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351|回复: 0

许由、洗耳池与“洗耳恭听”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09-8-17 12: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洗耳池坐落在巢湖的老城区,池岸紧挨马路,池边有一小巷,据说是牵牛巷。洗耳池的由来与一位历史文化名人——许由相关。巢湖本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传说:五千多年前,在尧当政时有一位叫许由的人,此人非常贤能,有旷世之才,却很清高,当尧将帝位禅让于他时,他终日避之不见。一日在水池边遇见饮牛的巢父,就将此事诉与之听,巢父批评他“浮游于世,贪求圣名”,既然不想做官就应该躲进山林,这样到处躲避只是为了贪求自己的好名声罢了。许由听后自惭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双目,表示愿听从巢父忠告。这个传说也被记载在《巢县志》中。然而这样一个传说却与另一版本的传说记载有很大的出入。另一个版本是:在箕山之滨的小溪旁,许由欲掬水洗耳,他的朋友巢父牵牛犊在下游欲饮之。见许由此举,便问其故,许由便告诉他: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便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类话。这段传说在晋人皇甫谧《高士传·许由》中有明确记载,被河南当地人广为传颂:“…尧又召(许由)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牛上游饮之…”
    这两则传说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其一,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前者指的是居巢的洗耳池(记载中未明确指明地址),也即今天巢湖市东门的洗耳池,后者说的是位于河南箕山之滨的颍水(有明确的地名所指);前者的证据只是《巢县志》的记载,后者的记录似乎要多一些,而且被后世文人哲士引用得也多一些,如《水经注·颖水》记有阳城县南对箕山,山上有许由冢。今河南箕山之上真有许由冢,并有洗耳泉、饮牛泉、栓牛撅等遗迹,另有一个村寨就叫许由寨(在鄢凌县境内)。其二:传说所表达的意境也不同。前者按《巢县志》的记载,名士许由则是由于受到巢父的讽谏后才自惭而洗耳,这点仔细推敲起来,觉得于情理上不通,既已被巢父讽谏后,难道还要让巢父规劝一番,许由 “洗耳”再接受一次“教育”不成?后者则是许由不愿去做九州长官,认为尧的话玷污了自己的耳朵,故而洗耳,被巢父的一番话所解惑,豁然醒悟后,归箕山而隐。现据历代儒家所推崇的治世之才及道家所追求的隐士两种境界来看,许由先是有治理国家之能才(在许都作为地方长官时把许地治理得很好),然后才有归隐山林之恬淡。据此判断,似乎也是后来更为可信一些。
    至于说成语“洗耳恭听”的来历,历史上也没有很确切的证据,也同样流传着两个版本。其一是后人根据《巢县志》的记载,认为“洗耳恭听”的来历就是由巢父规劝许由,许由洗耳恭听而来的;其二,据《中华成语大全》解释,出自元曲,元人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有:“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这两个出处,究竟那一种是正宗的来历,目前尚难以定论。
    不管如何,许由与巢父,一直被历代文人骚客所推崇,这一点毋容置否,我们可以从很多的文学作品中找到例证。如唐朝大诗人杜甫在其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有“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句,白居易在其诗《和答诗十首·答四皓庙》中就有“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句。许由与巢父之所以成为后人所仰幕的雅士,多少与他们在洗耳池边发生的这段佳话有关系,因此,洗耳池也就成了安徽巢湖与河南登封共“争”的对象了。在河南,对许由的推崇要更热一些,他们不仅把许由当成是“许”姓的开山鼻祖,更认为许由是许昌最早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登封、颍水、许昌、鄢凌等地都在“争”。但在安徽的巢湖,人们可能知道更多的只是洗耳池及“洗耳恭听”这个成语的来历,即便如此,这些记载与来历的说服力也不是很强。仔细一想,这里面有些东西很却值得玩味,比如:巢父,传说中即有巢氏的先祖,而居巢也是巢居之地,传说中有陷巢州之说,居巢之地成为了湖,所以才有了巢湖之名。而名士许由,据汉蔡邕《琴操·箕山操》的记载,称“…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许由的“夏则巢居”,是否能说许由在居巢之国停留并生活过,就像河南当地有那么多的地方留有许由的踪迹一样?而后居巢之人是否因为仰幕许由之高洁,而将城中一池命名为洗耳池?或许许由可能和巢父一样,同样是有巢氏的先祖?有趣的是,在巢湖也有牵牛巷和晒书墩等地名,再联想一下巢湖的洗耳池,难道这些东西真的就是这样简单而孤立、偶然而巧合地存在着吗?历史之谜难道不值得我们巢湖乃至安徽的史说家、考古学家们去仔细研究吗?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6 07: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