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中國古代著名科學家---沈括(约1033~1097),中國古代著名科學家。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沈括的家庭,是一個封建官吏的家庭。曾祖父沈承慶,仕吳越國營田使、北宋大理寺丞、分司西京。父親沈周,進士出身,歷任過許多地方官,一生足跡遍及祖國東南西北,小沈括亦跟隨奔波,飽覽祖國大好河山,風情民俗,開拓了視野。沈括的母親許氏,亦士大夫家庭出生,知書達禮。家庭為沈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成才的環境。大沈括,字存中。沈括的家庭,是一個封建官吏的家庭。曾祖父沈承慶,仕吳越國營田使、北宋大理寺丞、分司西京。父親沈周,進士出身,歷任過許多地方官,一生足跡遍及祖國東南西北,小沈括亦跟隨奔波,飽覽祖國大好河山,風情民俗,開拓了視野。沈括的母親許氏,亦士大夫家庭出生,知書達禮。家庭為沈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成才的環境。
仕宦生涯
一、修奉元曆 北宋仁宗皇祐三年 (1051A.D.),沈周去世。沈括守完父喪後,靠著父親的官蔭,謀得了主簿的位置。嘉佑八年(西元一○六三年),字存中沈括考上進士;次年,任揚州司理參軍。英宗治平三年(西元一○六六年),沈括被召入京,任昭文館編校。由於館職閒暇,沈括開始研究天文和曆法。到了神宗熙寧五年(西元一○七二年),沈括被任命為兼提舉司天監,正式主持司天監的修曆工作。這段期間,他整頓人事,推荐對曆算專精的布衣盲人衛樸進入司天監參校新曆,修成熙寧奉元曆。
二、新渾天儀 沈括深刻認識到曆法的精確與觀測儀器有著密切的關係,於是提出了製造新的渾儀、浮漏、圭表的建議,獲准後即著手研製。熙寧七年新渾天儀製成,宋神宗親率大臣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迎陽門特地舉行了隆重的呈獻儀式,沈括被升遷為右正言、司天秋官正。
三、參與變法 王安石是沈括中進士時的主考官之一,兩人有師生之誼;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娶沈括的姪女為妻,沈、王兩家頗有交情。所以,沈括對新政予以相當程度的支持,並曾參與許多法制的創立。
在軍事方面,沈括任河北西路察訪使,撰寫了重定九軍陣法、修城法式條約討論軍隊的戰術及建立更有效的城防制度。經濟方面,他並於兩浙推行保甲法和青苗法,掌邦國財用大計,對於鹽鈔、錢幣、役法等財政事務上貢獻良多。
四、出使遼國 沈括於熙寧八年使遼,談判紛爭不休的邊界問題。行前,沈括自樞密院找到相關地籍資料、文件,並命隨行屬員事先記牢,談判時遼國代表一發問,沈括立即指示屬吏朗誦早已背好之資料,使遼人啞口無言,前後共舉行六次會議,每次都有千餘名契丹人與會,沈括沒被嚇倒,始終堅持己見,終於逼遼人讓步,不辱使命而回。六月歸時,完成使虜圖鈔。
五、買夢溪園 熙寧九年十二月,遷翰林學士、三司使。次年七月,因在三司使任內改革鹽政,為御史蔡確彈劾太躁進,免除三司使官職,出知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在宣州,聽取道人無外之言,買下尚未親訪的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一座園圃,此即後來養老的夢溪園。
六、兵敗遭貶 神宗元豐三年再次受到朝廷重用,轉任鄜延路經略,開始擔任軍事將領。元豐四年春,西夏引兵來犯,沈括師出上郡,克強敵七萬。但隨即因徐禧專擅,執意興建永樂城,西夏遂發兵三十萬圍永樂,以八萬襲沈括所駐綏德。沈括雖以一萬之眾力克強敵,但終因永樂城之不保,被責「措置乖方」,坐降為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團練副使,後又改授秀州(今浙江省嘉興市)團練副使,皆被監管,過著沒有自由的監護生活。
七、晚年移居,歸隱夢溪 沈括晚年恢復自由之身。隨即遷居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夢溪園,渡過晚年,享年六十五歲。在夢溪園,他編撰了名著《夢溪筆談》,以及農學著作《夢溪忘懷錄》(已佚)、醫藥著作《良方》等。 沈括所著綜合性文集在南宋時編成《長興集》四十一卷,今存十九卷。著作等身,惜多亡佚。 |