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在香港,相信無人不識,香火極盛,尤其除夕與年初一之間,市民爭上頭注香,萬人空巷,電視直播,是為盛舉。黃大仙俗名黃初平,晉朝丹谿人,年幼家貧,八歲時替人牧羊,十五歲時在故鄉金華赤松山遇仙人,進入福地修煉,得成正果。因他居於赤松山,所以人稱赤松黃大仙
說起香港的黃大仙廟,很多人都認為非常靈,不過您知道黃大仙廟的原廟是在廣州嗎?這座建造於清朝的黃大仙廟,已經有百年以上歷史,過年期間也是香火鼎盛,來這求財的香客,把廟裡擠的水洩不通。 廣州的百年黃大仙廟,大年初五,擠滿香客。「鐘聲一響,黃金萬兩」,要迎財神,當然要敲響金鐘。財神爺:「財神開金庫,即開即富。」
廣州的這座黃大仙廟已經有百年以上歷史,過去因為遭受軍閥破壞,廟裡的住持帶著一張黃大仙的畫像,逃往香港,才有了現在香港的黃大仙廟,不管是求財,求運,求婚姻,都被香客認為是有求必應的黃大仙,香火鼎盛。
浙江金華有黃初平的赤松觀,香港的黃大仙祠,就是浙江金華的「分廟」,黃大仙即是黃初平,極受崇拜。
黃大仙祠
據祠內的《赤松子自述》記載,黃大仙俗名黃初平,晉朝丹谿人,年幼家貧,八歲時替人牧羊,十五歲時在故鄉金華赤松山遇仙人,進入福地修煉,得成正果。四十年後,他的兄弟到山中尋找他時,見他能指石變羊。從此,兩兄弟一起修練,雙雙為仙。他隱居於赤松山,故稱為赤松黃大仙。
每年農曆八月廿三日是黃大仙寶誕,年年黃大仙誕都會很隆重,很多社會名流都去參加。
在一九二一年前,黃大仙廟原設於廣州的。廣州的黃大仙廟已有百年歷史,只因當時廣州的政局非常複雜。當時廣州由陳炯明所控制,他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說要破除迷信,便拆去廟宇築馬路,或拆廟賣地建屋,最主要的是乘機霸佔廟產。當時很多廟宇遭殃。
黃大仙廟在軍閥借破除迷信之名,而刮龍為實的時代裏,自然也受到影響,但幸得本港紳商李亦梅、譚傑生、梁仁庵、郭述亭、張殿臣、陳桂石和唐麗泉等,把黃大仙接來香港,安奉在嗇色園內,才使黃大仙的仙跡得以惠及香港居民。
一九一五年,道侶梁仁庵、梁鈞轉父子,從西樵山普廣祖壇,恭請大仙來港。原先在灣仔供奉,一九二一年,大仙乩示,到竹園吉地,建「嗇色園」至今。
嗇色園本來是上述幾位紳商的私人修道別墅,一九二一年初接黃大仙來港時,並不是任人參神,但因後來善信要求入廟參神者日眾,各紳商平日樂善好施,於是就定下開放時間,並將香火收入,撥充善舉,贈醫施藥,週年無間。到一九五六年九月廿五日正午十二時,由該廟正總理黃允畋,將廟宇的收入,正式交由東華三院接管。
每年,大仙預言亦非常準確,有口皆碑。所以,若問前程,趨吉避凶,到大仙廟上頭炷香,會是不錯的選擇。每逢年三十晚,很多名善信帶著香燭祭品,你擠我擁,到黃大仙廟「霸頭位」,爭上「頭炷香」,取其好意頭,來年可以事事順境,得心應手,衰運也轉為好運,求籤問卜是香港地道農曆文化。
黃大仙祠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港人捱過三年零八個月的古難,盟軍飛機也多次用地毯式的轟炸,但大仙祠一草一木均安然無恙。
據風水學說,該處似獅子馱鈴形,屬九龍的第七枝龍脈,自獅子山落下,變成蜂腰鶴滕落脈在黃大仙區,名為「絲線吊金鐘」,或「獅子馱鈴」,蓋兩者形象相似也。
山形地勢,坐落莊嚴,左右山巒防護週密,前面三台案峰,峰峰迴顧,風景優美,化氣開面,鍾靈毓秀四方山峰朝拱,綠水匯聚於前,所謂「日進金錢夜進寶」,相呼相應,窗藏聚氣,穴口天然,坐落天心,鵲鳴報喜,上勝天,下應地,大仙坐落其間,一若君皇坐殿,其能久享港九各地萬家和香火鼎盛不衰,良有以也。如細心察看,不難覺得山地之不凡。亦未見有傷害附近的風水。
絲線吊銅鐘(金鐘)是一處由稜線連接一座圓形的山頂所形成的。按下列電子圖,東北獅子山來龍, 高大建物擋住,看不見穴星(金鐘)全貌,脈轉壬子,束氣下脈(絲線)後化陽開面。
以正北論,坐地盤壬兼亥,向丙兼巳(香港磁偏不到一度,磁北與正北,幾乎一致)左水到右, 根據貼身近圓弧形的虎砂(現為算命街),水口大概丁未,木局病向。72分金坐癸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