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763|回复: 0

宋丞相虞允文墓地坟树“下雨之谜“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09-7-16 20: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四川仁寿县的虞丞乡,有一处文物古迹,是南宋时期一位抗金名相虞允文的墓地。2009年2月,这处古迹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长在墓地坟头的一棵大树,被发现在大晴天自动落下水滴,这个现象被当地人广为传播,一时间引得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观看,每天聚集在丞相墓地有一万多人,山间小路全部挤满了人。来看过的人一致认为,这是大树在下雨。但是大树自己怎么会下雨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走近科学的记者赶去现场,找到一些线索,发现这棵大树已经成了虫子的乐园。原来人们所说的水滴,是一种叫做朴巢沫蝉的昆虫分泌的蜜露,大树下雨的传闻被昆虫学家揭开神秘面纱。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现在有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想方设法建造一些人为景观或者夸大宣传,为的就是吸引游人,可是现在,在四川的仁寿县,却有一个本来没什么人气的地方,在短短一个月之内,没有进行任何包装宣传,却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去参观,大家都去看什么呢?原来,这个本来平时很少人去的地方,出了一件新鲜事,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带大家一起去四川的仁寿县,去看看这件新鲜事。

这就是位于四川仁寿县虞丞乡,南宋丞相墓地的那棵会下雨的大树。2009年2月中旬,这棵大树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几位村民从树下经过,发现树上居然落下了毛毛细雨,这些雨滴甚至能把衣服淋湿。可是看看天上,却并没有下雨,难道是这棵大树在下雨吗?这件事情一经传开,竟然引来了四面八方的百姓前来观看。

村民:还有比这大一点的雨,就像要下雨了大雨点来了。
老乡:前几年也没发现这个问题,也没发现下雨。

下雨本来是一种普通的天气现象,但是现在,据当地人说,古墓上的大树也能下雨,难道世界上还真有这样奇怪的事吗?这件事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好奇心。在传出大树下雨的当天,仁寿县电视台的记者就赶到现场,报道了这件稀奇的事情。

四川仁寿县电视台记者陈春梅:我们觉得很奇怪,一个树会下雨。而且当天晚上仁寿这个地方没有下雨,天空中还有星星,然后我们就赶过来了。赶过来的时候这个地方已经围了上百人了,的的确确看到很多,明显看到它在滴水。准确来说我们当时以为是下雨,是毛毛细雨。

    这掉落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真是大树下雨了吗?据仁寿县电视台记者的介绍,站在树下,人们能感到水滴落在身上,并且只要大声说话或鼓掌,大树落下的水滴就更多。

 

 

陈春梅:人特别多的时候,它就下的大,还有鼓掌的时候它就下的大。当时我们来是晚上,晚上来了之后我们觉得很奇怪,就问当地的村民,他们也觉得很奇怪,这个丞相坟在这830多年了,一直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大家觉得很神秘。

    说来奇怪的是,这棵大树正好生长在墓地的坟头上,这样的位置巧合,为大树下雨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很多人因此认为,这是因为这里具有某种灵气,是神仙显灵的表现,才让大树下起了小雨。这样的说法不胫而走,很多人专程赶来,为的就是沾沾灵气。

村民:我说不清,我是说不清,这么多人说是,说这个话的人,有百分之百说丞相显灵。那些人来,挂个红,说八百多年丞相,参观还是挂个红。

自从发现这棵树会下雨,本来平时异常清静的丞相墓,现在成了仁寿县最热闹的地方,在一个月之内,每天至少有上千人来到这里看稀奇事,最初的几天甚至达到了上万人。

陈春梅:因为当时这个地方报道出去过后,因为这个地方人很少,那几天每天达到将近一万多两万人,游客人达到一万多两万人, 2月23号那天,他们那天专门从县里请了交警同志过来维持秩序,车子从公路边上,从外面大道上一直堵到坟前。

主持人:这事情还真是有点奇怪,墓地上的大树下雨了,至少我们没见过这类的记载,那么,大树有没有会下雨的呢?我查过一些资料,根据记载,在南美洲等一些热带地区,有一种所谓的“雨树”,树高约20多米,树冠呈平顶状伞形,扩张面积最大可达30米。这种树之所以会下雨就在于其奇特的树叶。长约40厘米的“雨树”树叶呈碗状,落到叶面上的液体都会被聚集起来,晚上叶面会卷起来,将聚集到的液体包裹其中,白天气温高时叶面会慢慢舒展开,聚满的液体就会溢出叶面,形成一种所谓的“下雨”现象。那么,仁寿县丞相墓的这棵树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呢?

    南宋时期,虞允文丞相的墓地,是仁寿县最出名的地方,这里名叫玉屏山,山势成圈椅形状,墓堆就位于山势正中。墓地里生长着柏树以及各种树木上千棵,算得上是一处幽雅静秀之地。

仁寿县文管所所长钟建明:因为当时金兵南下,金主完颜列率60万大军攻打南宋。虞允文是以中书丞的身份,就是文官的身份去犒劳前方将士,在前方主将临阵脱逃,他是指挥散兵游勇,以一万八千人胜了金兵几十万人。

虞允文丞相立下了赫赫战功,名垂青史。当年毛泽东主席读过《二十四史》之后,对虞允文抗击金兵的采石矶大战给与高度评价,并写下了“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的眉批。

钟建明:我们2005年的时候还进行了维修,清代的墓碑还在。还有一个就是墓志铭,这也是最重要的证据,我们对墓地进行维修的时候,当时很清晰的有虞允文公墓之名,所以我们后来推断可能是虞允文的真实墓葬。

李正南老人从二十岁就和丈夫宋克成居住在这个墓地旁边,他们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丞相墓的守墓人。大树会下雨的事情,李正南曾亲身体验,也是她发现并报告的。

 

 

 

守墓人李正南:我们俩祖先是守这个墓,就这个屋里,我是守了64年了,我74了。

我们观察这棵长在墓地上的大树,当地人把它叫做棉丝树,这是一种乔木,长得高大挺拔,学名滇朴,在我国南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树种,据守墓人李正南讲,这棵树的历史并不长。下雨的也只有这一棵,旁边其他的树,都没有这种情况。

李正南:这棵树是自己生起来的,这个树20多年,为什么说20多年,因为我来了60多年,我们来的时候没有,后来长起来的。

    发现这棵树会下雨之后,这个事情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当地电视台进行连续报道,周边各市县的游人纷至沓来,甚至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记者,于是,当地媒体邀请仁寿县气象局和林业局的人来看过,他们试图为这件稀奇的事找出一个合理的原因,各方人士看过之后,这件事情有了不同的答案。

陈春梅:林业局来了目测一下,很肯定这个树枝没有招虫。我们觉得很奇怪,气象局就说,当时他就说,因为城乡坟前面全是石板,然后前段时间我们这个地方天气特别怪,太阳很大,他就说地板温度可能达到了45度以上,他推测。它形成热力对流就到坟头上面,然后在那个上空,形成雨下来,就这样的解释。

    气象局的同志推测这个现象有可能是因为这里地形特殊的原因,气流在大树上空形成积雨云,才会造成下雨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就叫做局地小气候。

主持人:在墓地里安眠的古人,恐怕没有想到,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八百多年后,人们因为这样一件奇异的事情而开始了络绎不绝的朝拜。而报道这件事情的仁寿县电视台的记者,更没有想到,他们报道这件事情之后,居然引来了这么多的人,参观丞相墓。从拉动旅游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棵大树肯定不会显灵,所谓的显灵说,只不过是人们受好奇心驱使,为无法判断的事情添加的一些作料,可是为什么总是有人说,这棵大树下雨了呢?这到底是不是局地小气候引起的呢?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调查和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大树下雨到底是不是局部小气候造成的呢?根据当地媒体的描述,我们本来以为能看到大树下漂洒着毛毛细雨的奇观,但在现场守候多时,我们始终没能看到所谓大树下雨的现象。走近科学记者在丞相墓亲身体验,发现大树下雨现象,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神秘。大树落下的水滴非常少,根本无法直接看到,在大家的指点下,我们才看到落在地上的几个水珠痕迹。

陈春梅:它与人想象中的下雨有完全本质区别,当时我们也是认为那样的,实际上它就是感觉我们看到的,虽然没有那种水龙头拧紧过后滴下来那种一点一点滴的感觉。

    当时,在树下大声说话或鼓掌,树上确实能落下一些水滴,但绝不是绵绵不断的毛毛雨,也不是真正的天气变化下雨现象。所谓的大树下雨,只不过是一种夸大的比喻。根据我们观察,这棵大树还没有发出新叶,整个树干光秃秃的,不会是因为树叶积存水分而出现滴水的情况,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能从树上落下水滴呢?北京林业大学的一位博士在现场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

任利利:叶子这样来看的话还是有刺吸式口器的痕迹,就是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的痕迹。然后我也在附近小的那棵棉丝树和旁边的这些树上发现了有类似于木虱或者是粉虱这样的同翅目这样的一些昆虫。

正当我们在现场寻找线索的时候,守墓人李正南老人,又发现了另一棵会下雨的树。这棵树位于李正南家后面的山坡上,距离坟头那棵会下雨的树有大约一百米的距离,并且也是一棵棉丝树。

    有的树在滴水,而有的树没有,并且滴水的两棵树,还相隔一定的距离,这些疑点推翻了局地小气候的解释,那么,大树下雨,跟我们发现的树叶上的虫子痕迹,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任利利:因为一定的昆虫有一定的生态学习性的。比如之前之的蚜虫或者蚧虫之类的,还有木虱或者粉虱,身体上都是有一些线管或者说附管,是可能分泌一些排泄物的,所以之前也是有文献和研究记载,有过这样的情况。

我们在现场捡到的棉丝树的叶子,上面布满了昆虫取食的痕迹,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寻找大树下雨原因的线索,大树下雨,也许跟昆虫有关。可是这些昆虫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判断这有可能是一种蚜虫,因为蚜虫具有分泌密露的习性,如果树上真的有蚜虫,有可能就是大树下雨的真正原因。

任利利:起初咱们不是也怀疑是蚜虫或者蚧虫,因为这种虫子在北京有过分泌蜜露和像下雨的情况发生。然后我来之后发现这棵树叶子几乎已经快要掉光了,在地下上的叶子多数都是枯叶,然后我觉得这个,虽然上面也有刺吸式口器危害的痕迹,可是它是蚜虫可能性比较小,因为鲜的供它取食的叶子已经比较少了。

如果树上有蚜虫,那么这棵树必须有大量新鲜的树叶,提供给蚜虫们取食,可是现在,这棵树的叶子全都掉光了,新的树叶还没发出来,所以这树上不可能有蚜虫。那么,在大树上生活的会是什么虫子呢?

在这件事发生之后,来了很多人参观,但是从没有人爬上大树看个究竟,这次,我们必须想办法爬上这棵大树,在这棵高达30多米的棉丝树上取下一根树枝,才能寻找到大树下雨的线索。在仁寿县消防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消防战士身手敏捷地爬上了大树,为我们取下了这棵会下雨棉丝树的一根树枝。

在取下的树枝上,我们惊异地发现,干枯的枝条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不知名的昆虫,看来,这棵树的虫口密度很大,在现场的博士也没见过这种虫子,它只有米粒大小,而且还会跳跃。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昆虫呢?

任利利:咱们已经取到样了,观察到从枝条嫩枝的壳中,虫子出来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把成虫拿到实验室中做一个显微镜观察,然后根据检索表确定它的具体种类,具体是哪一种。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昆虫呢?神奇的大树下雨现象跟他们有没有关系呢?我们把现场采集的样本带回北京,找到了林业大学的骆有庆教授,在骆教授的办公室,摆满了各种被昆虫啃蛀过的木头标本,这些都是骆教授带领学生,长年在野外搜集的各种虫蛀标本。看过我们带回的虫子,骆教授认为这是同翅目的沫蝉,在高倍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了虫子变成成虫的过程。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骆有庆:看完以后通过形态特征的比较,我们参考资料也比较多,这个虫子确定是属于同翅目沫蝉科的这么一个种类。大家熟悉的比方说知了,也就是蝉类、蚜虫类、蚧虫类,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小的类群,属于这么一个目。

    长江学者,北京林业大学的骆有庆教授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名叫朴巢沫蝉的昆虫。这种小虫子,和我们常见的知了是一个家族的昆虫,但是个头却比知了小了很多,只有一个米粒大小。它们依靠取食植物的汁液而生存,并且会迅速地将体内不需要的水分和糖分排出体外。

骆有庆:因为排出的是液状物质糖分比较多,我们给它一个很好的名字叫做蜜露,实际上都是通过消化道肛门排出来的一些多余的代谢物质。

    在北方我们常见蚜虫或蚧虫发生这样的情况,在北京,我们就拍到了早春刚刚萌动的草履蚧虫。在发生蚧虫密度较高的植物上,就会出现类似下雨的所谓奇观。在受到声音或者振动时的影响时,一些虫子分泌的蜜露,就是这种晶莹的水珠,偶尔从树上落下来,成为我们所谓的下雨,虫子多了,水滴也多,于是就成了毛毛雨。

骆有庆:比如我们随便到街上路旁看到花、草、树,你粗一看没有太严重的危害,不见得那上面没有虫子,因为虫的密度小,你可能不注意或者不太容易发现。如果虫口密度很多,正好加上昆虫的活动取食的时间,所以下面会感觉到有一些,如果在下面呆着或者走过去,你感受到好像是非常细小的雨滴下来,这是很正常的一种自然现象。

    原来,所谓神奇的大树下雨现象竟然是小小虫子在作怪,这种朴巢沫蝉,因为独特的自然习性,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惊喜。它们生活在虞丞相墓的大树上,它们靠吸食树的汁液生存,吃饱了以后,它们把身体不需要的糖分和水分排泄出来,成了我们看到的雨。这就是仁寿县虞丞相墓的大树会下雨的真正原因。

虞丞乡党委王书记:有专家给了准确的解释,我觉得也是一个好事,起码大家很多人现目前还不明确,这个奇观究竟是什么原因,如果一旦有人做出准确的解释,大家也放心,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传谣,我觉得是好事。现在每天还很多,肯定有的人还想来,所以我觉得对我们这个地方没什么影响。

    据专家介绍,这种朴巢沫蝉,对林木的危害有限,这棵棉丝树上发生的虫害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没有太大影响,不需要对它采取什么杀灭措施。仁寿县的虞丞相墓仍然是人们缅怀古人,踏青赏春的一个好去处。

主持人:大树下雨的说法,本来就不准确。下雨是天气现象,而这个所谓的雨,仅仅是从大树上落下的水滴,根本不是什么下雨。媒体的夸大报道,以及人们对未知事件的盲从,造就了这样万人空巷的一个奇闻。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6 07: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