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将我自己入静的经验发上来与大家交流,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一直将这件事拖到了现在。
我们都知道入静对于修练气功是很重要的一部,可以说入静了,也就是气功入门了。可是我们有许多人由于没有得到好的师傅的指点,或没有师傅,无法了解到什么事入静?怎样才能入静?从某方面说,入静就是组织外界有害信号对大脑的刺激。所以我们都很重视这个。这是很自然的,但是你们还记得,我曾经发过一个名叫“清静无为”的帖子么??入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正是入静的重要性,使得我们过分追求,反而阻止或者延迟了我们入境的机会。
入静,需从一个过程中锻炼得来,也许从无意中形成。但是有的人练功时间不久,或是方法不当,但追求入境的念头却极为迫切,执念过重,违法了清静无为的原则,反而延迟入静的时间。还有一种就是,有的人在偶尔无意间遇上了一两次入静的景象,就过分追求,一点也不考虑自己本身的实际情况,更加聚精会神的追求,一练功,心中就想着入静,紧张的反而无法入静,于是非常的懊恼,这次我为什么无法入静?、是不是我没别人练得好、静的深?这些不必要的思虑,无益的精神状态,反而影响了正常入静的进展。
还有一些人,只是因为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入静,自己其实已经入静了,结果听了别人关于入静的景象,自以为没入静还苦苦追寻。所以我今天就在这里简单说一说入静的含义,与入静的一些特征。
其实,入静是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一种特数状态,有人称他为“中间时相”而练功者一般有如下一些变化过程:
练功开始后,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我们的功法帮助我们主动集中意念,我们的思维与我们的功法密切配合,我们称之为'意气合一’这是,我们感觉到体内气脉通畅,头脑清醒。对于外界的事物,听到却不注意,这趟就进入了排除杂念的阶段,我个人认为,这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初级入静”阶段。在这一阶段,杂念忽隐忽现,逐渐减少甚至基本消失。这是或我们有用我们做大的忍耐性和稳定性来培养进一步的入静条件,从而达到进一步入静。急躁心理是这一阶段必须避免的。
而再这一步拙见深入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异常感觉,我们称之为“气感”或者是,感觉到自己变得很大,或是变得很小,或是与天地融为一体,或是身如鸿毛,飘忽宇宙。或是身似大山,沉稳独坐。另外还有,耳鸣微汗,肌肉跳动身体某部位不自主颤动等。许多的幻想,因人而异。而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如何延长我们入境的时间。不让幻景破坏了静景,在这一阶段,对于心性的考验最为重要。我们需要坚定不移的坚持“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心态,追求和惧怕,都不是正确。只有坚守“清静无为”,坚持意守,心不外驰才能逐渐是幻觉消失,延长入境时间,是入静更深一层。
幻觉的淡漠和消失,标志着入静有深入一层。周围的干扰,对我们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听到了微小的声音,我们的大脑也不会做出分析。这时候,呼吸绵绵若存,意守似有似无,气息于血脉好像完全贯通,肢体的感觉视乎真正的与虚空融为一体,头脑却非常清醒,这就输入静的最好的状态。
再进一步,就是入定了。我还没达到。无法分享。以上变化就是入静的征象,但因人而异,希望会给大家一些启示,有不正之处,还望各位前辈不吝赐教
玄云子己丑年元月初三晚于听松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