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 爱国人士
楼主的想法大错特错。修练者所练之精乃是先天元精,而不是后天浊精,后天浊精的逆返只是强身健体,还精补脑,为修练先天法身打基础。精,古人云:“夫精,生之本也,藏于肾。”“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何物又称之为玉皇口中涎? 精藏于肾者,其根在下,口中涎者,口在上水逆行而上至玉池方才能成其甘露。甘露的形成首先要依赖的是“心虚至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精生”。此精一生练功人首先的感觉是满口生香,津如泉涌,其甘如蜜,其爽如露。至此者则还丹下手有望。否则无此经历而妄想丹熟,那就是:“犹将水火煮空档”。 至于肾水的逆水行舟,靠的不是识心的吸、提、捉、闭,也不是依靠活子时的抽返,而是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中的动转中自动生成。其所以为上药者,因其自生。肾水(元精)居下而上行非其自生动,皆因得道之由。道由德而显,因此无上德则不足以取得丹母。 2:什么是气?其气并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因此我们在处理气的概念上应该若即若离。太追求实了就成了呼吸之气,大虚了又让人难以捉摸。因此对气的认识定义关系到哲学观和方法论。 “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化天地,天地之始也。” 这里指的气,当然是元气、真气。元气既是万物之本,也是联系有形和无形的桥梁,也是神和精之间联系纽带。“聚散氤氲成变化,即将元妙等闲论。” 万物有气这个观点现代科学不易接受。因为现代科学将气的划分越来越细,况且都是在有形中间进行。无形的空间无法涉足,因此使无形的事物的物质性在西方哲学认识论中一直归于唯心论的范畴。
3、神 神对于一个常人来说,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神藏于心。作为修炼者,最难以认识的唯有其神。因为神藏于心,动则为神,无为之动为元神,有为之动为欲神。在此想说的是有为之欲神的根在心。而不是说欲神的形成位置在心。 由于有了欲神这个阳性位置的干扰,致使七情六欲常驻欲神之位而首(阳)居其表(阳)。凡心由此而生,元神由此而减,性命由此而终。 “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上药三品中的神,绝非思虑之神。元始者,太极之初混沌初开可称一元复始。我们就抓住一元复始为根而溯其源。生命的形成靠的是父精母血,生命的本生靠的却是先天之元性。此元性前可见鸿蒙,今可见肉身。与元始齐肩者,喻其年代久远,其根深德全之故。 大道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也由天, 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