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为买酒的人干1杯,
他的酒供人们开怀畅饮;
为囚犯干2杯,
再为活着的人干3杯,
为所有基督徒干4杯,
为因信仰而死者干5杯,
为柔弱的姐妹干6杯,
为森林的守护者干7杯。
为漂泊不定的兄弟干8杯,
为分布四处的僧侣干9杯,
为船员干10杯,
为争吵反目这干11杯,
为忏悔的人干12杯,
为出门旅行者干13杯,
就像教皇和国王一样,
人人都无拘无束地痛饮。
——《布拉纳之歌》
轻快的曲子萦绕着一间中世纪的乡间小酒店,它出自我们主角灵巧的双手,那便是迷人的吟游诗人。他们行走在中乡间
的小道,穿梭于各个村庄,其中有人甚至在各国王庭之中出入自如。为大家带来音乐和欢乐。讲述着古往今来的传说和
故事。当然其中还有各处流传的小道消息,自然那需要你用心来听才能知道。或许这只是我们的幻想,但是他们的生活
实在令我们浮想联翩。而奇幻小说、漫画、以及游戏中,又时时刻刻闪现着他们神秘的侧影。那么,就让我们撩开那神
秘的面纱,进入他们的神秘世界一探究竟。
第一乐章 久远的歌与英雄的梦
就历史事实而言,广义的吟游诗人出现的时间事实上远比我们想象的早上许多。或许是因为音乐和语言,是伴随着人类
的诞生而诞生的艺术形式,而诗歌和音乐又是一对双生子的缘故。那时的诗人,既不在幽雅的花丛中和某位公主或小姐
花前月下,也不在新天鹅城堡的大厅中展现自己的才艺,而是至身于雅典狭窄的街道与罗马喧闹的广场上。当然,最起
初的吟游诗人和我们在奇幻小说里读到的大不相同,他们有的甚至不会使用乐器,只会些简单的故事?**?D鞘焙虻?
乐器技术也远远不如几百年后来得发达。因此就算是手指拨动了琴弦,也未必能发出天籁般的悦耳声音。听上去是否和
现在街边卖艺的没什么区别?但他们的表演对于当时缺乏娱乐的人们来说,实在极具魅力。直到了中世纪,吟游诗人们
才显现出我们在奇幻作品普遍熟悉了的形象,背起他们钟爱的乐器与简单的行囊,行走在旅店与酒馆之间、荒野与城市
之间、浪漫与激情之间,吟唱起他们优美的歌曲,讲起那些久远的故事。但是,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那
就错了。他们中有人能进入的地方是普通的平民一生也无法企及的。很多时候,他们成为领主和王侯的座上之宾,成为
宫廷诗人。实际上,很多青年贵族也会偶尔选择吟游诗人的生活方式,因为,那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在详细地介绍中世纪的吟游诗人之前,先让我们把眼光投向那个基督教还为广泛传播的欧洲,和与它同样古老的凯尔特
人。因为在奇幻作品中经常被提及的“bard”一词中就有“凯尔特的吟游诗人”这层意思。凯尔特(Celt)是欧洲几个
比较古老的民族之一,可以说是中欧的“土著”。曾生活在中欧,在意大利、西腊、巴尔干地区、小亚西亚、法兰西(
当时称为高卢)、西班牙、以及不列颠岛。他们是拥有白皮肤,金色头发以及蓝色瞳孔,身材魁梧的民族。他们曾一度
是欧洲文明最发达的民族。凯尔特人拥有了让罗马帝国元帅恺撒所惊叹的战车,最先开始穿方便的御寒裤子,最早开始
畅饮啤酒,就是奇幻小说里经常出现的麦酒。他们为了寻找可以饲养羊群的土地登陆不列颠三岛,而且维持着分氏族定
居的传统。然而,停留在部落时代的松散民族,怎能抵挡住律令国家的强大军队。当罗马帝国的军团们横扫整个欧洲大
陆的时候,他们就被驱逐到欧洲的偏远一角——爱尔兰岛。虽然有位罗马统帅曾说过只需要一个军团就可以轻易拿下它
,但却迟迟没有动手。于是残存的凯尔特人在那里顽强的扎下根来,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风俗得以完整的保留。在他们
的文化与风俗中,音乐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一环。古代凯尔特的国王和邦主们在结束一天的辛劳之后,晚上回到自家的大
厅里的时候,他们总是会招来诗人和乐师来为他们演奏音乐和吟唱歌曲,如同今天我们每天回家倒在沙发上看电视一样
。于是,诗人们弹起竖琴,唱起往昔的故事。其中有天神,有魔鬼,有梦想,有追求,有英雄好汉,更有传说和奇迹,
当然还有人类历史长河中永恒的浪花——战争与爱情。此时的吟游诗人的社会功能可不只是体现在提供娱乐这方面而已
,他们博学多识,对附近流传的逸闻无所不晓,他们所讲的故事概括了这个地区的历史,其中很多故事直到现在都为我
们津津乐道。事实上,在没有专职史官,或者专职史官记录的古代凯尔特王国,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是在吟游诗人的口
中流传至今,而没有被人们遗忘。因此,吟游诗人在凯尔特社会中拥有着十分独特的地位。就算是行走沙场,举止粗鲁
的武士对待他们也是毕恭毕敬。吟游诗人在那里影响着舆论,可以说是无冕之王。在爱尔兰有一个分布全境的姓氏“沃
德”(Mac an Bhaird),它意思就是“诗人”或“吟游诗人”,由此可见在凯尔特社会中诗人分布之广。如今,凯尔
特的音乐文化依然在世界舞台上显得独特而艳丽,以神秘园(Secret Garden)和恩雅(Enya)为代表的NEW AGE音乐中
,或多或少地融合了一些凯尔特音乐的因素,其中也许有当初支撑并传承着凯尔特音乐文化的吟游诗人的一份功劳。另
外,此时的凯尔特吟游诗人,已经和我们在游戏和奇幻小说里看到的没什么不同了。
另一个吟游诗人文化非常繁盛的民族,是长期与爱尔兰的凯尔特人为敌的北欧海盗——维京人(Vikings)。维京人生
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日德兰半岛上,欧洲大陆人称之为“Nordland”或“Northland”,即“北
地”之处,也就是今天的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一带。因此,当时的欧洲人也将他们称为“Northman”或“Nordland
”,即北方人,北地人之意。而“维京”则是他们的自称,在北欧的语言,即古代北欧文字(Rune)中,这个词语包含
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就是掠夺。维京人也是最后一些被罗马帝国归入“日尔曼人”(German)的蛮族部落,
他们曾经使整个欧洲处于恐怖之中。从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故乡出发,他们乘坐船头雕刻有高昂的龙头的威武的
龙头战舰,穿越北海和波罗的海对其它文明发动突袭,纵是同为“蛮族”的法兰克人(Frank)和哥特人(Goth),也
受过维京人的无差别侵略,至于富饶的罗马帝国高卢行省和不列颠行省,就更不在话下。公元793年,维京人劫掠了英
国东海岸的林第斯法恩修道院,预示着维京时代的来临,预告一段将持续近三百年的惨痛历史的开始。起初,维京人一
般在被袭击地区的正规武装力量抵达之前,迅速完成掠夺等一系列行动就撤退。但是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他们的胆子
也变得越来越大,一度在某些时期,维京人占领了欧洲许多重要地区,并在被占领区定居下来。作为基督教徒眼中的异
教徒,维京人会毫不犹豫地杀死教堂里的神职人员,并抢劫教堂中的贵重财物。出于对他们冷酷无情和凶猛残暴的恐惧
,当时的大陆人把维京人比作地狱里来的魔鬼。然而维京人远航的足迹遍及了整个欧洲大陆,南临红海,西到北美大陆
,东至阿拉伯半岛上闪烁的明珠——巴格达。然而,他们带给这些地方的,不是贸易,不是文化,不是宗教,而是就是
以海盗的身份肆无忌惮地抢劫与掠夺。从公元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维京人四处征战,侵略邻国。随着人口的增加,统治
的分野,与部落的了联合。国家概念逐渐出现在维京人之中,逐渐有了瑞典维京人,挪威维京人和丹麦维京人。每个国
家各自选择一个战场:瑞典人朝东打;丹麦人向西航行;挪威人经常在海上打劫,侵占未开发的地方或人口稀少的地区
。维京人纵横四海数百年:他们发现格陵兰,驾着长船直达美洲,移民冰岛,他们掠夺爱尔兰,远征俄国,陷法国于血
海。八世纪的欧洲,四处都响起这样的祈祷:“上帝啊,保佑我们逃过北方人的暴行吧!别叫我们遇上他们的暴行。”
不过,他们同时也是出色的手艺人、勇敢的海员、无畏的探险家和精明的商人。特别是维京人的部落酋长,这些选举或
挑战产生的首领,大多是些知识和智慧过人的家伙。他们热衷于激动人心的传奇与漂亮的幽默,也同样热爱美术和精致
的工艺;即使是用于血与火的战船和长剑,他们也一定要装饰得富丽堂皇。这就构成了维京人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
他们崇尚强大智慧的程度恰好同崇尚强大武力相同。在他们中间,一个出口成章的诗人和一个战无不胜的勇士都能赢得
同样的赞誉,同样出人头地;而对一个既能出口成章,又能杀敌无数的维京人来说,整个世界几乎就拜倒在他的脚下。
有个词“Skald”,意为“古代斯堪的那维亚的吟唱诗人”,就是维京吟游诗人的名字。这个词曾在著名电脑奇幻游戏
《博德之门II——安姆的阴影》里以吟游诗人的宗派出现。维京的吟游诗人必然也承担了所有吟游诗人的最重要的工作
——娱乐大众。事实上,在维京人的宴会上通常坐满粗鲁的战士,摆满丰盛的美食,此时,当然也少不了诗人们所吟唱
的英雄史诗。与凯尔特人相似,吟游诗人也掌握着维京人的言论与历史。至少每一个北欧王都希望自己的功绩被后世的
人所牢记,这时他们就需要历史的喉舌——吟游诗人。如今,我们所知道每一位北欧国王的功过,都自他们的口中流传
下来,然后才被人记录于纸上的。据说,有一位北欧贵族,曾经列出自己引以为豪的九大才能,其中就包括诵诗和弹奏
竖琴,其余的几项是读写北欧文字,滑雪,划船,制作手工艺品和射箭。
在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那首埃吉尔的赎命诗。相传聪慧,善战的埃吉尔·斯卡德拉格里姆逊在英格兰北部遭到船难。
没想到上岸后又落入他的老对手——血斧王埃里克的手中。他早些年在挪威得罪过这个王。现在埃里克被其弟从挪威赶
出来,成为了这里维京人的国王。埃吉尔被判处死刑,血斧王埃里克按惯例给了他一个晚上做准备。虽然没有武器,但
他确信言语就足以拯救自己。因为他不但是名英勇的战士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一首不凡的诗歌便在一夜之间完成。
第二天,当埃吉尔准备在国王面前行刑的时候,他将自己的诗作奉上:
我向国王献上
一首颂歌,
祈求你能
把这小诗接下……
国王感到好奇,决定等他将诗吟诵完毕再做定夺。于是一首充满赞美国王在战场上的英勇无敌的诗歌涌入了血斧王的耳
中。其中充满令人眩目的隐喻,将国王那颗高傲的心被颂扬之词赞扬的兴奋非常:
利矛如雨
猛击盾牌阵
国王一箭射出
纵身跃入敌军;
在那沙滩之上
在波涛拍岸的海滨,
血迹斑斑
战斗不停……
猛力向前的战戟
可怖的与盔甲上的火星对抗,
如飞的利箭
射进勇士的心脏;
冰冷的钢刀
对我把一切诉讲,
兵器如风
倒下奥丁神的脊梁。
埃吉尔的诗歌在赞颂埃里克的宽宏大度中结束。这首诗如同魔法一样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国王告诉他,“饶你一命
,作为奖赏”。埃吉尔的这次成功地保命,有人说其实是一位宫廷顾问为他求情的结果,但是这首诗的作用也是不容忽
视的。至此以后,它作为埃吉尔的“赎头”诗而声名大振。此后他的后裔将其记录在《埃吉尔英雄传奇》中,并著书解
释了像埃吉尔这样的宫廷诗人们常用的各种隐喻。比如:“盔甲上的火星”, 想象一下剑砍在盔甲上时火光四溅的样
子,便可知道是在暗示利剑。而“倒下奥丁神的脊梁”,是指战斗中的北欧战士,因为他们都是献身于奥丁神,由神决
定他们在战斗中的生死。由于相传诗学的蜜酒是由而侏儒酿造,巨人看管,是奥丁将他窃取与崇拜者分享,所以他们也
常将诗歌称为“侏儒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