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春秋战国既是制度变革的时代,也是种族更替的时代,而制度的变革又可以
归结到种族的更替上。
上古时,身居中原华夏的人以正统自居,把周围的人分为四大部分:东方的
夷、南方的蛮、西方的戎和北方的狄。这既有地域上的因素,然而更主要是种族
上的区别,种族不同,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及文化传统等也就各不相同。
经过夏、商、周(前期)三代一千多年的延续,中国/中原/中华、华夏或诸
夏的观念已基本形成,然而进入东周以後,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夏诸国的彻底衰落
。东迁洛邑之後,周天子作为各诸侯国的精神领袖已逐步失去了威望,与周室关
系最深的几个公一级的大国如卫、郑、鲁等也渐次衰微,虽然郑国和鲁国直到战
国後期才分别被韩国和齐魏等国灭掉,而卫国则一直残存到秦灭六国之後。
齐桓公适时提出“尊王攘夷”,遂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实齐国在东方诸国
中与东夷的渊源乃是最深的,齐的始封地很小,正是靠逐步兼并周围的东夷部落
特别是强大的莱夷族,才发展壮大的,因此齐人中融入了许多夷人的因子,齐国
的风俗也大有夷气,这一现象直到管仲辅佐桓公时才得到根本的改观,後来孔子
对管仲助桓公攘夷的功绩大加赞赏,说要是没有管仲的话,我们现在恐怕都要被
发左衽,遭受夷人的统治了,其实要是没有与攘夷同时进行的移风易俗等大改革
,齐国恐怕同样还是得被发左衽的。与齐桓公并称的是晋文公重耳,而重耳本身
就有狄人血统(晋国公室常与狄人首领通婚),晋国更是靠排挤、兼并周围无数
狄人部落的“启土”政策起家的,因此晋人中融入了许多狄人的因子,晋国的风
俗也大有狄气,这一现象到三家分晋之後还有延续,而靠近北部的赵国则对之继
承得更多。在齐桓晋文之间曾短期称霸的是颇有争议的宋襄公,经典的故事是“
不鼓不成列”;宋国是殷商遗民的封国,宜另作别论。还有两霸,一个是称霸南
蛮的楚庄王,一个是称霸西戎的秦穆公,楚国本来就是南蛮大国,而秦国则不是
出身西戎就是由兼并诸戎起家的,因此,春秋五霸中有四霸都来自夷蛮戎狄,而
剩下的一霸则来自前朝遗族,且算不算称过霸都还大成问题。即使从另一个五霸
的系统来看,即去除前述五霸中的後两霸,再加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也还是
一样,因为吴国和越国离中原就更远了,他们都出自东夷和南蛮的系统。
进入战国之後,大国只剩下七个,齐、楚、秦,还是分别代表着夷、蛮、戎
的系统;魏、赵、韩,由晋国分裂而来,依然是北狄支脉的延伸,只不过韩、魏
已大大向中原扩展,赵国则固守北藩,赵武灵王更是胡服骑射,全盘狄化了,而
在诸大国之间还有一个由白狄建立的鲜虞中山国,更是狄人的直系苗裔;剩下一
个远在东北的燕国,虽然其始祖是周室近亲,但是它长期处於夷狄的包围之中,
早就斯文丧尽了,其所受东夷尤其是东北夷的浸染最深,屠何、无终、孤竹、山
戎乃至後来的貊貉、东胡等,都对燕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可以看出,从周到汉,古典的中国或华夏事实上已经衰落。自西周亡於犬戎
之後,周人即一蹶不振,春秋五霸也好,战国七雄也罢,都没有中原诸国的份儿
,然後秦灭六国,更是相当於诸夏种族意义上的亡国,西戎至此盛极一时;然而
统一前的各国差别太大,秦人更是以“虎狼之国”著称,其残暴落後表现在各个
方面,长平之战坑降卒四十万是其野蛮之极,焚书坑儒则更显其对山东各国先进
文化的极端仇视,大家都是外国人,种族和文化各各相异,强行的“书同文”无
异於摧残文明,同时各国的遗族也念念不忘复国,未几,“三户可亡秦”的楚人
首先揭竿而起,秦帝国顷刻便告瓦解,优势又转入南蛮一系--项羽、刘邦都是
楚人;随着汉帝国的建立和巩固,汉民族才逐渐开始形成,但是不要忘了汉朝的
统治者主要来自南蛮楚地,只是在汉武帝时儒生重新崛起,儒家被抬高到独尊的
地位(即相当於借宗教来巩固帝国的统治),这才有了在思想和礼仪制度意义上
华夏的复兴,而且就算是这样,也还有源出南蛮的道家始终与之对抗和互补,一
直到现在。
种族上发生的大规模的变化必将反映到政治和体制的层面上,这是陈寅恪先
生提出的精要论点,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都是明证,近读蒙文通先生的《周秦少
数民族研究》,才更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环球热讯社区http://bbs.hqhot.com】原贴网址http://bbs.hqhot.com/viewthread.php?tid=1043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