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85
- 回帖
- 0
- 精华
|

楼主 |
发表于 2009-7-6 09: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定性地表达某时某地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
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旧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综上所述,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夏,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吏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车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廷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行成了五带。
太阳直射点
概念 太阳直射点 是地球表面 太阳光 入射 角度 (即 太阳高度 )为90度的地点。它是 地心 与 日心 连线和地球 球面 的 交点 。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 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 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 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
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全球烠量分布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带动行星飠系的南北偏移
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 移过15度经度。
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 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砻。 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 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砻。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 日5时48分46秒,称为一个 回归年
概念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 太阳光 入射 角度 (即 太阳高度 )为90度的地点。它是 地心 与 日心 连线和地球 球面 的 交点 。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 地方时 为正午12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