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老年人最爱提到的是李商隐的七绝《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老年朋友引用这首诗时,一般只是引用"夕阳无限好",很少有人将后面的"只是近黄昏"连用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个完整的句子,只有完整句子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人们解释"只是",认为就是现在"但是"的意思,并且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解释成虽然夕阳无限好,可是却接近黄昏了。说"只是近黄昏"表现的是一种无奈。这样的解释,仅是注意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没有从诗的整体考虑。如果考察整首诗和"只是"的用法,就会发现这样的解释违背了作者的原意。 "向晚意不适",这是说心情不好。但是作者一没有喝闷酒,二没有找人发泄,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驱车登古原",到野外走走。因为"向晚意不适",所以才"驱车登古原",这是因果关系。诗人到乐游原,目的是明确的,就是为了要看一看黄昏时的太阳,让夕阳解除"意不适"。他所要寻找的恰恰就是黄昏这个特殊时间里的太阳,让夕阳解除"意不适",并不是想要寻找无奈,寻找苦恼,而是解除烦恼与无奈。寻找无奈,并不是作者的本意。乐游原是当时文人们常去的地方,也是作者经常去的地方,现在他来到这个地方就是为了看黄昏的夕阳,是有计划在先的,就是要通过看夕阳,驱走心中的感伤。"近黄昏"是"夕阳无限好"的必要条件,如果不是在黄昏,也就没有作者眼中的无限好的夕阳了,正是因为"近黄昏",才具有了"夕阳无限好"。作者没有理由对产生"夕阳无限好"的"近黄昏"表示无奈,表示惋惜,如果他那样做,就等于是白到乐游原了。
人们误解"只是近黄昏"的根本原因,是将诗中的"只是",等同于现在的"只是",以为这里的"只是"就是表示转折的"但是",这是用现代的语义解释古代的诗句。 其实,古代的"只",还可以表示因果、条件关系。例如:"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的"只",解释为"就是",是表示因果关系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应该解释为:就是因为身在此山中,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应该解释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就是因为未到伤心处。这个"只"也是表示原因的。 从李商隐自己的诗作中,我们也能找出不少"只"表示原因的例子。《西南行却寄相送者》:"百里阴云覆雪泥,行人只在雪云西。""行人只在雪云西",意思是:行人正是因为在雪云西。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中的"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斑骓只系垂杨岸",就是:斑骓正好系在垂杨岸。 如果,将"只是"解释为转折关系,那可就坏了:"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作者一路都是积极向上的情绪,可是到"只是近黄昏"这儿,却转了调子,先是积极又是消极,整首诗就出现了矛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合理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夕阳无限好,正是因为近黄昏。 这样,整首诗才有了一个连贯的思想,一条顺通的脉络,中心也就明确了,作者的本意也显现出来了。"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翻译过来是:因为在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好,所以驱车到乐游原上看夕阳,让夕阳解除心中的不适。夕阳多么美好啊!夕阳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它正在黄昏这个时候--黄昏有什么不好! 这首诗写于何时不详,李商隐的一生活了四十多年,按理说不应该有岁月迟暮之感。他的另一首《乐游原》:"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就全无消极迟暮之感。纵观李商隐的一生,他一直是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正好是他积极生活态度的写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