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758|回复: 2

四大皆空怎么讲---圣严法师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9-4-2 2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净法界真言的修持(一)




修学准提法的仪规,首先要观想净法界真言21遍,其中密义非常深刻,不是随随遍遍念诵,走一下形式。很多跟随我学法的道友还略过这个修法直接就持诵准提真言,这是不可以的。之所以如此,可见他对于净法界真言修持法还不能十分明白,所以有必要对这个修法的意义进行一些深入的了解。




净法界真言在密法典籍里的功用非常多,《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里明确的说:“此净法界嚂字,若想若诵,能令三业悉皆清净,一切清净;衣服不净便成净衣,身不澡浴便当澡浴。若用水作净上,显宗也很重视,正式诵经之前还是要念诵:净身业真言,净口业真言,净意业真言。敬佛如佛在,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有其修法的实质意义。




一方面,在修法和诵经的时候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在修在诵,还有很多龙天护法,非人等六道众生都和我们一起闻经修法,所以不能轻慢疏忽。但是作为我们又很难做到身口意都很清净如法的诵经修法,难免夹杂很多妄想和不善的念头,这时对自己来说当然不够好,和我们一起修法的六道终生也很难得到利益,甚至一些嗔恨心重的众生还会生起大烦恼,这样对我们就很不好了。




另一方面,在修法时如果没有咒力的护持,我们很容易被其了,不会有障碍发生,更重要的是身口意三业清净。




很多人一上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
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
见棘刺树,当愿众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
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
若见华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华开敷。
若见树华,当愿众生:众相如华,具三十二。
若见果实,当愿众生:获最胜法,证菩提道。
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
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见乐着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见无乐着,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密法修学特别重视“见”,先需秉持正见,才可以深入正法。准提佛母法正是自性清净的大法,更需要清净见来修。




但是,为什么我们眼见耳闻的世界似乎并没有展现出我们理想中的清净呢?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尊者也替我们向世尊请法了:“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0: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严法师著述

  ‘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着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着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轮回生死了。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
  什么又叫做五蕴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识,前一属于物质界,后四属于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蕴。
  关于五蕴的内容,已非本文所能介绍,因为五蕴是个很大的题目,我们只能在此说一句: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时,我们由于五蕴的提出,证明佛教不是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的。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乃是用来显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广而且大的。所以,佛教不仅不是唯物论者,倒是唯识论者。
发表于 2009-4-15 16: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能把一楼修补完整更好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04: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