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117|回复: 4

转载 空间医学(郭志辰)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9-10-9 15: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空间医学(郭志辰)

1)空间医学之头足保健

 
 《空间医学》》之
养生保健,除了应用中药处方这一传统医学治疗形式外,还推出了自我养生保健回照法诊脉保健火灸保健熏灸保健,以及在传统中医按摩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以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为指导的,人体空间医学按摩法(简称空间按摩)等做为养生及保健方法。其中头足保健是融合火灸保健熏灸保健于一体的头足保健

  所谓的头足保健,是以人体头部和足部为主要调理部位,本着人体《空间医学》「调功能,袪其疾」的原则,以运动和变化人体空间能量为手段的一种整体保健。因此,亦可称之为头足能量运动保健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空间能量运动和变化,是人体形体物质运动的动力。肺部的呼吸运动,催动了肺循环(人体小循环)的运动,同时,肺部的气息
更新,促使血液不断地新陈代谢,改变血液的品质,因此带动了人体全身的大循环(循环体)的运动和变化。尤其是《空间医学》所强调的「人体四大空间」,即三焦空间和太阳区空间(外焦),此为人体能量运动与变化的场所。由于人体能量「清升浊降」的运动变化规律,肺部所居上焦空间能量的更新与变化,带动了中、下二焦及外(后)焦空间能量的运动和变化。与传统中医的气为血之帅肺朝百脉之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肺部的能量动力,是人体生理和生命活动动力来源之一。

  人体生理和生命活动,在于原(元)动力的推动。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两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它们的功能运动,是人体之根本,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的原动力部位在人体的下焦空间,人体先天之精与后天能量(营养)的供给,其运动变化均在此空间内,特别是盆腔会阴区上三寸的空间部位,是下焦空间能量动力之眼,是下焦能量运动旋涡之心。传统医学称脾肾主下肢,其论点是人体气血在运动过程中,其浊重部分的物质与能量,通过下焦的运动变化,一部分排出体外,还有一大部分沉于下肢及两足部。因下肢及两足处于人体的最下段,而下肢与两足的物质、能量的更新变化,还取决于血液的循环运动,重点是血液的回流运动及能量的升清。因此,从某些意义上讲,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由此看来,下焦与足部(包括下肢部)是领属关系,从肺朝百脉和心脏血液循环的角度来认识,上焦与足部也是领属关系。因此,运动、改变足部及下肢的能量运动,可以使全身的气血发生变化。

  头部是上焦所主的空间范围,处于人体的巅顶部位,其空间能量以清轻、精纯为佳。人之大脑处于该空间内,并指挥着整个人体的运动,而其能量来源及精纯程度,取决于人体「四焦」的能量运动和变化。

  《空间医学》鉴于人体头部和足部的特殊生理
位置,以及贯穿、连通人体上下的功能作用,故将这两个部位作为调整整个人体生理功能的重点。如果将人体看作是一上下直通的大信道,而五脏六腑是这个信道内的零组件,如此一来,信道内的空间能量运动则推动了脏腑的运动。头、足部位是信道上下的两个门户,鉴于人体能量向上的运动规律和调功能,袪其疾治病要以和为贵等原则下,《空间医学》推出了头足保健。 

头足保健对高血压保健机理的探讨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失去对血管舒缩神经的正常调控作用,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因而升高。

  《空间医学》的头足保健,直接针对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调节和平衡失调之高级神经系统,消除全身小动脉痉挛,实现了上下(即中枢和外周)神经功能的双向调节,血压自然会逐渐调整正常。

  其原理是:通过按摩师的手法运动,以及与患者之间的生物能量场的相互撞击运动,人为地促使患者人体细胞周围空间内的能量压力产生改变。即外来的生物能量场的波动撞击、疏导、补充,使空间能量的浓度及压力产生变化。再加上熏灸药物和热能的作用,加快了患者生物能量场波动的频率,进而推动和促进了血液循环,调和了气血,降低了血管外周的压力,从而稳定了血压。

  头足保健具有以下养生保健之功能: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5: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空间医学(郭志辰)
(1)空间医学之头足保健

 
 《空间医学》》之养生保健,除了应用中药处方这一传统医学治疗形式外,还推出了“自我养生保健回照法”;“诊脉保健”;“火灸保健”;“熏灸保健”,以及在传统中医按摩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以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为指导的,“人体空间医学按摩法”(简称空间按摩)等做为养生及保健方法。其中“头足保健”是融合“火灸保健”与“熏灸保健”于一体的“头足保健”。

  所谓的“头足保健”,是以人体头部和足部为主要调理部位,本着人体《空间医学》「调功能,袪其疾」的原则,以运动和变化人体空间能量为手段的一种整体保健。因此,亦可称之为“头足能量运动保健”。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空间能量运动和变化,是人体形体物质运动的动力。肺部的呼吸运动,催动了肺循环(人体小循环)的运动,同时,肺部的气息更新,促使血液不断地新陈代谢,改变血液的品质,因此带动了人体全身的大循环(循环体)的运动和变化。尤其是《空间医学》所强调的「人体四大空间」,即三焦空间和太阳区空间(外焦),此为人体能量运动与变化的场所。由于人体能量「清升浊降」的运动变化规律,肺部所居上焦空间能量的更新与变化,带动了中、下二焦及外(后)焦空间能量的运动和变化。与传统中医的“气为血之帅”和“肺朝百脉”之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肺部的能量动力,是人体生理和生命活动动力来源之一。

  人体生理和生命活动,在于原(元)动力的推动。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两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它们的功能运动,是人体之根本,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的原动力部位在人体的下焦空间,人体先天之精与后天能量(营养)的供给,其运动变化均在此空间内,特别是盆腔会阴区上三寸的空间部位,是下焦空间能量动力之眼,是下焦能量运动旋涡之心。传统医学称脾肾主下肢,其论点是人体气血在运动过程中,其浊重部分的物质与能量,通过下焦的运动变化,一部分排出体外,还有一大部分沉于下肢及两足部。因下肢及两足处于人体的最下段,而下肢与两足的物质、能量的更新变化,还取决于血液的循环运动,重点是血液的回流运动及能量的升清。因此,从某些意义上讲,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由此看来,下焦与足部(包括下肢部)是领属关系,从“肺朝百脉”和心脏血液循环的角度来认识,上焦与足部也是领属关系。因此,运动、改变足部及下肢的能量运动,可以使全身的气血发生变化。

  头部是上焦所主的空间范围,处于人体的巅顶部位,其空间能量以清轻、精纯为佳。人之大脑处于该空间内,并指挥着整个人体的运动,而其能量来源及精纯程度,取决于人体「四焦」的能量运动和变化。

  《空间医学》鉴于人体头部和足部的特殊生理位置,以及贯穿、连通人体上下的功能作用,故将这两个部位作为调整整个人体生理功能的重点。如果将人体看作是一上下直通的大信道,而五脏六腑是这个信道内的零组件,如此一来,信道内的空间能量运动则推动了脏腑的运动。头、足部位是信道上下的两个门户,鉴于人体能量向上的运动规律和“调功能,袪其疾”、“治病要以和为贵”等原则下,《空间医学》推出了“头足保健”。 
头足保健对高血压保健机理的探讨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失去对血管舒缩神经的正常调控作用,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因而升高。

  《空间医学》的头足保健,直接针对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调节和平衡失调之高级神经系统,消除全身小动脉痉挛,实现了上下(即中枢和外周)神经功能的双向调节,血压自然会逐渐调整正常。

  其原理是:通过按摩师的手法运动,以及与患者之间的生物能量场的相互撞击运动,人为地促使患者人体细胞周围空间内的能量压力产生改变。即外来的生物能量场的波动撞击、疏导、补充,使空间能量的浓度及压力产生变化。再加上熏灸药物和热能的作用,加快了患者生物能量场波动的频率,进而推动和促进了血液循环,调和了气血,降低了血管外周的压力,从而稳定了血压。

  头足保健具有以下养生保健之功能: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5: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域能够安全平稳地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双向调节作用)。避免了药物降压因血压的大幅度波动对心脑血管造成的损害。
消除患者由高血压及降压药物所引起的头痛、头晕、心慌、胸闷、失眠、乏力、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振、烦躁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头足保健突破了传统治疗高血压的“以降代治”,终身服药的降压模式。消除病因,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头足保健能调整、修复高血压对心、脑、肾的损害,有效防止脑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
头足保健相当安全,无毒无副作用,无刺激性。
可以逐渐替代服用药物,免除患者服药对心理、生理及经济造成负担。

  此法不仅适用于上血压,同样适用于下血压、脑血栓、脑梗塞、脑萎缩、脑部肿瘤,及失眠、冠心病等心脑血管性疾病以及关节性疾病的保健。临床发现,该保健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等系统的疾病,均有着理想的保健。
头足保健之论点仅供参考) 
人体空间医学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空间医学》理论的应用,重点是掌握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能量撞击物质的变化,掌
握人体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的变化。调整治疗人体的疾病,必须从调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入手。传统医学之“六邪”的变化,是造成浓度与压力改变的基础。“六邪”是空间物质的属性,调整浓度与压力的武器是药物之“气”与“味”,“气”能降低浓度与压力,“味”能增加浓度与压力。
 
  《空间医学》在治疗上,是以「至实、至空」,回归自然为原则,以「调功能,袪其疾」为手段,以「升、降、浮、沉」为基础,以药物的“气”与“味”为工具,整体地运用、调动各部位空间的能量,以“推”、“宣”、“提”的方法使能量转变成压力,促进人体的清升浊降,以细胞群体的能量辐射为动力,整体的调动人体的功能,改善人体的病理变化。《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则为加大空间能量浓度差与压力差,加大虚、实对比力度,而达到至虚,至实,使能量高速运动,有目的的造成细胞间的大撞击,能量场的大改变,使能量流通顺畅,从而恢复人体场的自然正常状态,及恢复人体健康。

  《空间医学》主张参考病名,但不拘泥于病名。见肺之病不治肺,见肝之病不治肝。所以没有癌症之说,没有哮喘之说,主张以疾病之临床的症状为治疗的着眼点。人体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上焦不通,下焦无力,中焦不动。上焦不通,是物质与能量没有出路,从而淤滞。下焦无力,是人体元动力亏缺,依传统中医,此为正气不足(内经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依五行学说,此为“气”没有生路。中焦不动,是上焦无去路,塞之不通,下焦无来路,是动之无力,中焦不动,是无活力,故病生焉。学习《伤寒论》的主要方法,首先是疏通太阳经,因为太阳经是“邪进”、“邪出”的门户,所以治疗疾病,一找出路,二找来路,才有活路。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是以收带动,以小带大。特别注意左、右心脏功能的变化,清楚地、辨证地阐述了心脏左、右心房及心室的功能,并以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了人体小循环的动力可促进、推动大循环的运行。以右心为动力,加大右心的回流,以右心带动左心,是解决、调整血压的关键,也是调整下肢循环的关键。 
人体空间医学的用药

 中药是传统中医的医疗工具,药物的总纲是四气、五味。《空间医学》指出,人体的空间是四气、五味发生作用的场所。中草药的“气”和“味”是人体能量升、降、浮、沉的调节器。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气”和“味”,它们游离在人体的空间,改变空间能量的浓度和压力,改变细胞内、外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方向,即细胞外能量的浓度高,压力大时,在“气”或“味”的作用下,则渗透入细胞内,转化为物质,反之亦然。

  人体内的升降浮沉,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体空间能量流动的方向。中草药的作用改善了局部空间的浓度变化,从而改善了脏腑、经络等的作用。中草药无一不通过“气”和“味”的变化,来调整、恢复人体的功能。

  《空间医学》指出,药物并不是作用在某一脏腑上,而是作用在人体某部位的空间。例如:1、人参:增加下焦的能量浓度。2、白朮:增加肠胃区空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5: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间的能量浓度,故重用白朮有泻下作用。3、夜交藤:临床观察增加右心房回流的效果,故对人体回流有独特的效用,是治疗静脉疾病的首选之药。不同的药物依其“气”和“味”的不同,作用在不同的空间区域,而且它们在空间关系、牵引和清化的作用,清化则是腾出空间,牵引则是补给动力。

  《空间医学》在药物的应用上,与传统用药的方式截然不同,是以药物功能具体化为基础,是针对人体的功能变化而用之,故有用量小、药物少、疗效好的特点。 
人体空间医学的应用举例

例一:
 治疗肝病的代表方剂为小柴胡、大柴胡,逍遥散等,其主要作用是疏散调整肝脏周围的气机变化。通过《空间医学》之观点来看,便是净化肝脏周围的空间,使肝脏细胞内的物质易于辐射,依传统中医「肝病疏之」的理论为依据,恢复其肝脏的功能。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不仅是净化肝脏周围的气机淤滞(即:高能量区),同时认识到肝脏周围的气滞是一种潜藏的动力。因这种动力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爆发的推动力:(1)对心周围细胞产生推动力,传统中医称为「木能生火」;(2)对膈膜的推动力,能起调节升清降浊的作用;(3)肝脏的活力增加,能增加门静脉的回流。所以《空间医学》充分地应用了调整“淤滞”时所产生的动力,巧妙地应用了人体内部的动力之源,变害为利。
其用药方法:首先是减少膈膜区的压力,人为制造膈膜与肝周围的压力差,从而充分地应用能量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爆发力与撞击力不断地补充了元气的动力,即所谓「能量所及之处,万物生焉,生机生焉」,因此,增加了心周围及肺部的细胞活力,在能量的协助下,不仅可以调整肺部的功能,食道的功能,以及调整两乳房的功能。即是所谓的,「无效能源的有效利用」,变废为宝。

例二:
 胰脏疾病多见于胰腺炎、癌症、糖尿病等,这几种病在医学上皆是较为难治。《空间医学》治疗胰脏疾病,是通过减少胰脏周围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屡用屡效。胰腺炎是胰腺本身的微循环表层出现炎症,是膈膜区的能量积聚;胰腺癌是胰腺周围能量的高度积聚,而迫及胰腺本体的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此疾病。糖尿病同样是胰腺周围的浓度与压力出现异常变化而引起的,因此,恢复胰腺及胰腺周围细胞的功能,必须通过净化胰腺周围的空间环境来解决。

例三:
 临床观察人体的疾病,大多数见浮肿,肺部感染,而在临床症状上多数为左心扩大。西医之治疗方式,是通过药物加强左心的排量。《空间医学》反其道而行之,以加大右心的回流为主,带动左心,以解决浮肿问题。《空间医学》特别注意右心周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的变化,减少右心周围的浓度与压力,是加大人体循环的动力,解决血管病的关键。传统中医有四妙永安汤,是治疗脉管炎的主要方剂,其作用是宣肺清炎,为减少右心周围的浓度与压力。安宫牛黄丸调节了右心周围的浓度与压力,起到安定心神,镇静醒脑的作用。《空间医学》又提出新的观点,以小循环带动大循环,以头带全身。因此,《空间医学》着重于熏头方法、火灸法。首先恢复小循环之功能活动,以小循环的正常运动带动全身血液循环的正常。例如血栓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大动脉炎、头部脑血管疾病、脑瘤等的治疗。

 《空间医学》用药奇特,不仅采用了药物的主治特性,更取其功能作用。其方法是「调功能,袪其疾」。是调整人体的各细胞群的功能,正如《内经》所言:「下病上取,上病下取,左病右取」的方法。依《空间医学》理论分析,就是运动空间内的能量。而能量所过之处,就是调整之处。例如枸杞与菊花配伍,枸杞是增加下部命门区域空间能量的压力;菊花是疏散头部的空间能量,使微循环的细胞内的物质易于辐射于外,这就是「上病下治」的方法。《空间医学》的用药不但重视空间的用药,而且还掌握了左、右心之功能的不同,小循环与大循环的不同,三焦与太阳大区域的关系,来调整全身的能量运动,从而使能量在空间形成高速的运动,形成一个大循环、大撞击,增加细胞的消化吸收功能,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空间医学舌诊概述

 望舌诊病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就有望舌诊病的记载。如:「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包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接,而唯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有舌可验。」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了观舌诊病的重要性。通过观舌来诊断疾病,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7: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才能辩证用药。《空间医学》是郭志辰医师在四十余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认真地学习,博采众家之长,总结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望舌诊断方法。集望舌、诊断、辩证、处方用药于一体的,古为今用、去掉病名、调节机理、改善和增强人体功能的诊疗方法。《空间舌诊》一书,不仅与传统医学的理论是相吻合的,同时,还应用了《空间医学》的医药理论,结合中草药及处方,对舌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空间舌诊》与传统方法截然的不同之处,是着重于人体空间与舌之对应关系。

《空间医学》认为,舌质与舌苔代表的是人体物质与能量两部分,也代表了太阳区域(背部)与太阴区域(胸、腹)两部分。



 《空间医学》将人体的前(胸、腹)后(背部)对应运动称作是物质能量的自转关系,能量的上下运动是公转运行关系。自转是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运动关系。公转则是能量与能量之间的运动关系,是能量混化与异化的关系。故,《空间医学》将人体分为“太阳”与“太阴”两大区域。太阳区为能量物质的公转区;太阴区是实体物质(脏腑)的自转区域。前、后两大区域是实体物质与能量场的对应关系。

  《空间医学》之舌诊论,认为脏腑细胞区域的能量辐射呈现在舌上的表像是舌苔;而脏腑细胞内物质的盛衰状况呈现在舌质上。

整个舌体从舌尖到舌根分为:
心脏细胞辐射区;
肺脏细胞辐射区;
脾脏、胸膈细胞辐射区;
肝胆细胞辐射区;
丹田(小肠)细胞辐射区和会阴部细胞辐射区六大区域。

又将舌分为四段:前、中、后和舌根。
舌前代表胸部与太阳区上部;
舌中代表腹部、膈膜、脾胃部后侧与太阳区中部;
舌后代表少腹与太阳区下部(命门);
舌根代表太阳区域下端的尾闾区域。

舌苔的薄、厚,反映了太阳区的压力高、低,空间浓度的浓与淡。局部舌苔反映的是某一脏腑周围空间压力的高、低,能量的浓、淡等情况。从这些现象中,可以分析出人体脏腑及空间能量的活动情况。薄者散之,浊者清之;风寒为表,湿热为浊 
空间医学舌诊的辩证观
 
 舌的变化可分为两方面:即舌质和舌苔的变化。
舌质,即舌的本质,舌的肉质;舌苔,是舌质表面上的一层附着物。

 舌质反映人体实体、本质的状态;舌苔反映人体空间能量运行的状态。

 舌质,反映人体实体的病变;舌苔,反映人体空间的病变。传统中医讲“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舌质代表的就是营血部分,而舌苔则代表卫气部分;若根据阴阳的相对属性而言之,则胞内为阴,胞外为阳。无论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还是阴盛、阳亢等等,无非是能量、物质的过剩或不足而已。
因此,《空间医学》认为人体得疾病的原因,即物质、能量转化的不平衡,导致细胞开合运动失利。只有达到二者之间的相对平衡态,人体才能健康正常。比如,舌质相当于陆地,舌苔相当于陆地上的植物。陆地上的土质有干、湿和软、硬之分;舌质也有软、硬和燥、湿之别。陆地上生有不同的植物;舌质上长有不同的舌苔。陆地上有不生植物的;舌质上也有不长舌苔的。植物生长有疏有密;舌苔也有薄厚之别。土地过于干燥,则地面上不生长植物;人体内部空间缺乏津液,则没有舌苔。地面水分过多,凹凸不平,植物难于生长;人体水分过多,则舌苔极少,舌质湿漉漉的,而且,舌质也凹凸不平。人体与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天空清亮,则人心情很开朗; 天空阴沉沉的,人也会感到胸中郁闷。空气中若充满浓雾,在舌苔上也能反映出来。所以,还要结合大自然的变化去认识人体舌苔的变化。


 《空间医学》将人体疾病分为两大类:物质性病变和能量性病变。舌质上反映的是物质性病变,要用能激发细胞及组织运动的药物。因此,治疗时应运用沉浊的药物,如桃仁、杏仁、枸杞、樱桃、薏苡、元参等根、果之类。舌苔呈现的是能量性病变,反映人体的生物场和空间问题。因此,治疗舌苔的问题,应着重从人体的空间下手。空间能量多,则泻之;空间能量少,则补之。治疗时要应用清、轻药物,如茎、叶、花等。

  在观舌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假像。舌质与舌苔反映的症状不相符,往往会造成诊断上的错觉。比如,舌头很小,苔却很多。这是身体虚弱,但虚弱的人不该有这么大的“火”。所以,这就是虚火。苔、质反映的症状相同:舌大且厚,质红、苔多,这是实火。察舌辨明虚实,与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实火要应用泄法,虚火则用补法,不能见火就泄。
若舌前段凸出一块,看似很厚,但下焦的苔却很薄,表现的症状往往是心慌、胸闷、气短,说明三焦不畅通,上实下虚。治疗时不主张用泄法来解决,而是用山药、生麦芽补下焦之正气,来冲淡上焦之实。  

  总之,望舌时,只有掌握人体内外能量运动的特点和方向,掌握公转与自转的运动规律,以及用能量理论去认识中药,认识中药的功用和作用人体后所产生的效应。如此,才能学习好《空间医学》;也只有如此,方能辨证施治,顽疾可医也。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9 07: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