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张载集》 《张载集》共14卷。其中包括《正蒙》3卷、《易说》3卷、《经学理窟》5卷、《语录》1卷、《文集》1卷、附录1卷。重点读《正蒙·乾称篇》。 张载,字子厚,陕西人,生于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卒于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他是北来五子之一,与程颢、程颐一起成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所建立的学派被称为关学,又因他家住在横渠镇,人们称他为横渠先生。 张载的主要著作有《易说》、《正蒙》,此外还有他的弟子整理的《语录》、《理窟》。明代沈自彰把张载的著作编为《张子全书》。中华书局以《张子全书》为底本,又采取了宋本《张子语录》,参考了《宋文鉴》,编定《张载集》,加以新式标点,是较全较好的本子。 《张载集》中最重要的是《正蒙》。他的学生吕大临为他写的《行状》中说:“熙宁九年秋,先生感异梦,忽以书属门人,乃集所立言,谓之《正蒙》。出示门人日:‘此书予历年致思之所得,其言殆与前圣合与!’”(见《张载集·附录》)《正蒙》是他最后的著作,一生思想的最高总结。该书的篇名有:太和篇、参两篇、天道篇、神化篇、动物篇、诚明篇、大心篇、中正篇、至当篇、作者篇、三十篇、有德篇、有司篇、大易篇、乐器篇、王禘篇、乾称篇上、乾称篇下。《正蒙》提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的命题,认为宇宙是气的流行,其中涵有浮沉、升降、动静的矛盾,矛盾对立面“相感”、“相荡”、“胜负”、“屈伸”,推动事物的发展。气聚而为有形之物,气散而为无形之神。张载用一元论批判了道教和佛教,认为他们不懂有无虚实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道理。张载还提出“一物两体”的思想,认为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他又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他强调矛盾斗争最后结果是统一。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把宇宙视为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类是儿女,人应该亲近同类和万物,他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这是一种对儒家宇宙境界的纲领性论述,对后来理学家影响很大。《张子语录》中有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称为“横渠四句”,表现了儒者的宏大抱负,一直被人们传颂不绝。
张载(公元1020-1077年),字子厚,陕西人,人称横渠先生。他的代表著作有《正蒙》《易说》等。 张载和二程都是道学的奠基人,但他们却分别代表道学中的三个主要派别,程灏代表道学中心学的一派,程颐代表道学中理学的一派,张载的一派是气学。心学和理学都是道学中的唯心主义,气学是道学中的唯物主义。
张 载 学 说 的 历 史 背 景
北宋初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由于自唐以来经济上"均田制"的破坏以及"不抑兼并"政策的实施,使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财富的分配不均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另外一方面,民族矛盾不断加剧,在北方它要与辽(契丹族),以后又要与金(女真族)作战,结果后者后来灭了北宋。 统治集团实行苟安政策,一味求和,巨额的岁币成为百姓身上沉重的负担。一部分有识之士大声呼吁"富国强兵"、"先天下之忧而忧",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趋向于保守,本来喜欢军事的张载在21岁时,见到范仲淹,范仲淹也对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劝他读《中庸》。 在文化上,三学归儒的问题是当时的一个焦点。自汉魏以来,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对我国本土文化特别是儒学思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初宋初的文化政策,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主张儒、释、道并存,但重在兴儒。而当时的儒学面对北宋初年多元的文化格局,以及佛、道的挑战,也在对汉唐以来的经学笺注传统进行了反思与改造,以便建立一种"义理"型的儒学体系,但那时始终没有解决三学归儒的问题,也没有解决以何种儒家经典作为三学融合的形式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