻上墓碑,而改陈独秀科考时用的"陈乾生"这个名字?因为在江津办理陈独秀丧事时,国民党曾暗令卫戍司令部特派得力人员亲临监视,妄图进行干扰。陈松年怕再招惹麻烦,特意在灵柩上刻上了"陈乾生"名字,因为此名知道的人很少。陈独秀墓迁回安庆后,大概也是为了墓地的安全,仍用"陈乾生"名立了个碑。这是第二块碑。


第三次立碑:重铸"独秀" 
   1953年2月,毛泽东到安庆视察时说:"陈独秀早期对马克思主义是有贡献的。中期,他创造了党,有功劳。后期他犯了错误,类似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由此可见,毛泽东对陈独秀的评价是中肯的,对他的功绩还是赞赏的。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不恰当地夸大了陈独秀的错误。因此,在那个年代,谁也不敢问津陈独秀坟墓。"文化大革命"后,陈松年带着子女去扫墓。然而,墓已不像墓了,只是荒草丛中的一小土堆,原先的墓碑也无影无踪。 
   1979年10月,陈松年得到当地有关部门同意和资助,以延年、乔年、松年、鹤年4个儿子的名义重修了墓地。墓,仍然是土坟,不过重立了碑,碑上没有再用"陈乾生"名,改为"陈公仲甫字独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这是第3次立墓碑。


第四次立碑:尚有顾虑 
   1980年邓小平指出:林彪、江青是反革命集团。陈独秀,还有瞿秋白、李立三同志这三人,不是搞阴谋诡计的......"重要问题要加以论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57页)。邓小平的讲话像春风一样吹过安庆大地,使封冻几十年的陈独秀研究工作开始松动了,陈独秀墓地也开始受到关注。 
    1982年安庆市政府确定陈独秀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修了墓冢。墓冢坐北朝南,四周用白石条砌了石栏,石栏外围是一条防山水的土沟。墓顶仍是土冢,未封盖。既然是市文物保护单位,那么原碑的内容就不再适用,于是,又重新立了一块墓碑。这是第4次立碑。碑上刻着"陈独秀之墓"5个字,石碑的背面仅有生卒年月,无其他字样。遗憾的是,没有任何称谓。正如肖克将军所言,当时陈独秀问题正处于"半禁区","还有顾虑",所以只能如此。


第五次立碑:还他清白 
    随着拨乱反正工作深入开展,特别是1989年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历史档案公开了,大革命时期陈独秀问题的史实真相大白了,强加给陈独秀的一些罪名也一个个被否定。于是陈独秀墓也逐步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安徽省政府于1998年5月批准陈独秀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中央领导李铁映、曾庆红对陈独秀父子故居和墓地的问题作了批示,11月中央还派督查员到安庆就批示办理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计划投资1300万元,对陈独秀墓进行全面修缮,开辟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供后人瞻仰。 
   现在,陈独秀墓已开辟为独秀园,一条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墓地。墓冢是在原墓的基础上升高扩大,用汉白玉包盖为半球形,墓基是用汉白玉铺砌的两层平台,四周有雕石栏杆,墓前有宽阔的石阶和通道,两米高的黑色花岗岩石碑十分醒目,这是第5次立碑。碑上刻着"陈独秀先生之墓"7个大字,此碑与上一次相比加了"先生"两字。 
   半个世纪以来,陈独秀墓碑共立了5次,从名字的不同,到称谓的变化,使小小墓碑成了一部浓缩的历史,它记载了中共对待历史问题的曲折历程。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08: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独秀的墓地,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西北隅的浅山之中,与独秀山不过一箭之遥。

    经过安庆市政府三番五次地拨款改建,现今的陈氏墓地,已初具规模了:占地150亩,墓地1058平方米。整个墓地由墓道、上下两层墓台、护栏、墓冢、墓碑组成。墓冢高四米,直径七米,为半球形,汉白玉构筑;墓碑由名家题刻“陈独秀先生之墓”七个行书大字;墓冢两侧,各植32株杉树,象征墓主享年64个春秋。另植五株龙柏松,象征墓主曾经担任中国共产党“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或委员长;墓旁还设有“陈独秀生平事迹展览室”。这里,已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在朝着“国保”层次而努力;不用说,也就自然成了安庆市人文旅游的品牌景点。一切,都显得那么中规中矩、顺理成章。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08: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下叶家冲,霜草萋萋夕阳红。

姓家何须铭华表,墓前常献野花丛。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石破天惊功业在,休将成败论英雄。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09: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王星 于 2009-3-20 09:54 编辑

陈独秀后代情况:

 

     1958年,毛泽东视察安庆时,从当时的安庆地委书记那里得知陈松年的生活困难,看在陈独秀为中国革命作过贡献的份上,毛泽东叮嘱当地政府对他给予每月30元的生活补贴,并安排他进窑场工作。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陈松年被选为安庆市政协常委,安庆市文史馆馆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自从父亲陈独秀去世后,陈松年的家中一直悬挂着父亲陈独秀40多岁时一张照片:照片上父亲留了一撮胡须,目光炯炯,英气袭人。旁边是他的生母,父亲的原配夫人的相片。就这样,陈松年每天陪伴着双亲的照片。在他看来,父亲的精神给他的人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慰藉。

    1976年,刚刚粉碎“四人帮”后的清明节,年近70旬老人的陈松年,拄着拐杖,步行10余里来到父亲的墓前,祭扫他的亡灵。以后几乎每年都要来一次,直到他1990年追随父亲而去。

 陈独秀的长孙,也即陈松年的长子陈长琦,1947年出生,现任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教授,中国真空学会理事。在世人看来,陈长琦无论是外表和性格都酷似其祖父,是一位眼界开阔,专业基础深厚的学者与行政领导干部。

    陈松年的长女陈长玮,大学毕业后在一所钢铁设计院工作,曾任工程师。因工作努力,积劳成疾,1984年病故。

    次女陈长玙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军工厂工作,现为高级工程师。

    幼女陈长璞,因“文化大革命”没有上大学,下放到农村劳动锻炼,后招工回城,进安庆图书馆工作,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任安庆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也是研究祖父陈独秀的一方权威。

  陈长璞自幼仰慕爷爷,一有空就到处搜集有关爷爷的资料。“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当父亲陈松年得知女儿搜集祖父陈独秀的资料时,便暗中告诫女儿说:“你爷爷的事,是国家大事,自有国家来搞,你别插手!”长璞却不听,为了瞒过父亲,以后她就把所有收集到的有关祖父的资料,藏到单位去,不让他们知道。长期的积累,使她也成了一个文物研究方面的行家了。祖父陈独秀的墓能够重建,还得力于她1981年直接向中央写信。当时的邓小平同志看了陈长璞的信,特意对此事作了批示,最后由安庆市文物管理局具体实施。而今的陈独秀陵园规模宏大,占地300余亩,其中有陈独秀塑像、陈列馆,还有陈延年、陈乔年的塑像和墓及其他风景点。

发表于 2009-3-20 15: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字‘凄凉’;
发表于 2009-4-10 22: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往事令人忧伤和感慨。
发表于 2009-4-11 08: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茧自搏,报应.
发表于 2009-4-11 10: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人物!文化大革命时,不少历史人物坟墓都被挖空,暴尸晒骨满山遍野!此墓只是墓碑被挖用,尸骨还存,万幸不遭此劫,现在还得到国家重视,坟地应该不错!!
发表于 2009-4-11 11: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是家乡独秀峰荫出陈独秀的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6 14: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