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转贴】
周易河图进一步的历史性的批判
【风鸟龙马卦序河图】六十四卦序的排列,它是由两种结构所构造成的,无怪乎几千年都打不开【周易】奥秘!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逻辑思维在上古时代就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因为具体的证明不但太长而且太专业太枯燥乏味
周易河图的介绍: 一、周易本义河图介绍 一提起河图马上就会联想到《易经》或《周易》中的由黑白点组成一张图。在学术界一致公认为由朱熹注释《周易本义》为经典,我们把这张图称为《本义河图》。 二、【风鸟龙马卦序河图】介绍 它是完全符合如下的历史的记载 【论语•子罕】云:“风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尚书•顾命】日:“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周易•蘩辞】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礼记•礼运】言:“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 风鸟、龙马、六十四卦序、加以图腾化,并且将其联络成书。即【络书】“络”通“洛”,【洛书】。有了【河图】【洛书】迎刃而解! 以下是关于非【风鸟龙马卦序河图】!!! 关于《河图》、《洛书》历史的回顾: 在中国的《周易》发展史历史中,从学术界上可以划分为两大学派,即象数派和义理派。汉代以前的《周易》学属于象数派,自魏晋以后,王弼三国魏国易学家王弼(0226-0249)一扫象数,开创义理派的学说。从此,《周易》学发展史呈现出以义理派为主的局面。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宋代,由华山道士陈抟扭转了这种局面。他将失传两干多年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太极图》传于后世。因此,象数从此大肆宣扬,图书派崛起,在宋代形成一个《周易》高潮。而后由朱熹将象数、义理融于一炉,把图书三大家融合一起,(邵雍《先天图》一家,周敦颐《太极图》一家,刘牧《河图》、《洛书》一家)并首置《周易本义》前,加以宣扬,从此确立了图书派在《周易》史上的地位。图书派的出现,就遭到了疑古派的打击和非难。从此,河洛之争拉开历史大战。 宋朝以前有关河图洛书的论述 《周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唐代易学家孔颖达在《周易正义》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者,如郑康成之意,则《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也引汉代伟大的经学家郑康成之语,同《周易正义》。末又云,”候果曰:“圣人法《河圉》、《洛书》制历象,以示天下也。” 《尚书•顾命》曰:“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汉代孔安国为此作传云:“《河图》八卦伏羹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礼记•礼运》曰:“故天不爱其道,地不不爱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 唐代孔颖达云:“河出马图,接《中候握河纪》尧时受《河图》,龙衔赤文绿色。注云:‘龙而形象马,故云马图,是龙马负图而出。’又云:‘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又龟书,洛出之也。” 《论语•子罕》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易纬•乾凿度》曰:“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之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之一也。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按:.此言九宫数,同《洛书》之数。 《大戴礼记•明堂篇》曰:“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按:此亦九宫之数,《洛书》之数也。班固《西都赋》云:“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品方。”注云:“七略曰,王者师天地,体天而行,是以《明堂》之制,内有太室,象紫微宫。南出明堂象太微。” 扬雄《核灵赋》曰:“大《易》之始,河序龙马,洛贡龟书。”《太玄经》又云:“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尤j五与五相守。”按:此《河图》之数也。 《汉书•五行志》曰:“《易》日:‘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班固《五行志赞》曰:《河图》命庖,《洛书》赐禹,八卦成列,九畴由叙。” 刘安《淮南子•俶真训》曰:“洛出丹书,河出绿图” "刘勰《原道》曰:“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河图》孚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 左思《魏都赋》曰:“河洛开奥,符命用出,翩翩黄鸟,衔书来讯。人谋所尊,鬼谋所秩……。” 郭璞《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 程本《子华子》云:“天地之大数,莫过乎五,莫中乎五。五居中宫以制万品,谓之实也,冲气之守也,中之所以起也,中之所以止也,龟筮之所以灵也,神响之所以丰融也,通此则条达而无疑者矣。是以二与四抱九,而上跻也,六与八蹈一而下沉也,戴九而履一,据三而持七,五居中宫,数之所由生,一纵一横,数之所由成。故曰天地之大数,莫过乎五,莫中乎五,通乎此则条达而无疑者矣。” 《三坟•天皇伏羲氏皇策辞》曰:河龙马负图,神开我心,子其未生,我画八卦,自上而下,咸安其屠。” 唐代裴度《神龟负图出河赋》曰:“茫茫积流,祚圣有作,动上天之密命,假灵龟以潜跃。盖欲以庆遥源敷景铄,写物象之精密,化人物之朴略。岂不以河之德兮,灵龟之寿兮?会昌载祯符先呈于古帝,称大宝后遗于宁王。故将出也,感天地,动阴阳,浮九折之澄碧,散五色之荣光,然后蹈箭流而泳花浪,露元甲而明绣裳。初若沉圆壁而未汲,稍似泛孤凫而欲翔,既而降芳莲蹈清沚。五老游而共睹,列圣过而每喜。出朝日如耀其宝图,伏灵台状陈其镂簋,布爻象之纠纷,蕴天地之终始……。” 唐代孔颖达给《尚书》作疏曰:“《河图》八卦是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当孔子时,必有书为此说也。《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刘歆亦如孔说,是必有书明矣。《易•系辞》云:“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都不言法《河图》也。而此传说言《河图》者,盖《易》理宽弘,无所不法,直如《系辞》之言,所法已自多矣,亦何妨更法《河图》也。且《系辞》又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若八卦不则《河图》余复何所则也?王肃亦云《河图》八卦也。”王肃,三国,当时有名的经学家。 除以上历史记载外,还有书《汉书•艺文志》记有《图书秘记》十七篇。《隋书•经籍志》有《河图》二十卷。注:梁有《河图、洛书》二十四卷,《目录》一卷。《河图龙文》一卷。注梁有《老子河洛谶》一卷。 河图洛书两大学派内部自身的分歧 宋代《周易》学家朱震在其《进周易表》曰:“国家龙兴,异人间出,濮上陈抟《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颐、程颢。”这是宋代图书传授表。以后支行派衍,千条万绪皆从此出。 图书派内部的分歧焦点,一个以图九书七为说,另一个以图十书九为说。始于刘牧的《易数钩隐图》,其认为《河图》数是四十五,《洛书》数是五十五。另一个之说是宋代以朱熹、蔡元定为代表。他们认为《河图》数五十五,《洛书》数四十五。亦即,一个以图十书九为说,此是汉以来的旧说。 刘牧在《易数钩隐图》曰:“《河图》以五为主,六、八为膝,二、四为肩,左三右七,戴九履一。”“或问《洛书》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则曰《龙图》五行之数之位不耦者何也?答曰:此谓陈其生数也,且虽则陈其生数,乃是已交之数也。下篇分土王四季,则备其成数矣。且失《洛书》九畴惟出于五行之数,故先陈其已交之数,然后以土数足之,乃可见其成数也。” 而后王湜、朱震、郑樵、朱元升、李筒、张理、薜季宣等皆承刘牧之后说。 王湜《易学》曰:“《河图》数谓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与四为肩,六与八为足,五为心腹,纵横数之皆十五。” 朱震《汉上易传》曰:“《河图》刘牧传于范谔昌,谔昌传于许坚,坚传于李溉,溉传于种放,放传于希夷陈抟。其图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纵横十有五,总四十有五。”又云;“《洛书》刘牧传之,二与五合而为六,二与五合而为七,三与五合而为八,四与五合而为九,五与五合而为十。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十即五、五也。” 朱元升《三易备遗》曰:“《河图》、《洛书》天授之,圣人以觉斯世者也。图之数四十有五,书之数五十有五。夫子日:‘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之谓也。” 郑樵《六经奥论》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为主,此《河图》四十五数也。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十相等,此《洛书》五十五数也。 李简《学易记图说》曰:“《河图》九宫,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纵横皆十五,伏羲观《河图》而画八卦者此也。”“《洛书》之位,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居北,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居南。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居东。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居西。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居中。” 张理《大易象数钩深图》曰:“《河图》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为腹,总四十五,纵横数之皆十五也。天五居中央,圣人观之遂定八卦之象。”“《洛书》数:《河图》之数四十五,盖圣人损去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凡十数,独天五居中而主乎土,《洛书》则有土十之成数,故水火金木成形矣。”” 以上是刘牧一派之说,另一种则以图十书九为说,宋代以朱熹、蔡元定为代表。即《河图》数五十有五,《洛书》数四十有五,此说上承汉代之说。 《易学启蒙》曰:“蔡元定曰:古今传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以为《河图》授羲,《洛书》赐禹。关子明、郡康节,皆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盖《大传》既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洪范》又明言天乃赐禹洪范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惟刘牧臆见,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托言出于希夷,既与诸儒旧说不合。又引《大传》,以为二者皆出于伏羲之世,其易置图书,并无明验。” 朱熹《书河图洛书后》曰:“世传一至九数者为《河图》,一至十数者为《洛书》,考之于古正是反而置之,予于《启蒙》辨之详矣。读《大戴礼》书又得一证,其《明堂篇》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语,而郑氏注云,法龟文也,然则汉人固以此九数者为《洛书》。” 朱熹《易学启蒙》曰:“关子明云:‘《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夕邵子日:‘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仿于此乎?’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 由于朱熹将图书置于《周易本义》篇首,此说乃大行,宋、元、明、清以后,皆以此说为主。元代易学家胡一桂《启蒙翼传•刘牧易置图书之疑》也驳刘牧之说。其云:“《易•大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关子明、陈希夷、邵雍皆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至刘牧乃以己意易置以九为图,十为书。托言出于希夷,与诸儒旧说不合,而不知希夷《龙图序》固有以十数为《河图》也。今观刘牧云《河图》、《洛书》皆出于羲皇之世,《龙图》其位有九,四象、八卦皆所包蕴、纵横合天地自然之数,《洛书》则唯列五行生成之数而已。伏羲但则图画卦以垂教,而《洛书》五行之数未显,故禹更陈五行而显九类也。…… 刘牧图九书十之说,当时影响很大,但后来因袭者不多,明代喻国人撰写《周易辨正》,仍祖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