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4-22 19: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圆心髓正行
真正的大圆心髓,是澈却(一译且却)、妥噶之正行。澈却(khregs-chod),汉译‘立断’,为断有为造作意。修持之要,是依前行观心所得正见或觉受修无分别止及慧观,体认本来心地,任运保任,入于自性明体大定。《大圆胜慧澈却脱噶全书》述澈却修法云∶ ‘只在一切法之显现中,于当体明空不二之刹那上,无修无证,无散乱定住,明明了了,觉照认识,认识这个就是自己本心,勿令间断即是。(中略)若错失了这一刹那,第二刹那起了执着,就是妄念识心,若依妄念去修澈却,犹蒸沙成饭,终不可得。是故我人于此刹那上,不想过去,不计未来,不着现在,明明白白认识此明空不二的体性,就是吾人本心,能所一体,无过去现在未来,无东南西北上下长短之分,无青黄赤白之色,犹如虚空,一切法就在这空体上任运显现,能显是这个,所显也是这个。(中略)凡所显现,皆是自明自显,当下解脱,解脱二字亦是假名,当体认识,是名澈却。’
按此,澈却修习之要,在于六根开放而未起妄念的刹那间体认本心、保持不乱,这在阿达玛佛偈中总括以‘一心不乱’四字,此‘一心’,即未经能所二元化的绝对心、本来心。大圆心髓的澈却,实即大乘经中的一行三昧,达摩大师的壁观,不过指示更显直截、活泼,修习强调宽坦任运,不强遏抑妄念,不堕空寂一边,与慧能大师以‘无念为宗’之般若三昧最为相近。
与禅宗不同的,是澈却在见性后,不像禅宗那样于向下门中度化众生,修菩萨六度行,而是迳直向上,专精修定,保持自性明体刹那不乱,以空性如虚空、明空如镜、显空如浪三诀持心,对治妄念。
空性如虚空,谓了三业六尘皆空,身不动摇,口离言语,心不起伏,五根不遮,任运自然,于五尘境不起分别,心如无云晴空。
明空如镜,谓五根所现五尘境虽然宛在,然内心毫不执着取舍,有如明镜映现万象而不分别。
显空如浪,谓起心对治妄念,适成垢病,当识所观妄念与能观之心体性皆空,起灭同时,如浪由海起,还灭于海。
如此护持明体不昧,于座上座下、行住坐卧、眠梦之时皆不稍乱,尤须于烦恼及六尘境中用功,以自性明体融解一切烦恼妄念,转为菩提,如《云海续》所说∶‘三毒五门六识诸境界,随显本来解脱住本元,无断无住法性上解脱。’
澈却得定后,还要与妥噶并修,以显明本体,现量穷证自性明体。妥噶(thod-rgal)汉译‘顿超’,为大圆心髓之不共密法。大略是任持澈却定心,依靠于联通心、眼的智慧气脉之上,开放眼识之窗,以无住心凝视外界光明而修定,俾法界本具明点空光现量显现,以穷证法性光明之妙用。有看日光、月光、灯光、水光及黑关法等,最重要者乃日光导引法∶于无风无云晴天,以澈却定心静观日光,令内心、外虚空、密气脉三空相合。在这里,大圆满见和澈却定心是修习的关键,若无澈却的基础而看光,则落于道教采日月光华法之类,适成见性之障碍。
修妥噶定,可以肉眼现见法界明点空光,照烛微观乃至‘渺观’层次,穷证法性而即身成佛。法性渐次显现的过程分四阶次∶
(1)法性现量显现∶初见明点空光,光如线纹、明点、弯曲之金刚练等。
(2)觉受增长显现∶明点空光增长广大,遥远明显。
(3)明体诣显现∶于明点空弘团中,现五方佛净土、报身庄严等。
(4)穷尽法性显现∶外所显境尽收于内,心境一如,无明习气寂灭,转身为虹光身,意为无生法身。
牛实为教授在《藏密内功科学观》中以量子控制论解释妥噶,谓妥噶定心中可使自身明点的振动频率与宇宙生态量子场(明点空光)的辐射频率相同,因而吸收宇宙生态量子场的辐射能进入自身中脉,迭加在自身明点的光能之上而共振,从而获得殊胜成就。这种说法不妨作为妥噶原理的一种科学假说,但按照妥噶的修习法则,另收光能、共振,无疑是必须舍弃的分别执见。
大圆心髓之果 大圆满法称修习澈却精进不辍,七日之内可见本来面目,继续修习三至十二年可获即身成就,不仅得大智慧、大解脱,而且能使肉身粗细四大融归法性空,得生死自在。生死自在的物质表征,是圆寂时肉体缩小如八岁孩童,火化后留碎舍利或完整舍利。若修习妥噶成就,转变肉身四大的力量更大,可化肉身细胞为虹光身,下等者圆寂时身化虹光趋入法界或本尊净土,仅留爪发,上等者现世证得‘大迁转身’或‘童瓶身’,肉身化为光蕴,视之为有,触之为空,永保十六岁身容,可长久住世或随意趋入任何世界。据传莲华生、无垢友即证得此身,厥后则罕闻。然藏地修大圆满成就临终虹化者,仅噶陀一寺数百年间据载即达十万人。直至1952年,尚有德格益龙人索朗南杰虹化,1980年,贡觉县的阿达拉姆和察维县的玉拉(女)临终时分别缩小到二十、五十公分(见《藏密气功》)。这种成就在显教大乘学人看来虽未必有追求的价值,但从人类生命自我变革的角度而言,无疑是一种很值得参考的方案。虹化的真实现象,对人体科学来说,有重大研究价值。
总之,大圆心髓修身修气的前行,可涵括气功而堪称上乘,澈却之正行可融摄禅宗而具有轻松宽坦之长,还独具不共显密诸宗的妥噶之密,其即身的果证更独具身心共同解脱之妙,诚为自力法门中的极圆顿者。当然,在见地之勘验、参究之方便上,它或许有未及禅宗之处,有易认光影之弊,若能参合禅宗而修,则更为稳当。禅宗见性者若能进修妥噶,则即身可期解脱。大圆心髓法过于注重即生了脱生死,而忽略了人间现实之净化、菩萨六度之修行,显然是其不足处。为适应时机,澈却妥噶的内容,应益以向下的法门,这可参酌禅宗的‘行入’。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