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323|回复: 4

古希腊的科学家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09-9-15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希腊化时代的哥白尼”——阿里斯塔克
  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chos,310—230BC.)生于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曾就学于雅典学园。他不但是一个精细的观察者,而且还是一位天才的理论家。他对宇宙的看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太阳和恒星都是不动的,地球和行星围绕着太阳旋转,地球又绕自己的轴每天自转一周。
  他还认为,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出恒星相对位置的变化,是因为恒星与地球的距离比起地球运动的轨道大得多的缘故。阿里斯塔克斯的这种理论与后来的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已十分接近。但是他不但不被人所理解,并且当即就认为是渎神,因此他受到了控告。阿里斯塔克斯还有一项历史性的贡献,就是运用几何论证法测定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近似比值。这个方法在理论上很巧妙,但由于仪器和其它因素的限制,测出的数据不够准确。现在我们来介绍这一方法。这一方法是,设太阳、地球、月亮为WTXT S、E、M在月亮正好是半圆时,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到月亮上,那么此时的∠EMS=90°,那么△SME是直角三角形。这时,阿里斯塔克斯又利用仪器测得∠MES为87°,再用正弦函数,即可算出太阳到地球(即ES)和地球到月亮(即EM)的比值。他算出的结果是ES:EM≈18~20之间。比值算出后,如果已知月地距离EM,那么MS也就得出。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如此简明,所以直到1800年还在为天文学家所用。阿里斯塔克斯算出的结果和现代精确的结果相比,相差很大,但他的开创性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他为后来者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
             为“地理”命名

  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275—193BC.)生于希腊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cyrene,在今利比亚)。他在昔勒尼和雅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位博学的哲学家、诗人、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不过他的成就则主要表现在地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埃拉托色尼曾应埃及国王的聘请,任皇家教师,并被任命为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一级研究员。从公元前234年起接任图书馆馆长。当时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是古代西方世界的最高科学和知识中心,那里收藏了古代各种科学和文学论著。馆长之职在当时是希腊学术界最有权威的职位,通常授予德高望重、众望所归的学者。埃拉托色尼担任馆长直到他逝世为止,这也说明了他在古希腊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埃拉托色尼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除了他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第一个创用了西文“地理学”这个词汇,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这是该词汇的第一次出现和使用,后来广泛应用开来,成为西方各国通用学术词汇。
   埃拉托色尼充分地利用了他担任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馆长职位之便,十分出色地利用了馆藏丰富的地理资料和地图。他的天才使他能够在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创新。埃拉托色尼在地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集中地反映在他的两部代表著作中,即《地球大小的修正》和《地理学概论》二书。前者论述了地球的形状,并以地球圆周计算为著名。他创立了精确测算地球圆周的科学方法,其精确程度令人为之惊叹;后者是有人居住世界部分的地图及其描述。在该书中,他系统地提出了采用经纬网格编绘世界地国的方法,全面地改绘了爱奥尼亚地图。他以精确的测量为依据,将得到的所有天文学和测地学的成果尽量结合起来,因而他所编绘的世界地图不仅在当时具有权威性,而且成为其后一切古代地图的基础。埃拉托色尼的这两部地理著作不幸都失传了,不过通过保存下来的残篇,特别是斯特拉波的引文,后世对它们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精辟见解有一定的了解。

              丈量地球的周长

  关于地球圆周的计算是《地球大小的修正》一书的精华部分。在埃拉托色尼之前,也曾有不少人试图进行测量估算,如攸多克索等。但是,他们大多缺乏理论基础,计算结果很不精确。埃拉托色尼天才地将天文学与测地学结合起来,第一个提出设想在夏至日那天,分别在两地同时观察太阳的位置,并根据地物阴影的长度之差异,加以研究分析,从而总结出计算地球圆周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比自攸多克索以来习惯采用的单纯依靠天文学观测来推算的方法要完善和精确得多,因为单纯天文学方法受仪器精度和天文折射率的影响,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埃拉托色尼选择同一子午线上的两地西恩纳(Syene,今天的阿斯旺)和亚历山大里亚,在夏至日那天进行太阳位置观察的比较。在西恩纳附近,尼罗河的一个河心岛洲上,有一口深井,夏至日那天太阳光可直射井底。这一现象闻名已久,吸引着许多旅行家前来观赏奇景。它表明太阳在夏至日正好位于天顶。与此同时,他在亚历山大里亚选择一个很高的方尖塔作为日文,并测量了夏至日那天塔的阴影长度,这样他就可以量出直立的方尖塔和太阳光射线之间的角度。获得了这些数据之后,他运用了泰勒斯的数学定律,即一条射线穿过两条平行线时,它们的对角相等。埃拉托色尼通过观测得到了这一角度为7?12′,即相当于圆周角360?的l/50。由此表明,这一角度对应的弧长,即从西恩纳到亚历山大里亚的距离,应相当于地球周长的1/50。下一步埃拉托色尼借助于皇家测量员的测地资料,测量得到这两个城市的距离是5000希腊里。一旦得到这个结果,地球周长只要乘以50即可,结果为25万希腊里。为了符合传统的圆周为60等分制,埃拉托色尼将这一数值提高到252 000希腊里,以便可被60除尽。埃及的希腊里约为157.5米,可换算为现代的公制,地球圆周长约为39375公里,经埃拉托色尼修订后为39360公里,与地球实际周长引人注目地相近。由此可见,埃拉托色尼巧妙地将天文学与测地学结合起来,精确地测量出地球周长的精确数值。这一测量结果出现在2 000多年前,的确是了不起的,是载入地理学史册的重大成果。
  此外,《地球大小的修正》一书还包括以下各方面的研究:赤道的长度、回归线与极圈的距离、极地带的范围、太阳和月亮的大小、日地月之间的距离、太阳和月亮的全食和偏食以及白昼长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等等。这些研究代表了当时地理学发展的高水平。

              描绘新的地球

  《地理学概论》一书致力于研究有人居住的世界。全书分三卷,第一卷先是一段简短的绪言,对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历史的回顾,然后着重阐述地球的结构和演变以及水的运动(潮汐、海峡中的海流等);第二卷为数理地理学。主要探讨天空、大地和海洋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区域和地带的划分以及已知世界的范围等问题;第三卷是论述世界地图的改绘,包括一幅新编绘物世界地图以及区域描述。埃拉托色尼的这本书总结了古希腊地理学的成就,标志了这个时期地理学的最高水平,是古代地理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文献。
   埃拉托色尼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居住适应地带学说,将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非洲)三大洲和一个热带、两个温带、两个寒带等五个温度带。他改进了亚里士多德的分带法,对五个地带的南北界线,均给予纬度的严格划分。埃拉托色尼的区域和地带的划分,与前辈学者相比,科学性和系统都要强得多。他的地球分带已同现代地理学的“地带”概念相当接近。他确定的回归线位置,与其实际位置(23?30′)仅差半度,其精确性令人为之赞叹!不过,埃拉托色尼关于世界陆地三大洲的划分,与实际情况相差甚大,显然这是受到当时认识论和科学水平的局限。
   埃拉托色尼认识到,古老的爱奥尼亚地图必须全面地改绘。他的目标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依据精确的天文学和测地学新数据,来绘制更合理的世界图象。他毫不含糊地屏弃了亚历山大以前的资料,大量采用毕提亚斯远航和亚历山大远征以及其他新近的地理考察的成果。在使用资料时,他并不是一味盲从,而十分注意分析判断,力求去伪存真。例如,他在处理路线测量资料时,考虑了地势起伏和道路弯曲等因素,对资料提供的里程数据,平均减去了1/15,来加以订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地图的精度和资料的准确性。
   为了编绘新的世界地图,埃拉托色尼首先估算了有人居住世界的宽度和长度。宽度数值是沿通过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子午线测算出来的,结果是38000希腊里;长度数值则是沿着从赫尔克列斯之位至恒河河口一线来估算的,结果是78 000希腊里。长度线与宽度线组成了地图的基础座标,它们在罗得岛相交,然后,他在这两条基础座标线上,各选了一系列地点,如经线纵座标上的阿罗马提斯(Aromates,今索马里)、麦罗埃(Meroe)、西恩纳、亚历山大里亚、赫勒斯湾、波里斯丹尼河(Borysthene,今第聂伯河河口)和图勒等七处;纬线横座标上的印度河、“里海之门”、幼发拉底河上的塔普萨克(Thapsa-que)、罗马和迦太基(Carthage)等处,分别划出横向的纬线和纵向的经线,组成了地图的经纬网格。埃拉托色尼创立经纬网系统,是地图学发展中的一项重大的突破和飞跃,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为投影地图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是投影地图学取代经验地图学的先驱。
   埃拉托色尼在他的基础经纬网之上,还叠加了一套被称为“普林特”框格(Plinthes)和“斯弗拉吉德斯”框格(Sphragides)的几何图形。前者呈长形条带状,后者呈不规则形状。它们组成了地图的第二级网格系统,作为一级经结网格的补充,其作用是便于标明《地理学概论》一书中所描述的各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这种将世界划分为不同地区的思维方法,似乎可视为现代地理学术语中的“区划”的雏型。同时,他将地理描述中的分区叙述与地图编绘紧密结合起来,也是一种创新尝试,成为描述地理学与数理地理学相结合的又一种范例。
   显然,埃拉托色尼的地理学思想比前辈地理学家更臻成熟。他对地理空间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不仅因为它是一个地理实体,也不仅因为它是一个包含各种特性的地域,而且因为在地理空间中,存在着特征鲜明的自然环境同改造利用这一环境的社会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埃拉托色尼的地理学著作和成就标志了古代希腊地理学的最高峰和结束。

 

“天文学之父”—— 希帕库斯
  希帕库斯(Hipparchus,190—125BC.)生于毕迪尼亚,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他曾长期在罗得岛上进行天文观测。可惜他的许多重要著作已遗失。
  这位天文学家之父,为方位天文学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他从古代观测的年误差只有6分钟。他还用视差法,求出月地距离。就是在月食时用月球的视直径和地球影子的直径相比较,从而运用三角形方法计算出月地距离。
  希帕库斯还把几个世纪内太阳和月亮的运动编成精密的数学表,用这些表来推算月食和日食。这个工作是以前许多代学者曾经努力,但没能取得成功的。他还为了测量的需要,创造了当时完全不知道的三角学,甚至球面三角学。
  大约在公元前130年左右,有一颗新星爆发,这件事促使了希帕库斯编造了西方历史上第一个记载恒星的星表。 他对这些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置做了精密的测量,目的是将来有奇异的天象出现时,能够确定其位置,同时也能发现恒星间的相对的运动。事实上他的确通过这一工作发现了恒星运动。希帕库斯制成的这个星表共包含1025颗星,记载了恒星在星座间的分布和它们的亮度。他的后继者托勒密把它抄写在自己的著作里。
  希帕库斯不愧为知识上的巨人,他还发现以经纬度测定地球上地点的方法和由极点向赤道面投影的制图法。他将前人的观测和自己的星表相比较,又发现了分点岁差。他指出,这种岁差是由于黄道和赤道的交点缓慢移动所产生的。
希帕库斯给后代留下了大量的行星观测资料和对各个行星的观测数据表,可以说,这是天文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遗憾的是他一方面奠定了天文学基础,另一方面又为地心说开辟了道路。
  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等每一个天体都有一个轨道,即“本轮”上运动,而这轨道又在一个更大的轨道即“均轮”上围绕地球运动。希帕库斯的这种错误理论指导着从托勒密到第谷的许多杰出天文学家的工作,统治天文学界达1600年之久。所以在天文学之父的希帕库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双向性结局,这也许是古代天文学上致命的弱点。

 

“天文圣经”的创造者——托勒密
  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古希腊天文、地理、地图、数学家 。
  公元127年,年轻的托勒密被送到亚历山大去求学。在那里,他阅读了不少的书籍,并且学会了天文测量和大地测量。他曾长期住在亚历山大城,直到151年。
  托勒密于公元二世纪,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结构学说,即“地心说”。主张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环绕地球运行。托勒密这个不反映宇宙实际结构的数学图景,却较为完满的解释了当时观测到的行星运动情况,并取得了航海上的实用价值,从而被人们广为信奉。托勒密个人声称他的体系并不具有物理的真实性,而只是一个计算天体位置的数学方案。至于教会利用和维护地心说,那是托勒密死后一千多年的事情了。
  除了在天文学方面的造诣, 托勒密在地理学上也做出了出色的成就。他认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为整个地球,主要研究其形状、大小、经纬度的测定以及地图投影的方法等。他制造了测量经纬度用的类似浑天仪的仪器(星盘)和后来驰名欧洲的角距测量仪。托勒密有地理学著作八卷,其中六卷都是用经纬度标明的地点位置表。他的多数地点位置好象都是根据他的本初子午线和用弧度来表现的平纬圈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的,因为他的经度没有一个是从天文学上测定的,只有少数纬度是这样测定的。托勒密采用了波昔东尼斯测定的地球周长的较小数值,这就使得他所有用弧度表现的陆向距离都夸大了,因为他把每一弧度的距离定为五百希腊里,而不是六百希腊里。这样一来,从欧洲到亚洲横贯大西洋的洋面距离,看上去就比埃拉托斯特尼的计算值小得多,这项计算最后还导致了哥伦布从西面驶往亚洲的企图。
  托勒密著有四本重要著作:《天文学大成》(Almagest)、《地理学》(Geography)、《天文集》(Tetrabiblos)和《光学》(Optics)。 《天文学大成》——500年的希腊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顶峰——统治了天文界长达13 个世纪。这样一本知识上参差交错且复杂的著作,不是单独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托勒密依靠了他的先驱者,特别是希帕库斯,这一点是无须掩盖的。他面对的基本问题是:在假设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以及所有天体以均匀的速度按完全圆形的轨道饶转的前提下,试图解释天体的运动。因为实际天体以变速度按椭圆轨道饶地球以外的中心运动,为了维护原来的基本假设,就要考虑某些非常复杂的几何形状。托勒密使用了3种复杂的原始设想:本轮、偏心圆和均轮。他能对火星、金星和水星等等的轨道分别给出合理的描述,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在一个模型中,那么它们的尺度和周期将发生冲突。然而,无论这个体系存在着怎样的缺点,它还是流行了1300年之久,直到15世纪才被哥白尼推翻。
  托勒密还曾制造了供测量经纬度用的、类似浑天仪的仪器和后来驰名欧洲的角距测量仪。通过系统的天文观测,编出了1000多颗恒星的位置表。



   托勒密的地心体系
  (1)地球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2)每个行星和月球都在本轮上等速转动,本轮的中心则沿着均轮运动,只有太阳直接在均轮上绕地球转动,地球不在各均轮的圆心上,而是偏离一段距离;
  (3)水星和金星在本轮中心位于地球和太阳的联机上,这一联机一年绕地球一周,火星、木星、土星到它们各自的本轮中心的直线总会和日地线平行,这三颗行星每年绕其本轮中心一周;
  (4)恒星都位于「恒星天」之上;
  (5)日、月、行星除上述运动外,还与恒星天一起,每天绕地球自东向西转一周。

 

能推动地球的人—阿基米德
           能推动地球的人——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212)是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除了伟大的牛顿和伟大的爱因斯坦,再没有一个人象阿基米德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即使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拿他来做自己的楷模。


             从洗澡的故事说起

  关于阿基米德,流传着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意思是“我知道了”)。  

  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来到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阿基米德的生平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诞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今意大利锡拉库萨)。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他十一岁时,借助与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古希腊文化中心亚历山大里亚城去学习。
  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口,是当时文化贸易的中心之一。这里有雄伟的博物馆、图书馆,而且人才荟萃,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许多年,曾跟很多学者密切交往。他在学习期间对数学、力学和天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在他学习天文学时,发明了用水利推动的星球仪,并用它模拟太阳、行星和月亮的运行及表演日食和月食现象。为解决用尼罗河水灌溉土地的难题,它发明了圆筒状的螺旋扬水器,后人称它为“阿基米德螺旋”。
公元前240年,阿基米德回叙古拉,当了赫农王的顾问,帮助国王解决生产实践、军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
  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攻陷叙拉古,正在聚精会神研究科学问题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蛮横的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阿基米德的遗体葬在西西里岛,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内切球的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卓越贡献。
            阿基米德的科学成就

  

楼主其他發帖
<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22: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基米德无可争议的是古代希腊文明所产生的最伟大的数学家及科学家,他在诸多科学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使他赢得同时代人的高度尊敬。
  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他系统并严格的证明了杠杆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阿基米德系统地研究了物体的重心和杠杆原理,提出了精确地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指出在物体的中心处支起来,就能使物体保持平衡。他在研究机械的过程中,发现了杠杆定律,并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他在研究浮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线、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种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创立了“穷竭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他用圆内接多边形与外切多边形边数增多、面积逐渐接近的方法,比较精确的求出了圆周率。面对古希腊繁冗的数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还首创了记大数的方法,突破了当时用希腊字母计数不能超过一万的局限,并用它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
  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星球仪,他还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做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提出这样的见解,是很了不起的。
  阿基米德的著作很多,作为数学家,他写出了《论球和圆柱》、《圆的度量》、《抛物线求积》、《论螺线》、《论锥体和球体》、《沙的计算》等数学著作。作为力学家,他著有《论图形的平衡》、《论浮体》、《论杠杆》、《原理》等力学著作。
  阿基米德和雅典时期的科学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就是他既重视科学的严密性、准确性,要求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精确的、合乎逻辑的证明;又非常重视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他非常重视试验,亲自动手制作各种仪器和机械。他一生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构和机器,除了杠杆系统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举重滑轮、灌地机、扬水机以及军事上用的抛石机等。被称作“阿基米德螺旋”的扬水机至今仍在埃及等地使用。
“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
  阿基米德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个实践家,他一生热衷于将其科学发现应用于实践,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阿基米德曾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
当时的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了一条船,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很多天。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地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爱国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作战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
  另一个难以置信的传说是,他曾率领叙拉古人民手持凹面镜,将阳光聚焦在罗马军队的木制战舰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
  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212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此时,75岁的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了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无知的士兵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了。

几何学的创始人—— 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Euclid,约300BC.)是古希腊最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早年在雅典受教育,熟知柏拉图的学说。公元前300年左右,受托勒密王(前364-前283)之邀,到埃及统治下的亚历山大城工作,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和著述。他写过不少数学、天文、光学和音乐方面的著作,而以巨著《原本》最闻名于世。《原本》原有13卷,后人又补充2卷。这本著作的原稿早已失传,现存的是公元4世纪末西翁的修订本和18世纪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的希腊文手抄原本。这部西方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为2000年来用公理法建立演绎的数学体系树立了最早的典范。德摩根曾说,除了《圣经》,再没有任何一种书像《原本》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读者,被译成如此多种语言。从1482年到19世纪末,《原本》的各种版本竟用各种语言出了1000版以上。明朝万历年间(1607),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前6卷译成中文出版,定名为“几何原本”。“几何”这个数学名词就是这样来的。《几何原本》是中国近代翻译的第一部西方数学著作。
  在《几何原本》中,欧几里得首先给出了点、线、面、角、垂直、平行等定义,接着给出了关于几何和关于量的十条公理,如“凡直角都相等”、“整体大于部分”以及后来引起许多纷争的“平行线公理”等等。公理后面是一个一个的命题及其证明,内容十分丰富。比如有平面作图,勾股定理,余弦定理,园的各种性质, 空间中平面和直线的垂直、平行和相交等关系,平行六面体,棱锥、棱柱、园锥、园柱,球等问题,此外还有比例的理论,正整数的性质与分类,无理量等等。公理化结构是近代数学的主要特征,而“几何原本”则是公理化结构的最早典范,它产生于2000多年前,这是难能可贵的。欧几里得完成巨著“几何原本”并不是偶然的。除了他自己的天分和勤奋外,在他之前已有许多希腊数学家作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积累起了许多数学知识。不过这些知识是零碎的,不连贯的,可以比作砖瓦、木石。欧几里得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创造性地吸收并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用公理化方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演绎体系,把这些零碎的,不连贯的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揭示彼此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个严密的系统之中。就好像一位高明的建筑师把木石、砖瓦建成巍峨的大厦一样。
  古籍中记述了两则故事说明了欧几里得的治学态度。一个故事说:托勒密国王问欧几时得,除了他的“几何原本”之外,有没有其他学习几何的捷径。欧几里得回答道:“几何无王者之道。”意思是在几何学里,没有专门为国王铺设的大路。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求知无坦途”,成为千古传诵的箴言。另一个故事说:一个学生才开始学习第一个命题,就问学了几何之后将得到些什么。欧几里得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在学习中获取实利。”从古籍记载的这两则故事可知,欧几里得主张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刻苦钻研,不赞成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风,也反对狭隘的实用观点。
  除“几何原本”外,欧几里得还有不少著作,如“已知数”、“图形的分割”、“纠错集”、“园锥典线”、“曲面轨迹”、“观测天文学”等,可惜大都失传。不过,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几何原本”。
<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22: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Hippcrates,约460—377BC.),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提出“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粘液、黄胆和黑胆四种体液组成,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们有不同的体质。他把疾病看作是发展着的现象,认为医师所应医治的不仅是病而是病人;从而改变了当时医学中以巫术和宗教为根据的观念。主张在治疗上注意病人的个性特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患病的影响。重视卫生饮食疗法,但也不忽视药物治疗,尤其注意对症治疗和预后。他对骨骼、关节、肌肉等都很有研究。他的医学观点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希波克拉底出生于小亚细亚科斯岛的一个医生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医生,母亲是接生婆。在古希腊,医生的职业是父子相传的,所以希波克拉底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医。父母去世后,他在希腊,小亚细亚,里海沿岸,北非等地一面游历,一面行医,从而增长了知识,接触了民间医学。
  那时,古希腊医学受到宗教迷信的禁锢。巫师们只会用念咒文,施魔法,进行祈祷的办法为人治病。这自然是不会有什么疗效的,病人不仅被骗去大量钱财,而且往往因耽误病情而死去。
  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了可怕的瘟疫,许多人突然发烧、呕吐、腹泻、抽筋、身上长满脓疮、皮肤严重溃烂。患病的人接二连三地死去。没过几日,雅典城中便随处可见来不及掩埋的尸首。对这种索命的疾病,人们避之唯恐不及。但此时希腊北边马其顿王国的一位御医,却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雅典救治。他一面调查疫情,一面探寻病因及解救方法。不久,他发现全城只有一种人没有染上瘟疫,那就是每天和火打交道的铁匠。他由此设想,或许火可以防疫,于是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来扑灭瘟疫。希波克拉底指出的癫痫病的病因被现代医学认为是正确的,他提出的这个病名,也一直沿用至今。希波克拉底对骨折病人提出的治疗方法,是合乎科学道理的。为纪念他,后人将用于牵引和其他矫形操作的臼床称为“希波克拉底臼床”。
  为了抵制“神赐疾病”的谬说,希波克拉底积极探索人的肌体特征和疾病的成因,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他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粘液质;性情跪弱、动作迟纯的抑郁质。人所以会得病,就是由于四种液体不平衡造成的。而液体失调又是外界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他认为一个医生进入某个城市首先要注意这个城市的方向、土壤、气候、风向、水源、水、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等这些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环境。
  现在看来,希波克拉底对人的气质的成因的解释并不正确,但他提出的气质类型的名称及划分,却一直沿用至今。那时,尸体解剖为宗教与习俗所禁止,希波克拉底勇敢地冲破禁令,秘密进行了人体解剖,获得了许多关于人体结构的知识。在他最著名的外科著作《头颅创伤》中,详细描绘了头颅损伤和裂缝等病例,提出了施行手术的方法。其中关于手术的记载非常精细,所用语言也非常确切,足以证明这是他亲身实践的经验总结。
  在他的题为《箴言》的论文集中,辑录了许多关于医学和人生方面的至理名言,如“人生短促,技艺长存”;“机遇诚难得,试验有风险,决断更可贵”;“暴食伤身”;“无故困倦是疾病的前兆”;“简陋而可口的饮食比精美但不可口的饮食更有益”;“寄希望于自然”等,这些经验之谈脍炙人口,至今仍给人以启示。
  古代西方医生在开业时都要宣读一份有关医务道德的誓词:“我要遵守誓约,矢忠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这个医道规范的制定者就是希波克拉底。20世纪中叶,世界医协大会又据此制定了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  
  


 为古希腊传说中医神阿斯克勒波勒斯亲自为一名妇女治病。据说他传授的并不是什么长生不老的秘诀,而是如何拥有健康的体魄。因此早在那时,希腊医生就为他们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奠定了基础。
<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22: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希腊最后一个医学家——珀加孟的盖仑


加孟的盖仑(Gallean,129—199AD.) 是古代希腊最后一个伟大的医学著作家。他的死亡标志着古希腊医学富有创造性的时期的结束。盖仑是一个奇怪的过渡性人物,对他那个时代充满神秘气氛的环境来说,他是相当科学化的了;而对于后代的科学家来说,他又显得十分神秘。在盖仑身上兼有科学家,实验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的特征。但在医学界,他是当之无愧的权威,地位也许仅次于伟大的希波克拉底。
  由于盖仑的写作风格实在使人厌烦,现在很少有人再读他的著作。这位自负的天才留下各种内容的著作有一百多本。还在他13岁时,他就写了三本书。他的文章长得出奇,例如他对希波克拉底著作的评注竟比原文还长。他写作论述的学科很多,这充分显示了他具有惊人的精力,并且也说明他当时流行的所有科学,医学,哲学和宗教思潮都有广泛的兴趣。盖仑仅仅现在出版的完整的著作就有20大卷。据说完成这些书的出版工作便化了整整12年的时间,要读完这些著作差不多也要化这么多的时间。

  盖仑生于珀加孟。这个地方位于小亚细亚爱琴海边,面对着累斯搏斯岛。珀加孟以具有阿斯克勒庇俄斯的一座图书馆和一座神庙而自豪。这些建筑使得珀加孟在文化上可以与亚历山大城相媲美。亚历山大的托勒密王朝为了阻止珀加孟文化事业的发展,禁止向它出口纸莎草纸。为了对付这种威胁,珀加孟的羊皮纸就发展起来了。而且,这种书本终于代替了过去的纸莎草纸的书卷。这座城市还是强烈的基督教福音传道的所在地。盖仑的父亲尼孔是个仁慈的建筑师。但他的母亲却是个爱争吵的妇女,她是这样的凶狠,以致在脾气爆发时竟会咬她的仆人。尼孔曾梦见有人告诉他,说他的儿子命中注定会成为一个医生。盖仑早年曾拜当地的柏拉图派学者做老师,学习了伊壁鸠鲁派,斯多噶派,亚里十多德派及德奥弗拉斯特派的学说。十七岁时,他给一个精通解剖的医生当学生。尼孔死时,盖仑才二十岁,从这时起,他就开始了旅行生活以追求医学知识。他到过很多地方,包括希腊,巴勒斯坦,腓尼基,塞浦路斯,克拉特岛和亚历山大城。
  在某种程度上,科学的探索精神使希罗费罗斯和埃拉西斯特拉塔充满了生气,并给亚历山大城留下深远的影响。但是在罗马人统治的时期,人体解剖是严格禁止的。因此盖仑只能通过解剖猪,山羊,猴子和猿类来学习解剖学。他不多加考虑地就把他在动物身上得到的知识应用到人的身上。在三十岁那年,他回到珀加孟,恰好赶上了夏季的节日集会。这次选择的机会极为适当,因为当地没有一个称职的医生可以为角斗士们治伤。盖仑在治疗这些角斗士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仅在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中找到了工作,还为许多私人看病,并且获得了为角斗士们治疗的正式职业。不久,他又不满足于呆在珀加孟了。公元162年,他决定到帝国的京城去试一下自己的技艺,这一次又有幸获得一个施展自己技艺的机会。
  在罗马,盖仑很快地也享受到了他在珀加孟已习以为常的他人的诌媚奉承。一个非常有名的哲学家患了疟疾,罗马的许多医生都治不好,但是盖仑治愈了他。于是,盖仑很快地就受到了人们的尊敬,把他当作一个奇迹的创造者。接着他又治好了恺撒的一名主要行政长官妻子的病,从而得到了这位长官的赞助和庇护。这位保护者和他一样,也对解剖学非常感兴趣。四年后,正当他的事业蓬勃兴旺,并且也得到大量报酬时,他却突然启程回珀加孟了。关于回家的原因,他说是因为受到当地许多手艺较差的医生的敌视,不得不回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离开罗马的时候与当地烈性传染病的爆发时期恰恰一致。这种传染病可能是天花或斑疹伤寒。
  不久以后,盖仑在奥里略皇帝的邀请下,永久定居于罗马。皇帝称他是最优秀的医生和哲学家。他成了奥里略皇帝的御医,还为后来接任的三个皇帝服务过。在所有这些奇遇中,盖仑一直忙于医疗实践,解剖研究,演讲上课,学术论战等活动中。他还忙着写作各种专题论述。他声称自己写了256本书,其中有131本是关于医学的。这些书的内容包括哲学,数学,语法,法律,解剖学,生理学,脉搏,卫生学,营养学,病理学,治疗学和药学,对希波克拉底的评论以及自传材料。他的著作反映了他的学术成就,也反映了他敏锐的观察力的实验能力。
  盖仑既担心自己的著作会被粗心的复抄者所误传,又担心少数蹩脚的著我们作者把他们那些低级的东西冒充他的著作。因此他给细心的读者们提供了一本指导手册,叫做《关于他自己的书》。这本手册列出了一份他自己的著作的目录,并作了说明。
  盖仑虽然禁止进行正规的人体解剖,不过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可靠性是很放心的。他解剖了许多动物,他认为对于医学解剖来说,猿类在解剖上与人最相近。他虽然从来没有机会系统地解剖人体,然而他利用了许多偶然的机会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在《论骨骼》一书中,他曾谈到当坟墓或历史遗迹被弄开时,他常有机会观察人的骨骼。他带着病态似的热情描述过一件事。一次,洪水把一具尸体从坟墓中冲出。它顺着溪水来沉在河滩上。尸体的肉烂光了,但骨髓仍然完整地相互连接着。这样,这具尸体就“好像是医生为他的学生上课准备好的标本一样,便于让人们进行观看”。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强盗的尸体被扔在离路边不远的田野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埋葬这个恶棍,结果鸟吃完了他身上的肉。仅仅过了两天,这尸体就已经“准备好让任何一个愿意欣赏解剖演示的人参观了”。
  盖仑告诉他的读者,要了解人体的秘密,唯一的道路是研究伟大医生(例如他自己和伟大的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以及通过实际的体验。医生必须首先认真地学习哲学,以便了解人的身体在健康或疾病情况下的本质。他特别赞扬希波克拉底,认为他的话应该当作神的启示而牢记。但是,只是读书还很不够。他写道:“不仅要研究希波克拉底的拥护者和反对者的观点,而且要直接观察自然,观察动物,通过对自然状态下真实情况的研究,才能判定他的学说是否真实,是否正确。”在关于人和宇宙的哲学观念上,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样,他也认为是神创造了世间万物。关于身体结构及其功能的观点,他完全是个目的论者,在人体结构的任何一部分中,他都可以发现用来证明上帝的力量和智慧的证据,任何事物都显示出它是上帝设计的。
  盖仑在他的长篇演说中激烈地反对自然主义者,因为这些自然主义者否认人体的结构安排及其完善性是上帝的杰作。他特别向那些主张唯物主义,无神论,原子论的人们大发脾气。尽管他是所有时代中最伟大的解剖学家,观察家和实验家之一,但在他对原子者的谴责中却充满了他那个时代神秘的宗教精神。他显然是相信占星术和治病救人的巫术。他曾自命不凡地宣布过治疗之神 - 阿斯克勒庇俄斯-曾在梦中会见过他。对他来说,身体是灵魂的工具。这种观点使得这个异教的哲学家的观点可以为基督教会所接受。
  盖仑是一个技艺精湛,观察敏锐的解剖学家。他的著作非常适合于学生使用,学生不仅从字面上而且可以从精神实质上学习他所教导的内容。他的解剖学工作在《论解剖过程》和《论身体各部器官的功能》两书中得到了完整的阐述。盖仑在解剖学工作上的重要性是不能低估的。他的成就达到了古希腊医学研究的顶峰。中世纪,盖仑的话在医学和生物学问题上有最高的权威。他的解剖学研究,直到十六世纪才受到别人的挑战;而他的生理学概念 到十七世纪以前一直保持着实质上不受人怀疑的地位。
  但盖仑的解剖学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即他研究的对象是动物而不是人本身。由于他那个时代的特征限制,他难以避免这点不足。当然,尽管他没有掩盖这相事实,但是却没有把它看作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正如赛尔苏斯所提议的,他本来是应该利用伤口作为深入研究人体内部器官的窗子,这样便可学到许多东西。我们很容易想象,在作为他第一批病人的角斗士们可怕的伤口上,他所能得到是一种什么样的乐趣。
  盖仑不满足于纯粹的解剖学描述,他还想进一步把研究范围从人体的结构发展到器官的功能,从纯粹的解剖学发展到实验性的生理学。虽然他曾受过亚里士多德派的教育,但却丝毫不赞成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派宁愿争论而不愿解剖的态度。在把医学研究从解剖学发展到生理学的过程中,盖仑希望能够把希波克拉底的医术转变成医学。在建立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理学时。盖仑是一个既没有竞争对手但也没有先驱榜样的拓荒者。盖仑的著作由于数量太多,写作的风格又总是使人厌烦得不愿读下去,因此还没有受到完全的研究。这样,人们就过分地强调了他著作中引起十六世纪解剖学家们起来造反的那些错误部分。但无论是他对学术的贡献还是他的缺点错误,都曾在医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历史上产生过如此巨大的影响;因此,对他著作中的这两个方面都应平衡地给予评价,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盖仑关于循环系统的工作可以作为一个例子。但在这方面的工作是混乱的生理学与正确的实验演示相结合的奇怪混和物。在研究血管系统的某些方面,他的工作没有埃拉西斯特拉塔精确。但盖仑轻易地否定了在活体动脉内只有空气的说法。这充分地显示了盖仑在进行简单而直接的实验时的巧妙。他在活的动物身上暴露相当长的一段动脉分别在动脉两端用线扎拄。然后,当结扎的两端之间切开动脉时,便可以看见喷出来的是血液而不是空气。由于血液不可能通过结扎的两端到达中间,因此,在动脉被切开以前,里面存在的必定是血液。
  然而,盖仑关于血管系统的论述中,也有一些错误。其中最主要的是他假设了肝脏是静脉源泉的说法,并且教条主义地断言心脏的中隔是有穿孔的,这些错误是他关于空气、灵气和血液分布的错误理论的组成部分。由于盖仑的理论要求血液必须是从右心室流到左心室的,而他又知道在心脏的中隔上密布着坑坑洼洼,因此他就假设认为这些小的坑凹必然是用来让血液从心脏的右边流到心脏的左边去的。对盖仑来说,心脏本身就是令人困惑难解的谜。他否认心脏是块肌肉,因为它与其他的肌肉不同,它非常坚韧,而且从不停止跳动。实验证明,把心脏从动物体内取出以后,它仍能继续跳动。这就很好地证明了心脏的跳动是独立于神经刺激之外的。
  由于盖仑把心房看作是作是由较大的静脉扩张而成,没有什么重要作用,因此他认为心脏是由两个腔 - 心室所组成。心的作用在于通过在心脏里面进行的缓慢燃烧而不断地产生“内热”。然而他又卓有成效论述了心脏的瓣膜以及血液如何通过动脉分布到全身各处。他甚至还注意到,当暗红色的静脉血在肺中加入空气后,颜色就变得鲜红的事实。但是他却发现在肺静脉中没有血液,因此他得出的结论同遭到很多人诬蔑的埃拉西斯特拉塔的结论相一致,即肺静脉只输送空气。盖仑在研究这个系统时,技术问题,例如缺乏注射器械等明显地增加了他的困难。他关于生理过程的总的概念也导致了他的错误。
  盖仑生理学的基础是这样一种学说:生命过程被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由植物性灵魂、动物性灵魂和理性灵魂来控制,而生命最终是靠作为宇宙呼吸“元气”(即空气)维持的。盖仑把他的解剖学知识、生理学知识与这种哲学系统结合起来,把人体看成了精心制作和分配元气的三种适应性的改变物的场所。这些改变物又分别与体内的三个主要器官:肝脏、心脏和脑,三种类型的管道:静脉、动脉与神经相联系。在本质上,元气被肝改造成“自然的灵气”是在脑子里发生的。这样,盖仑就精巧地使他所知道的解剖学知识与他所信奉的哲学原理相符合。要得出这三种"灵气"是如何精心制作出来又怎样在全身合理分布的结论,需要进行某些有独创性研究,还要对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作出大量推测性的思索。
  按照盖仑的说法,血液由消化了的食物不断地合成出来。食物的有用部分变成的“乳糜”,从肠经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具有把乳糜转变成暗色的静脉血的功能。肝是与营养和生长有关的植物性生命场所,它充满了带有自然的灵气的血液。食物中无用的部分在脾脏中变成胆汁。血液带有自然的灵气和营养物质从肝脏出发,沿着静脉系统分布到全身。他认为心脏的右边是静脉系统的主要分枝。血液从心脏右边出来后进入不同的分枝。部分血液通过动脉样的静脉(肺动脉)向肺里排出“烟气”,这些烟气就被呼出体外。部分血液碰到了由气管和静脉样的动脉(肺静脉)从外界带进来的元气,两者混和,就产生了颜色鲜艳的动脉血和活力的灵气,再通过动脉系统分布到全身。某些动脉中的血液流到位于大脑基部叫做“迷网”的血管网中。在这里,活力的灵气变成了动物性灵气,然后通过中空神经分布到全身。
  盖仑的“人体”解剖学中的错误几乎与他在生理学中的错误一样多。他认为肝是五叶的,实际上另一些动物(如狗)的肝才是五叶的。位于大脑基部的迷网实际上只存在于反刍动物身上,并且把心脏的主动活动阶段看作是在膨胀期,而不是收缩时就把空气排出体外。这种理论并不能解释当心跳频率比呼吸频率要快得多时心脏怎么能够推动呼吸进行。虽然盖仑的体系是以不完善的观察和不正确的推理为基础,但它却在一千四百多年这样漫长的时期内被视为令人满意的理论。这似乎满足了把医学和哲学传统完全而简单地结合起来的需要。它结合了希波克拉底的四种体液说、亚里士多德把生命和灵气分为三级的学说以及斯多噶派的庞大宇宙精神(灵气)学说。此外,它还充满了宗教精神,对伟大的造物主及其杰作的钦佩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盖仑知道只有实验才是通向科学的唯一道路,并且常常提醒读者注意这一点。不幸的是,他自己在工作中并没有严格地遵循这条规则。然而,我们知道他是一位实验生理学的大师,这在神经系统生理学的研究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在这些方面,他的成就是这样的先进。他仔细地进行了脑、脊椎的神经的解剖。他指出,神经起源于脑和脊椎,而不是象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起源于心脏。他还对脊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这些都记载在他的《论解剖手术》一书中,他注意到当第一节和第三节脊椎骨之间的脊髓受到损伤时,立刻就会导致死亡;第三和第四节脊椎的损伤会抑制呼吸;在第六节脊椎骨以下横切脊髓将造成胸部肌肉的瘫痪;而在再下面一些部位损伤脊髓则会引起下肢、膀胱和肠的瘫痪。
  在生理学上,很难找到一个盖仑丝毫未触及的问题。他超出了认为肾脏的功能已经清楚了的看法,而通过结扎输尿管证明了尿液是在肾脏里形成的,与膀胱无关。他还进一步打算通过给猪喂不同的食物,然后解剖它们的胃,并通过观察来研究其消化过程。
  盖仑虽然在和平神庙(the Temple of Peace)里进行过公开讲演和实验演示,但是他没有自成学派,也没有留下任何门生。尽管他有辉煌的学术成就和能与罗马皇帝相处的才干,但是他的脾气想必是非常古怪,以致不能与同行及有作为的学生和睦相处。盖仑努力地综合了一个包括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在内的总的系统。虽然在今天要指出他的错误十分容易,但过去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却认为他的理论是令人满意的。
  毫无疑问,盖仑是从古代直到维萨里(Vesilius)以及后来哈维(Harvey)的时期内最重要的解剖学家和医学实验家之一。甚至维萨里和哈维这两个伟大的科学家在开始也是信仰盖仑主义的。后来他们抛弃了盖仑主义,也许正应该被认为是作为科学家的盖仑的真正科学精神的胜利。他们正是从盖仑那里接受了教育,受到了鼓舞。几百年来,盖仑主义阻碍了生物学家的进步,但这并不是盖仑个人的过失。这是教会对他的错误赋予巨大的权威。这些错误包括:三种灵气的概念,拟人化的目的论理论,他的宗教精神,以及把科学方法用作证明宗教教义的手段。长期以来,对盖仑主义提出疑问都要冒被指控为异教徒的危险。他那些非常明显的错误竟被没有头脑的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这无论是对科学事业的发展还是对盖仑本身的荣誉来说,都是非常不幸的。
  在欧洲的黑暗时期,盖仑的大多数长篇大作虽然不为世人所知,但没有失传或完全被人忽视。他的著作被译成了叙利亚文和阿拉伯文,并再次给了盖仑的潮流以新的动力。他的宗教倾向及医学知识(即使包括他的实验方法),也都成了基督教徒和穆斯林研究医学的基础。
<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22: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腊文化科学的集大者——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384年—322BC.)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富拉基亚的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 ,所以他的家庭应该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是柏拉图学院的积极参加者。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柏拉图曾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
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曾经隐喻的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又继续呆了两年,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公元前343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当时亚历山大十三岁,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打败了雅典、底比斯等国组成的反马其顿的联军,从此称霸希腊。次年,腓力召开全希腊会议,会议约定希腊各邦停止战争,建立永久同盟,由马其顿担任盟主。在会议上,腓力宣布,他将统帅希腊各邦联军,远征波斯。至此,马其顿实际上掌握了全希腊的军政大权,希腊各邦已经名存实亡,成为马其顿的附庸。
  腓力于公元前336年被刺身亡。他的儿子、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 到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马其顿在军事和政治上控制了雅典,但那里的反马其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
  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为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亚历山大还为他的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对一百五十八种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这项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没有一批助手的协助,是不可能做完的。
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三岁。
          古代东西方文化科学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
  举个例子来说,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其质料因,而陶器的设计样式则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轮子和双手是动力因,而陶器的用途是目的因。亚里士多德个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三种: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
  在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在物理学方面,他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
  在生物学方面,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途中经常给他捎回各种动植物标本。
在教育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亚里士多德还曾提出许多数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如极限、无穷数、力的合成等。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他们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认为逻辑学既不是理论知识,又不是实际知识,只是知识的工具。《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另一著作《物理学》讨论了自然哲学,存在的原理,物质与形式,运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问题。他认为要使一个物体运动不已,需要有一个不断起作用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一书中开始讨论物质和可毁灭的东西,并进而讨论了发生和毁灭。在这个发生和毁灭的过程中,相互对立的原则冷和热、湿和燥两两相互作用,而产生了火气土水四种元素。除这些地上的元素外,他又添上了以太。以太作圆运动,并且组成了完美而不朽的天体。
  《气象学》讨论了天和地之间的区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地带;其中还有一些关于视觉、色彩视觉和虹的原始学说。第四册里叙述了一些原始的化学观念。在现在看来,亚里士多德的气象学远不如他的生物学著作那样令人满意,然而这部著作在中世纪后期却有很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其他重要著作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分析前篇和后篇》等。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而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开始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亚里士多德运用观察试验的方法和辩证思维的方法,大大推动了当时科学的进展。但是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和神学利用他的著作中一些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东西,比如神推动世界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等观点,把它们奉做不能改变的经典和不能超越的权威,肆意歪曲他的著作,这又束缚住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世纪科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集上古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所以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6 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