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770|回复: 0

春夜为何喜雨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09-9-2 09: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自小耳熟能详的杜甫的《春夜喜雨》。
  杜甫的《春夜喜雨》喜在哪里?喜在"好雨"。"好雨"好在哪里?好在"知时节",好在"润物细无声",好在能让"花重锦官城"。读到这里,只是读出了诗的表面,只达到了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只有再提出一些问题,再深入一些,才能读到诗的本质、诗的真意,才能对诗有高层次的理解。
  "好雨"好在"知时节",这"时节"与诗人有什么关系?作为文人,只要写诗,只是赞美雨之"好",那是完全不用管它是否应了时节的,只要雨好就行,清明、谷雨、惊蛰、芒种是可以不必关心的,是可以不必强调的。关注时节本来应该是种田人的事,可是杜甫在这首诗里首先关注的却也是时节。
  "润物细无声",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可"润"的,有些东西"润"了好,有些东西"润"了却是不好,衣服、残破的茅屋,让雨润湿了并不好。看得出来,作者说"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是喜在"当春乃发生"的雨会给农民带来好的收成。诗人关心的不是有雨可赏,而是想到了农民的耕种。
  因为心中有了人民大众,所以他推窗去看,看到的并不是院子和门前的花树,而是远处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于是作者想象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花重锦官城"这是全城之喜,并非是个人之独乐。因为诗人的喜与大众的喜是一致的,是以天下之乐而乐,所以才有了《春夜喜雨》之喜。
  《春夜喜雨》作于杜甫躲避战乱,流寓成都,这是国家最为动荡,诗人个人生活最为艰难的时期,可是,纵观这一时期杜甫的作品,却是最有人民性的,他是时时将自己的疾苦与天下人的疾苦联系在一起的。《春夜喜雨》也是这样,虽然这首诗并没有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直呼,但在诗中隐约透着作者的人民性。这样的喜,并不是简单地为雨而喜,并不是自我之喜,诗中的雨与"应是绿肥红瘦"之雨,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作品的人民性是最重要的特征,只有读出了《春夜喜雨》中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才是读到了诗的深层。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6 03: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