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993|回复: 0

古人为何把居丧守制称为“丁忧”?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09-8-2 08: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我们在读古籍或看历史剧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丁忧”这个词汇。很多人也都知道,丁忧是古代官员为父母居丧守制的代名词,是古代官场、公文上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如清代吴荣光《吾学录·丧礼门二》中就有“丁忧事例”的详细记载。


    “丁忧”一词由谁首创,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作为一个词汇,“丁忧”最早见于《宋史·礼志》:“咸平元年,诏任三司、馆阁职事者丁忧,并令持服。”又诏:“川陕、广南、福建路官,丁忧不得离任,既受代而丧制未毕者,许其终制。”那么,古人为什么把居丧守制称为“丁忧”呢?究竟什么是“丁”?什么又是“忧”呢?



    有学者认为,“丁”指“人丁”,是人口的意思。“忧”指“忧伤”,指伤心事。“丁忧”,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丁忧伤。如此解释,倒也能说得过去,父母死了,做儿女的哪有不心痛忧伤的。不过,“丁忧”毕竟是一个古代用语,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用于居丧守制的特殊词汇。如果简单的运用现代视角,单纯的通过字面意思,难免会产生歧义。



    古代的“丁”和“忧”,其解释不同于现代的“丁”和“忧”。据《尔雅·释诂》:“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据《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所以,古代的“丁忧”,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遭逢居丧”时,儿女们会忧伤,会居丧,会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规定“守制”,这显然比单纯“人丁忧伤”包含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丁忧”,体现了古人对文字运用的炉火纯青。丁忧期限三年,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丁忧”作为一种习俗,一种伦理,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在中国存在和沿袭了数千年,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不得不黯淡下来。“丁忧”的繁杂形式和论持久战,显然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和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但它却作为一种古代文明,一种道德符号,一种历史见证,永久地在古籍中保存了下来。时下,阅读古书的人越来越少,研究历史的人越来越少,对古代文化寻根究底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真担心不知道多少年以后,诸如“丁忧”此类的古代词汇,会有多少人能够碰得上,看得懂。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6 07: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