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
浏览他的专栏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和连锁理论相似理论相比,自然语就显得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没有自然语就无法查出将来的预测结果,自然语是预测模型中的数据、资料、已知条件,是在我们眼前的已知世界,“自然语”中的“语”当“现象”、“符号”、“存在”讲,“自然”当“真实”、“客观”、“自然界“讲,也可以当形容词、副词来讲,自然而然,自自然然,不加修饰、人为的造做也就是不受主观控制的东西。
自然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A 广义自然语
广义自然语是指广为人知的已被大部分人所认识掌握了的知识、现象、符号等。如:人们看到日出,便知是早上,见日落便知是傍晚;看云识天气,望落叶而知秋;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之寒也;上街遇见红灯便停;还有各种礼节、身体语言;各种专业的动作或信号如航海、军事或某些野外作业中的旗语,其方法是双手挥动两面小旗,做出不同的姿势,借以把通信内容传达给对方;还有“手语”是聋哑人之间传递思想的方法。舞蹈艺术中的体态语言等专业语言都属于广义自然语的范畴。
进而引申自然科学知识、艺术、各种语言学都属广义自然语。因为它们都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对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认识、研究和探索。
下面是国内初中教材中的两篇文章,都属于广义自然语。
大自然的语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产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大自然的文字
你老早就认识了字,并且毫不费力地读出街上的随便哪一块招牌。你不会跑到理发馆里去买药,也不会跑到药房里去理发。如果人们不陪你,你也会很容易地找到路只需要给你正确的街名和门牌号码。
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说来,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云,也是天空大书上的字母。它不但讲现在的事情,而且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淫雨。
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象铁匠铺里的铁砧了。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在那儿的风就是刮得那么有力。
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
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象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象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象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象在说:
“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连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你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象披着毛皮一般。
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
谁如果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会立刻说出,这叫做漂砾,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
还就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
这样,等你将来长大了,做一个建筑工人,或者飞行员,或者海员,或者田地上的工程师——农艺师,你看大自然的书一定会象那印在纸上的书一样清楚明白。
B 狭义自然语
狭义自然语是我们在此专门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指在连锁理论中有价值的自然语。在预测中用的都是狭义自然语。它是一个事物发展链条的闪光点。
易经预测中的“外应”,风水学中的形势(峦头),还有孔子谈的君子“见几而作”,“研几入微”中的“几”是当征兆讲,《周易·系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都属于狭义自然语。
《水浒》中宋江征方腊之前军旗被大风刮折,军师识得此自然语认为不宜出兵,而宋江则强行出兵,致使梁山损失惨重,从此走向消亡。虽然是文学,但文学家的文章来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正因为高于现实,所以才有文学家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与自然语有关的内容,这也是文学家对自然语朦胧的“感触”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学、战争史、科学史中有许多自然语的例子。可以这么说,古今中外许多绝顶聪明的人都差不多带有神秘主义,这恐怕是由于他们过于聪明,使他们能够站在一个被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复杂认识世界的门槛上的缘故。他们对自然语或多或少都朦胧的感觉到它的存在,正因为这,使他们变得聪明而神秘。科学史中,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这普通的自然语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浴缸中看到水溢出这一自然语推出了浮力定律,而解决了“王冠之谜”。瓦特发现茶壶盖的“蹦跳”而发明了蒸汽机,爱因斯坦在梦中(梦境属于自然语)弄通了广义和狭义相对论,门捷列夫也是在睡梦中找到了排列元素周期表的答案;苯环的发现也是在梦中,通过梦境中的几条蛇的首尾相连的自然语而得知苯环的分子式……。
总之,在好多领域,都会发现自然语的踪迹。
记得有一个研究生,听人说我在研究自然语,就非要我给他下一个定义来解释自然语,我说:“你已习惯于课堂、教材的那种学习方式,而学习自然语不能以这种机械的方式去 学习”。我接着说:自然语作为一个理论体系,那么什么是自然语呢?
日出霞光,日落黄昏。湖光漪漪山色悠悠,四季更替,日月运行。可知万物运动之规律,可知事物之未来这些就是自然语。
国人们习惯于不给一个名词做一定义,不习惯于解释:“什么是……”之类的问题。如此人们常说“世道变了”时,双方都不会首先来定义什么是“世道”,即使旁边站着一个小孩。也不会去解释什么是“世道”,而是靠他们对“世道”那种事先的领悟。并基于事先的领悟来领悟话语。
当我们说及自然语时,我们总有一种对“自然”对“语言”的领悟,然后再对“自然语”来领悟和把握。
当今的各种文献、教材,特别是课堂讲授的教育场合。都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迫使我们每个人首先进行“什么是……”的规定。这种规定可以提供一种确定性。但这种确定性实际上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什么真正的帮助,相反,倒会妨碍我们的领悟。因为这样的规定的确定,使得本来的“内在”领悟变成了一种外在关系,首先拆散了领悟的整体,打破了一个体系,使之变得零散,违背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而且还会使富有内含的东西变成了抽象空洞的东西,使我们的思想远离最初的轨道而进入一种难归的歧路。
然而“自然语”需要明晰,但这种明晰首先不是通过规定来使它明晰,而是让它自行明晰起来。
这种自行、自然地明晰是通过你对自然语体系的了解、应用、实践之后的整体把握和领悟之后而实现的。语言是一种符号现象,自然语则是自然、社会、人类的内在特性和力量,是自然各部分特殊的和解能力,是自然显示的可能性,是自然形态和表现,人类语言属于自然语的一部分,但人应首先聆听(包括观察、体悟、理解)自然的言说(现象、符号、表现),理解自然的象征和密码。在工业文明以后,人们以表达的语言取代自然的语言,于是人们不能与自然客观交流和融通,人已不知自然为何物了,讲究主观,而远离了客观,于是更靠近了失败。
这位研究生听我说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我不知他是否听明白了我的意思。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