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509|回复: 2

中國星宿之一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9-4-1 19: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00.jpg

01.jpg

導語: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天上的群星為什麼要參拜北斗呢?讀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原因了。中國古代的星座(古稱星宿星官),就從我們最熟悉的星座——北斗星講起。

北斗七星與大熊星座

  對於中國人來說,北斗七星幾乎人人認識。它分佈在紫微右垣的外面,因其形狀似殷周時盛酒的勺而得名。它的原本寫法作,由勺和一條長長的勺把組成,用木頭或銅製成。勺又稱為,勺把又稱為斗柄。它分佈在北極圈週邊,不停地繞北極旋轉,由於靠近北極,它的位置大部分都處於地平線以上,僅在下中天附近才落入地平線以下不見。

  北斗七星,是北極附近最明亮的星座,在七顆星中,除勺、把相接處的一顆星(天權)稍暗為3等星外,其餘均為2等大星。所以看上去光彩奪目,十分顯要。北斗星在希臘星座中對應為大熊座,魁四星為熊的身軀,斗柄為熊的尾巴。

  北斗七星在中國人心目中十分重要,有著特殊的地位,其中每一個星都有它的專名,自鬥口至鬥尾依次為: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搖光。

  在開陽星旁邊不遠處,還有一顆被稱作輔星4等星。古代大氣透明度好,通常觀看4等星沒有困難,但由於它緊鄰開陽星,視力不好的人分辨起來就有一定的困難。阿拉伯人稱這顆星為乘車者,並用其作為判斷士兵視力是否正常的標準。即使在現今城市燈光的影響下,視力好的人也能夠判斷出輔星的位置。

  北斗星這個名稱可能起源于夏商周三代。北斗星的含義,為北方星空的鬥星,以示與南方有別。在南方黃道上,還有南斗星,亦稱鬥宿,為二十八宿之一。經研究發現,三代時盛酒的鬥,與秦漢時才出現的量米之鬥,在形狀上是有區別的,量米之鬥星,分佈在天市垣中。

 

  北斗星與季節星象

  北斗星之著名,不僅是北極附近最明亮的星座,更重要的是上古定季節的三大辰之一,所以北斗又稱為北辰。辰為定季節的標誌,北辰即北方定季節的標誌,另外兩個大辰為大火星和參星。

  相傳夏代的永年曆書《夏小正》載正月斗柄懸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由此可知早在夏代時就用北斗星的指向確定正月和六月。相傳作于戰國時代的《鶡冠子環流》也說: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東。可見戰國時,人們就已利用北斗星指向東南西北,以確定春夏秋冬。

  西漢初年的《淮南子天文訓》則說:帝張四維,運之以鬥,月徙一辰,複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醜,一歲而匝,終而複始。可見西漢初年已經將北斗定季節的方法,發展到以斗柄指向寅卯等十二方位,確定正月、二月等十二個月了。

  西漢中期的《史記天官書》則總結說: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於鬥。言天帝坐在由北斗組成的馬車上巡行四方,行一周就是一年,並由此區分出一年中的陰陽兩個半年,分判出四季和五個時節,節氣和太陽的行度也由此可以確定。由此可知,人們利用觀測北斗星的方位,對於確定農時曆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便是為什麼古人那麼重視北斗星的原因。

 

  斗為帝車和開陽附星的故事

  在山東武梁祠石刻壁畫中,載有一幅鬥為帝車圖,在圖的中央刻有北斗七星的星象,開陽星旁,並附有一顆小星。小星旁有一個長著翅膀的仙人,他顯然是輔星的象徵。有一個帝王模樣的人,端坐在鬥魁之中。其周圍有若干乘著雲氣的仙人,在向天帝朝拜。其右方刻有一輛馬車,顯然是鬥為帝車的象徵。

  在先秦文獻中,我們只能見到以民族和國名組成的二十八宿星名和不成系統的少數大星名稱。至《史記天官書》,才第一次出現了以國家機構和官員命名的星官體系,以後在此基礎上完善發展,形成了獨立的中國星座體系。很顯然,武梁祠這幅鬥為帝車圖,是司馬遷星官思想的典型反映。

  在這個星官系統中,天帝是最高統帥。紫微垣就是天帝的家,它相當於帝宮的紫禁城。宮中除天帝及其家屬外,還有為其服務的臣僕。太微垣是其最高行政機構,天市垣則是國家市場。按照這個星官體系,北斗就不再是盛酒的勺,而是天帝乘坐的一輛馬車。它除了載著天帝巡行四方外,還有指示判斷時節的功用。至於那顆象徵飛翔仙人的輔星,《荊州占》曰:輔星,丞相之象也。《春秋緯》曰:輔星近、明,則輔臣親、厚;疏、小,則輔臣微弱、無道。故這顆輔星雖然不很明亮,在古代星占家的眼裏,卻是用以判斷皇帝的輔臣是賢良或是微弱無道的標準:輔星接近開陽星而且明亮時,為輔臣賢良;當輔星遠離開陽星並且微小時,則為輔臣微弱、無道,政治不夠清明。這是提示帝王需要更換大臣、改革政治之時。

  按照星占家的意見,這顆輔星有近、明、疏、小的變化,它與開陽之間,真能發生這種變化嗎?根據近現代觀測研究,開陽和輔星的確是一對相互之間有物理聯繫的雙星,它首先是義大利天文學家裏奇奧利於1650年發現的,兩顆星的距離為14"。後來進一步觀測發現,開陽和輔星本身也都是一對分光雙星。故開陽和輔星是一組聚星系統,從而位置和光度均可發生變化。由此證明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的目視觀測是十分精勤準確的,早在望遠鏡和新的探測手段出現之前,就有許多重要發現。

 

  遠古豬崇拜的標誌——一行捉豬救王姥之子的故事

  枓為盛酒之器,只有在發明酒之後,才會出現這個器皿,故在石器時代,人們雖然用北斗星定季節,但並不把它稱為北斗星,而是稱之為彘星。即豬。這一稱呼,後來雖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被人遺忘了,但終究還有線索可尋,經過近一代人的發掘研究,終究可以恢復它原有的面目。

  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卷》中引用唐代鄭處海《明皇雜錄補遺》記載的僧一行擒縱北斗星神的故事說:

  一行年幼的時候,家裏很窮,他的鄰居王姥姥,前後接濟他數十金,一行常想要報答她。

  唐玄宗開元年間(713年~741),一行受到玄宗的敬遇,對他言聽計從。後來王姥姥的兒子殺人犯罪,在獄中正待處決,王姥姥向一行求救。一行為難地說:姥姥要金帛,我當十倍相酬,但犯了王家王法,是難以用私情了卻的。我實在想不出好辦法來!王姥姥生氣地罵道:我認識你這個和尚又有什麼用呢,虧我當初還那麼幫你!一行求她寬恕,姥姥氣呼呼地頭也不回地走了。

  一行十分愧疚,不斷地想著既不違法又可以解救王姥姥之子的辦法,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當時在他渾天寺裏,作勞務的工人有數百人之多。他找來二人,讓他們騰出一間屋子,搬進一隻大甕,並給他們一個口袋,囑咐他們從下午到黃昏時,在一個作坊院子裏埋伏著,看到有東西進來,就必須一個不漏地將它們捉住。如果逃走一個就將受到鞭打。二人按計劃辦了,到了酉時,果然見到進來一群小豬,二人全部捕足而歸。一行大喜,將其裝入甕中,用木板蓋上,並用六一土封好甕口,用朱筆寫了數十個梵文字。

  第二天早晨,宮中派人敲開一行的大門,將其召到便殿,玄宗焦急地問道:太史官來奏,昨夜星空不見了北斗星,這是什麼徵兆?大師有什麼解救辦法嗎?一行說:後魏時發生過熒惑(即火星)不見的事,如今發生帝車不見,這是自古未有的事。俗話說,即使匹夫匹婦之星不在其位,也將發生隕霜乾旱之事。現在帝車星不見,就將對陛下不利了。但陛下的盛德終久是能感動星辰的,我們佛門講求寬恕一切人,依臣下的意見,不如大赦天下。玄宗聽從了一行的勸告,宣佈大赦天下。於是,王姥姥的兒子得到赦免。第二天傍晚,太史奏說見到北斗第一星,到第七天傍晚,北斗大星便全部再現於天空。

  據研究,六一土就是普通泥土,僅是借用河圖洛書所謂天一生水於北與地六並。根據五行理論,北方為水,故北斗與北方水相對應。以六一土封甕和寫上梵文字,都是為了增加神秘感,用以達到欺蒙世人的目的。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9: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1# luo1124

這個離奇的故事無疑表明豬精為北斗星之神,豬與北斗星有著對應的關係。儘管正史中的天文志和流傳至今的各家星占書,均未明確記載北斗為彘星,為大豬,但《明皇雜錄》所記載的這則故事,卻明確的宣示出相互之間的關係,而揭示這種關係,則是當代科學史家的任務。

  經過多年的努力,人們終於弄清了它們之間的關係,首先是從考古界取得突破的,陸思賢、李迪在《天文考古通論》和馮時在《天文考古學》中,均指出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三大遺址,即遼寧紅山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中,曾普遍地發現有豬崇拜和北斗崇拜的現象。有一些刻有豬形象的器物和禮器,大多與四季星象或北斗星象有關。

  例如,出土於河姆渡遺址第四期文化層中的長方形陶缽,經碳14測年為西元前5000年~前4500年間,缽外壁各刻一豬,豬身上就刻有圓形星象,它反映出以豬星定季節的關係。它只能被看作當年北極星的標誌。如果說河姆渡陶缽所反映的星象還不夠具體,那麼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璧豬象就更清楚了。在豬身上,明顯的刻有呈鬥魁形的四顆星,便是豬身應合鬥魁四星的象徵,斗柄則對應於長長的豬尾巴。

  馮時則找到上古文獻中鬥為彘星的直接記載,《初學記》引《春秋說題辭》曰:鬥星,時散精為彘,四月生,應天理。散精為彘,即其精靈為豬。豬懷孕四月而生產,這個數字對應於四季,故曰應天理。正是這句話,古代天文學家還將鬥魁中的四顆小星命名為天理星。

  《山海經海內經》有司彘之國的記載,義即為觀測彘星定季節的國家。這個司彘之國是與《山海經》中多處記載司日月之長短相對應的,均為定季節的方法。

 

  北斗九星之謎

  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卷》中,曾經指出中國上古有北斗九星之說,但由於歲差的原因,使得八九這二星退出恒顯圈,這是北斗九星改為七星的原因,但他未指出八九是兩顆什麼星。

  《宋史天文志》說:第八星曰弼星,在第七星右,不見;第九星曰輔星,在第六星左,常見。宋志所說的弼星,已經不見,難以評說。又曰第九星為開陽之輔星,則不明確。八九這兩顆星,當在杓端之外。

  《史記天官書》說:杓端有兩星,一內為矛,招搖;一外為盾,天鋒。集解引晉灼曰:外,遠北斗也,在招搖南,一名玄戈。由《晉書天文志》及以後的星圖可知,玄戈介於搖光和招搖之間,可見《天官書》內外的說法有誤。北斗九星的第八星為玄戈,第九星為招搖。

  作為北斗九星指示時節的一個實證,《淮南子時則訓》有如下記載:

  孟春之月,招搖指寅;

  仲春之月,招搖指卯;

  季春之月,招搖指辰;

  ……

  季冬之月,招搖指醜。

  《時則訓》用招搖星在十二個月中不同指向來判斷時節,表明了北斗九星有利用其指向判斷時節的功用。《時則訓》使用招搖的指向,而非玄戈或搖光的指向,可以確定第九星是招搖而不是它星。因為若使用北斗九星判斷時節,不可能排除第九星而用第八星。《時則訓》的記載,進一步證實了招搖為北斗九星的結論。

发表于 2009-4-1 23: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吗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5-4-29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