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862|回复: 0

旧时饮酒礼仪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09-10-6 11: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酒之为物,因为酒精的缘故,能令人精神兴奋,又使人神志恍惚,兼有兴奋剂和麻醉剂的作用,真是奇妙。胆怯者饮它壮胆,愁闷者饮它浇愁,礼会者饮它成礼,喜庆者饮它庆喜。但要是分寸掌握不好,酒饮过了头,恐怕就要乐极生悲,愁上加愁,那就事与愿违了。

    西周时,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它成了那个礼制社会的重要礼法之一。西周饮酒礼仪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时、序、效、令。时,指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能在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或喜庆典礼的场合下进饮,违时视为违礼;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先天、地、鬼、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违序也视为违礼;效,指在饮时不可发狂,适量而止,三爵即止,过量亦视为违礼;令,指在酒筵上要服从酒官意志,不能随心所欲,不服酒令也视为违礼。

    正式筵宴,尤其是御宴,都要设立专门监督饮酒礼仪的酒官。他们的职责,一般是纠察酒筵秩序,将那些违反礼仪者撵出宴会场合。不过有时他们的职责又不是这样,常常强劝人饮酒,而且要纠举饮而不醉或醉而不饮的人,以酒令为军令,甚至闹出人命来。如《说苑》云:战国时魏文侯与大夫们饮酒,命公乘不仁为“觞政”,觞政即是酒令官。公乘不仁办事非常认真,与君臣相约,谁要是杯中没有饮尽,就要再罚他一大杯。 没想到魏文侯最先违反了这个规矩,饮而不尽,于是公乘不仁举起大杯,要罚他的君上。魏文侯看着这杯酒,并不理睬。侍者在一旁说:“不仁还不快快退下,君上已经饮醉了。”公乘不仁不仅不退,还引经据典地说了一通为臣不易、为君也不易的道理,理直气壮地说:“今天君上自己同意设立这样的酒令,有令却又不行,这能行吗?”魏文侯听了,说了声“善”!端起杯子便一饮而尽,饮完还说“以公乘不仁为上客”,对他称赞了一番。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即虽然多饮,也要能自持,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教人不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

    所谓“三爵不识”,指不懂以三爵为限的礼仪。就是说,正人君子饮酒,三爵而止,饮过三爵,就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谓三爵,指的是适量,量足为止,这也就是《论语·乡党》所说的“唯酒无量,不及乱”的意思。

    唐人饮酒,少有节制。大概从宋代开始,人们比较强调节饮和礼饮。至清代时,文人们著书,将礼饮的规矩一条条陈述出来,约束自己,也劝诫世人。这些著作名之《酒箴》、《酒政》、《觞政》、《酒评》等。清人张晋寿《酒德》中有这样的句子:“量小随意,客各尽欢,宽严并济,各适其意,勿强所难。”由此可以看到清代一般奉行的礼饮规范的具体内容。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23: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