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自嘲》
此诗中“孺子牛”可能不少人只会联想到——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勤勤恳恳的牛的形象,而实际上,“孺子牛”最初的意思并非如此。
“孺子”,古代指小孩子,不分性别都称孺子,尤其是指幼儿。“孺子牛”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哀公六年》,其中记载了一则故事:齐景公有个小儿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宠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口里衔根绳子,扮着牛的样子,让小儿子骑着、牵着玩花样。不料,小儿子一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齐景公死后,荼继承了王位。但是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在齐国大臣田乞的协助下阳生篡位,将荼流放后害死。在拥立新主的时候,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你忘了君王给荼做孺子牛的时候折断牙齿的事了吗?今天你违背了先王的遗命啊!” 从这个典故来看,那时“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按此理解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思并非是为“大众”无私奉献,而是宽泛地指“后辈”,对后辈“甘为孺子牛”。但后人的揣测分析越来越多,渐渐将“孺子牛”精神升华和拓展,用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和无私奉献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