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2007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一年一度的春拍会上,徐悲鸿于1939年创作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以720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5月27日,在香港佳士得举行的“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及“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拍卖会上,徐悲鸿另一幅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珍妮小姐画像》又以2490万港元成交。 与徐悲鸿最擅长的以“马”为题材的画作系列不同,在徐悲鸿的女性题材系列当中,所画女性结构比例与传统手法并不相同,他构图缜密、笔法精准、层次丰富,尽现女性的自然美态。这些女性题材的画作在春拍中受到热捧,使徐悲鸿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年轻时的廖静文 作为一位成就极高的艺术家,徐悲鸿一生经历坎坷,成绩斐然。他痴迷艺术,天性浪漫,相貌英俊,不拘小节,敢爱敢恨,是一个十足的性情中人。而君子多才多艺又多情,自然也就是年轻女性无法拒绝的好情人。 徐悲鸿一生经历了三短跌宕的感情。蒋碧微、孙多慈、廖静文,三位女性在不同时期陪伴他各自走过了一段情感历程。 蒋碧微在19岁时勇敢地与徐悲鸿私奔出逃,此后同居多年,辗转各地,生儿育女,最后终因人生志趣不同而在28年后分道扬飙,做了张道藩的情人; 孙多慈是徐悲鸿的学生,两人的爱情自始至终笼罩在阴影之下,迫于舆论和父母的压力,艰难而隐秘。一番挣扎之后,孙多慈痛苦地选择了离开,寂寂地嫁作他人妇,留下终身的念想; 廖静文是徐悲鸿惟一成婚的妻子。她在19岁时勇敢地嫁给当时已经47岁的老师徐悲鸿,为其生儿育女,既是心灵之友,又是生活伴侣,一直陪伴徐悲鸿直到他去世。 徐悲鸿的艺术家天性,使他行事浪漫,温柔多情,对美好的事物总是充满激情。为了追求孙多慈和廖静文,他甚至先后两次登报公示与蒋碧微的关系已经结束,既不顾蒋的感受,亦任凭舆论哗然,心里也只有爱情。他为他的这每一个女朋友都取了一个相当美好的名字,虽然是在90年前,也已经有在戒指上刻对方名字,以双方名字篆刻印章,或者是在除夕夜狂奔40华里以求一见的浪漫举动。 而爱情也就是这样美好的事情。男女之间,无非是青春、真心和生命的相互给予和寄托。蒋碧微、孙多慈、廖静文各自都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与徐悲鸿的爱情。尽管他们也曾有过误解,怨怼、争执,尽管他们并没有都白头偕老,可是惟有爱,是无法忘记和替代的。
蒋碧微
与徐悲鸿分手之后的蒋碧薇,在签字分手的当天,便拿着徐悲鸿支付的100万元和100幅画,去好朋友家里过除夕,打了通宵麻将,结束了和徐悲鸿的一切关系。 1948年,蒋碧薇跟随张道藩去了台湾,成为张道藩公开同居的情人,直到1958年分手。同居的10年间,虽然二人同进同出,但蒋碧薇从未曾以张太太的名义出席过任何活动,身居要职的张道藩自然也无任何离婚的打算。1958年,张道藩原本在法国的妻女回到台湾,暮年的他也开始希望回归家庭。蒋碧薇选择了勇敢放手,开始一个人在台湾的整整20年的孤苦生活,直到1978年去世。 曾跟随徐悲鸿出国留学的蒋碧微,学过小提琴也学过法语,是否成功不敢说,但与中国传统妇女总把孩子放在首位不同,蒋碧微反其道而行之,绝不因孩子而放弃个人幸福,颇有西方新潮思想。 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爱得死去活来的蒋碧微,并没抓住她最后的幸福。步入晚年的蒋碧微守着空荡荡的屋子,大概与任何一个寂寞的老妇人无异。回想从1917年跟随徐悲鸿私奔开始,几十年来的烦恼、痛苦夹杂着甜蜜的生活,潮水一般的回忆,此时就像大梦一场,而男人们都已四散离去。 蒋碧薇去世的时候,房间里还挂着当年徐悲鸿在巴黎为她画的拉琴照。而徐悲鸿辞世的时候,衣袋里还放着当年与蒋碧薇一起在法国购买的旧怀表。
孙多慈
孙多慈迫于压力和父母之命,从桂林迁至丽水之后,大病一场。虽然两年之后,她终于寂寂地嫁给了许绍棣,徐悲鸿始终是她最大的心结。 婚后,孙多慈生下一对儿女,后来纷纷都学业有成,留学美国。1948年,孙多慈便随许绍棣去了台湾,到台湾艺术学院任教,1963年任该院院长。许绍棣到台湾后曾任职立法委员,沉湎于基督教。孙多慈与他的感情不甚融洽,只好潜心于艺术排解内心疾苦。 孙多慈的一生是痛苦、矛盾、后悔的一生,她内心看不起许绍棣,却又最终未能与其离婚。她为了寻求解脱便经常借故去美国,多住好友——著名的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家里。她也多次去徐悲鸿的好友王少陵先生家,每次看到徐悲鸿留在他家里的诗都会泪流涟涟,唏嘘不已。 1953年9月,孙多慈又到纽约参加一个艺术研讨会,却传来徐悲鸿突然逝世的消息。孙多慈听了当时就昏厥过去。她一生只爱徐悲鸿,当时就表示要为徐先生戴孝三年,据说后来果然当着许绍棣的面为徐悲鸿戴了三年孝。由于长期抑郁,孙多慈于1975年3月因患癌症病逝于美国洛杉矶,终年64岁。 孙多慈病故五年后,许绍棣也于1980年在台湾病逝。临终遗嘱,与孙多慈骨灰合葬于阳明山。
廖静文 婚后的廖静文与徐悲鸿度过了一段平静美好的婚姻生活。然而徐悲鸿由于早年欧洲留学时生活困苦,留下病根,之后又多年忘我地从事艺术教学和研究,常年奔波各地,身体非常不好。1953年,徐悲鸿因脑溢血在北京去世。 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带着一对儿女,痛苦而坚强地生活。不久,她把徐悲鸿地的所有遗作收集整理,将1000余幅字画和1000余件收藏作品全部捐给了国家,并且再次回到大学读书。 1954年9月26日,在中央领导的支持和廖静文的努力下,徐悲鸿纪念馆建立,廖静文担任馆长。如今,这位80岁的老人和青壮年人几乎一样,每天工作大约8个小时。 徐悲鸿离开以后,曾有一个年轻的军官走进廖静文的生活,给过她和孩子们短暂的快乐,但是廖静文无法忘记徐悲鸿。她的客厅里挂着巨大的徐悲鸿画像,家里面一切都没有改变,跟徐悲鸿在世的时候一模一样。廖静文最终没有接受。 “如果有来生的话,我还希望再嫁给徐悲鸿。我希望我死了以后,可以和悲鸿在“地下黄泉”相见。再看见他的时候,我会靠在他的胸脯上,向他诉说我这几十年来是怎么度过的,是怎么样想念他的。我要把我的痛苦都告诉他。” 已经多少年过去了。廖静文一生经历似乎就是如此简单:爱上了一个人,为这个人守护了大半生的画和收藏。这两件事,实实在在地填满了她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